计算机体系结构_复习1

第1章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1.1 引 言

  • 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ENIAC

  •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得益于两个方面

    • 计算机制造技术的发展
    •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创新
  • 计算机技术经历了4个发展过程

时 间 原 因 每年性能增长
1946年起的25年 两种因素都起着主要的作用 25%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出现,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制造技术的发展 约35%
20世纪80年代中开始 RISC结构的出现,系统结构不断更新和变革,制造技术不断发展 50%以上
维持了约16年
2002年以来 1.功耗问题(已经很大)
2.可以进一步有效开发的指令级并行性已经很少
3.存储器访问速度的提高缓慢。
约2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系统结构的重大转折:

  • 从单纯依靠指令级并行转向开发线程级并行和数据级并行
  • 计算机系统结构在计算机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2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概念

1.2.1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 计算机系统=硬件/固件+软件

  • 计算机语言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 微程序→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应用语言
    • 高一级语言的语句相对于低一级语言来说功能更强,更便于应用,但又都以低级语言为基础
  • 从计算机语言的角度,把计算机系统按功能划分成多级层次结构

    • 每一层以一种语言为特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虚拟机:由软件实现的机器

  • 语言实现的两种基本技术

    • 翻译:先把N+1级程序全部转换成N级程序后,再去执行新产生的N级程序,在执行过程中N+1级程序不再被访问。

    • 解释:每当一条N+1级指令被译码后,就直接去执行一串等效的N级指令,然后再去取下一条N+1级的指令,依此重复进行。

​ 解释执行比编译后再执行所花的时间多,但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少。

1.2.2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定义
  •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经典定义

    • 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 程序员:系统程序员(包括:汇编语言、机器语言、编译程序、操作系统)

      • 看到的:编写出能在机器上正确运行的程序所必须了解的

      • 计算机属性:指令系统、数据表示、寻址方式

  • 按照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不同级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具有不同的属性。

  • 透明性:把本来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从某种角度看似乎不存在

  • Amdahl提出的系统结构

    • 传统机器语言级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
  • 广义的系统结构定义:指令集结构、组成、硬件(计算机设计的3个方面)

  • 对于通用寄存器型机器来说,这些属性主要是指:

    • 指令系统
    • 数据表示
    • 寻址规则
    • 寄存器定义
    • 中断系统
    • 机器工作状态的定义和切换
    • 存储系统
    • 信息保护
    • I/O结构
  • 计算机系统结构概念的实质:

    • 确定计算机系统中软、硬件的界面,界面之上是软件实现的功能,界面之下是硬件和固件实现的功能。
  • 计算机系统由软件、硬件和固件组成,它们在功能上是等价的。

    • 同一种功能可以用硬件实现,也可以用软件或固件实现。
    • 不同的实现只是性能和价格不同,他们的系统结构是相同的。
1.2.3 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
  • 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的界面

    • 即机器语言程序员所看到的传统机器级所具有的属性。
  • 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

    • 从内部研究计算机系统。包含物理机器级中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

    • 计算机组成是指计算机主要部件的类型、数量、组成方式、控制方式和信息流动方式及其相互连接构成的系统。

    • 着眼于:物理机器级内各事件的排序方式与控制方式、各部件的功能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联系。

    • 计算机组成主要研究数据和指令的组织ÿ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第一章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1.1 引论 1.2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概念 1.2.1 计算机系统中的层次概念 1.2.2 计算机体系结构 1.2.3 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技术 1.3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 1.3.1 存储程序计算机体系结构及其发展 1.3.2 计算机的分代和分型 1.3.3 应用需求的发展 1.3.4 计算机实现技术的发展 1.3. 5 体系结构的生命周期 1.4 计算机体系结构中并行性的发展 1.4.1并行性概念 1.4.2 提高并行性的技术途径 1.5 定量分析技术基础 1.5.1 计算机性能的评测 1.5.2 测试程序 1.5.3 性能设计和评测的基本原则 1.5.4 CPU的性能 1.6 影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成本和价格因素 1.6.1 集成电路的成本 1.6.2 计算机系统的成本和价格 1.7 小结习题一第二章 计算机指令集结构设计 2.1 指令集结构的分类 2.1.1 指令集结构的分类 2.1.2 通用寄存器型指令集结构分类 2.2 寻址技术 2.3 指令集结构的功能设计 2.3.1 CISC计算机指令集结构的功能设计 2.3.2 RISC计算机指令集结构的功能设计 2.3.3 控制指令 2.4 操作数的类型、表示和大小 2.5 指令集格式的设计 2.5.1 寻址方式的表示方法 2.5.2 指令集格式的选择 2.6 编译技术与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 2.6.1 现代编译器的结构和相关技术 2.6.2 现代编译技术对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的影响 2.6.3 计算机体系结构对当前编译技术的影响 2.7 DLX指令集结构 2.7.1 DLX指令集结构 2.7.2 DLX指令集结构效能分析 2.8 小结习题二第三章 流水线技术 3.1 流水线的基本概念 3.1.1 流水线的基本概念 3.1.2 流水线的分类 3.2 DLX的基本流水线 3.2.1 DLX的一种简单实现 3.2.2 基本的DLX流水线 3.2.3 流水线性能分析 3. 3 流水线中的相关 3.3.1 流水线的结构相关 3.3.2 流水线的数据相关 3.3.3 流水线的控制相关 3.4 流水线计算机实例分析(MIPS R4000) 3.4.1 MIPS R4000整型流水线 3.4.2 MIPS R4000浮点流水线 3.4.3 MIPS R4000流水线的性能分析 3.5 向量处理机 3.5.1 向量处理方式和向量处理机 3.5.2 向量处理机实例分析 3.6 小结习题三第四章 指令级并行 4.1 指令级并行的概念 4.1.1 循环展开调度的基本方法 4.1.2 相关性 4.2 指令的动态调度 4.2.1 动态调度的原理 4.2.2 动态调度算法之一:记分牌 4.2.3 动态调度算法之二:Tomasulo算法 4.3 控制相关的动态解决技术 4.3.1 减少分支延迟:分支预测缓冲技术 4.3.2 进一步减少分支延迟:分支目标缓冲 4.3.3 基于硬件的推断执行 4.4 多指令流出技术 4.4.1 超标量技术 4.4.2 多指令流出的动态调度 4.4.3 超长指令字技术 4.4.4 多流出处理器受到的限制 4.5 小结习题四第五章 存储层次 5.1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5.1.1 从单级存储器到多级存储器 5.1.2 存储层次的性能参数 5.1.3 “Cache—主存”和“主存—辅存”层次 5.1.4 存储层次的四个问题 5.2 Cache基本知识 5.2.1 映象规则 5.2.2 查找方法 5.2.3 替换算法 5.2.4 写策略 5.2.5 Cache的结构 5.2.6 Cache性能分析 5.2.7 改进Cache性能 5.3 降低Cache失效率的方法 5.3.1 增加Cache块大小 5.3.2 提高相联度 5.3.3 Victim Cache 5.3.4 伪相联Cache 5.3.5 硬件预取技术 5.3.6 由编译器控制的预取 5.3.7 编译器优化 5.4 减少Cache失效开销 5.4.1 让读失效优先于写 5.4.2 子块放置技术 5.4.3 请求字处理技术 5.4.4 非阻塞Cache技术 5.4.5 采用两级Cache 5.5 减少命中时间 5.5.1 容量小,结构简单的Cache 5.5.2 虚拟Cache 5.5.3 写操作流水化 5.5.4 Cache优化技术小结 5.6 主存 5.6.1 存储器技术 5.6.2 提高主存性能的存储器组织结构 5.7 虚拟存储器 5.7.1 虚拟存储器基本原理 5.7.2 快表(TLB) 5.7.3 页面大小的选择 5.8 进程保护和虚存实例 5.8.1 进程保护 5.8.2 页式虚存举例:Alpha AXP的存储管理和21064的TLB 5.9 Alpha AXP 21064存储层次 5.10 小结习题五第六章 输入输出系统 6.1 概述 6.2 存储设备 6.2.1 磁盘设备 6.2.2 磁带设备 6.2.3 光盘设备 6.3 总线 6.3.1 总线分类 6.3.2 总线基本工作原理 6.3.3 总线使用 6.3.4 总线标准和实例 6.3.5 设备的连接 6.3.6 CPU与I/O处理的匹配 6.4 通道处理机 6.4.1 通道的作用和功能 6.4.2 通道的工作过程 6.4.3 通道种类 6.4.4 通道中的数据传送过程 6.4.5 通道的流量分析 6.5 I/O与操作系统 6.5.1 I/O和Cache数据一致性 6.5.2 DMA和虚拟存储器 6.6 I/O系统设计 6.7 小结习题六第七章 多处理机 7.1 引言 7.1.1 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分类 7.1.2 通信模型和存储器的结构模型 7.1.3 通信机制的性能 7.1.4 不同通信机制的优点 7.1.5 并行处理面临的挑战 7.1.6 并行程序的计算/通信比率 7.2 多处理机的存储器体系结构 7.2.1 集中式共享存储器体系结构 7.2.2 分布式共享存储器体系结构 7.3 互连网络 7.3.1 互连网络的性能参数 7.3.2 静态连接网络 7.3.3 动态连接网络 7.4 同步与通信 7.4.1 同步机制 7.4.2 大规模机器的同步 7.5 并行化技术 7.5.1 并行化的基本策略 7.5.2 并行语育与编译器 7.6 多处理机实例 7.6.1 Challenge多处理机系统 7.6.2 Origin 20007.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LeeYotta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