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 相比 HTTP/1.0 性能上的改进:
使用长连接的方式改善了 HTTP/1.0 短连接造成的性能开销。
支持管道(pipeline)网络传输,只要第一个请求发出去了,不必等其回来,就可以发第二个请求出去,可以减少整体的响应时间。
但 HTTP/1.1 还是有性能瓶颈:
请求 / 响应头部(Header)未经压缩就发送,首部信息越多延迟越大。只能压缩 Body 的部分;
服务器是按请求的顺序响应的,若服务器响应慢,会导致客户端一直请求不到数据,也就是队头阻塞;
请求只能从客户端开始,服务器只能被动响应。
HTTP/2 协议是基于 HTTPS 的
头部压缩:若同时发出多个请求,头是一样的或是相似的,那么协议会帮你消除重复的部分。
二进制格式:不再像 HTTP/1.1 里的纯文本形式的报文,采用了二进制格式,头信息和数据体都是二进制,统称为帧(frame)。收到报文直接解析,增加传输效率。
并发传输:引出Stream 概念,不同的 HTTP 请求用不同 Stream ID 来区分,使 HTTP/2 可以并行交错地发送请求和响应。
服务器主动推送资源
但是一旦发生了丢包现象,就会触发 TCP 的重传机制,这样在一个 TCP 连接中的所有的 HTTP 请求都必须等待这个丢了的包被重传回来。还是存在 队头阻塞 问题。
同时存在TCP和TLS的握手延迟;网络迁移需要重新连接。
HTTP/2 队头阻塞的问题是因为 TCP,所以 HTTP/3 把TCP 协议改成了 UDP。
UDP 发送是不管顺序,也不管丢包,所以不会出现像 HTTP/2 队头阻塞的问题。UDP 是不可靠传输的。基于 UDP 的 QUIC 协议 可以实现类似 TCP 的可靠性传输,它无队头阻塞,连接更快,连接迁移快(非TCP四元组,用连接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