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论文复现:基于线性化方法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网架规划程序代码!

适用平台:Matlab+Yalmip+Cplex

程序以系统的投资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考虑了系统配置方案的所有可能性,对系统中每个节点之间的线路连接进行规划,为配电网提供最优的网架配置方案。程序算例丰富、注释清晰、干货满满,可扩展性和创新性很高!下面对文章和程序做简要介绍!

程序创新点:

1)在配电网系统规划时考虑了新能源的接入。

2)考虑了线路的输电容量,使用二阶锥约束对模型进行求解。

主要工作:

随着配电系统的快速发展,含高比例新能源的配电系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适应配电系统中不同类型的新能源的接入,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线性化方法的配电系统网架结构规划方法,该方法考虑了网架配置的所有可能性。首先以二进制网络矩阵描述配电系统的网架结构,其次建立网架单层规划模型,将规划变量和运行变量同时进行优化以提升全局寻优能力,最后将单层规划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以提升求解效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为配电系统提供最佳的网架配置方案,相比于传统的规划方案具有更高的经济性和供电能力,在算法上与经典遗传算法求解的双层规划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全局寻优能力和计算效率。

Tip:本程序在复现时没有考虑配电网中交直流输电网架!

1、网架规划的必要性

近年来,全国大部分地区负荷逐年攀升,电网在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暴露出供电能力不足、网架结构薄弱、可靠性有待提高、电网建设难度大等突出问题,为尽快解决现状电网存在的问题,迅速提高供电能力与供电质量,深入推进电网与其他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支撑并促进经济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全面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特明确规划编制目的:

1)指导高中低压配电网中、长期建设与改造,保证配电网与市政建设改造及大电网的协调发展。

2)促进地区配电网的适度超前发展,优化电网结构,保证向社会和居民的优质、可靠供电

3)促进配电网的优化发展,提高供电可靠率,降低网络损耗,提高电力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益。

4)提出安全、可靠、经济和灵活的远景目标网架和中期网架,做到近中远期目标网架的平滑、合理过渡。

5)预留变电站用地、电缆通道和架空走廊,将配电网规划纳入市政规划,为电网的持续发展赢得时间和空间,避免无序发展造成的征地和建设费用高、难度大等问题。

6)确定合理的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量和投资规模;进行投入产出经济评价,为领导审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提高各地区的经济效益,保证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网架规划遵循的原则

1)经济:对建设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尽可能的减小投资成本,使电力建设项目保持合理的投资回报率,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2)环保:淘汰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设备,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切实做好项目环评工作。

3)优质:合理优化配网结构,完善电力生产、供应和销售的全过程,提高供电效率和供电可靠性。

4)高效:切合实际地规划高压的网架结构,电网中各电压层容量之间,按一定的变电容量比配置,容载比选取应符合相关导则规定。

程序结果:

1)线路投资成本:6680000元;

2)线路损耗:2915.9454元;

3)链接主网成本:0元;

4)光伏建设成本:13753.812元

部分程序:

%% 建线路 、光电  数量约束
C_1=[C_1,sum(x_E1_line)==34];
% 各光伏接入节点均可正常运行
C_1=[C_1,sum(x_pvg)==Num_PVG];
%% sd:首节点,md:末节点
SJD=zeros(Node,5);MJD=zeros(Node,5);
%% 有功无功集合 RIGHT1 有功 RIGHT2 无功
LINE1=zeros(1,Node);      % 以该节点为起始节点线路有几条
LINE2=zeros(1,Node);      % 以该节点为终止节点线路有几条
% 以该节点为起始节点线路有几条LINE1(j)=sum(SJD(j,:)~=0,2);
% 以该节点为终止节点线路有几条LINE2(j)=sum(MJD(j,:)~=0,2);
P_ALL=P_ALL+P_PVG(find(PVG_jr==j),t);Q_ALL=Q_ALL+P_PVG(PVG_jr==j,t)/tan(o2);
P_ALL=P_ALL+P_TR(find(TR_jr==j),t);Q_ALL=Q_ALL+Q_TR(find(TR_jr==j),t);
  % 没有建设线路
C_2=[C_2,P_ALL==0];C_2=[C_2,Q_ALL==0];
  % 首节点功率分布
C_2=[C_2,-sum(P_ij(JD_gl(MJD(j,1:LINE2(j)),j),t))+sum(I_ij(JD_gl(MJD(j,1:LINE2(j)),j),t).*rline(MJD(j,1:LINE2(j)),j))/1000==P_ALL];  % KVA为单位进行换算
C_2=[C_2,-sum(Q_ij(JD_gl(MJD(j,1:LINE2(j)),j),t))+sum(I_ij(JD_gl(MJD(j,1:LINE2(j)),j),t).*xline(MJD(j,1:LINE2(j)),j))/1000==Q_ALL];  % KVA为单位进行换算            
% 末节点功率分布
C_2=[C_2,sum(P_ij(JD_gl(j,SJD(j,1:LINE1(j))),t))==P_ALL];    %  KVA为单位进行换算
C_2=[C_2,sum(Q_ij(JD_gl(j,SJD(j,1:LINE1(j))),t))==Q_ALL];    %  KVA为单位进行换算
% 正常线路功率分布
C_2=[C_2,-sum(P_ij(JD_gl(MJD(j,1:LINE2(j)),j),t))+sum(I_ij(JD_gl(MJD(j,1:LINE2(j)),j),t).*rline(MJD(j,1:LINE2(j)),j))/1000+sum(P_ij(JD_gl(j,SJD(j,1:LINE1(j))),t))==P_ALL];  %  KVA为单位进行换算
C_2=[C_2,-sum(Q_ij(JD_gl(MJD(j,1:LINE2(j)),j),t))+sum(I_ij(JD_gl(MJD(j,1:LINE2(j)),j),t).*xline(MJD(j,1:LINE2(j)),j))/1000+sum(Q_ij(JD_gl(j,SJD(j,1:LINE1(j))),t))==Q_ALL];  %  KVA为单位进行换算           
%% 线路电压平衡约束
C_3=[C_3,U_j(j,t)*1000==U_j(i,t)*1000-2*(P_ij(JD_gl(i,j),t)*rline(i,j)+Q_ij(JD_gl(i,j),t)*xline(i,j))+I_ij(JD_gl(i,j),t)*(rline(i,j)^2+xline(i,j)^2)/1000];  
C_3=[C_3,U_j(i,t)*1000-U_j(j,t)*1000-2*(P_ij(JD_gl(i,j),t)*rline(i,j)+Q_ij(JD_gl(i,j),t)*xline(i,j))+I_ij(JD_gl(i,j),t)*(rline(i,j)^2+xline(i,j)^2)/1000<= M*(1-x_E1_line(find(E1==JD_gl(i,j))))]
C_3=[C_3,U_j(i,t)*1000-U_j(j,t)*1000-2*(P_ij(JD_gl(i,j),t)*rline(i,j)+Q_ij(JD_gl(i,j),t)*xline(i,j))+I_ij(JD_gl(i,j),t)*(rline(i,j)^2+xline(i,j)^2)/1000>=-M*(1-x_E1_line(find(E1==JD_gl(i,j))))]
%% 二阶锥约束
C_4=[C_4,norm([2*P_ij(JD_gl(i,j),t),2*Q_ij(JD_gl(i,j),t),I_ij(JD_gl(i,j),t)-U_j(j,t)],2)<=I_ij(JD_gl(i,j),t)+U_j(j,t)]
%% 节点电压、线路电流约束
 if ismember(JD_gl(i,j),E0)==1
C_5=[C_5,0<=I_ij(JD_gl(i,j),:)<=(SLmax/12.66)^2]
C_5=[C_5,0<=I_ij(JD_gl(i,j),:)<=(SLmax/12.66)^2*x_E1_line(find(E1==JD_gl(i,j)))]
%% 变压器节点功率约束 
C_6=[C_6,P_TRmin<=P_TR<=P_TRmax];C_6=[C_6,P_TRmin<=Q_TR<=P_TRmax];
%% 风光功率约束 考虑是否建设
 % 如果不需要,注释掉
%C_7=[C_7,(1-a_max_PVG)*x_pvg(find(PVG_jr==j))*P_PVG_yc(find(PVG_jr==j),t)<=P_PVG(find(PVG_jr==j),t)<=x_pvg(find(PVG_jr==j))*P_PVG_yc(find(PVG_jr==j),t)];

部分内容源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关注并私信获取完整版代码,小编会不定期更新高质量的学习资料、文章和程序代码,为您的科研加油助力!

  • 7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交直流配电系统IEEE模型33是指国际电工学会(IEEE)提出的一种用于研究交直流配电系统的标准模型。而MATLAB Simulink是一种基于MATLAB环境的强大的系统建模和仿真工具。 交直流配电系统是指同时存在交流和直流负载的电力配电系统。它具有交流和直流电源、交流负载和直流负载等各种元件,并通过交流和直流电缆进行连接。IEEE模型33是由33个节点和39个支路组成的典型交直流配电系统模型。 MATLAB Simulink是MATLAB的一个工具箱,它允许用户通过建立模型和仿真来分析和设计各种系统。对于交直流配电系统的研究和优化,可以使用Simulink中的电力系统模块来构建模型并进行仿真。 使用MATLAB Simulink进行交直流配电系统的仿真研究,可以对系统进行各种工况下的分析,例如负载变化、电源故障等。通过Simulink,我们可以实现对配电系统各个节点的电压、电流等参数的监测和分析,同时还可以进行系统的控制与优化。 总之,使用MATLAB Simulink进行交直流配电系统IEEE模型33的仿真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交直流配电系统的性能和特性,从而指导系统的设计和运行。 ### 回答2: IEEE模型33是一种常用的交直流配电网模型,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研究和仿真中。Matlab Simulink是一种强大的仿真软件,可以用于建模和分析电力系统。 使用Matlab Simulink对IEEE模型33进行建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该配电网的性能和运行特点。首先,我们可以通过Simulink添加各种电源和负载模块,以便模拟不同类型的电力输入和输出。我们还可以添加变压器、断路器以及其他设备模块,以模拟配电网的各种操作和控制策略。 在建模过程中,我们可以设定各种参数,如电源电压、负载功率以及设备的功率损耗等。通过调整这些参数,我们可以模拟不同的运行工况,并研究配电网在这些工况下的性能表现。 在模拟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电压和电流在不同设备和节点之间的变化情况。通过Simulink的仿真结果,我们可以评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电压降低情况以及潮流分布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Simulink进行多种分析,例如故障分析、暂态分析和电力质量分析等。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评估系统的可靠性,找出潜在问题并优化系统运行。 综上所述,使用Matlab Simulink对IEEE模型33进行建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交直流配电网的性能。通过建模和仿真分析,我们可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优化潜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和效能。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