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流程图】
【测试步骤】
1.研发提测
- 确认提测单内容与提测需求。
- 了解接口所实现功能和接口的相关信息。
- 提测是否可以通过准入。
一般研发会在提测单中给出接口文档,仔细阅读接口功能是如何实现的,接口的参数有什么意义,有问题及时和研发沟通。
2.需求分析
- 确认做功能测试、性能测试,还是两者皆测。
(1)功能测试:验证接口实现的功能是否符合需求和规范的测试方法。
注意:接口的url(通常包括协议、域名、端口号和路径等信息)是否为测试服。
a.测试工具/平台:
优先使用公司内部测试平台
Postman :Postman API Platform
b.测试用例设计(视接口情况而定):
根据需求和接口文档,设计完善的测试用例,覆盖接口的所有功能点和异常情况。
c.数据准备:
准备合理的测试数据,包括正常和异常数据,确保测试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d.执行测试用例:
使用测试工具执行测试用例,检查接口的响应结果是否符合预期,包括响应状态码、响应数据、响应时间等。
e.边界条件测试:
对输入数据的边界值进行测试,例如最大值、最小值、空值等,确保接口能够正确处理。
f.异常情况测试(视研发需求而定):
模拟各种异常情况,例如网络中断、超时、数据错误等,测试系统的异常处理能力。
g.接口文档验证(视情况而定):
验证接口文档是否准确、完整、清晰,与实际接口功能是否一致,避免误解和歧义。
h.安全性测试(视情况而定):
测试接口的安全性和权限控制,确保接口不会被非法攻击或滥用。
(2)性能测试:验证接口在特定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和资源使用情况的测试方法。
a.制定测试计划:
确定测试目标和范围、测试环境和工具、测试数据和负载等内容。
b.设置测试场景:
制定测试场景,包括并发数、请求频率、请求时间等参数,模拟真实场景下的压力。
e.执行性能测试:
运行性能测试,收集接口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数等指标,同时记录系统的CPU、内存、网络等资源使用情况。
补充:这里指标的收集和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一般可以通过研发配置的监控和压测平台的监控获取。
f.分析测试结果:
与研发进行测试结果的分析和比较,包括性能指标、资源使用情况、错误率等方面,找出系统性能瓶颈和优化空间。
3.问题跟踪与结果评审
- 随时记录接口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 配合研发调查问题,跟进问题的解决状态。
a.有问题要尽早暴露,不要延长测试时间。
b.发现问题后,在相关平台提交Bug/子任务。
c.研发解决后更改状态,测试方回测。
d.压力测试要根据测试结果与研发分析,优化系统性能,重新执行性能测试,直到系统满足性能要求为止。
4.测试报告
- 测试报告是验收我们整个测试工作最重要的一项。
a.简洁明了:
测试报告应该清晰、简洁、易于阅读,避免过多的技术术语和冗长的描述。
b.完整准确:
测试报告应该包含所有重要的测试结果和数据,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c.可重复性:
测试报告应该提供详细的测试环境配置和测试步骤,以便其他人能够重复测试并验证结果。
d.有价值:
测试报告应该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开发团队和管理层了解产品质量和性能状况,提出改进和优化的方案。
e.图表化和可视化:
测试报告应该采用图表、表格等可视化的方式来呈现测试结果和数据,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f.重点突出:
测试报告应该突出重点,对关键问题和异常情况进行特别说明和解释。
g.格式规范:
测试报告应该遵循一定的格式规范,如使用标准的标题、段落、字体、颜色等,提高可读性和美观度。
h.时效性:
测试报告应该及时提交和更新,确保测试结果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下一篇会根据实际经验介绍下横纵压测,纵向压测包括向MongoDB灌数据的一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