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2B软件按、高端ERP和财务智能化很多年,不忽悠,讲点干货,指导国内高端ERP前行!
关于ERP系统的科目分类分级,一直想写点个人看法,国内ERP大部分源自财务软件,最初的财务软件无一例外对科目进行了分级,本文简单探讨下高端ERP的科目明细分级问题,究竟是一级科目还是明细科目更优。
一.国内科目分类法:
分类一: 6大类会计科目
按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六大类 ,最早按照会计要素科目分为5类,其中共同类是新准则实施后的分类,于是就编程了6类。
新会计准则后,财政部给出了一级会计科目指导编码,并对科目进行了解释和给出了适用核算范围。
掌握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科目,完整版156个科目解释及应用!(点击链接)
分类二:总帐科目和明细科目
按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御关系分类:总帐科目和明细科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御关系的不同,分为总帐科目(总分类科目)和明细科目(明细分类科目)。
(1)总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又称为总账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原材料”等。
设置:总分类科目一般按照财政部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或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设置。
(2)明细分类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又称为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计信息的科目,如“应收账款”科目按照债务人的名称或姓名设置明细科目,以便反映应账款的具体对象。
设置:除企业会计准则或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明细分类科目外,企业还可以根据本单位经营管理的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内行设置明细分类科目。
(3)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
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是:总分类科目概括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明细分类科目详细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总分类科目对明细分类科目控控制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的补允和说明。
二.会计要素划分
我国的六大会计要素: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CAS》将会计要素归类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要素。曾几何是,国内会计理论派学者认为,会计要素、会计科目总分类、会计核算科目三者之间必须和谐统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有点着相了!
其他国的会计要素划分
(1)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将会计要素归类为资产、负债、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综合收益、营业收入、费用、利润、损失十个要素。
(2)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将会计要素其归类为资产、负债、权益、收益和费用五个要素。
关于各国会计要素划分不作深入探讨。 CAS、FASB和IASC三大准则之间在归类会计要素时有四大差别:
(1).在静态要素的归类中权益的差异。FASB对所有者权益设立了三个要素,分别是权益、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 而中国会计准则和IASC只设立了一个要素,即所有者权益。
(2).对收入和费用存在不同认识。FASB区分了收入和溢余以及费用和损失,将它们分别设立为单独的要素; 中国会计准则CAS也进行了区分,但并未对溢余和损失单独设立会计要素,而是将它们包括在了利润这一要素中;但IASC没有进行区分,收入要素中包括了溢余,费用要素包括了损失。
3.对利润要素的设置不同。我国的会计准则将损失和溢余并入利润要素,但在计算时利润包括了收入和费用,FASB设置了综合收益要素,IAS则没有单独设立利润要素。
三.ERP会计科目设计
会计科目体系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决定着核算的基础数据、记录方法和原则。随着集团财务数字化管理的需求发展,集团或企业对会计科目体系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
下表是ERP会计科目体系的符合国内会计习惯的几大设计原则,现在升级一个维度,近期2B软件界在忽悠高端ERP的集团化、行业化和国际化,那么会计科目体系怎么符合国家化惯例? 如果眼界和格局太低,连一个会计科目体系都没有想通,谈何国际化?
前面编写了一个关于跨国集团业务的凭证和会计科目体系设计:
高端ERP集团财务-总账会计GL Ledger之凭证和科目(点击可链接)
下面结合中国习惯和国际管理细谈下会计科目的设计,国内2B管理软件厂家一直在忽悠产品国际化,但是,真正理解了国际化吗?
解读:国内企业一级科目(4位编码)遵照财政部要求很有必要,财务人员从会计科目编码上大致就能了解所有企业的科目编码原则,但在特殊情况下,比如下面这篇集团企业的银行科目编码编码,因其会计核算采用SAP FI模块,受制于科目编码的10位限制,银行存款1002被缩减为102*的3位。 美国企业更有意思,美国FASB对会计科目编码没有任何限制,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可以随意选择会计科目编码,核算必须要个遵守会计准则,国内会计期间基本上都是自然月份(对应于是下图的K4期间),美国企业甚至允许自由选择会计期间,本人曾在国内多多家美资企业工作过,有企业会计期间为本年的4月到下年3月,更奇怪的是期间设置,将每月的第一周星期一设置为当期第1天,本月最后一周五设置为档期最后1天,太过个性。 下图是Sap会计期间的配置图(Tcode:OB29) 个人认为,会计科目编码规范标准是好事,但更重要的应该是核算的本质,看看大A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泛滥,科目编码再规范又能如何? 因此,科目编码的合法性原则本身似乎就有点牵强。
解读:高端ERP如果需要走向国际,就得迎合国际需求,既然各国对会计要素本身的定义都不一致,纠缠于会计科目同会计要素的映射,格局就显小了! 下面将从第一性原理探讨会计科目体系的设计!
最稳定的会计科目体系设计就是将还原会计科目的核算本质,将会计科目扁平化,在ERP中只设计一级会计科目,大大财务数字化的复杂度! |
第一性原理:直击事务本质
第一性原理最早源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个哲学术语:“每个系统中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它不能被违背或删除。” 从本质上讲,第一性原理思维要求我们回归事物最基本的条件,将其解构成各种要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实现目标最优路径的方法。
马斯克再提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解决问题需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这是他眼中的“第一性原理思维模型”——回溯事物的本质,重新思考怎么做,第一性原理能够帮助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和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
Sap科目分类方向一:虚账户和实账户(账结法和表结法)
如下图(Tcode:FS00),Sap的科目分类之一是只区分资产负债表科目和损益表科目。
虚账户/损益表科目:指收入和费用两类账户,即列示在损益表中的账户,会计期末,将这类账户的余额结平。
虚账户结平区分账结法和表结法。
实账户/资产负债表科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类账户,即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账户。
Sap科目分类方向二:按科目统驭角度区分为ADKMS
Sap凭证类型定义(Tcode:OBA7)将科目类型从统驭角度分为5类,见下图:
A:资产 Asset ,这类科目记账必须带上资产编码 D:客户管理 D为德语的客户,这类科目记账必须带上客户编码 K:供应商管理 K为德语的供应商,这类科目记账必须带上供应商编码 M:物料管理 这类科目记账必须带上物料编码 S:总帐科目 就是不是上面4类的会计科目。 |
以上五类科目都可根据财务精细化管理和管理会计的要求带上各种核算维度,基本足以应对任何复杂的财务核算。
据说有财务老顽固非要为中国开发出一个科目明细分类的解决方案。
- 通过Tcode:IDCNALG可以维护会计科目层次,其中事务代码前4位“IDCN”代表专门为中国本地化开发的功能
- 科目层次是专门为中国开发的,相应的SAP为科目层次也专门提供了一张按照科目层次查看的报表,如通过Tcode:IDCNACCTBLN可以查看。
这就属于思维僵化! 所以Deep seek的成功关键之一就是不招收有经验的老油条,因为老油条们的思维基本已经僵化!
还有就是,有人建议Sap将会计科目设置为12位,可以设置“4-2-2-2-2“型的科目,就是前几天我讲过的物理上是一级会计科目,但通过编码逻辑层次体现明细科目,哎,无语!
四.ERP国内科目体系设计
新会计准则实施前的早期财务软件将会计科目按照5大要素将科目进行分级,如果一定要严格按要素将会计科目分类,则下图的科目设置要分为6类,而世界不同国家的会计要素分类不同,如果按国内的财务思维去设计一个国家高端ERP软件,光财务模块就要被全球不同的财务核算需求给玩死!
升维思考
高端ERP应该将重心放在解决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难点、痛点、痒点、盲点! 以交通问题解决为例,不要仅仅考虑地面交通,要有海、陆、空、铁“四位一体” 立体交通。
看下国内ERP的科目设计思维,摘抄一段:
会计要素具体内容所做的总括分类,它提供总括性的核算指标,如“固定资产”、“原材料”、“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而二级科目则是对总分类科目所含内容所作的更为详细的分类,它能提供更为详细、具体的核算指标,如“应收账款”总分类科目下按照具体单位名称分设的明细科目,具体反映应向该单位收取的货款金额。
在ERP系统中,如果记账记在二级科目,结转的是一级科目。一级一定是下层科目的汇总,也就是说不管科目是否分级,都是用最下层的科目承担余额并结转余额,上层科目都是基于下层科目进行汇总。
ERP系统中科目设置的过程,我们以一家制造企业为例,展示其科目设置的具体操作。
- 科目表定义:
- 创建科目表“制造企业科目表”,设置科目编码规则为3-2-2。
- 添加初始科目,包括“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等。
- 科目层级配置:
- 一级科目设置为“资产”、“负债”、“权益”。
- 二级科目设置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短期负债”等。
- 三级科目设置为“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
- 科目属性设置:
- 设置“现金”科目的性质为“借方”,货币单位为“人民币”,核算维度为“部门”。
- 设置“银行存款”科目的性质为“借方”,货币单位为“美元”,核算维度为“项目”。
其中一级和二级科目部分设置如下。
会计科目分级的主要弊端包括增加记录复杂性和工作量,以及可能导致的错误,特别是ERP这种高度复杂的系统,科目分级的弊端如下表:
首先,会计科目分级越多,记录过程就越复杂。每增加一个级别,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护和更新,这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下降1。此外,复杂的分级系统容易出错,因为需要处理更多的细节和层次1。 其次,会计科目分级会增加工作量。每个级别的设置和维护都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1。 最后,修改会计科目分级会影响之前的财务数据。一旦设定了科目级次,修改它可能会影响到之前的财务数据,尤其是当科目级次调大后,不能再调小,这可能会对财务分析产生不利影响。 |
简单看看国内2B软件公司的科目设置。
金蝶KIS:
用友畅捷通:
既要又要很正常,变化才是永恒的!
高端ERP要时刻面临组织架构变动、核算明细颗粒度变动、业务流程变动,,要能快速应对变动业务,财务从数字化迈向智能化,首先是转观念,否则一定失败!
研究2B软件按、高端ERP和财务智能化很多年,不忽悠,讲点干货,指导国内高端ERP前行,要设计一个集团化和国际化的高端ERP还远着呢?这些内容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附:财政部一级科目指导编码(156类)
一、资产类
1 1001 库存现金
2 1002 银行存款
3 1003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4 1011 存放同业
5 1012 其他货币资金
6 1021 结算备付金
7 1031 存出保证金
8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
9 1111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10 1121 应收票据
11 1122 应收账款
12 1123 预付账款
13 1131 应收股利
14 1132 应收利息
15 1201 应收代位追偿款
16 1211 应收分保账款
17 1212 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
18 1221 其他应收款
19 1231 坏账准备
20 1301 贴现资产
21 1302 拆出资金
22 1303 贷款
23 1304 贷款损失准备
24 1311 代理兑付证券
25 1321 代理业务资产
26 1401 材料采购
27 1402 在途物资
28 1403 原材料
29 1404 材料成本差异
30 1405 库存商品
31 1406 发出商品
32 1407 商品进销差价
33 1408 委托加工物资
34 1411 周转材料
35 1421 消耗性生物资产
36 1431 贵金属
37 1441 抵债资产
38 1451 损余物资
39 1461 融资租赁资产
40 1471 存货跌价准备
41 1501 持有至到期投资
42 1502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43 150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44 1511 长期股权投资
45 1512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46 1521 投资性房地产
47 1531 长期应收款
48 1532 未实现融资收益
49 1541 存出资本保证金
50 1601 固定资产
51 1602 累计折旧
52 160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3 1604 在建工程
54 1605 工程物资
55 1606 固定资产清理
56 1611 未担保余值
57 1621 生产性生物资产
58 1622 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59 1623 公益性生物资产
60 1631 油气资产
61 1632 累计折耗
62 1701 无形资产
63 1702 累计摊销
64 1703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65 1711 商誉
66 1801 长期待摊费用
67 1811 递延所得税资产
68 1821 独立账户资产
69 1901 待处理财产损溢
二、负债类
70 2001 短期借款
71 2002 存入保证金
72 2003 拆入资金
73 2004 向中央银行借款
74 2011 吸收存款
75 2012 同业存放
76 2021 贴现负债
77 2101 交易性金融负债
78 2111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79 2201 应付票据
80 2202 应付账款
81 2203 预收账款
82 2211 应付职工薪酬
83 2221 应交税费
84 2231 应付利息
85 2232 应付股利
86 2241 其他应付款
87 2251 应付保单红利
88 2261 应付分保账款
89 2311 代理买卖证券款
90 2312 代理承销证券款
91 2313 代理兑付证券款
92 2314 代理业务负债
93 2401 递延收益
94 2501 长期借款
95 2502 应付债券
96 2601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97 2602 保险责任准备金
98 2611 保户储金
99 2621 独立帐户负债
100 2701 长期应付款
101 2702 未确认融资费用
102 2711 专项应付款
103 2801 预计负债
104 2901 递延所得税负债
三、共同类
105 3001 清算资金往来
106 3002 货币兑换
107 3101 衍生工具
108 3201 套期工具
109 3202 被套期项目
四、所有者权益
110 4001 实收资本
111 4002 资本公积
112 4101 盈余公积
113 4102 一般风险准备
114 4103 本年利润
115 4104 利润分配
116 4201 库存股
五、成本类
117 5001 生产成本
118 5101 制造费用
119 5201 劳务成本
120 5301 研发支出
121 5401 工程施工
122 5402 工程结算
123 5403 机械作业
六、损益类
124 6001 主营业务收入
125 6011 利息收入
126 6021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127 6031 保费收入
128 6041 租赁收入
129 6051 其他业务收入
130 6061 汇兑损益
131 6101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32 6111 投资收益
133 6201 摊回保险责任准备金
134 6202 摊回赔付支出
135 6203 摊回分保费用
136 6301 营业外收入
137 6401 主营业务成本
138 6402 其他业务成本
139 6403 营业税金及附加
140 6411 利息支出
141 6421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142 6501 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143 6502 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
144 6511 赔付支出
145 6521 保单红利支出
146 6531 退保金
147 6541 分出保费
148 6542 分保费用
149 6601 销售费用
150 6602 管理费用
151 6603 财务费用
152 6604 勘探费用
153 6701 资产减值损失
154 6711 营业外支出
155 6801 所得税费用
156 6901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