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圆周率的平方等于重力加速度

文章讲述了圆周率π与米的定义之间的偶然联系,以及米这一国际单位在历史上的定义变迁,从最初的地球子午线长度到1790年的单摆理论,再到2019年基于光速的精确定义。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圆周率π=3.14159,平方一下是9.86;

重力加速度我们取南北极处,g=9.832;

很奇怪,这个数字很接近,是巧合还是另有联系?

其实,这和之前“米”的定义有关。

1789年,法国大革命胜利后,国民工会令法国科学院组织一个委员会来标准的度量衡制度。委员会提议了一套新的十进制的度量衡制度,并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一千万分之一(即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标准单位。他们将这个单位称之为mètre,后来演变为meter,中文译成“米突”或“米”。

而在1790年,法国国民议会出于取一个纯粹以自然决定而不以国家政令决定的长度单位为基准,以此建立不分国界的测量系统的目的,他们将“米”定义为:纬度45度的海平面上半周期为1秒的单摆的摆长。

我们知道,单摆的公式是:

T=2\pi \sqrt{\frac{l}{g}}

所以根据1790年的定义,是可以得出        g=\pi ^{2}        的结论。

不过在1791年,这个定义就被放弃了,是由于地球重力加速度和海拔有关,且单摆的定义还涉及到时间,以及秒这个单位。

所以在1791年, 以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一千万分之一的方案获得法国国会批准。

不过随着光速测量的越来越准确,所以2019年5月20日起,米的定义更新为:当真空中光速c以m/s为单位表达时选取固定数值299 792 458来定义米。其中秒是由铯的频率ΔνCs来定义。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