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
目录
阅读的四个层次1
通识阅读
- 通常在看书的时候遇到不会的先不要停下来,而是先做一个记号,把书看完
- 作者通常会在文末再总结一下自己的观点,以便加强读者的印象
- 作者通常会在后面解释自己的观点,若是停下来则会捡了芝麻漏了西瓜
检视阅读
- 看书名
- 看前言和作者做的序
- 看封皮
- 看目录
- 抽看几页,重点看每一篇的开头或者结尾段,即那章或者那篇的重点
分析阅读
阅读之间的几个基本问题
- 这本书大体上是在说什么
- 这本书各个部分在说什么
- 在本书是怎么去说这些内容的
阅读的规则
第一阶段[^明确骨架]
- 了解这是一本什么类型的书
- 得有自己的分类体系
-
找出这本书想干什么,或者作者想干什么
- 必须要说的出来或者写的出来,仅仅是模糊的了解是不行的
-
了解这本书的架构,层次脉络
- 脉络就相当于房子的架构
-
找出作者想问的问题或者想解决的问题
- 找出这些问题有助于前两步骤
第二阶段[^确定血肉]
-
找出关键字
- 关键字是日常用语
- 根据日常经验判断这个词在这里的意思
- 关键字是专业术语
- 根据上下文去理解这个专业术语[^ 唯一的方法]
- 尝试去替换这个关键字,这会帮你理解作者的意思
- 关键字是日常用语
-
将主旨句找出来
- 最重要的句子找出来
- 这些句子可能是你要花费一些精力去读懂的句子或者是一些你现在不太理解的句子
- 同样的,能否使用另一种方式将这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是检验你是否真的理解这句话的标准
- 另一个标准就是,你是否能够举出一些能体现作者主旨的例子[^ 虚构的或者是真实的例子都行]
-
找出论述[^ 没懂]
-
回答第一个阶段中,你找出的作者提出的问题
第三阶段[^评价一本书]
-
先暂缓评论
- 评论不是不同意
- 不加思考的赞同是愚蠢,没有经过了解的批评是无礼
-
不要为了争辩而争辩
- 人生有限的,你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习得只是,而不是为了争辩
- 当你不得不接受作者或者对方的观点的时候,请不要难过2
- 人生有限的,你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习得只是,而不是为了争辩
-
你和作者观点不同是可以达成一致观点的,或者你或者他,没必要去争执
- 把一次争执当成是可以是自己获得知识的契机,从而虚心受教,得到只是,这样就不会去爆发更大的争执
- 每个人的理解在当时的条件有可能是不同的,有可能是你,也有可能是作者,所以不要去批评他人,只要指出错误就好
- 每个人的只是水平是不同的,当你觉得你的知识水平比较低的时候,怀着一颗谦虚的心总是没错的
-
请为你的评论找出理论依据
- 比如这本书很难读懂
- 那么你就找出要说明这本书结构是不是真的混乱,主旨时不时不鲜明,某些关键字含糊不清,某些重要的句子描述的摸棱两可
- 比如这本书很难读懂
主题阅读
内在阅读与外在阅读
-
内在阅读
- 不借助别的书来阅读这本书
-
外在阅读
- 借助工具书,前人的书,等等来阅读该书
-
什么时候使用外在阅读
- 当你使用内在阅读读完一本书,还是有很多的地方没有读懂的时候,使用外在阅读
- 尽量减少使用外在阅读
-
外在阅读的几种方式
- 使用前人的书来帮助你阅读该书
- 如,若想读懂《共产党宣言》,可以先去读一下《国富论》。
- 使用导读,或者导读的书籍
- 减少使用,因为导读或者导读的书籍有可能是不全的
- 使用工具书
- 你需要有明确的疑惑或者问题才能去使用工具书
- 确定工具书能回答什么类型的问题[^ 阅读前言或者导读]
- 使用前人的书来帮助你阅读该书
问题
- 对一本书进行架构分析究竟有什么用处
- 如果没有对一本书的基本架构的认识,那么就不会彻底的理解这一本书
- 为什么找出论点或者中心句子很重要
- 对于读书笔记或者上课的课堂笔记需要什么时候去看
- 如果没有对一本书的基本架构的认识,那么就不会彻底的理解这一本书
- 为什么找出论点或者中心句子很重要
- 对于读书笔记或者上课的课堂笔记需要什么时候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