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筷子当为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东方的饮食文化中,筷子可以说是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中国传统的用餐工具,筷子早就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如今,它已经不单单是人们吃饭时所使用的工具,而是成为了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筷子又名箸,通常由竹、木、金属等材料制成,起源于中国,且历史悠久。据古籍《韩非子·喻老》中记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虽然中国使用筷子的时间上限还不确定,但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中国公元前1144年前后,也就是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末期,就已经出现筷子的身影了。
另外,在民间也有关于筷子的传说。相传,在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吃饭都是在野外进行的,有时会因为着急赶路,食物刚刚烧开就要进食,又奈何汤水烫而无从下手,便折断树枝夹食之,这便是筷子的雏形。虽然传说不是正史,但历史学家们认为这样的推测并非无道理的,因熟食烫手,筷箸应时而生,这符合人们生活发展规律的。
随着历史的变迁,筷子也经历了多次改变,才成为现在蕴含着无数中国烙印的“小木棍”。首先,筷子的标准度是七寸六分,代表着人的七情六欲,而筷子一头为细圆形,一头为粗方形,这一构造不单单是为了方便夹东西,防止它到处乱滚,更重要的是它对应着古代人对科学宇宙的理解——天圆地方,同时这也是阴阳学说的的一种体现。
说道阴阳,自古至今,中国人向来是遵守阴阳太极的理念,即万事万物都是由两个对立的面组成,阴阳结合方可万物和谐。在人们使用筷子时,一根为主动,一根为静止,主动为阳,静止为阴,这就是两仪之象,也正是古人所追求的完美结果。
民以食为天,筷子当为先。如今的筷子大概早就不单单是餐具而已,更像是以一种文化的形式而存在,它传承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与感悟,深深地刻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而且在未来,它将继续日月星辰,长久不息地繁衍下去,永不消亡。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