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 运行时数据区、垃圾回收算法、垃圾回收器、类加载、双亲委派模型

Java编译期与运行期问题大总结,再也不怕面试官问了! - 知乎 (zhihu.com)

运行时数据区

程序计数器

由于Java虚拟机的多线程是通过线程轮流切换、分配处理器执行时间的方式来实现的,在任何一

个确定的时刻,一个处理器(对于多核处理器来说是一个内核)都只会执行一条线程中的指令。因

此,为了线程切换后能恢复到正确的执行位置,每条线程都需要有一个独立的程序计数器,各条线程

之间计数器互不影响,独立存储,我们称这类内存区域为“线程私有”的内存。

此内存区域是唯一一个在《Java虚拟机规范》中没有规定任何OutOfMemoryError情况的区域。

Java虚拟机栈

虚拟机栈描述的是Java方法执行的线程内存模型:每个方法被执行的时候,Java虚拟机都

会同步创建一个栈帧[1](Stack Frame)用于存储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动态连接、方法出口等信

息。每一个方法被调用直至执行完毕的过程,就对应着一个栈帧在虚拟机栈中从入栈到出栈的过程

虚拟机栈中局部变量表部分。

局部变量表存放了编译期可知的各种Java虚拟机基本数据类型(boolean、byte、char、short、int、

float、long、double)、对象引用(reference类型,它并不等同于对象本身,可能是一个指向对象起始

地址的引用指针,也可能是指向一个代表对象的句柄或者其他与此对象相关的位置)和returnAddress

类型(指向了一条字节码指令的地址)。

对这个内存区域规定了两类异常状况:如果线程请求的栈深度大于虚拟机所允许的深度,将抛出StackOverflowError异常;如果Java虚拟机栈容量可以动态扩展[2],当栈扩展时无法申请到足够的内存会抛出OutOfMemoryError异常。HotSpot虚拟机的栈容量是不可以动态扩展的,以前的Classic虚拟机倒是可以。所以在HotSpot虚拟机上是不会由于虚拟机栈无法扩展而导致OutOfMemoryError异常——只要线程申请栈空间成功了就不会有OOM,但是如果申请时就失败,仍然是会出现OOM异常的。

本地方法栈

本地方法栈(Native Method Stacks)与虚拟机栈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相似的,其区别只是虚拟机

栈为虚拟机执行Java方法(也就是字节码)服务,而本地方法栈则是为虚拟机使用到的本地(Native)

方法服务。

《Java虚拟机规范》对本地方法栈中方法使用的语言、使用方式与数据结构并没有任何强制规

定,因此具体的虚拟机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实现它,甚至有的Java虚拟机(譬如Hot-Spot虚拟机)直接

就把本地方法栈和虚拟机栈合二为一。与虚拟机栈一样,本地方法栈也会在栈深度溢出或者栈扩展失

败时分别抛出StackOverflowError和OutOfMemoryError异常。

Java堆是垃圾收集器管理的内存区域。

从回收内存的角度看:由于现代垃圾收集器大部分都是基于分

代收集理论设计的,所以Java堆中经常会出现“新生代”“老年代”“永久代”“Eden空间”“From Survivor空

间”“To Survivor空间”等名词,这些区域划分仅仅是一部分垃圾收集器的共同特性或者说设计风格而已。

从分配内存的角度看:所有线程共享的Java堆中可以划分出多个线程私有的分配缓冲区

(Thread Local Allocation Buffer,TLAB),以提升对象分配时的效率。不过无论从什么角度,无论如

何划分,都不会改变Java堆中存储内容的共性,无论是哪个区域,存储的都只能是对象的实例,将Java

堆细分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回收内存,或者更快地分配内存。

根据《Java虚拟机规范》的规定,Java堆可以处于物理上不连续的内存空间中,但在逻辑上它应该被视为连续的

Java堆既可以被实现成固定大小的,也可以是可扩展的,不过当前主流的Java虚拟机都是按照可扩

展来实现的(通过参数-Xmx和-Xms设定)。如果在Java堆中没有内存完成实例分配,并且堆也无法再

扩展时,Java虚拟机将会抛出OutOfMemoryError异常。

方法区

它用于存储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型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缓存等数据。

在JDK 6的时候HotSpot开发团队就有放弃永久代,逐步改为采用本地内存(Native Memory)来实现方法区的计划了[1],到了JDK 7的HotSpot,已经把原本放在永久代的字符串常量池、静态变量等移出,而到了JDK 8,终于完全废弃了永久代的概念,改用与JRockit、J9一样在本地内存中实现的元空间(Metaspace)来代替,把JDK 7中永久代还剩余的内容(主要是类型信息)全部移到元空间中。

这区域的内存回收目标主要是针对常量池的回收和对类型的卸载,一般来说这个区域的回收效果比较难令人满意,尤其是类型的卸载,条件相当苛刻,但是这部分区域的回收有时又确实是必要的。以

运行时常量池

运行时常量池相对于Class文件常量池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是具备动态性,Java语言并不要求常量

一定只有编译期才能产生,也就是说,并非预置入Class文件中常量池的内容才能进入方法区运行时常

量池,运行期间也可以将新的常量放入池中,这种特性被开发人员利用得比较多的便是String类的

intern()方法。

既然运行时常量池是方法区的一部分,自然受到方法区内存的限制,当常量池无法再申请到内存

时会抛出OutOfMemoryError异常。

直接内存

直接内存(Direct Memory)并不是虚拟机运行时数据区的一部分,也不是《Java虚拟机规范》中

定义的内存区域。但是这部分内存也被频繁地使用,而且也可能导致OutOfMemoryError异常出现,所

以我们放到这里一起讲解。

在JDK 1.4中新加入了NIO(New Input/Output)类,引入了一种基于通道(Channel)与缓冲区

(Buffer)的I/O方式,它可以使用Native函数库直接分配堆外内存,然后通过一个存储在Java堆里面的

DirectByteBuffer对象作为这块内存的引用进行操作。这样能在一些场景中显著提高性能,因为避免了

在Java堆和Native堆中来回复制数据。

显然,本机直接内存的分配不会受到Java堆大小的限制,但是,既然是内存,则肯定还是会受到

本机总内存(包括物理内存、SWAP分区或者分页文件)大小以及处理器寻址空间的限制,一般服务

器管理员配置虚拟机参数时,会根据实际内存去设置-Xmx等参数信息,但经常忽略掉直接内存,使得

各个内存区域总和大于物理内存限制(包括物理的和操作系统级的限制),从而导致动态扩展时出现

OutOfMemoryError异常。

对象的创建

以最常用的虚拟机HotSpot和最常用的内存区域Java堆为例,深入探讨一下HotSpot虚拟机在Java堆中对象分配、布局和访问的全过程

1:检查

检查这个指令的参数是否能在常量池中定位到一个类的符号引用,并且检查这个符号引用代表的类是否已被加载、解析和初始化过。如果没有,那必须先执行相应的类加载过程

2:为对象分配内存

对象所需内存的大小在类加载完成后便可完全确定(如何确定将在2.3.2节中介绍),为对象分配空间的任务实际上便等同于把一块确定大小的内存块从Java堆中划分出来。假设Java堆中内存是绝对规整的,所有被使用过的内存都被放在一边,空闲的内存被放在另一边,中间放着一个指针作为分界点的指示器,那所分配内存就仅仅是把那个指针向空闲空间方向挪动一段与对象大小相等的距离,这种分配方式称为“指针碰撞”(Bump ThePointer)。但如果Java堆中的内存并不是规整的,已被使用的内存和空闲的内存相互交错在一起,那就没有办法简单地进行指针碰撞了,虚拟机就必须维护一个列表,记录上哪些内存块是可用的,在分配的时候从列表中找到一块足够大的空间划分给对象实例,并更新列表上的记录,这种分配方式称为“空闲列表”(Free List)。选择哪种分配方式由Java堆是否规整决定,而Java堆是否规整又由所采用的垃圾收集器是否带有空间压缩整理(Compact)的能力决定。因此,当使用Serial、ParNew等带压缩整理过程的收集器时,系统采用的分配算法是指针碰撞,既简单又高效;而当使用CMS这种基于清除(Sweep)算法的收集器时,理论上[1]就只能采用较为复杂的空闲列表来分配内存

内存分配并发问题(补充内容,需要掌握)

内存分配的时,即使仅仅修改一个指针所指向的位置,在并发情况下也并不是线程安全的,可能出现正在给对象A分配内存,指针还没来得及修改,对象B又同时使用了原来的指针来分配内存的情况。

  • CAS+失败重试: CAS 是乐观锁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谓乐观锁就是,每次不加锁而是假设没有冲突而去完成某项操作,如果因为冲突失败就重试,直到成功为止。虚拟机采用 CAS 配上失败重试的方式保证更新操作的原子性。
  • TLAB: 为每一个线程预先在 Eden 区分配一块儿内存,JVM 在给线程中的对象分配内存时,首先在 TLAB 分配,当对象大于 TLAB 中的剩余内存或 TLAB 的内存已用尽时,再采用上述的 CAS 进行内存分配

3:初始化为零值

内存分配完成之后,虚拟机必须将分配到的内存空间(但不包括对象头)都初始化为零值,如果

使用了TLAB的话,这一项工作也可以提前至TLAB分配时顺便进行。这步操作保证了对象的实例字段

在Java代码中可以不赋初始值就直接使用,使程序能访问到这些字段的数据类型所对应的零值。

4:对对象进行必要的设置–设置对象头

初始化零值完成之后,虚拟机要对对象进行必要的设置,例如这个对象是哪个类的实例、如何才能找到类的元数据信息、对象的哈希码、对象的 GC 分代年龄等信息。 这些信息存放在对象头中。 另外,根据虚拟机当前运行状态的不同,如是否启用偏向锁等,对象头会有不同的设置方式。

5:执行()方法

在上面工作都完成之后,从虚拟机的视角来看,一个新的对象已经产生了。但是从Java程序的视角看来,对象创建才刚刚开始——构造函数,即Class文件中的()方法还没有执行,所有的字段都为默认的零值,对象需要的其他资源和状态信息也还没有按照预定的意图构造好。一般来说(由字节码流中new指令后面是否跟随invokespecial指令所决定,Java编译器会在遇到new关键字的地方同时生成这两条字节码指令,但如果直接通过其他方式产生的则不一定如此),new指令之后会接着执()方法,按照程序员的意愿对对象进行初始化,这样一个真正可用的对象才算完全被构造出来。

对象内存布局

对象的访问定位

创建对象自然是为了后续使用该对象,我们的Java程序会通过栈上的reference数据来操作堆上的具

体对象。由于reference类型在《Java虚拟机规范》里面只规定了它是一个指向对象的引用,并没有定义

这个引用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去定位、访问到堆中对象的具体位置,所以对象访问方式也是由虚拟机实

现而定的,主流的访问方式主要有使用句柄和直接指针两种:

  • 如果使用句柄访问的话,Java堆中将可能会划分出一块内存来作为句柄池,reference中存储的就是对象的句柄地址,而句柄中包含了对象实例数据与类型数据各自具体的地址信息

  • 如果使用直接指针访问的话,Java堆中对象的内存布局就必须考虑如何放置访问类型数据的相关信息,reference中存储的直接就是对象地址,如果只是访问对象本身的话,就不需要多一次间接访问的开销

总结

​ 使用句柄的好处就是 reference中存储的是稳定句柄地址,在对象被移动(垃圾收集时移动对象是非常普遍的行为)时只会改变句柄中的实例数据指针,reference本身不需要被修改。

​ 使用直接指针来访问最大的好处就是速度更快,它节省了一次指针定位的时间开销,由于对象访问在Java中非常频繁,因此这类开销积少成多也是一项极为可观的执行成本

内存溢出和内存泄漏

内存溢出 out of memory,是指程序在申请内存时,没有足够的内存空间供其使用,出现out of memory;比如申请了一个integer,但给它存了long才能存下的数,那就是内存溢出。

内存泄露 memory leak,是指程序在申请内存后,无法释放已申请的内存空间,一次内存泄露危害可以忽略,但内存泄露堆积后果很严重,无论多少内存,迟早会被占光。

memory leak会最终会导致out of memory!

垃圾收集

垃圾收集需要完成的三件事情:

·哪些内存需要回收?

·什么时候回收?

·如何回收?

今天的内存动态分配与内存回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一切看起来都进入了“自动化”时代,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去了解垃圾收集和内存分配?答案很简单:

当需要排查各种内存溢出、内存泄漏问题时,当垃圾收集成为系统达到更高并发量的瓶颈时,我们就必须对这些“自动化”的技术实施必要的监控和调节。

其中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3个区域随线程而生,随线程而灭,栈中的栈帧随着方法的进入和退出而有条不紊地执行着出栈和入栈操作。每一个栈帧中分配多少内存基本上是在类结构确定下来时就已知的(尽管在运行期会由即时编译器进行一些优化,但在基于概念模型的讨论里,大体上可以认为是编译期可知的),因此这几个区域的内存分配和回收都具备确定性,在这几个区域内就不需要过多考虑如何回收的问题,当方法结束或者线程结束时,内存自然就跟随着回收了。

Java堆和方法区这两个区域则有着很显著的不确定性:一个接口的多个实现类需要的内存可能会不一样,一个方法所执行的不同条件分支所需要的内存也可能不一样,只有处于运行期间,我们才能知道程序究竟会创建哪些对象,创建多少个对象,这部分内存的分配和回收是动态的。垃圾收集器所关注的正是这部分内存该如何管理

如何判断对象是否存活(对象是否为垃圾)

  • 计数器算法

    在对象中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它时,计数器值就加一;当引用失效时,计数器值就减一;任何时刻计数器为零的对象就是不可能再被使用的。但是,在Java领域,至少主流的Java虚拟机里面都没有选用引用计数算法来管理内存,主要原因是,这个看似简单的算法有很多例外情况要考虑,必须要配合大量额外处理才能保证正确地工作,譬如单纯的引用计数就很难解决对象之间相互循环引用的问题

  • 可达性分析算法

    一系列称为“GC Roots”的根对象作为起始节点集,从这些节点开始,根据引用关系向下搜索,搜索过

    程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Reference Chain),如果某个对象到GC Roots间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或者用图论的话来说就是从GC Roots到这个对象不可达时,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能再被使用的。

引用

**传统引用:**如果reference的数据中存储的数值代表的是另外一块内存的起始地址,那这个reference就是某块内存,某个对象的引用。

在jdk1.2 之后,在JDK 1.2版之后,Java对引用的概念进行了扩充,将引用分为**强引用(Strongly Re-ference)、软引用(Soft Reference)、弱引用(Weak Reference)和虚引用(Phantom Reference)**4种,这4种引用强度依次逐渐减弱。

  • 强引用是最传统的“引用”的定义,是指在程序代码之中普遍存在的引用赋值,即类似“Object

obj=new Object()”这种引用关系。无论任何情况下,只要强引用关系还存在,垃圾收集器就永远不会回

收掉被引用的对象。

  • ·软引用是用来描述一些还有用,但非必须的对象。只被软引用关联着的对象,在系统将要发生

存溢出异常前,会把这些对象列进回收范围之中进行第二次回收,如果这次回收还没有足够的内存,

才会抛出内存溢出异常。在JDK 1.2版之后提供了SoftReference类来实现软引用。

使用场景:
  这种特性常常被用来实现缓存技术,比如网页缓存,图片缓存等。
  • ·弱引用也是用来描述那些非必须对象,但是它的强度比软引用更弱一些,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只

生存到下一次垃圾收集发生为止。当垃圾收集器开始工作,无论当前内存是否足够,都会回收掉只

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在JDK 1.2版之后提供了WeakReference类来实现弱引用。

使用场景:
  在静态内部类中,经常会使用虚引用。例如:一个类发送网络请求,承担 callback 的静态内部类,则常以虚引用的方式来保存外部类的引用,当外部类需要被 JVM 回收时,不会因为网络请
求没有及时回应,引起内存泄漏。


WeakReference使用实例:
ThreadLocalMap类 该类时ThreadLocal的静态内部类,该Map使用开放地址法处理hash冲突的Map类,key为ThreadLocal对象,value为TheadLocal对象所对应的值value;其中Entry对象当中的Key值对TheadLocal的引用就是WeakReferencestatic class Entry extends WeakReference<ThreadLocal>
{
     /* The value assocaiated with this ThreadLocal.*/
    Object value;
    Entry(ThreadLocal k,Object v)
    {
        super(k);
        value = v;
    }
}这样当ThreadLocal对象除了Entry对象外没有其他引用的时候,在下一次垃圾回收发生时,该对象将被回收;这也就导致在使用Entry对象获取key值得时候,需要判断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说明已经被回收了,此时将value值手动清除即可;其实因为ThreadLocal牵涉到线程本地变量的操作,对于对象何时被清除,程序逻辑一般不太好实现,所以JDK设计者将其设置为了自动清除,其实大部分TheadLocal对象我们都将其设置为private static 对象,一般不会被弱引用清除掉;
  • ·虚引用也称为“幽灵引用”或者“幻影引用”,它是最弱的一种引用关系。一个对象是否有虚引用的

存在,完全不会对其生存时间构成影响,也无法通过虚引用来取得一个对象实例。为一个对象设置虚

引用关联的唯一目的只是为了能在这个对象被收集器回收时收到一个系统通知

在JDK 1.2版之后提供了PhantomReference类来实现虚引用。虚引用必须和引用队(ReferenceQueue)联合使用。当垃圾回收器准备回收一个对象时,如果发现它还有虚引用,就会在回收对象的内存之前,把这个虚引用加入到与之关联的引用队列中。在 JDK1.2 之后,用 PhantomReference 类来表示。

使用场景:

jdk中直接内存的回收就用到虚引用,由于jvm自动内存管理的范围是堆内存,而直接内存是在堆内存之外(其实是内存映射文件,自行去理解虚拟内存空间的相关概念),所以直接内存的分>配和回收都是有Unsafe类去操作,java在申请一块直接内存之后,会在堆内存分配一个对象保存这个堆外内存的引用,这个对象被垃圾收集器管理,一旦这个对象被回收,相应的用户线程会收到通知并对直接内存进行清理工作。
import java.lang.ref.PhantomReference;
import java.lang.ref.ReferenceQueue;

/**
 * 虚引用
 */
public class PhantomRefTest {
    private static ReferenceQueue<PhantomRefTest> queue = new ReferenceQueu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hantomReference<PhantomRefTest> reference = new PhantomReference<>(new PhantomRefTest(), queue);
        System.out.println(reference.get());
        System.out.println(queue.poll());
        System.gc();
        System.out.println(reference.get());
        System.out.println(queue.poll());
    }
}

可以看出在JVM进行gc之后,虚引用对象进入了队列,然后JVM就可以通过这个队列检测到发生了垃圾回收,再进行对堆外内存的处理。

虚引用参考: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702700/article/details/114189817

如何判断对象真的死亡?(判断对象是否为垃圾)

finalize()方法,对象最后一次拯救自己的机会!!!! (不建议使用)

即使在可达性分析算法中判定为不可达的对象,也不是“非死不可”的,这时候它们暂时还处于“缓刑”阶段,要真正宣告一个对象死亡,至少要经历两次标记过程:

  1. 在可达性分析之后发现没有与GCRoots相连接的引用链,将会被第一次标记
  2. 最后进行筛选,判断这个对象有没有必要执行finalize()方法,
    • 如果没有必要执行,那就等待回收。比如没有重写finalize()方法 或者 finalize方法已经被执行一次。因为finalize()方法只会被虚拟机调用一次,所以对象如果第二次被标记回收,就只能被回收
    • 如果有必要执行,那就会加入到一个Fqueue 队列,等待jvm的一个低优先级的线程来执行finalize()方法,如果执行。稍后Fqueue会进行第二次小规模的标记,如果这次标记没有被标记,就可以移除队列,不然就只能被回收。

方法区的回收

方法区的垃圾收集主要回收两部分内容:废弃的常量和不再使用的类型。

垃圾回收算法

提前总结:

从如何判定对象消亡的角度出发,垃圾收集算法可以划分为“引用计数式垃圾收集”(ReferenceCounting GC)和“追踪式垃圾收集”(Tracing GC)两大类,

分代收集理论

当前商业虚拟机的垃圾收集器,大多数都遵循了“分代收集”(Generational Collection)[1]的理论进行设计,分代收集名为理论,实质是一套符合大多数程序运行实际情况的经验法则,它建立在两个分代假说之上:

1)弱分代假说(Weak Generational Hypothesis):绝大多数对象都是朝生夕灭的。

2)强分代假说(Strong Generational Hypothesis):熬过越多次垃圾收集过程的对象就越难以消亡。

这两个分代假说共同奠定了多款常用的垃圾收集器的一致的设计原则:**收集器应该将Java堆划分出不同的区域,然后将回收对象依据其年龄(年龄即对象熬过垃圾收集过程的次数)分配到不同的区域之中存储。**存活时间短的集中存放,存活时间长的集中存放,并且按不同的频率进行GC,同时兼顾了垃圾收集的时间开销和内存的空间有效利用。

在Java堆划分出不同的区域之后,垃圾收集器才可以每次只回收其中某一个或者某些部分的区域——因而才有了“Minor GC”“Major GC”“Full GC”这样的回收类型的划分;也才能够针对不同的区域安排与里面存储对象存亡特征相匹配的垃圾收集算法——因而发展出了“标记-复制算法”“标记-清除算法”“标记-整理算法”等针对性的垃圾收集算法。、

设计者一般至少会把Java堆划分为新生代(Young Generation)和老年代(Old Generation)两个区域[2]。顾名思义,在新生代中,每次垃圾收集时都发现有大批对象死去,而每次回收后存活的少量对象,将会逐步晋升到老年代中存放。分代收集并非只是简单划分一下内存区域那么容易,它至少存在一个明显的困难:对象不是孤立的,对象之间会存在跨代引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对分代收集理论添加第三条经验法则

3)跨代引用假说(Intergenerational Reference Hypothesis):跨代引用相对于同代引用来说仅占极少数。

依据这条假说,我们就不应再为了少量的跨代引用去扫描整个老年代,也不必浪费空间专门记录每一个对象是否存在及存在哪些跨代引用,只需在新生代上建立一个全局的数据结构(该结构被称为“记忆集”,Remembered Set),这个结构把老年代划分成若干小块,标识出老年代的哪一块内存会存在跨代引用。此后当发生Minor GC时,只有包含了跨代引用的小块内存里的对象才会被加入到GCRoots进行扫描。虽然这种方法需要在对象改变引用关系(如将自己或者某个属性赋值)时维护记录数据的正确性,会增加一些运行时的开销,但比起收集时扫描整个老年代来说仍然是划算的。

各种GC

  • 部分收集(Partial GC):指目标不是完整收集整个Java堆的垃圾收集,其中又分为:

  • 新生代收集(Minor GC/Young GC):指目标只是新生代的垃圾收集。

  • 老年代收集(Major GC/Old GC):指目标只是老年代的垃圾收集。目前只有CMS收集器会有单独收集老年代的行为。另外请注意“Major GC”这个说法现在有点混淆,在不同资料上常有不同所指,读者需按上下文区分到底是指老年代的收集还是整堆收集。

  • 混合收集(Mixed GC):指目标是收集整个新生代以及部分老年代的垃圾收集。目前只有G1收集器会有这种行为。

  • 整堆收集(Full GC):收集整个Java堆和方法区的垃圾收集。

通常能单独发生收集行为的只是新生代,所以这里“反过来”的情况只是理论上允许,实际上除了CMS收集器,其他都不存在只针对老年代的收集。

标记-清除算法

主要缺点有两个:

  1. 第一个是执行效率不稳定,如果Java堆中包含大量对象,而且其中大部分是需要被回收的,这时必须进行大量标记和清除的动作,导致标记和清除两个过程的执行效率都随对象数量增长而降低
  2. 第二个是内存空间的碎片化问题,标记、清除之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空间碎片太多可能会导致当以后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需要分配较大对象时无法找到足够的连续内存而不得不提前触发另一次垃圾收集动作。

标记-复制算法

为了解决标记-清除算法面对大量可回收对象时执行效率低的问题

算法:将内存一份为二,每次只用一半,先标记,之后把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一半,把原来的一半全部清除就可以。

优点:不会有空间碎片,对于有大量对象需要回收的,会特别高效

缺点:将内存缩小了一半,太浪费空间;对于只有少量对象需要回收的场景,复制对象就会特别浪费资源

这种算法可以用在新生代的GC,因为98%的对象都活不过第一轮

更优化的半区复制分代策略–Appel式回收

HotSpot虚拟机的Serial、ParNew等新生代收集器均采用了这种策略来设计新生代的内存布局[1]。

Appel式回收的具体做法是把新生代分为一块较大的Eden空间和两块较小的Survivor空间,每次分配内存只使用Eden和其中一快Survivor。发生垃圾搜集时,将Eden和Survivor中仍然存活的对象一次性复制到另外一块Survivor空间上,然后直接清理掉Eden和已用的那块Survivor空间。HotSpot虚拟机默认Eden和Survivor的大小比例是8∶1,也即每次新生代中可用内存空间为整个新生代容量的90%(Eden的80%加上一个Survivor的10%),只有一个Survivor空间,即10%的新生代是会被“浪费”的。当然,98%的对象可被回收仅仅是“普通场景”下测得的数据,任何人都没有办法百分百保证每次回收都只有不多于10%的对象存活,因此Appel式回收还有一个充当罕见情况的“逃生门”的安全设计,当Survivor空间不足以容纳一次Minor GC之后存活的对象时,就需要依赖其他内存区域(实际上大多就是老年代)进行分配担保(Handle Promotion)。

所以hospot的堆的分区如下:

标记-整理算法

针对老年代对象的存亡特征,其中的标记过程仍然与“标记-清除”算法一样,但后续步骤不是直接对可回收对象进行清理,而是让所有存活的对象都向内存空间一端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边界以外的内存。标记-清除算法与标记-整理算法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一种非移动式的回收算法,而后者是移动式的

缺点:

  1. 移动对象,尤其是在老年代这种每次回收都有大量对象存活区域,移动存活对象并更新所有引用这些对象的地方将会是一种极为负重的操作

  2. 不移动对象,只能通过更复杂的内存分配器和内存访问器来解决,这样在内存的访问环节增加负担,必然降低整个用户程序的吞吐量

    解决方案

    1. 选择移动对象更划算,因为吞吐量的实质是赋值器(Mutator,可以理解为使用垃圾收集的用户程序)与收集器的效率总和。即使不移动对象会使得收集器的效率提升一些,但因内存分配和访问相比垃圾收集频率要高得多,这部分的耗时增加,总吞吐量仍然是下降的
    2. 还有一种“和稀泥式”解决方案可以不在内存分配和访问上增加太大额外负担,做法是让虚拟机平时多数时间都采用标记-清除算法,暂时容忍内存碎片的存在,直到内存空间的碎片化程度已经大到影响对象分配时,再采用标记-整理算法收集一次,以获得规整的内存空间。前面提到的基于标记-清除算法的CMS收集器面临空间碎片过多时采用的就是这种处理办法。

HotSpot的算法细节-跳过

垃圾收集器

收集算法是内存回收的方法论,那垃圾收集器就是内存回收的实践者

Serial收集器

曾经(在JDK 1.3.1之前)是HotSpot虚拟机新生代,收集器的唯一选择这个收集器是一个单线程工作的收集器,但它的“单线程”的意义并不仅仅是说明它只会使用一个处理器或一条收集线程去完成垃圾收集工作,更重要的是强调在它进行垃圾收集时,必须暂停其他所有工作线程,直到它收集结束

迄今为止,它依然是HotSpot虚拟机运行在客户端模式下的默认新生代收集器,有着优于其他收集器的地方,那就是简单而高效(与其他收集器的单线程相比),对于内存资源受限的环境,它是所有收集器里额外内存消耗(Memory Footprint)[1]最小的;对于单核处理器或处理器核心数较少的环境来说,Serial收集器由于没有线程交互的开销,专心做垃圾收集自然可以获得最高的单线程收集效率。

Serial收集器对于运行在客户端模式下的虚拟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CMS收集器

老年代的一个并发收集器,采取 标记-清除

流程 初次标记—>并发标记—》重新整理标记—》并发清除

  • 初始标记仅仅只是标记一下GCRoots能直接关联到的对象,速度很快;

  • 并发标记阶段就是从GC Roots的直接关联对象开始遍历整个对象图的过程,这个过程耗时较长但是不需要停顿用户线程,可以与垃圾收集线程一起并发运行;

  • 重新标记阶段则是为了修正并发标记期间,因用户程序继续运作而导致标记产生变动的那一部分对象的标记记录

  • 并发清除阶段,清理删除掉标记阶段判断的已经死亡的对象,由于不需要移动存活对象,所以这个阶段也是可以与用户线程同时并发的

所以从总体上来说,CMS收集器的内存回收过程是与用户线程一起并发执行的。

缺点:

  1. 占用处理器资源,越少越明显
  2. 无法处理浮动垃圾,在CMS的并发标记和并发清理阶段,用户线程是还在继续运行的,程序在运行自然就还会伴随有新的垃圾对象不断产生,但这一部分垃圾对象是出现在标记过程结束以后,CMS无法在当次收集中处理掉它们,只好留待下一次垃圾收集时再清理掉。这一部分垃圾就称为“浮动垃圾”。
  3. 标记清除的缺点都有
G1收集器

它开创了收集器面向局部收集的设计思路和基于Region的内存布局形式

首先要有一个思想上的改变,在G1收集器出现之前的所有其他收集器,包括CMS在内,垃圾收集的目标范围要么是整个新生代(Minor GC),要么就是整个老年代(Major GC),再要么就是整个Java堆(Full GC)。而G1跳出了这个樊笼,它可以面向堆内存任何部分来组成回收集(Collection Set,一般简称CSet)进行回收,衡量标准不再是它属于哪个分代,而是哪块内存中存放的垃圾数量最多,回收收益最大,这就是G1收集器的Mixed GC模式。

**G1不再坚持固定大小以及固定数量的分代区域划分,而是把连续的Java堆划分为多个大小相等的独立区域(Region),每一个Region都可以根据需要,扮演新生代的Eden空间、Survivor空间,或者老年代空间。**收集器能够对演不同角色的Region采用不同的策略去处理,这样无论是新创建的对象还是已经存活了一段时间、熬过多次收集的旧对象都能获取很好的收集效果。虽然G1仍然保留新生代和老年代的概念,但新生代和老年代不再是固定的了,它们都是一系列区域(不需要连续)的动态集合。

G1收集器的

运作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 ·初始标记(Initial Marking):仅仅只是标记一下GC Roots能直接关联到的对象,并且修改TAMS指针的值,让下一阶段用户线程并发运行时,能正确地在可用的Region中分配新对象。这个阶段需要停顿线程,但耗时很短,而且是借用进行Minor GC的时候同步完成的,所以G1收集器在这个阶段实际并没有额外的停顿。

  • ·并发标记(Concurrent Marking):从GC Root开始对堆中对象进行可达性分析,递归扫描整个堆里的对象图,找出要回收的对象,这阶段耗时较长,但可与用户程序并发执行。当对象图扫描完成以后,还要重新处理SATB记录下的在并发时有引用变动的对象。

  • **·最终标记(**Final Marking):对用户线程做另一个短暂的暂停,用于处理并发阶段结束后仍遗留下来的最后那少量的SATB记录。

  • ·筛选回收(Live Data Counting and Evacuation):负责更新Region的统计数据,对各个Region的回收价值和成本进行排序,根据用户所期望的停顿时间来制定回收计划,可以自由选择任意多个Region构成回收集,然后把决定回收的那一部分Region的存活对象复制到空的Region中,再清理掉整个旧Region的全部空间。这里的操作涉及存活对象的移动,是必须暂停用户线程,由多条收集器线程并行完成的。

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

Java技术体系的自动内存管理,最根本的目标是自动化地解决两个问题:自动给对象分配内存以及自动回收分配给对象的内存

关于给对象分配内存的那些事儿
对象优先在Eden分配

大多数情况下,对象在新生代Eden区中分配。当Eden区没有足够空间进行分配时,虚拟机将发起一次Minor GC。

大对象直接进入老年代

大对象就是指需要大量连续内存空间的Java对象,最典型的大对象便是那种很长的字符串,或者元素数量很庞大的数组

长期存活的对象将进入老年代

对象通常在Eden区里诞生,如果经过第一次Minor GC后仍然存活,并且能被Survivor容纳的话,该对象会被移动到Survivor空间中,并且将其对象年龄设为1岁。对象在Survivor区中每熬过一次Minor GC,年龄就增加1岁,当它的年龄增加到一定程度(默认为15),就会被晋升到老年代中。

动态对象年龄判定

为了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程序的内存状况,HotSpot虚拟机并不是永远要求对象的年龄必须达到-XX:MaxTenuringThreshold才能晋升老年代,如果在Survivor空间中相同年龄所有对象大小的总和大于Survivor空间的一半,年龄大于或等于该年龄的对象就可以直接进入老年代,无须等到-XX:MaxTenuringThreshold中要求的年龄。

空间分配担保(没太看懂)

如果老年代的空间>=新生代的对象和,就可以尝试一下Minor GC。如果小于,就进行fullGC,让老年代也回收,腾出空间

类加载

类文件结构

代码编译的结果从本地机器码转变为字节码,是存储格式发展的一小步,却是编程语言发展的一大步。

实现语言无关性的基础仍然是虚拟机和字节码存储格式。

Java虚拟机不与包括Java语言在内的任何程序语言绑定,它只与“Class文件”这种特定的二进制文件格式所关联,Class文件中包含了Java虚拟机指令集、符号表以及若干其他辅助信息。

类加载机制

Java虚拟机把描述类的数据从Class文件加载到内存,并对数据进行校验、转换解析和初始化,最终形成可以被虚拟机直接使用的Java类型,这个过程被称作虚拟机的类加载机制。

在Java语言里面,类型的加载、连接和初始化过程都是在程序运行期间完成的,这种策略让Java语言进行提前编译会面临额外的困难,也会让类加载时稍微增加一些性能开销,但是却为Java应用提供了极高的扩展性和灵活性Java天生可以动态扩展的语言特性就是依赖运行期动态加载和动态连接这个特点实现的。

类加载的时机

一个类型从被加载到虚拟机内存中开始,到卸载出内存为止,它的整个生命周期将会经历加载(Loading)、验证(Verification)、准备(Preparation)、解析(Resolution)、初始化(Initialization)、使用(Using)和卸载(Unloading)七个阶段,其中验证、准备、解析三个部分统称为连接(Linking)。

有且只有六种情况必须立即对类进行“初始化”(而加载、验证、准备自然需要在此之前开始):

1)遇到new、getstatic、putstatic或invokestatic这四条字节码指令时,如果类型没有进行过初始化,则需要先触发其初始化阶段。能够生成这四条指令的典型Java代码场景有:

  • ·使用new关键字实例化对象的时候。

  • ·读取或设置一个类型的静态字段(被final修饰、已在编译期把结果放入常量池的静态字段除外)的时候。

  • ·调用一个类型的静态方法的时候。

2)使用java.lang.reflect包的方法对类型进行反射调用的时候,如果类型没有进行过初始化,则需

要先触发其初始化。3)当初始化类的时候,如果发现其父类还没有进行过初始化,则需要先触发其父类的初始化。

4)当虚拟机启动时,用户需要指定一个要执行的主类(包含main()方法的那个类),虚拟机会先

初始化这个主类。

5)当使用JDK 7新加入的动态语言支持时,如果一个java.lang.invoke.MethodHandle实例最后的解

析结果为REF_getStatic、REF_putStatic、REF_invokeStatic、REF_newInvokeSpecial四种类型的方法句

柄,并且这个方法句柄对应的类没有进行过初始化,则需要先触发其初始化。

6)当一个接口中定义了JDK 8新加入的默认方法(被default关键字修饰的接口方法)时,如果有

这个接口的实现类发生了初始化,那该接口要在其之前被初始化。

类加载器

Java虚拟机设计团队有意把类加载阶段中的“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描述该类的二进制字节流”这个动作放到Java虚拟机外部去实现,以便让应用程序自己决定如何去获取所需的类。实现这个动作的代码被称为“类加载器”(Class Loader)。

类与类加载器

​ 类加载器虽然只用于实现类的加载动作,但它在Java程序中起到的作用却远超类加载阶段。对于任意一个类,都必须由加载它的类加载器和这个类本身一起共同确立其在Java虚拟机中的唯一性,每一个类加载器,都拥有一个独立的类名称空间。这句话可以表达得更通俗一些:比较两个类是否“相等”,只有在这两个类是由同一个类加载器加载的前提下才有意义,否则,即使这两个类来源于同一个Class文件,被同一个Java虚拟机加载,只要加载它们的类加载器不同,那这两个类就必定不相等。

这里所指的“相等”,包括代表类的Class对象的equals()方法、isAssignableFrom()方法、isInstance()方法的返回结果,也包括了使用instanceof关键字做对象所属关系判定等各种情况。

双亲委派模型

站在Java虚拟机的角度来看,只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加载器:

  • 一种是启动类加载器(BootstrapClassLoader),这个类加载器使用C++语言实现[1],是虚拟机自身的一部分;
  • 另外一种就是其他所有的类加载器,这些类加载器都由Java语言实现,独立存在于虚拟机外部,并且全都继承自抽象类java.lang.ClassLoader。

站在Java开发人员的角度来看,类加载器就应当划分得更细致一些。自JDK 1.2以来,Java一直保持着三层类加载器、双亲委派的类加载架构

双亲委派模型要求除了顶层的启动类加载器外,其余的类加载器都应有自己的父类加载器。不过这里类加载器之间的父子关系一般不是以继承(Inheritance)的关系来实现的,而是通常使用组合(Composition)关系来复用父加载器的代码。

个Class文件,被同一个Java虚拟机加载,只要加载它们的类加载器不同,那这两个类就必定不相等。

这里所指的“相等”,包括代表类的Class对象的equals()方法、isAssignableFrom()方法、isInstance()方法的返回结果,也包括了使用instanceof关键字做对象所属关系判定等各种情况。

双亲委派模型

站在Java虚拟机的角度来看,只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加载器:

  • 一种是启动类加载器(BootstrapClassLoader),这个类加载器使用C++语言实现[1],是虚拟机自身的一部分;
  • 另外一种就是其他所有的类加载器,这些类加载器都由Java语言实现,独立存在于虚拟机外部,并且全都继承自抽象类java.lang.ClassLoader。

站在Java开发人员的角度来看,类加载器就应当划分得更细致一些。自JDK 1.2以来,Java一直保持着三层类加载器、双亲委派的类加载架构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j5xkmkHw-1690958439424)]

双亲委派模型要求除了顶层的启动类加载器外,其余的类加载器都应有自己的父类加载器。不过这里类加载器之间的父子关系一般不是以继承(Inheritance)的关系来实现的,而是通常使用组合(Composition)关系来复用父加载器的代码。

**双亲委派模型的工作过程是:**如果一个类加载器收到了类加载的请求,它首先不会自己去尝试加载这个类,而是把这个请求委派给父类加载器去完成,每一个层次的类加载器都是如此,因此所有的加载请求最终都应该传送到最顶层的启动类加载器中,只有当父加载器反馈自己无法完成这个加载请求(它的搜索范围中没有找到所需的类)时,子加载器才会尝试自己去完成加载。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