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笔记—脉冲编码调制(PCM)

本文详细介绍了脉冲编码调制(PCM)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模拟信号数字化过程中的应用,包括抽样、量化和编码三个主要步骤。文中还深入探讨了A律和μ律的编码方法及其实现原理,并对比了不同编码方式的特点。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目录

脉冲编码调制(PCM):

PCM概念:

A、μ律的PCM编码:

A律对数压缩特性的十三折线法近似:

A律正输入值编码表:

A、μ率的PCM编码方法:

A 率的PCM译码方法:


脉冲编码调制(PCM):

PCM概念:

脉冲编码调制(PCM, pulse code modulation)是将模拟信号变换成二进制信号的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抽样、量化和编码3个过程。

脉冲编码调制:将经量化后的脉冲信号变为二进制码组的过程,建立量化电平与二进制码组的一一对应关系。

PCM编码方法的选择原则

        简单、易于理解和实现

        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常用的PCM编码方法

        自然二进制码:简单、易于理解和实现

        格雷码: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折叠码: 适合于小信号取值概率大的语音信号抗干扰

A、μ律的PCM编码:

A律对数压缩特性的十三折线法近似:

A律PCM编码规则:采用8位编码 M1M2M3M4M5M6M7M8

 最小量化间距:

A律正输入值编码表:

 ​​​​​​​

μ律PCM编码表μ=255:

A、μ率的PCM编码方法:

        (1) 根据信号极性确定极性码

        (2) 根据信号的取值确定信号值所对应的最小单位数

        (3) 根据信号的取值范围确定段落码

        (4) 根据段落起始值与信号的差值、量化阶距确定段内码

        

A 率的PCM译码方法:

接收到A率的PCM码组:

(1) 根据极性码确定输出信号的性码

(2) 根据段落码确定所在段落的起始电平值

(3) 根据段内码和量化阶距确定所需段内量化值

(4) 根据所在段落的起始电平值、段内量化值、量化阶距、附加的1/2量化阶距值(将量化误差控制在小于等于1/2量化阶距范围内),计算输出电压值

(5) 输出包含极性的实际的输出电压值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Vizio<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