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内存管理

3.1  内存管理概念

3.1.1  内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要求

        内存管理 (Memory Management) 是操作系统设计中最重要和最复杂的内容之一。虽然计算机硬件技术一直在飞速发展,内存容量也在不断增大,但仍然不可能将所有用户进程和系统所需要的全部程序与数据放入主存,因此操作系统必须对内存空间进行合理的划分和有效的动态分配。操作系统对内存的划分和动态分配,就是内存管理的概念。内存可存放数据,程序执行前需要先放到内存中才能被 CPU 处理——缓和 CPU 与硬盘之间的速度矛盾。

  • 如果计算机 “按字节编址”,则每个存储单元大小为 1 字节,即 1B,即 8 个二进制位。
  • 如果字长为 16 位的计算机 “按字编址”,则每个存储单元大小为 1 个字;每个字的大小为 16 个二进制位。

        有效的内存管理在多道程序设计中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方便用户使用存储器、提高内存利用率,还可以通过虚拟技术从逻辑上扩充存储器。   

        内存管理的主要功能有:

  • 内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由操作系统完成主存储器空间的分配和管理,使程序员摆脱存储分配的麻烦,提高编程效率。
  • 地址转换。在多道程序环境下,程序中的逻辑地址与内存中的物理地址不可能一致,因此存储管理必须提供地址变换功能,把逻辑地址转换成相应的物理地址。
  • 内存空间的扩充。利用虚拟存储技术或自动覆盖技术,从逻辑上扩充内存。
  • 内存共享。指允许多个进程访问内存的同一部分。例如,多个合作进程可能需要访问同一块数据,因此必须支持对内存共享区域进行受控访问。
  • 存储保护。保证各道作业在各自的存储空间内运行,互不干扰。

    1、程序的链接与装入

        创建进程首先要将程序和数据装入内存。将用户源程序变为可在内存中执行的程序,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编译。由编译程序将用户源代码编译成若干目标模块(编译就是把高级语言翻译为机器语言)。

        (2)链接。由链接程序将编译后形成的一组目标模块及它们所需的库函数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装入模块。

        (3)装入。由装入程序将装入模块装入内存运行。

        程序的链接有以下三种方式:

        (1)静态链接

        在程序运行之前,先将各目标模块及它们所需的库函数链接成一个完整的装配模块,以后不再拆开。将几个目标模块装配成一个装入模块时,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① 修改相对地址,编译后的所有目标模块都是从 0 开始的相对地址,当链接成一个装入模块时要修改相对地址。

                ② 变换外部调用符号,将每个模块中所用的外部调用符号也都变换为相对地址。

        (2)装入时动态链接

        将用户源程序编译后所得到的一组目标模块,在装入内存时,采用边装入边链接的方式。其优点是便于修改和更新,便于实现对目标模块的共享。

        (3)运行时动态链接

        对某些目标模块的链接,是在程序执行中需要该目标模块时才进行的。凡在执行过程中末被用到的目标模块,都不会被调入内存和被链接到装入模块上。其优点是能加快程序的装入过程,还可节省大量的内存空间。

        内存的装入模块在装入内存时,同样有以下三种方式:

        (1)绝对装入

        绝对装入方式只适用于单道程序环境,此时还没有产生操作系统。在编译时,若知道程序将驻留在内存的某个位置,则编译程序将产生绝对地址的目标代码。绝对装入程序按照装入模块中的地址,将程序和数据装入内存。由于程序中的逻辑地址与实际内存地址完全相同,因此不需对程序和数据的地址进行修改。另外,程序中所用的绝对地址,可在编译或汇编时给出,也可由程序员直接赋予。而通常情况下在程序中采用的是符号地址,编译或汇编时再转换为绝对地址。

        (2)可重定位装入(静态重定位)

        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多个目标模块的起始地址通常都从 0 开始,程序中的其他地址都是相对于起始地址的,此时应采用可重定位装入方式。根据内存的当前情况,将装入模块装入内存的适当位置。在装入时对目标程序中指令和数据地址的修改过程称为重定位,又因为地址变换通常是在进程装入时一次完成的,故称为静态重定位,如图所示。用于早期的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

        当一个作业装入内存时,必须给它分配要求的全部内存空间,若没有足够的内存,则无法装入。此外,作业一旦进入内存,整个运行期间就不能在内存中移动,也不能再申请内存空间。

        (3)动态运行时装入

        也称动态重定位。程序在内存中若发生移动,则需要采用动态的装入方式。装入程序把装入模块装入内存后,并不立即把装入模块中的相对地址转换为绝对地址,而是把这种地址转换推迟到程序真正要执行时才进行。因此,装入内存后的所有地址均为相对地址。这种方式需要一个重定位寄存器的支持,如图所示。用于现代操作系统。

        动态重定位的优点:可以将程序分配到不连续的存储区;在程序运行之前可以只装入部分代码即可投入运行,然后在程序运行期间,根据需要动态中请分配内存;便于程序段的共享。可以向用户提供一个比存储空间大得多的地址空间。

    2、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

        编译后,每个目标模块都从 0 号单元开始编址,这称为该目标模块的相对地址(或逻辑地址)。当链接程序将各个模块链接成一个完整的可执行目标程序时,链接程序顺序依次按各个模块的相对地址构成统一的从 0 号单元开始编址的逻辑地址空间(或虚拟地址空间),对于 32 位系统,逻辑地址空间的范围为 0\sim 2^{32}-1。进程在运行时,看到和使用的地址都是逻辑地址。用户程序和程序员只需知道逻辑地址,而内存管理的具体机制则是完全透明的。不同进程可以有相同的逻辑地址,因为这些相同的逻辑地址可以映射到主存的不同位置。

        物理地址空间是指内存中物理单元的集合,它是地址转换的最终地址,进程在运行时执行指令和访问数据,最后都要通过物理地址从主存中存取。当装入程序将可执行代码装入内存时,必须通过地址转换将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这个过程称为地址重定位。

        操作系统通过内存管理部件 (MMU) 将进程使用的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进程使用虚拟内存空间中的地址,操作系统在相关硬件的协助下,将它 “转换” 成真正的物理地址。逻辑地址通过页表映射到物理内存,页表由操作系统维护并被处理器引用。

    3、进程的内存映像

        不同于存放在硬盘上的可执行程序文件,当一个程序调入内存运行时,就构成了进程的内存映像。一个进程的内存映像一般有几个要素:

  • 代码段:即程序的二进制代码,代码段是只读的,可以被多个进程共享。
  • 数据段:即程序运行时加工处理的对象,包括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
  • 进程控制块 (PCB):存放在系统区。操作系统通过 PCB 来控制和管理进程。
  • 堆:用来存放动态分配的变量。通过调用 malloc 函数动态地向高地址分配空间。
  • 栈:用来实现函数调用。从用户空间的最大地址往低地址方向增长。

        代码段和数据段在程序调入内存时就指定了大小,而堆和栈不一样。当调用像 malloc 和 free 这样的 C 标准库函数时,堆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地扩展和收缩。用户栈在程序运行期间也可以动态地扩展和收缩,每次调用一个函数,栈就会增长;从一个函数返回时,栈就会收缩。下图是一个进程在内存中的映像。其中,共享库用来存放进程用到的共享函数库代码,如 printf() 函数等。在只读代码段中,.init 是程序初始化时调用的 _init 函数;.text 是用户程序的机器代码; .rodata 是只读数据。在读/写数据段中,.data 是已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bss 是末初始化及所有初始化为 0 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

    4、内存保护

        确保每个进程都有一个单独的内存空间。内存分配前,需要保护操作系统不受用户进程的影响,同时保护用户进程不受其他用户进程的影响。内存保护可采取两种方法:

        (1)在 CPU 中设置一对上、下限寄存器,存放用户作业在主存中的下限和上限地址,每当CPU 要访问一个地址时,分别和两个寄存器的值相比,判断有无越界。

        (2)采用重定位寄存器(又称基地址寄存器)和界地址寄存器(又称限长寄存器)来实现这种保护。重定位寄存器含最小的物理地址值,界地址寄存器含逻辑地址的最大值。内存管理机构动态地将逻辑地址与界地址寄存器进行比较,若未发生地址越界,则加上重定位寄存器的值后映射成物理地址,再送交内存单元,如图所示。 

        实现内存保护需要重定位寄存器和界地址寄存器,因此要注意两者的区别。重定位寄存器是用来 “加” 的,逻辑地址加上重定位寄存器中的值就能得到物理地址;界地址寄存器是用来 “比” 的,通过比较界地址寄存器中的值与逻辑地址的值来判断是否越界。

        加载重定位寄存器和界地址寄存器时必须使用特权指令,只有操作系统内核才可以加载这两个存储器。这种方案允许操作系统内核修改这两个寄存器的值,而不允许用户程序修改。

    5、内存共享

        并不是所有的进程内存空间都适合共享,只有那些只读的区域才可以共享。可重入代码又称纯代码,是一种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访问但不允许被任何进程修改的代码。但在实际执行时,也可以为每个进程配以局部数据区,把在执行中可能改变的部分复制到该数据区,这样,程序在执行时只需对该私有数据区中的内存进行修改,并不去改变共享的代码。

        考虑一个可以同时容纳 40 个用户的多用户系统,他们同时执行一个文本编辑程序,若该程序有 160KB 代码区和 40KB 数据区,则共需 8000KB 的内存空间来支持 40 个用户。如果 160KB 代码是可分享的纯代码,则不论是在分页系统中还是在分段系统中,整个系统只需保留一份副本即可,此时所需的内存空间仅为 40KB * 40 + 160KB = 1760KB。对于分页系统,假设页面大小为 4KB,则代码区占用 40 个页面、数据区占用 10 个页面。为实现代码共享,应在每个进程的页表中都建立 40 个页表项,它们都指向共享代码区的物理页号。此外,每个进程还要为自己的数据区建立 10 个页表项,指向私有数据区的物理页号。对于分段系统,由于是以段为分配单位的,不管该段有多大,都只需为该段设置一个段表项(指向共享代码段始址,以及段长160KB)。由此可见,段的共享非常简单易行。

    6、内存分配与回收

        存储管理方式随着操作系统的发展而发展。在操作系统由单道向多道发展时,存储管理方式便由单一连续分配发展为固定分区分配。为了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大小的程序要求,又从固定分区分配发展到动态分区分配。为了更好地提高内存的利用率,进而从连续分配方式发展到离散分配方式——页式存储管理。引入分段存储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用户在编程和使用方面的要求,其中某些要求是其他几种存储管理方式难以满足的。


3.1.2  覆盖与交换

        覆盖与交换技术是在多道程序环境下用来扩充内存的两种方法。

    1、覆盖

        早期的计算机系统中,主存容量很小,虽然主存中仅存放一道用户程序,但存储空间放不下用户进程的现象也经常发生,这一矛盾可以用覆盖技术来解决。

        覆盖的基本思想如下:由于程序运行时并非任何时候都要访问程序及数据的各个部分(尤其是大程序),因此可把用户空间分成一个固定区和若干覆盖区。将经常活跃的部分放在固定区,其余部分按调用关系分段。首先将那些即将要访问的段放入覆盖区,其他段放在外存中,在需要调用前,系统再将其调入覆盖区,替换覆盖区中原有的段。

        覆盖技术的特点是,打破了必须将一个进程的全部信息装入主存后才能运行的限制,但当同时运行程序的代码量大于主存时仍不能运行,此外,内存中能够更新的地方只有覆盖区的段,不在覆盖区中的段会常驻内存。覆盖技术对用户和程序员不透明。 覆盖技术只适用于早期的操作系统中,现在已经成为历史。

    2、交换

        交换(对换)的基本思想是,把处于等待状态(或在 CPU 调度原则下被剥夺运行权利)的程序从内存移到辅存,把内存空间腾出来,这一过程又称换出;把准备好竞争 CPU 运行的程序从辅存移到内存,这一过程又称换入。中级调度采用的就是交换技术。

        例如,有一个 CPU 采用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的多道程序环境。时间片到,内存管理器将刚刚执行过的进程换出,将另一进程换入刚刚释放的内存空间。同时,CPU 调度器可以将时间片分配给其他已在内存中的进程。每个进程用完时间片都与另一进程交换。在理想情况下,内存管理器的交换过程速度足够快,总有进程在内存中可以执行。

 

        具有对换功能的操作系统中,通常把磁盘空间分为文件区和对换区两部分。文件区主要用于存放文件,主要追求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因此对文件区空间的管理采用离散分配方式;对换区空间只占磁盘空间的小部分,被换出的进程数据就存放在对换区。由于对换的速度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整体速度,因此对换区空间的管理主要追求换入换出速度,因此通常对换区采用连续分配方式。总之,对换区的 I/O 速度比文件区的更快。

        交换通常在许多进程运行且内存吃紧时进行,而系统负荷降低就暂停。例如:在发现许多进程运行时经常发生缺页,就说明内存紧张,此时可以换出一些进程;如果缺页率明显下降,就可以暂停换出。

        可优先换出阻塞进程,可换出优先级低的进程;为了防止优先级低的进程在被调

入内存后很快又被换出,有的系统还会考虑进程在内存的驻留时间。

        PCB 会常驻内存,不会被换出外存。

  

        有关交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交换需要备份存储,通常是磁盘。它必须足够大,并提供对这些内存映像的直接访问。
  • 为了有效使用 CPU,需要使每个进程的执行时间比交换时间长。
  • 若换出进程,则必须确保该进程完全处于空闲状态。
  • 交换空间通常作为磁盘的一整块,且独立于文件系统,因此使用起来可能很快。
  • 交换通常在有许多进程运行且内存空间吃紧时开始启动,而在系统负荷降低时就暂停。
  • 普通的交换使用不多,但交换策略的某些变体在许多系统(如 UNIX )中仍发挥作用。

        交换技术主要在不同进程(或作业)之间进行,而覆盖则用于同一个程序或进程中。对于主存无法存放用户程序的矛盾,现代操作系统是通过虚拟内存技术来解决的,覆盖技术则已成为历史;而交换技术在现代操作系统中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3.1.3  连续分配管理方式

        连续分配方式是指为一个用户程序分配一个连续的内存空间,譬如某用户需要 100MB 的内存空间,连续分配方式就在内存空间中为用户分配一块连续的 100MB 空间。连续分配方式主要包括单一连续分配、固定分区分配和动态分区分配。

    1、单一连续分配       

        在单一连续分配方式中,内存在此方式下分为系统区和用户区,系统区仅供操作系统使用,通常在低地址部分;在用户区内存中,仅有一道用户程序,即整个内存的用户空间由该程序独占。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简单、无外部碎片,无须进行内存保护,因为内存中永远只有一道程序(早期的 PC 操作系统 MS-DOS)。缺点是只能用于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中,有内部碎片,存储器的利用率极低。

    2、固定分区分配

        固定分区分配是最简单的一种多道程序存储管理方式,它将用户内存空间划分为若干固定大小的区域,每个分区只装入一道作业。当有空闲分区时,便可再从外存的后备作业队列中选择适当

  • 4
    点赞
  • 1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