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课上学习了工厂模式后并没有完全理解相关的理念,因此本篇文章总结了我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并和我自己的一些思考,更加深入了阐述了工厂模式。
一、什么是工厂方法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也叫虚拟构造器模式或者多态工厂模式,它属于类创建型模式。
在工厂方法模式中,工厂父类负责定义创建产品对象的公共接口,而工厂子类则负责生成具体的产品对象,这样做的目的是将产品类的实例化操作延迟到工厂子类中完成,即通过工厂子类来确定究竟应该实例化哪一个具体产品类。
真实工厂内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各种产品有专门的工厂生产,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而工厂方法模式即满足了开闭原则,也继承了简单工厂模式的优点。
eg:
在简单工厂模式的文章中的可乐工厂,因为只有一个工厂类,所以任何产品都需要在这个类里面去修改和调整,而工厂方法模式就是有多个工厂,每个工厂生产一个产品,如果有需要增加新产品,我们直接再新建一个工厂即可,就不需要在其他工厂的内部再去修改,这样就符合了开闭原则。
二、工厂方法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
-
用户只需要知道具体工厂的名称就可得到所要的产品,无须知道产品的具体创建过程
-
灵活性增强,对于新产品的创建,只需多写一个相应的工厂类
-
典型的解耦框架。高层模块只需要知道产品的抽象类,无须关心其他实现类,满足迪米特法则、依赖倒置原则和里氏替换原则
缺点:
-
类的个数容易过多,增加复杂度
-
增加了系统的抽象性和理解难度
-
抽象产品只能生产一种产品,此弊端可使用抽象工厂模式解决(抽象工厂模式在下一篇文章)
三、模式的结构与实现
结构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
抽象工厂(Abstract Factory):提供了创建产品的接口,调用者通过它访问具体工厂的工厂方法 newProduct() 来创建产品
-
具体工厂(ConcreteFactory):主要是实现抽象工厂中的抽象方法,完成具体产品的创建
-
抽象产品(Product):定义了产品的规范,描述了产品的主要特性和功能
-
具体产品(ConcreteProduct):实现了抽象产品角色所定义的接口,由具体工厂来创建,它同具体工厂之间一一对应
结构图:
4、工厂方法模式代码实现
还是以上一篇文章的可乐工厂为例:
产品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无糖可乐
在简单工厂模式中只有一个可乐工厂,可以生产三种产品,在工厂方法模式中就可以有多个工厂来生成对应的产品:
抽象工厂: 可乐工厂(可以理解成总厂)
百事可乐工厂: 生成百事可乐
可口可乐工厂: 生成可口可乐
无糖可乐工厂: 生成无糖可乐
生产可乐的方法:
1 2 3 4 5 6 |
|
可乐抽象工厂:
1 2 3 4 5 |
|
生成三种可乐的方法:
可乐可乐:
1 2 3 4 5 6 7 8 |
|
百事可乐:
1 2 3 4 5 6 7 8 9 |
|
无糖可乐:
1 2 3 4 5 6 7 8 |
|
三个产品对应三个工厂:
生产可口可乐的工厂:
1 2 3 4 5 6 7 8 9 10 |
|
生产百事可乐的工厂:
1 2 3 4 5 6 7 8 9 10 |
|
生产无糖可乐的工厂:
1 2 3 4 5 6 7 8 9 |
|
到这里目前有:
-
一生产可乐的方法
-
一个可乐工厂(下面有多个小工厂)
-
三个生产三种类型可乐的方法(实现可乐接口)
-
三个可乐工厂(生产三种可乐,实现可乐工厂接口)
测试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
比如我现在需要百事可乐,我在af内传入百事可乐工厂:
1 2 |
|
如果传入CocaColaFactory:
1 2 |
|
5、总结
这就是工厂方法模式,和简单工厂模式有所不同,在这个模式内有一个抽象工厂接口,也就是你需要增加新产品后,不需要在原本的工厂内去修改代码,而是直接新建一个工厂,去实现抽象工厂即可,也是符合了开闭原则。
当然缺点也就是工厂多了,管理变得复杂,也增加了系统的抽象性和理解难度,而且抽象产品只能生产一种产品,但是此弊端可使用抽象工厂模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