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1冯诺依曼体制中那些至今仍广泛采用的要点
1.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数据和指令(信息数字化)。
2.采用存储程序工作方式(事先编制程序,事先存储程序、自动并连续的执行程序)。
3.由存储器、运算器、输出和输入设备、控制器。
1.1.1存储程序工作方式(冯·诺依曼思想核心)的三点含义
1.事先编制程序
2.事先存储程序
3.自动、连续地执行程序
以上是计算机的基本工作方式,冯·诺依曼机的这种工作方式被称为控制流驱动方式。逐步发出的控制信息成为一种控制信息流,简称控制流,它是驱动计算机工作的因素。以此处理的数据信息成为一种数据信息流,简称数据流,属于被驱动的部分。
1.1.2信息的数字化表示
数据作为计算机加工处理的对象和结果,分为两大类:数值型数据(数值大小及正负之分)和非数值型数据(字符、文字、图像、声音以及条件、命令、状态等逻辑信息)
数字化表示信息方法
(1) 在计算机中各种信息用数字代码表示
例:二进制数字代码表示数字大小和正负
用数字代码表示中、西文字符,和二进制表示数字大小的方法相同01000001表示A,01000010表示B
用数字代码表示图像,例如一个数字代码表示一个像素点,例如用1表示一个亮点,一个0表示暗点。只要像素点即数字代码足够 多,那么在人眼里,图像就是连续的。
表示逻辑型信息
例:
用数字代码表示机器指令 每条机器指令用一组数字代码表示,一条指令往往分为几个字段,如操作码字段(0000表示传送,0001表示相加,0010表示相减)、地址字段等。
用数字代码表示设备状态,例如用00表示设备现在空闲,用01表示设备忙。
(2) 用数字型电信号表示数字代码
电信号分为两类: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例:用电信号的幅值去模拟数值的大小,所以称为模拟信号、模拟量。许多物理量,例如:压力、温度等等,需 要先通过传感器变为模拟信号,再转换为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分为两种形式:电平信号和脉冲信号。换句话说,一位数字信号表示一位数字代码
使用数字化方法表示信息的优点:
1.抗干扰能力强。假定电源为+5V,高电平表示1,低电平表示0,1和0之间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
2.依靠多为数字信号的组合,表示数值时可以获得更宽的范围和更高的精度。理论上,只要使用者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 那么表示信息的位数就没有限制。
3.数字化信息容易存储,消息传送也比较容易实现。
4.可以表示的信息类型和范围极其广泛。
5.能用逻辑代数等数字逻辑技术进行信息处理,这成了计算机硬件设计的基础。
1.2计算机系统的硬、软件组成
1.2.1计算机硬件系统

CPU由控制器、ALU算术逻辑部件、寄存器及连接等组成
主存储器中指令是按照执行顺序依次存放在连续的存储单元中,CPUS直接读出或写入
外存储器略
输入输出设备略
总线:是一组能为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信息传输线,分为三组: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
接口:用于数据交互
1.2.2计算机软件系统
1.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Windows、Linux、鸿蒙、Unix等等
编译程序与解释程序:一台计算机可以执行的各种指令的集合,称为这种计算机的指令系统。计算机硬件只能识别机器语言(机器指令代码)
各种软件平台
2.应用软件(略)
1.3层次结构模型
1.3.1计算机系统组成角度划分的层次结构模型:
指令系统层是计算机软件与硬件之间的一种接口,它是一直硬件和编译器都能理解的语言。
操作系统层又称混合层,本层新增指令由操作系统解释,而其他指令由微体系结构层直接执行
1.3.2从语言功能角度划分层次结构
1.3.3在逻辑上的等价
有许多功能既可以直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在硬件支持下靠软件实现,对用户来说是等价的。
1.4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1.4.1处理问题的步骤
1.系统分析
2.建立数学模型与设计算法
3.编写应用程序
4.编译为目标代码
5.由硬件执行目标程序
1.4.2指令执行过程
1.取指令与指令分析
2.读取操作数:另一个操作数存放在CPU的AX寄存器中,运算后AX改存运算结构,原存放操作数不再保留
3.运算
4.后继指令地址。在读取指令时PC的内容已自动修改
1.5数字计算机的特点与性能指标
1.5.1数字计算机的特点
(1)能在程序控制下自动连续地工作
(2)运算速度快
(3)运算精度高。只要增加位数,理论上就可以使运算精度提高。
(4)具有较强的信息存储能力
(5)通用性强、应用领域广泛
1.5.2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基本字长
CPU的基本字长是指参与一次运算的二进制数的位数
2.数据通路宽度
数据总线一次所能并行传送的二进制数的位数称为数据通路宽度
3.运算速度
CPU时间:程序中所有指令的时钟周期数之和×T
CPI×P(指令条数)×时钟周期
指令条数/(MIPS×10^6)
(1)CPU时钟频率与主频
CPI指执行每条指令平均需要的时钟周期数
**时钟周期=1/f;**一个时钟周期只完成一个基本动作
*主频=外频(总线速度)倍频 所以主频是时钟频率的整数倍,并且绝大多数微机采用CPU主频值作为速度指标。
(2)每秒平均执行指令的条数,常用单位是MIPS(每秒执行百万条指令)
MIPS=指令条数/执行时间×10^6=IPC×f
(3)分别标明几种典型四则运算所需时间
4.主存储器容量
两种表示方法:
(1)字节数
(2)单元数(字数)*位数
在16位的系统中(比如Intel 8086)1字节(byte) = 8位(bit)
在32位的系统中(比如win32) 1字(word)= 4字节(byte)=32(bit)
在64位的系统中(比如win64)1字(word)= 8字节(byte)=64(bit)
5.外存容量
6.配置的外围设备及其性能
7.系统软件配置
1.6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1.6.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计算机的换代。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2.Intel 80*86系列微处理器的进展
3.分类
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按功能、体积、价格等因素将计算机分为微型机、小型机、大中型机和巨型机。
现代计算机分为桌面计算机、服务型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
4.计算机网络
1.6.2提高计算机性能的若干技术
目前,计算机性能的提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改进芯片,包括电子器件和电路的制造工艺,提高芯片的集成度与工作频率;更重要的手段是改进计算机的系统结构。(冯诺依曼)
1.提高单CPU性能的若干技术
(1)流水线处理技术
在CPU内部设置与指令不同执行阶段相对应的独立部件,以构成多级流水线结构。
(2)RIS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技术
不仅仅简化了指令系统,还简化了指令。
(3)超标量技术
标量CPU是指具有一条通用的指令执行流水线的处理机。超标量CPU则是指具有多条相互独立的指令执行流水线,可同时执行数条指令的处理机。
(4)平衡不同子系统的数据吞吐率
组成计算机的三个主要子系统(CPU系统、存储系统和I/O系统)之间存在不同的数据吞吐率和存储要求,而且差异很大,这就导致了它们之间寻求性能平衡的需要,调整组织结构,以补偿各子系统之间的能力不匹配,提高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效率。
2.并行计算机
一个并行计算机是多个处理部件的集合。处理部件可以是CPU,也可以是计算机。
由多个处理器及存储器模块构成的并行计算机被称为多处理系统。处理器之间的通信通过共享存储器进行。将多个处理器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称为多核芯片,从结构上看,多核芯片仍属于多处理器系统。
由多个计算机构成的并行计算机被称为多计算机系统。每个计算机只能访问自己的私有存储器,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只能通过消息传递进行。
1.6.3计算机应用举例
1.科学计算
2.信息管理中的数据处理
3.科技工程中的数据处理
4.自动控制
5.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改造(CAM)、计算机模拟、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6.人工智能
7.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