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腾讯元宝
一、早期经历与教育背景
-
出身与技术启蒙
何小鹏1977年出生于湖北黄石,1995年考入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1999年毕业后加入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历任技术经理、测试经理、项目经理。他在亚信期间参与了中国早期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为其后续创业积累了技术与管理经验。 -
首次创业与UC优视崛起
2004年,何小鹏与校友梁捷联合创办UC优视,推出UC浏览器。凭借对移动互联网的前瞻判断,UC浏览器迅速成为国内用户量最大的移动端浏览器之一。2006年,在俞永福引荐下获雷军400万元天使投资,形成“三驾马车”领导架构(何小鹏、梁捷、俞永福)。2014年,UC优视被阿里巴巴以43.5亿美元收购,何小鹏出任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完成从创业者到职业经理人的转型。
二、跨界造车:小鹏汽车的创立与发展
-
从投资到掌舵
2014年,受特斯拉开放专利的启发,何小鹏联合李学凌、傅盛等人投资成立橙行智动(后更名小鹏汽车)。初期他以投资人身份参与,2017年辞去阿里职务,正式出任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开启二次创业。 -
关键里程碑
- 产品布局:2018年推出首款量产车G3,2020年上市旗舰车型P7,凭借智能化标签(如自动驾驶系统NGP)站稳中高端市场。2024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营收达101亿元,交付量超4.6万辆。
- 资本运作:2020年8月登陆纽交所,成为继蔚来、理想后第三家美股上市的中国造车新势力;2025年计划量产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探索低空经济。
三、战略转型与挑战应对
-
危机与重组
2022年,小鹏G9因定价与配置问题遭遇市场质疑,销量滑坡。何小鹏迅速调整策略:- 管理层换血:2023年裁撤多名高管,亲自接管研发与市场,强调“技术必须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体验”。
- 价格带下探:布局10万-20万元主流市场,推出高性价比车型以扩大规模。
-
技术迭代与生态布局
- 智能化突破:2024年率先实现端到端自动驾驶规模化量产,计划2026年落地L3级自动驾驶与工业人形机器人。
- AI赋能:推动智能驾驶与具身智能融合,构建“城市无人驾驶+低空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出行矩阵。
四、社会关系与行业影响
-
人脉网络
何小鹏的创业历程中,雷军、李学凌、俞永福等关键人物持续提供支持。例如:- 雷军从UC时期便以天使投资人身份助力,小鹏汽车上市后顺为资本多次追加投资。
- 李学凌早期投资小鹏汽车团队,并称“小鹏感兴趣的一定支持”。
-
公共角色
- 2023年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提案聚焦自动驾驶立法与高精地图审核流程优化。
- 2025年两会期间,作为科技企业代表呼吁推动“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强化广州在低空经济、机器人等领域的引领地位。
五、商业哲学与个人特质
-
从理想主义到务实主义
何小鹏曾以“造梦者”自居,但在制造业的锤炼中转向现实主义,提出“企业得先赚钱才能花钱”,强调规模化与盈利能力的平衡。 -
持续进化
他自述经历三次变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汽车),现正探索第四次AI浪潮,认为“小赢总比死好”是逆境中的生存法则。
总结
何小鹏从程序员到互联网创业者,再到智能汽车领军者,展现了跨越周期的战略韧性。其核心能力在于:前瞻技术洞察(如押注自动驾驶)、资本运作智慧(如整合阿里资源)、危机应对敏捷性(如G9事件重组)。未来,小鹏汽车能否在飞行汽车与人形机器人领域复制成功,将是检验其“科技普惠”愿景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