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开学习笔记——软件测试(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场景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判定表、正交实验法)

目录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 等价类划分法

1)等价类划分法概念

2)等价类划分法用例设计原则/步骤

2. 边界值分析法

1). 定义:

2). 边界值的作用:

3). 举列子:

3. 场景法

1). 什么是场景法?

2). 如何使用场景法

3). 注意:

4). 场景法举例

4. 错误推测法

2). 案例

5. 因果图

6. 判定表

7. 正交实验法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 等价类划分法

1)等价类划分法概念
  • 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典型的、重要的黑盒测试方法,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

  • 把所有可能的输入划分为N子集合

  • 在该子集合中,所有的输入数据对于揭露软件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

  • 等价类划分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 举例:微信红包

    • 按数据范围划分:不超过2位小数的值

      • 有效的:0.01-200(1)

      • 无效的 :小于0.01(2)

      • 大于200(3)

      • 0.01-200区间小数点后超出2位的值(4)

    • 按数据类型组成划分:

      • 有效:数字(5)

      • 无效:非数字类型,f、#、中文..(6)

  • 举例:用户名长度6~18位长度,必须已字母数字下划线两者或者两者以上组合

    • 组合规则:必须已字母数字下划线两者或者两者以上组合

      • 有效等价类:A

        • 字母+数字 A1

        • 字母+下划线 A2

        • 字母+数字+下划线 A3

        • 数字+下划线 A4

      • 无效等价类 B

        • 纯字母 B1

        • 纯数字 B2

        • 纯下划线 B3

        • 除 字母 数字 下划线 的其他 B4

        • 空 B5

    • 长度规则:用户名长度6~18位长度

      • 有效等价类 A

        • 6<=长度<=18 A5

      • 无效等价类 B

        • 长度<6 B6

        • 长度>18 B7

    • 有效等价类用例

      • A1A5 A2A5 A3A5 A4A5A

    • 无效等价类用例

      • B1 B2 B3 B4 B5 B6 B7

2)等价类划分法用例设计原则/步骤
  1. 根据需求分别找出需求的条件,根据条件,分别找出无效等价类及有效等价类

  2. 划分有效及无效等价类,为每一个等价类规定一个唯一的编号

  3. 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数据,使其尽可能多地覆盖尚未被覆盖的有效等价类,重复这步,直到所有的有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用最少的用例去覆盖最多的有效等价类)

  4. 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数据,使其覆盖一个尚未被覆盖的无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到所有的无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用最多的用例去一一覆盖无效等价类)

2. 边界值分析法

1). 定义:
  • 边界值分析法是对等价类划分法的一个补充,边界值一般都是从等价类的边缘值去寻找。

  • 边界值分析的基本思想:正好等于、刚刚大于、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

  • 注意:0是一个特殊值,我们在考虑边界值的时候同时也要考虑这个特殊值。

  • 负数

2). 边界值的作用:
  • 人们从长期的测试工作经验得知,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在输入范围的内部。

  • 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

3). 举列子:
  • 比如我们生活中大家所熟悉的微信红包:最小金额0.01元,最大金额200元

    • 边界值:0、0.01、0.02、199.99、200、200.01

    • 特殊值:负数

  • 一个输入文件应包括2~255条记录。

    • 边界值:1,2,3,254,255,256

    • 2~255(有效类区间、无效类区间)

    • 特殊值:0

  • 边界值的应用场景:如果需求规定了取值范围或规定了取值的个数时,可利用边界值进行测试

3. 场景法

1). 什么是场景法?

通过场景描述的业务流程(业务逻辑),也包括代码实现逻辑,设计用例来遍历场景(路径),验证软件系统功能的正确性。

2). 如何使用场景法

画出流程图(工具 ProcessOn)

  • 矩形:表示步骤((操作、输入、输出结果)

  • 菱形:判断--是、否

  • 箭头:流向

业务流程图是基于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的依据 由产品提供

3). 注意:
  • 场景法的重点是测试流程,因此每个流程一个用例验证即可

  • 流程测试没有问题并不能说明系统功能没有问题了,还需要针对单步的功能进行测试

  • 只有单个功能点和流程测试,才算是充分的测试

4). 场景法举例
  • 正常流程:从起点开始,通过各个路径,到最后的节点结束,对应的流程

  • 异常流程/错误流程:从起点开始,然后可能在某个节点结束或者会返回上一个节点,这样的流程

  • 视图——冻结窗口——冻结首行

4. 错误推测法

  • 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

  • 它的要素共有三点,分别为:经验、知识、直觉

  • 登录? 用户名、密码

2). 案例
  • 某平台登录页面

    既然是用错误猜测法,那么我们首先列出可能导致结果出错的情况,如下:

    1. 用户名跟密码的对应关系验证

    2. 账号或密码为空

    3. 用户名和密码,如果太短或者太长,应该怎么处理(安全性,密码太短时是否有提示)格式+满足格式要求但不是正确的

    4. 用户名和密码,中有特殊字符(比如空格),和其他非英文的情况(是否做了过滤)

    5. 用户名和密码前后有空格的处理(过滤)

    6. 错误登录的次数限制

    7. 提交登录时,网络异常

    8. 多次点击提交操作,只能被执行一次

    9. 单点登录

5. 因果图

  • 一般因果图判定表法一起使用

  • 使用场景:当需求中存在多个条件,不同条件中存在不同的结果

  • 因果图判定表使用步骤

    1. 找出需求中的因子及结果

    2. 确定判定表中条件桩及动作桩

    3. 列出所有的条件项

    4. 根据条件项,面出对应的动作项,得到一个判定表

    5. 简化判定表

      • 合并条件项及动作项(1、合并的项,它的动作项是相同;2、合井的因子,不同值的情况下,动作项的值不变)

    6. 根据简化的判定表,针对每种条件项及动作项,编辑设计测试用例

6. 判定表

  • 判定表 = 条件桩(需求中的因子) + 动作桩(需求中的结果)

  • 条件项:不同因子组合

  • 动作项:不同因子组合的结果

7. 正交实验法

  • 正交试验设计是研究多因素(条件) 多⽔平(取值)的⼀种设计⽅法,它是根据正交性,由试验因素的全部⽔平组合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试验,通过对这部分试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全⾯试验的情况,找出最优的⽔平组合。正交试验设计是⼀种基于正交表的、⾼效率、快速、经济的试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