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 等价类划分法
1)等价类划分法概念
-
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典型的、重要的黑盒测试方法,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
-
把所有可能的输入划分为N子集合。
-
在该子集合中,所有的输入数据对于揭露软件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
-
等价类划分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
举例:微信红包
-
按数据范围划分:不超过2位小数的值
-
有效的:0.01-200(1)
-
无效的 :小于0.01(2)
-
大于200(3)
-
0.01-200区间小数点后超出2位的值(4)
-
-
按数据类型组成划分:
-
有效:数字(5)
-
无效:非数字类型,f、#、中文..(6)
-
-
-
举例:用户名长度6~18位长度,必须已字母数字下划线两者或者两者以上组合
-
组合规则:必须已字母数字下划线两者或者两者以上组合
-
有效等价类:A
-
字母+数字 A1
-
字母+下划线 A2
-
字母+数字+下划线 A3
-
数字+下划线 A4
-
-
无效等价类 B
-
纯字母 B1
-
纯数字 B2
-
纯下划线 B3
-
除 字母 数字 下划线 的其他 B4
-
空 B5
-
-
-
长度规则:用户名长度6~18位长度
-
有效等价类 A
-
6<=长度<=18 A5
-
-
无效等价类 B
-
长度<6 B6
-
长度>18 B7
-
-
-
有效等价类用例
-
A1A5 A2A5 A3A5 A4A5A
-
-
无效等价类用例
-
B1 B2 B3 B4 B5 B6 B7
-
-
2)等价类划分法用例设计原则/步骤
-
根据需求分别找出需求的条件,根据条件,分别找出无效等价类及有效等价类
-
划分有效及无效等价类,为每一个等价类规定一个唯一的编号
-
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数据,使其尽可能多地覆盖尚未被覆盖的有效等价类,重复这步,直到所有的有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用最少的用例去覆盖最多的有效等价类)
-
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数据,使其仅覆盖一个尚未被覆盖的无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到所有的无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用最多的用例去一一覆盖无效等价类)
2. 边界值分析法
1). 定义:
-
边界值分析法是对等价类划分法的一个补充,边界值一般都是从等价类的边缘值去寻找。
-
边界值分析的基本思想:正好等于、刚刚大于、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
-
注意:0是一个特殊值,我们在考虑边界值的时候同时也要考虑这个特殊值。
-
负数
2). 边界值的作用:
-
人们从长期的测试工作经验得知,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在输入范围的内部。
-
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
3). 举列子:
-
比如我们生活中大家所熟悉的微信红包:最小金额0.01元,最大金额200元
-
边界值:0、0.01、0.02、199.99、200、200.01
-
特殊值:负数
-
-
一个输入文件应包括2~255条记录。
-
边界值:1,2,3,254,255,256
-
2~255(有效类区间、无效类区间)
-
特殊值:0
-
-
边界值的应用场景:如果需求规定了取值范围或规定了取值的个数时,可利用边界值进行测试
3. 场景法
1). 什么是场景法?
通过场景描述的业务流程(业务逻辑),也包括代码实现逻辑,设计用例来遍历场景(路径),验证软件系统功能的正确性。
2). 如何使用场景法
画出流程图(工具 ProcessOn)
-
矩形:表示步骤((操作、输入、输出结果)
-
菱形:判断--是、否
-
箭头:流向
业务流程图是基于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的依据 由产品提供
3). 注意:
-
场景法的重点是测试流程,因此每个流程一个用例验证即可
-
流程测试没有问题并不能说明系统功能没有问题了,还需要针对单步的功能进行测试
-
只有单个功能点和流程测试,才算是充分的测试
4). 场景法举例
-
正常流程:从起点开始,通过各个路径,到最后的节点结束,对应的流程
-
异常流程/错误流程:从起点开始,然后可能在某个节点结束或者会返回上一个节点,这样的流程
-
视图——冻结窗口——冻结首行
4. 错误推测法
-
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
-
它的要素共有三点,分别为:经验、知识、直觉
-
登录? 用户名、密码
2). 案例
-
某平台登录页面
既然是用错误猜测法,那么我们首先列出可能导致结果出错的情况,如下:
-
用户名跟密码的对应关系验证
-
账号或密码为空
-
用户名和密码,如果太短或者太长,应该怎么处理(安全性,密码太短时是否有提示)格式+满足格式要求但不是正确的
-
用户名和密码,中有特殊字符(比如空格),和其他非英文的情况(是否做了过滤)
-
用户名和密码前后有空格的处理(过滤)
-
错误登录的次数限制
-
提交登录时,网络异常
-
多次点击提交操作,只能被执行一次
-
单点登录
-
5. 因果图
-
一般因果图判定表法一起使用
-
使用场景:当需求中存在多个条件,不同条件中存在不同的结果
-
因果图判定表使用步骤
-
找出需求中的因子及结果
-
确定判定表中条件桩及动作桩
-
列出所有的条件项
-
根据条件项,面出对应的动作项,得到一个判定表
-
简化判定表
-
合并条件项及动作项(1、合并的项,它的动作项是相同;2、合井的因子,不同值的情况下,动作项的值不变)
-
-
根据简化的判定表,针对每种条件项及动作项,编辑设计测试用例
-
6. 判定表
-
判定表 = 条件桩(需求中的因子) + 动作桩(需求中的结果)
-
条件项:不同因子组合
-
动作项:不同因子组合的结果
7. 正交实验法
-
正交试验设计是研究多因素(条件) 多⽔平(取值)的⼀种设计⽅法,它是根据正交性,由试验因素的全部⽔平组合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试验,通过对这部分试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全⾯试验的情况,找出最优的⽔平组合。正交试验设计是⼀种基于正交表的、⾼效率、快速、经济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