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原理与模式

3 第三章交换机原理与模式
3.1 MAC地址构成

MAC地址是由十六进制表示的 比如 00-D0-09-A1-D7-B7,前24位是厂商向IEEE申请的厂商标识符, MAC分为6组,每组换成二进制是8位,6组就是48位,第8位为0时,是一个单播地址(物理地址),如果为1时是一个逻辑地址(组播地址),一个网卡的地址都是单播地址。
0000 0000-1101 0000-
0010 1100
3.2 交换机工作原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交换机中有一个MAC地址表,对应着计算机的MAC地址和交换机相连的端口号
1、MAC地址学习
例如 主机A去找主机B,交换机首先查询MAC地址表中1接口对应的源MAC条目。如果条目中没有源MAC地址,交换机会把A的mac地址和所对应的交换机接口编号1对应起来,保存到MAC地址表中。

2、广播未知数据帧
如果交换机中的地址表中没有找到目的地址所对应的条目,交换机就开始广播,除了1口外,所以接口都会收到这个广播

3、接收方回应信息
主机B会回应这个广播,回应一个数据帧(源MAC地址为B,目标MAC地址为A),这时候交换机会把主机B的MAC和接口号2口对应起来保存到MAC地址表中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交换机堆叠(Stacking)是一种将多个物理交换机集成在一起以形成单个逻辑交换机的技术。它通过将多个物理交换机组合在一起,使它们在逻辑上表现为一个交换机,从而提高了网络的可扩展性、冗余性和管理性。交换机堆叠通常使用特殊的堆叠模块或堆叠线缆来实现。 交换机堆叠模式通常有两种:全局堆叠模式和分布式堆叠模式。 全局堆叠模式下,多个物理交换机被组合成一个逻辑交换机,其中一个交换机被指定为主交换机,其他交换机作为从交换机。主交换机负责处理所有的控制平面操作,如管理和配置,而从交换机则负责数据平面操作。全局堆叠模式提供了高可用性和冗余性,因为当主交换机出现故障时,从交换机可以自动接管其功能。 分布式堆叠模式下,多个物理交换机被组合成一个逻辑交换机,每个交换机都运行独立的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交换机之间通过堆叠线缆进行通信。分布式堆叠模式提供了更高的性能和可扩展性,因为每个交换机都可以独立处理数据包,从而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和响应时间。 交换机堆叠的原理是将多个物理交换机组合在一起,形成逻辑交换机,并通过特殊的堆叠模块或堆叠线缆进行通信。堆叠后的交换机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具有更高的性能、可扩展性和管理性。在堆叠模式下,交换机之间可以共享配置信息,从而使网络的管理更加简单和高效。同时,堆叠模式还提供了故障转移和冗余性,从而保证了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