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导电膏是福州大学研制出的一种高分子有机原料,用于电气连接处涂敷的新型节能导电敷料。本文介绍导电膏的主要性能、在铜铝连接中的应用状况、经济效益分析、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1.铜铝连接特点
受到周围环境(空气中的水分、尘埃、油垢及酸碱等化学物质)的侵蚀污染,使铜铝连接表面产生氧化锈蚀,形成一层凹凸不平的高电阻率氧化膜(氧化铜、氧化铝)。又因为铜和铝两种金属间的电极电位相差很大,当接触处的空气间隙有水分或酸碱物质而形成电解质时,这两种金属导体就组成一个微电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随着通电时间的延长,导致严重的电化腐蚀和氧化锈蚀加剧现象。使电气连接 部位 接触不良,接触电阻不断增大,电耗增加,温升增高,甚至烧坏电器元件和设备,影响电气设备安全运行。
以往采用涂敷凡士林和搪锡等工艺,然而凡士林滴点温度低(60℃)、搪锡工艺复杂,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电气腐蚀问题。
2.导电膏性能简介
导电膏是一种电接触面中性导电敷料,主要由高分子有机原料(矿物油、合成酯类油、硅油)、抗氧稳定剂及特殊导电微细颗粒等组成,经研磨分散、改性精制等一系列生产工艺制成软状膏体,依靠隧道效应导电。具有耐高温(滴点温度>200℃)和耐低温(-40℃不开裂)、抗氧化、理化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密封情况下长于5年)、无毒、无味、对皮肤无刺激、涂膏工艺简便等特点。主要用于相同或不同材料的导电母排搭接面的涂敷。也可用于电气接头、电接触点、插拔件、电子元件导热接触面等的涂敷。
涂敷导电膏的作用:
1.擦膜作用。导电膏中的锌、镍、铬等细粒可以破碎氧化膜,从而减小接触电阻。
2.油封作用。阻止水分、尘埃、氧气和其他腐蚀性气体进入接触区,防止接触面氧化。
3.改善接触面的导电和导热情况。导电膏中的锌、镍、铬等细粒填充到接触面缝隙中,增大接触面,形成导电通道,可增加实际有效接触面积并江都接触电阻1/3-1/2,最终降低温度和能耗。
4.灭弧作用。抑制金属母排弧光短路,减小或消除接触面和触点断开时的电弧。
5.减轻电气接头及电接触点烧损和阻止熔焊的作用。减轻电弧对触点的烧损,并有效的防止电弧产生的高温 而导致的电气接头和触点的熔焊。
性能提升
(1) 寿命延长约1/2。
(2) 耐压
(3) 无泄露电压
(4) 绝缘电阻
(5) 阻燃(明火中不燃烧)
(6) 抗熔焊
导电膏分为5类:高温固定电接触型,宽温固定电接触型,可动电接触型,超高温电接触型,灭弧电接触型。实际使用中,可以按使用温度、主要特点、应用范围、作用要求等综合因素来进行选用。
3.导电膏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无尘土飞扬的环境中进行,且无凝露并保持干燥,以确保涂敷的质量,涂敷工艺如下:
- 涂敷前用纱布或钢丝刷进行打磨,去除毛刺、麻点、油污和氧化膜,保证搭接处接触面平整、无划痕、磕碰。
- 用干净的棉纱在接触面浇上无水酒精或丙酮擦拭干净,涂0.1-0.3mm厚的导电膏。
- 将涂导电膏的部位用钢丝刷打磨干净,清除涂导电膏前产生的金属氧化膜,若镀银面发黑可采用金相纱布轻轻打磨擦拭干净,再重新涂敷0.2mm厚的导电膏,涂层可用油灰刀刮平。(对多根并联的导电排,钢丝刷无法伸进去打磨时,可将砂布贴在薄木条上进行打磨。)
- 导电膏在外施一定正压力。微细导电颗粒挤压再一起时,才呈现导电性。
4.结论
总之,导电膏五毒无味,对皮肤无刺激,涂敷方便,操作工艺简单,价格便宜,有效期可达5年之久,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效益,可有效保证供、用电设备的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