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篇文章记录了用Multisim仿真软件验证叠加定理。
一、实验目的
1、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
2、通过实验加深对叠加原理的内容和适用范围的理解。
3、学会分析测试误差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分别令US1电源单独作用,US2电源单独作用,US1和US2共同作用,US2单独作用,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
2、将电阻换成二极管,验证非线性电路不满足叠加原理。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
序号 | 名称 |
---|---|
1 | 可调直流稳压源 |
2 | 直流数字电压表 |
3 | 直流毫安表 |
4 | 叠加原理实验线路板 |
四、实验原理
1、叠加性
叠加原理是分析线性电路时非常有用的网络定理,它反映了线性电路的一个重要规律。叠加原理:在含有多个独立电源的线性电路中,任意支路的电流或电压等于各个独立电源分别单独激励时,在该支路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电路中某一电源单独激励时,其余不激励的理想电压源用短路线来代替,不激励的电流源用开路线来代替。
含有受控源的电路应用叠加原理时,在各独立电源单独激励的过程中,一定要保留所有的受控源。
2、齐次性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他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或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即使在线性电路中,因为功率与电压、电流不是线性关系,所以计算功率时不能应用叠加原理。
五、实验注意事项
1、用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及数据表格中“+”、“-”号的记录。
2、注意仪表量程的及时更换。
六、实验内容与步骤
1、按图4.1电路接线,取US1=12V,US2=12V。
2、令US1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S1投向US1侧,开关S2投向短路侧),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使用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电压。将数据记入表格4.1中。
3、令US2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S2投向US2侧,开关S1投向短路侧),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使用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电压。
4、令US1和US2共同作用(将开关S1和S2分别投向US1和US2侧),重复实验步骤2。
5、将US2调至15.6V,即1.3US2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S2投向US2侧,开关S1投向短路侧),重复上述实验步骤3。
6、将图4.1所示电路中的R5换为二极管(将开关S3投向二极管侧),其余同上述实验步骤,验证非线性电路不满足叠加原理。将数据记入表格4.2中。
七、实验思考题
1、根据实验数据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与齐次性。
以电流I1为例验证叠加性:US1电源单独作用时I1’ = 8.64mA,US2电源单独作用时I1’’ = -2.40mA,US1、验证US2电源共同作用时,I1 = 6.25mA,显然I1 = I1’ + I1’’,可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
以电流I1为例验证齐次性:US2电源单独作用时I1 = -2.40mA,1.3US2电源单独作用时I1’ = -3.11mA,显然I1’ = 1.3I1’,可验证线性电路的齐次性。
2、用电流实测值及电阻标称值计算R1、R2、R3上消耗的功率,以实例说明功率能否叠加?
P1’ = I1’*I1’*R1=38.071,W,P1’’ = I1’‘I1’'R1=-2.938W,P1 = I1I1R1=19.922W,显然P1不等于P1’和P1’'之和,即功率不能叠加。
注:叠加定理Multisim源文件请见叠加定理Multisim源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