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程套接字(3)

简单的TCP英译汉服务器

之前我们是以回调的方式处理任务的,当线程池当中的线程从任务队列中拿出一个任务后,会调用该任务对应的Run方法处理该任务,而实际在这个Run方法当中会以仿函数的方式调用handler方法,因此我们只需更改Handler类当中对()的重载函数即可,而其他与通信相关的代码我们一律不用更改。

英译汉时需要根据英文单词找到其对应的中文意思,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张映射表,其中英文单词作为映射表中的键值key,而中文意思作为与键值相对应的value,这里可以直接使用C++STL容器当中的unordered_map容器。

class Handler
{
public:
	Handler()
	{}
	~Handler()
	{}
	void operator()(int sock, std::string client_ip, int client_port)
	{
		//only for test
		std::unordered_map<std::string, std::string> dict;
		dict.insert(std::make_pair("dragon", "龙"));
		dict.insert(std::make_pair("blog", "博客"));
		dict.insert(std::make_pair("socket", "套接字"));
		
		char buffer[1024];
		std::string value;
		while (true){
			ssize_t size = read(sock, buffer, sizeof(buffer)-1);
			if (size > 0){ //读取成功
				buffer[size] = '\0';
				std::cout << client_ip << ":" << client_port << "# " << buffer << std::endl;

				std::string key = buffer;
				auto it = dict.find(key);
				if (it != dict.end()){
					value = it->second;
				}
				else{
					value = key;
				}
				write(sock, value.c_str(), value.size());
			}
			else if (size == 0){ //对端关闭连接
				std::cout << client_ip << ":" << client_port << " close!" << std::endl;
				break;
			}
			else{ //读取失败
				std::cerr << sock << " read error!" << std::endl;
				break;
			}
		}
		close(sock); //归还文件描述符
		std::cout << client_ip << ":" << client_port << " service done!" << std::endl;
	}
};

说明一下:

这里只是测试更改后的服务器能否为客户端提供英译汉服务,因此直接将这张映射表定义在了()重载函数当中。
初始化这张映射表对应的操作,就是建立单词与其中文意思之间的映射关系,代码中为了测试只简单建立了三组映射关系。此外,初始化映射表的操作应该重新封装出一个初始化函数,否则每次为客户端提供英译汉服务时都会重新建立映射关系。
如果你自己要实现一个英译汉服务器,应该将这张映射表定义为静态,保证全局只有一张映射表,在启动服务器时就可以对这张映射表进行初始化。可以将中英文对照单独写在一个文件当中,在启动服务器时就可以将该文件加载进来,建立对应的映射关系。(这里我们只是做测试的,就不做过多的设计了)
当服务端在为客户端提供英译汉服务时,如果在映射表中不存在对应key值的键值对,则服务端会直接将用户发来的数据响应给客户端。

地址转换函数

字符串IP转整数IP

inet_ntoa函数
inet_ntoa函数的函数原型如下:

int inet_aton(const char *cp, struct in_addr *inp);

参数说明:

cp:待转换的字符串IP。
inp:转换后的整数IP,这是一个输出型参数。
返回值说明:

如果转换成功则返回一个非零值,如果输入的地址不正确则返回零值。
inet_addr函数
inet_addr函数的函数原型如下:

in_addr_t inet_addr(const char *cp);

参数说明:

cp:待转换的字符串IP。
返回值说明:

如果输入的地址有效,则返回转换后的整数IP;如果输入的地址无效,则返回INADDR_NONE(通常为-1)。
inet_pton函数
inet_pton函数的函数原型如下:

int inet_pton(int af, const char *src, void *dst);

参数说明:

af:协议家族。
src:待转换的字符串IP。
dst:转换后的整数IP,这是一个输出型参数。
返回值说明:

如果转换成功,则返回1。
如果输入的字符串IP无效,则返回0。
如果输入的协议家族af无效,则返回-1,并将errno设置为EAFNOSUPPORT。

整数IP转字符串IP

inet_ntoa函数
inet_ntoa函数的函数原型如下:

char *inet_ntoa(struct in_addr in);

参数说明:

in:待转换的整数IP。
返回值说明:

返回转换后的字符串IP。
inet_ntop函数
inet_ntop函数的函数原型如下:

const char *inet_ntop(int af, const void *src, char *dst, socklen_t size);

参数说明:

af:协议家族。
src:待转换的整数IP。
dst:转换后的字符串IP,这是一个输出型参数。
size:用于指明dst中可用的字节数。
返回值说明:

如果转换成功,则返回一个指向dst的非空指针;如果转换失败,则返回NULL。
说明一下
我们最常用的两个转换函数是inet_addr和inet_ntoa,因为这两个函数足够简单。这两个函数的参数就是需要转换的字符串IP或整数IP,而这两个函数的返回值就是对应的整数IP和字符串IP。
其中inet_pton和inet_ntop函数不仅可以转换IPv4的in_addr,还可以转换IPv6的in6_addr,因此这两个函数中对应的参数类型是void*。
实际这些转换函数都是为了满足某些打印场景的,除此之外,更多的是用来做某些数据分析,比如网络安全方面的数据分析。

关于inet_ntoa函数

inet_ntoa函数可以将四字节的整数IP转换成字符串IP,其中该函数返回的这个转换后的字符串IP是存储在静态存储区的,不需要调用者手动进行释放,但如果我们多次调用inet_ntoa函数,此时就会出现数据覆盖的问题。

并发场景下的inet_ntoa函数

inet_ntoa函数内部只在静态存储区申请了一块区域,用于存储转换后的字符串IP,那么在线程场景下这块区域就叫做临界区,多线程在不加锁的情况下同时访问临界区必然会出现异常情况。并且在APUE中,也明确提出inet_ntoa不是线程安全的函数。

下面我们在多线程场景下对inet_ntoa函数进行测试: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unistd.h>

void* Func1(void* arg)
{
	struct sockaddr_in* p = (struct sockaddr_in*)arg;
	while (1){
		char* ptr1 = inet_ntoa(p->sin_addr);
		std::cout << "ptr1: " << ptr1 << std::endl;
		sleep(1);
	}
}
void* Func2(void* arg)
{
	struct sockaddr_in* p = (struct sockaddr_in*)arg;
	while (1){
		char* ptr2 = inet_ntoa(p->sin_addr);
		std::cout << "ptr2: " << ptr2 << std::endl;
		sleep(1);
	}
}
int main()
{
	struct sockaddr_in addr1;
	struct sockaddr_in addr2;
	addr1.sin_addr.s_addr = 0;
	addr2.sin_addr.s_addr = 0xffffffff;
	
	pthread_t tid1 = 0;
	pthread_create(&tid1, nullptr, Func1, &addr1);
	pthread_t tid2 = 0;
	pthread_create(&tid2, nullptr, Func2, &addr2);
	
	pthread_join(tid1, nullptr);
	pthread_join(tid2, nullptr);
	return 0;
}

绑定失败问题

资源未释放干净
当我们在测试网络代码时,先将服务端绑定8081端口运行,然后运行客户端,并让客户端连接当前服务器。
此时在有客户端连接服务端的情况下,如果直接将服务端关闭,此时服务端要想再次绑定8081号端口运行,就可能会绑定失败。
绑定失败这个问题涉及TCP通信中双方状态变化的一个细节,这里暂时无法解释清楚,后面博主在讲解TCP协议细节时会详谈。这里想说明的就是,绑定是有可能失败的,这里绑定失败实际是因为服务端退出时没有将资源释放干净。
端口号已被其他程序绑定
此外,绑定失败还有可能因为当前端口号已经被其他程序绑定了。比如一个程序已经绑定了8081号端口,此时另一个程序也想绑定8081号端口,此时该程序就会绑定失败。
这实际也就验证了一个端口号只能被一个进程所绑定这样的规则,此时也就确保了端口号到服务之间的映射本身就具备唯一性。
无法绑定的端口号
我们自己编写的服务器代码在绑定端口号时,尽量不要绑定1024以下的端口号。一般云服务器只能绑定1024及其往上的端口号,因为1024以下的端口已经约定俗成被其他一些比较成熟的服务所使用了,如果我们绑定1024以下的端口号,那么会绑定失败。
因此我们一般只能绑定1024及其往上的端口号,最好绑定8000及其网上的端口号。

TCP协议通讯流程

通讯流程总览
下图是基于TCP协议的客户端/服务器程序的一般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我们结合TCP协议的通信流程,来初步认识一下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以及建立连接和断开连接与各个网络接口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初始化服务器
当服务器完成套接字创建、绑定以及监听的初始化动作之后,就可以调用accept函数阻塞等待客户端发起请求连接了。

服务器初始化:

调用socket,创建文件描述符。
调用bind,将当前的文件描述符和IP/PORT绑定在一起,如果这个端口已经被其他进程占用了,就会bind失败。
调用listen,声明当前这个文件描述符作为一个服务器的文件描述符,为后面的accept做好准备。
调用accept,并阻塞,等待客户端连接到来。
建立连接
而客户端在完成套接字创建后,就会在合适的时候通过connect函数向服务器发起连接请求,而客户端在connect的时候本质是通过某种方式向服务器三次握手,因此connect的作用实际就是触发三次握手。

建立连接的过程:

调用socket,创建文件描述符。
调用connect,向服务器发起连接请求。
connect会发出SYN段并阻塞等待服务器应答(第一次)。
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SYN,会应答一个SYN-ACK段表示“同意建立连接”(第二次)。
客户端收到SYN-ACK后会从connect返回,同时应答一个ACK段(第三次)。
这个建立连接的过程,通常称为三次握手。

需要注意的是,连接并不是立马建立成功的,由于TCP属于传输层协议,因此在建立连接时双方的操作系统会自主进行三次协商,最后连接才会建立成功。

数据传输的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交互

连接一旦建立成功并且被accept获取上来后,此时客户端和服务器就可以进行数据交互了。需要注意的是,连接建立和连接被拿到用户层是两码事,accept函数实际不参与三次握手这个过程,因为三次握手本身就是底层TCP所做的工作。accept要做的只是将底层已经建立好的连接拿到用户层,如果底层没有建立好的连接,那么accept函数就会阻塞住直到有建立好的连接。

而双方在进行数据交互时使用的实际就是read和write,其中write就叫做写数据,read就叫做读数据。write的任务就是把用户数据拷贝到操作系统,而拷贝过去的数据何时发以及发多少,就是由TCP决定的。而read的任务就是把数据从内核读到用户。

数据传输的过程“:

建立连接后,TCP协议提供全双工的通信服务,所谓全双工的意思是,在同一条连接中,同一时刻,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写数据,相对的概念叫做半双工,同一条连接在同一时刻,只能由一方来写数据。
服务器从accept返回后立刻调用read,读socket就像读管道一样,如果没有数据到达就阻塞等待。
这时客户端调用write发送请求给服务器,服务器收到后从read返回,对客户端的请求进行处理,在此期间客户端调用read阻塞等待服务器端应答。
服务器调用write将处理的结果发回给客户端,再次调用read阻塞等待下一条请求。
客户端收到后从read返回,发送下一条请求,如此循环下去。

四次挥手的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端口连接

当双方通信结束之后,需要通过四次挥手的方案使双方断开连接,当客户端调用close关闭连接后,服务器最终也会关闭对应的连接。而其中一次close就对应两次挥手,因此一对close最终对应的就是四次挥手。

断开连接的过程:

如果客户端没有更多的请求了,就调用close关闭连接,客户端会向服务器发送FIN段(第一次)。
此时服务器收到FIN后,会回应一个ACK,同时read会返回0(第二次)。
read返回之后,服务器就知道客户端关闭了连接,也调用close关闭连接,这个时候服务器会向客户端发送一个FIN(第三次)。
客户端收到FIN,再返回一个ACK给服务器(第四次)。
这个断开连接的过程,通常称为四次挥手。
注意通讯流程与socket API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学习socket API时要注意应用程序和TCP协议是如何交互的:

应用程序调用某个socket函数时TCP协议层完成什么动作,比如调用connect会发出SYN段。
应用程序如何知道TCP协议层的状态变化,比如从某个阻塞的socket函数返回就表明TCP协议收到了某些段,再比如read返回0就表明收到了FIN段。
为什么要断开连接?
建立连接本质上是为了保证通信双方都有专属的连接,这样我们就可以加入很多的传输策略,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但如果双方通信结束后不断开对应的连接,那么系统的资源就会越来越少。

因为服务器是会收到大量连接的,操作系统必须要对这些连接进行管理,在管理连接时我们需要“先描述再组织”。因此当一个连接建立后,在服务端就会为该连接维护对应的数据结构,并且会将这些连接的数据结构组织起来,此时操作系统对连接的管理就变成了对链表的增删查改。

如果一个连接建立后不断开,那么操作系统就需要一直为其维护对应的数据结构,而维护这个数据结构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空间的,因此当双方通信结束后就应该将这个连接断开,避免系统资源的浪费,这其实就是TCP比UDP更复杂的原因之一,因为TCP需要对连接进行管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