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上机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计科zsb2302  姓名  熊劲松 学号   20231114042                

实验日期  2024/4/10                         成绩                

实验四 Linux环境 编程

实验目的

  1. 掌握gcc、gdb等编译、调试工具的基本用法。
  2. 掌握常见的Linux系统调用基本用法。
  3. 掌握系统管理相关命令的用法。

实验内容

例题1、完成使用shutdown命令设定在30分钟后关闭计算机。(例题)

  1. 使用vi建立一个脚本,实现用户的批量创建。要求:用户名为“stu学号后两位_序号”,序号为1~100,并为每个用户设置密码为123456
  2. 编写一求n阶乘的C语言文件,文件名需涵盖学号后三位,使用gcc工具编译该源程序并运行。要求:对每行代码进行注释。
  3. 执行下列程序,观察实验效果,对每行代码进行注释,并说明程序主要功能。

int main(void){

       int fd1, fd2, fd3, nbytes;

       int flags=O_CREATE|O_TRUNC|O_WRONLY;

       char buf[10];

       if((fd1=open(“rdwC. .c”, O_RDONLY, 0644))<0){

              perror(“open rdwr.c”);

              exit(EXIT_FAILURE);

       }

       if((fd2=open(“/dev/null”, O_WRONLY))<0){

              perror(“open /dev/null”);

              exit(EXIT_FAILURE);

       }

       If((fd3=open(“/tmp/foo.bar”, flags, 0644))<0){

              perror(“open /tmp/foo.bar”);

              close(fd1);

              close(fd2);

              exit(EXIT_FAILURE);

       }

       while((nbytes=read(fd1, buf, 10))>0){

              if(write(fd2, buf, 10)<0)

                     perror(“write /dev/null”;

              if(write(fd3, buf, nbytes)<0)

                     perror(“write /tmp/foo.bar”);

              write(STDOUT_FILENO, buf, 10);

       }

       close(fd1);

       close(fd2);

       close(fd3);

       exit(EXIT_SUCCESS);

}

实验步骤及结果:

例题1、完成使用shutdown命令设定在30分钟后关闭计算机。(例题)

  1. 实验步骤:

打开Linux系统的虚拟机。(举例)

使用终端,在桌面点击鼠标右键,在菜单中点击新建终端。

在界面中输入“shutdown –h 30”

(2)实验结果

图1 关机代码及实验结果(举例)

------------------------------------------------------------------------------

参考例1作答模式,将每道题的题目执行结果(截图)依次罗列于下文,最终形成完整文件。要求:文件名命名格式:学号_姓名_Linux上机4.doc

------------------------------------------------------------------------------

  1. 使用vi建立一个脚本,实现用户的批量创建。要求:用户名为“stu学号后两位_序号”,序号为1~100,并为每个用户设置密码为123456

  1. 编写一求n阶乘的C语言文件,文件名需涵盖学号后三位,使用gcc工具编译该源程序并运行。要求:对每行代码进行注释。

3.执行下列程序,观察实验效果,对每行代码进行注释,并说明程序主要功能。

5af91af47129b840b21cde3ca6eef97

1. `int main(void)`:定义主函数,程序的入口。

2. `int fd1, fd2, fd3, nbytes;`:定义四个整型变量,分别用于存储文件描述符和读取到的字节数。

3. `int flags=O_CREATE|O_TRUNC|O_WRONLY;`:定义一个整型变量flags,用于设置文件打开模式,包括创建、截断和只写。

4. `char buf[10];`:定义一个字符数组buf,用于存储从文件中读取的数据。

5. `if((fd1=open(rdwC. .c”, O_RDONLY, 0644))<0){`:尝试以只读模式打开名为"rdwC.c"的文件,如果失败则输出错误信息并退出程序。

6. `if((fd2=open(/dev/null”, O_WRONLY))<0){`:尝试以只写模式打开/dev/null文件,如果失败则输出错误信息并关闭已打开的文件,然后退出程序。

7. `If((fd3=open(/tmp/foo.bar”, flags, 0644))<0){`:尝试以之前设置的模式打开/tmp/foo.bar文件,如果失败则输出错误信息并关闭已打开的文件,然后退出程序。

8. `while((nbytes=read(fd1, buf, 10))>0){`:循环读取fd1指向的文件内容,每次读取10个字节,直到文件结束。

9. `if(write(fd2, buf, 10)<0)`:将读取到的数据写入到fd2指向的文件(/dev/null)中,如果写入失败则输出错误信息。

10. `if(write(fd3, buf, nbytes)<0)`:将读取到的数据写入到fd3指向的文件(/tmp/foo.bar)中,如果写入失败则输出错误信息。

11. `write(STDOUT_FILENO, buf, 10);`:将读取到的数据输出到标准输出。

12. `close(fd1);`:关闭fd1指向的文件。

13. `close(fd2);`:关闭fd2指向的文件。

14. `close(fd3);`:关闭fd3指向的文件。

15. `exit(EXIT_SUCCESS);`:程序正常退出。

打开一个文件"rdwC. .c"进行读取,如果打开失败则输出错误信息并退出。然后打开"/dev/null"设备文件进行写操作,如果打开失败则输出错误信息并退出。接着以指定的flags打开"/tmp/foo.bar"文件进行写操作,如果打开失败则输出错误信息并退出。

之后进入一个循环,从fd1文件描述符读取数据到buf中,然后将数据写入fd2和fd3对应的文件描述符中。如果写入失败,则输出相应的错误信息。最后将读取的数据写入标准输出中,并在循环结束后关闭所有文件描述符并退出程序。

  • 25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