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GDP)
1.1GDP是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在这个定义中,计算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这是现实中计算GDP的方法。(最终产品法)
1.2GDP是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增加值的总和。
这是第二种计算GDP的方法,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可以被看成经济中所有企业的增加值之和。(增加值法)
1.3GDP是一定时期内经济体增加的收入之和。
这是GDP的第三种计算方法,按照所有人增加的收入计算。(收入法)
2.名义GDP和实际GDP
2.1名义GDP
名义GDP是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产量乘以各自当期的价格后的总和。名义GDP随时间的增长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产品产量的增加,第二个原因是产品价格的增加。
2.2实际GDP
实际GDP被定义为最终产品的数量乘以一个恒定的价格的加总,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实际GDP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最终产品不止一种,必须将实际GDP界定为所有最终产品产量的加权平均值。
3.GDP水平与增长率
GDP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人均GDP,则是一国实际GDP与人口的比值,代表了一国的生活水平。
在评估一国一年内的发展情况时,通常更关注GDP增长率,GDP为正为扩张期,GDP为负则是衰退期。
第t年的经济增长倍定义为
比如说,2019年中国GDP增长率是6.1%,GDP总值是990865亿元人民币,人均GDP是70892元人民币。
4.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率。失业率是反映一个地区事业程度的主要指标。
即失业率等于失业人数除以劳动力人数
劳动力人数为就业人数和失业人数之和。
即
相关问题解答:
(1)没有工作且在寻找工作的人才被列为失业者,没有工作且不去寻找工作的人被称为“丧失信心的劳动者”,属于非劳动力。
(2)失业率很高时,劳动力参工率会很低,因为高失业率和更多人退出劳动力队伍相联系,劳动力参工率是劳动力人数和属于劳动力年龄人口总数的比率。
所有人口 | 0-15岁 | ||
16-59岁 | 劳动力 | 就业人口 | |
失业人口 | |||
非劳动力 | 丧失信心的劳动者 | ||
其他非劳动力,如在校学生 | |||
60岁以上 |
表1 失业相关概念
计算失业率的标准:
西方各国失业率的统计标准并不相同,一般的标准是:凡是在统计时没有工作的,但在此前的4周以内努力寻找工作但没有找到的。暂时解雇等待召回的,等待到新岗位报道,超过30天的。
我国失业率的标准:
-
就业人口的定义:在调查参考期内(通常为一周),为了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工作一小时及以上,以及因休假、临时停工等暂时离岗的人。
-
失业人口的定义:没有工作,在近期寻找工作,而且能够立即去工作的人。
-
非劳动力的定义:16岁及以上既不属于就业人口也不属于失业人口的人,例如没有工作意愿或失去劳动能力的人。
-
调查失业率的计算方法:失业人口除以就业人口加失业人口之和。
-
调查方法:国家统计局每月在全国范围内抽取34万个住户开展劳动力调查。
-
统计范围:调查失业率的统计对象包括城镇和农村地区。
-
年龄范围:16岁及以上的人口被划分为劳动力和非劳动力。
-
统计标准:中国的就业统计主要是依托国家统计局劳动力调查制度,与国际标准接轨。
我国计算的失业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种是调查失业率。
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的测算方法如下:
-
调查失业率:
- 调查失业率的计算方法是将失业人口除以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
- 失业人口是指没有工作,在近期寻找工作,而且能够立即去工作的人。
- 就业人口是指为了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工作一小时及以上,以及因休假、临时停工等暂时离岗的人。
- 非劳动力是指16岁及以上既不属于就业人口也不属于失业人口的人。
- 调查方法:国家统计局每月在全国范围内抽取34万个住户开展劳动力调查。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中国的失业率是登记失业率,登记失业率=劳动部门登记的失业人数/(劳动部门登记的就业人数+劳动部门登记的失业人数)。
- 这个统计只包含城镇人口,不包括农村。
- 失业人员去登记的原因通常是为了领取失业保险,或者是在组织的帮助下重新就业。
5.通货膨胀率(通货紧缩率)
5.1定义
通货膨胀是价格在一般水平(称为物价水平)上的持续上升。通货膨胀率是指物价水平上涨的速度(相似的,通货紧缩是价格水平的持续下跌,通货紧缩率衡量的是物价水平的下跌速度)。
5.2计算通货膨胀率的方法
5.2.1GDP平减指数
第t年的GDP平减指数被定义为第t年的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由此可以得到名义GDP等于GDP平减指数乘以实际GDP,即名义GDP的增长率等于通货膨胀率加上实际GDP的增长率。
5.2.2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描述了一定时期内特定篮子里的商品和服务以美元计价的消费价格。这一篮子是根据对消费者支出的详细研究结果制定的,目的是描述一个典型的城镇居民的消费组合,一般用加权平均值的方法来编制消费者物价指数。根据若干种主要日常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的费用而编制,用公式表示为:
CPI=一揽子商品当期价值/一揽子商品基期价值
和GDP平减指数一样,CPI也是一个指数,如果某个时期被选为基期,则那一时期的CPI就等于1,CPI没有一个绝对合理水平。
CPI和GDP平减指数在大多数时期同向变动,但两者变动的不一定相同,经济中生产的最终商品,大部分并不只是用于日常消费者消费,如军工企业、钢铁企业等,用于工业或者国防的也被算进GDP平减指数里了。
5.3通货膨胀的危害
(1)在通货膨胀时期,并非所有的价格和工资都是按比例上升的,因此通货膨胀会影响收入分配。
(2)通货膨胀还会导致其他扭曲,相对价格的变化也导致更多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决策困难。(如因物价飞涨,餐厅更换菜单价目的成本;以及通胀带来的借还款问题)
6.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是指产出增长率的上升会导致失业率的下降。
奥肯研究了1960年以来美国失业率与产业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大概3%的经济增长率才能保证失业率的稳定。这有两个原因:由于人口即劳动力是随时间增长的,因此为了保证失业率的恒定,就业必须随时间增加。其次,人均产出随时间增长,表明产出的增长高于就业的增长。
7.菲利普斯曲线
奥肯定律表明,只要经济增长足够强劲,就可以把失业率降低到很低的水平。但是当失业变得很低的时候,经济就可能变得过热,这将会对通货膨胀造成压力。这一关系首先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发现,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被定义为通货膨胀率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的关系,较高的失业率会导致通货膨胀率下降,较低的失业率会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
8.短期中期和长期
一般区分短期为几年,中期为十年,长期为几十年以上。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短期内产出由需求决定,中期内,产出由供给决定(资本存量,技术和劳动力规模),在长期产出由教育、研究、储蓄和政府质量等因素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