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请大家记住大明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明朝的治理比唐朝宋朝还要繁荣兴盛,疆土比汉唐还要辽阔。明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虽然最后走向衰败,但是逐渐走向开放活泼,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如若不是清军入关,实施闭关锁国,实施重农抑商,中国说不定还是世界的老大。毕竟,从西周到明朝,在人类的5000年文明历史中,中国有1000多年都是世界第一。

声明:本文很多都是摘的明朝那些事儿的原文,只不过按照我想要的框架整理了一下思路。

           当年明月,当年明月,以下有一些笔误,请忽略。

目录

一、明朝的官员制度

二、普通人的进阶之路

1、科举-文举

2、科举-武举

三、17位皇帝

一.明太祖 朱元璋 洪武 31年

二.明惠宗 朱允炆 建文 4年

三.明成祖 朱棣 永乐 22年

四.明仁宗 朱高炽 洪熙 1年

五.明宣宗 朱瞻基 宣德 10年

六.明英宗 朱祁镇 正统 13年

七.明代宗 朱祁钰 景泰 8年

八.明英宗 朱祁镇 天顺 7年

九.明宪宗 朱见深 成化 23年

十.明孝宗 朱祐樘 弘治 18年

十一.明武宗 朱厚照 正德 16年

十二.明世宗 朱厚璁 嘉靖 45年

十三. 明穆宗 朱载垕 隆庆  6年

十四. 明神宗 朱翊钧 万历 48年

十五. 明光宗 朱常洛 泰昌  1月

十六. 明熹宗 朱由校 天启 7年

十七. 明思宗 朱由检 崇祯 17年

四、感想

1、明朝怎么覆灭的?

2、喜欢的大臣

3、喜欢的忠言


一、明朝的官员制度

历史书上总是先介绍一个王朝的制度,因为这么做可以把整个框架先搭建起来,告诉读者们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是怎么运行的。

明代的官员制度是很严格的,每三年考核一次,每六年京察一次。顾名思义,京察就是京城检察,对象是全国五品以下官员(含五品),按此范围,全国所有的地方知府及下属都是考察对象(知府正五品)。当然,也包括京城的京官。这么一算起来,那些整天叫嚷的言官也都是考察对象。全国十三道监察御史统统是正七品,六部六科都给事中是正七品,给事中才从七品。

明朝的官员制度大致的框架如上图。

在书中经常出现的,就是六部、内阁、锦衣卫、东厂、言官,当时的朝廷就是掌握在这些人手中吧。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些概念。

除了前三任皇帝,行政权几乎由内阁和六部掌握,同时还设有监察机构和特务机构,加强对全国臣民的监视。在地方设立三司,加强地方管理。

(1)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工部:相当于现在建设部;礼部:管理典章制度;吏部:管理官员(人事部,六部之首);户部:主要工作是统计财政收入(财政部);兵部: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兵部最穷最忙的地方是职方司,而最富的无疑是武选司,武将升迁谪降,手中大笔一挥即可,又闲又富,肥得流油;刑部:管理司法(司法部)。六部长官为尚书、侍郎(两人)。部下设司,长官为郎中、员外郎。一般说来是四个司,比如吏部、兵部、工部、礼部都是四个司,分管四大业务,而刑部有十三个司。

所谓九卿,就是六部的最高长官六位尚书,加上都察院最高长官、通政司(职能是开天下言路)最高长官和大理寺(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最高长官,共计九人,合称九卿。

明代的最高文官不是尚书,而是三个名誉称号——太师、太傅、太保。虽然这三个称号都是一品,却也有大小之分,其中以太师为最大。大家知道,所谓荣誉称号很多时候都是送给死人的,而能够在死后混到这三个称号的,也是十分厉害的人。

(2)内阁:朱元璋为了中央集权废丞相,朱棣时期不堪政务繁重,设立殿阁大学士,虽然官职只有五品,但是却是和这些人商讨怎么处理国家大事(例如战争、立太子等)。到后期,内阁首辅权力非常大,相当于一个公司的总经理。“票拟”的权力一直为内阁大学士所占有。

票拟,也称条旨,指的是大臣草拟对各种奏章的处理意见,并将这些意见附于奏章之上,送给皇帝御览。所有经过票拟的奏章只有经过皇帝的批示,才可以实施。由于皇帝用于批示的是红笔,所以皇帝的这一权力被称为“批红”。而“批红”的权力却并非一直握在皇帝的手中,在不久之后,这一权力将被司礼监秉笔太监所占据。

要想进入内阁,一般有三个条件:首先这人应该进过翰林院,当过庶吉士,这是基本条件,相当于学历资本。其次,必须由朝中大臣会推,也就是所谓的民主推荐,当然了,自己推荐自己是不行的。最后,内阁列出名单,由皇帝拍板同意,这就算入阁了。

(3)监察机构为都察院。都察院的长官是左右都御史,都察院的主要骨干是都察御史,这些都察御史共有十三道,以当时的十三个省区分,共有一百一十人。

言官:十三道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御史中丞是言官的首领。对应中央六部,朱元璋设立了六科,各科设都给事中一人,官位正七品,左右给事中官位从七品。这些人的权力大到骇人听闻的地步。他们如果认为以皇帝名义发出的敕令有不妥之处,居然可以将敕令退回!而皇帝交派各衙门口办理的事件,由他们每五天检查督办一次,倘若有拖延不办,或是动作迟缓者,他们就要向皇帝打小报告;各部完成任务,还要乖乖地去六科销账。此外,官员年终考核,这些给事中也要进行审核。这些人的行为特点可以概括为:你要打我,我就骂你。

(4)地方:废除了中书省,设置布政使司,最高长官为布政使,主管全省事务,地位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省长。朱元璋还另外设置了两个部门以分权,分别是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管司法和军事,最高长官为按察使和都指挥使。布政使管民政、财政,按察使管司法,都指挥使管军事。

由中央派人下去管理全省事务,这个类似中央特派员的人就叫巡抚。一般来说,这些巡抚都是各部的侍郎(副部级)。总督一般管两个省或是一个大省(如四川总督只管四川),可以对巡抚发令,是更高级别的官员(一般是尚书,正部级)。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地方官是督师,专门管总督,农民军闹到哪里,他就管到哪里,这种最高级别的地方官一般都是由中央最高文官大学士兼任的。

(5)特务机构:锦衣卫,东西厂。

锦衣卫:锦衣卫是皇帝的卫队,出行时负责保卫,此外它还是仪仗队,上朝时掌管礼仪。所有锦衣卫的成员服装整齐,穿着飞鱼服,佩带绣春刀。正是由于锦衣卫承担着如此重要的职责,且都是皇帝身边的人,他们渐渐地成为了皇帝的耳目,负责打探情报和惩处大臣。

明初加入锦衣卫的人都要进行严格审查和面试,必须保证是良民,无犯罪前科,并经过精心挑选和各种训练顺利通过这些考验的人才能成为锦衣卫。这个机构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们不受任何部门的管辖,只听皇帝的指挥,其机构也比较简单,指挥使一人(正三品)为最高统帅,下设同知、佥事、镇抚各二人,千户十四人,这些是锦衣卫的高级领导。锦衣卫下属两大镇抚司,分别为南镇抚司和北镇抚司,南镇抚司管理锦衣卫的经常事务,而北镇抚司却只管一个监狱——就是那个鼎鼎大名的“诏狱”,又称“锦衣狱”。

锦衣卫的主要职责是侦查大臣们的行动,并随时向皇帝报告;他们还掌管着“廷杖”,负责惩处违反皇帝意志的大臣。而在大臣眼中,这是一群极为可怕的人。洪武年间,如果大臣家有锦衣卫上门,他就会收拾好衣物,和家人告别,然后一去不返。此外锦衣卫还负责收集军事情报、策反敌军高级军官的工作,如在后来的万历朝鲜之战中,锦衣卫表现得相当活跃,收集了大量日军情报,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锦衣卫的另一个可怕之处在于,他们不受司法机关的管辖,可以抓捕犯人,并审判判刑。在逮捕犯人前,锦衣卫指挥使会发给所谓“驾帖”,即逮捕证。锦衣卫持有此物逮捕人犯不受任何人阻拦,如有反抗,可格杀勿论。由于锦衣卫拥有几乎超越一切的权力,无论刑部还是大理寺见到锦衣卫都避而远之。锦衣卫还有自己的监狱,称为“诏狱”,此狱名气之大,甚至超过了刑部的天牢,因为能被关进这个监狱的都绝非普通人,往往不是大忠大善就是大奸大恶。

东西厂是由宦官组成的特务组织。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是宦官中的第二号人物。第一号人物自然是鼎鼎大名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东厂始于朱棣,西厂始于朱见深的汪直。

最初东厂只负责侦查、抓人,并没有审判的权力,抓获人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后来,为了方便搞冤假错案,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精神,东厂充分发挥积极性,也开办了自己的监狱。东厂设置有千户、百户、掌班、领班、司房等职务,但具体干活的是役长和番役,他们职责很广,什么都管,什么都看,朝廷会审案件,东厂要派人听审;朝廷的各个衙门上班,东厂派出人员坐班,六部的各种文件,东厂要派人查看;这还不算,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些人还负责市场调查,连今天菜市场白菜萝卜多少钱一斤,都要记录在案。这些无孔不入的人不但监视百官,连他们的同行锦衣卫也监视,可见其权力之大。后来,原本是平级的锦衣卫和东厂逐渐变成了上下级关系,有些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掌印太监甚至要下跪叩头。

西厂的特点:东厂害不了的,我们害,东厂整不死的,我们整,东厂做不到的,我们做!此后,西厂特务就成为了死亡的代名词,他们比东厂手段更为狠毒,一般百姓进了西厂几乎就等同于进了鬼门关,压根就别想活着出来。京城上下人心惶惶,谈虎色变。

(6)宦官:宦官有专门的机构,共二十四个衙门,分别有十二监、四局、八司,其最高统领宦官才能被称作太监。太监以下,是少监,少监以下,是监丞,监丞以下,还有长随、当差。当差以下,就是火者了。这二十四个衙门各有分工,不但处理宫中事务,还要处理部分政务。司礼监和御马监是最有前途的。

司礼监就是专门掌管内外章奏的,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我们前面说过,皇帝把票拟的权力给了内阁,自己保留了批红权。而到了明宣宗时候,由于文件太多,朱瞻基自己也没有时间看完,便会让司礼监的人按照票拟的内容抄下来,代理自己行使批红的权力。这个为皇帝代笔的人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司礼监秉笔太监。秉笔太监却还不是权力最大的太监,在他的上头还有一个——司礼监掌印太监。这很好理解,在印章文化十分发达的中国,你写再多,我不给你盖章你也没办法。一旦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任了东厂太监(如冯保和魏忠贤),那就真是权倾四海,威震天下。

御马监管理御用兵符。说到这里大家也应该知道为什么御马监是个有前途的部门了。司礼监和御马监一文一武,成为最为显赫的太监部门,宫中宦官无不尽心竭力,想进入这两个部门。

皇帝和大臣各站在绳子的两边,不断地拔河,朱元璋是优秀运动员,体力好,他活着的时候,没有人能拔得过他。他的儿子朱棣也是运动健将,虽然设立了内阁,但还是能够掌握主动权。到了朱瞻基,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文官集团十分之强大,连皇帝也奈何他们不得。皇帝们只剩下了一个选择:让太监去制衡大臣。如果弄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不必为王振受到的宠爱而吃惊,也不需要为刘瑾、魏忠贤等人的专权而愤愤不平。朱瞻基将他老祖宗朱元璋集中的权力又分散了出去,票拟权给了内阁,批红权由太监代理。

二、普通人的进阶之路

1、科举-文举

第一条路是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就人生巅峰了。

科举考试分为三级。

三级考试中,学子们的考试科目分为三场:第一场考经义,也就是四书五经;第二场考试实用文体写作;第三场考时务策论,也就是给你个事情让你分析,颇有点应用文的意思。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义,这是取士的关键。四书五经是通过写八股文来考核的,八股考试的弊端是很多的,选出的人才很多都是书呆子。著名的明朝学者宋濂形容过八股选出来的某些人才,“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活脱脱一副白痴面孔。不过,“八股文若做得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可见,八股文是很多文体写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限制下,很多优秀人才更能脱颖而出,如后来的徐阶、高拱、张居正,哪一个不是八股文拿高分的?这些人才是高手中的高手。

第一级是院试,考试者统称为童生,你可不要以为都是小孩来考,七八十岁的童生也是有的,考试范围是州县,在这个考试中合格的人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秀才”。你可别以为秀才好考,考试成绩有六等,只有在这个考试中考到高等的才能得到秀才的称号,而考到一、二等的才能有资格去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叫“录科”。

 下一级的考试叫乡试,省一级的统考。请注意,乡试不是你想考就能考的,三年才有一次,一般在八月,由省出题,而且有名额限制。在这一级别考试中过关的人就叫举人,这个举人可不得了,是有资格做官的。在乡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叫做解元。这就是三元里的第一元。

 明年二月你将要迎接人生的真正考验——会试。这个考试只有获得举人资格的才能参加,也就是说,你的对手将是其他省的精英们,朝廷将在你们中间挑选三百人(可能有变动),但要注意,这三百人并不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进士,他们只是“贡生”,要想当进士,你还要再过一关。会试考试的第一名叫会元,这是三元里的第二元。

会试在贡院里面考,贡院里有上万间房间(大家可以估计一下录取率),都是单间。有人可能觉得单间很好,别忙,我来介绍一下这是个什么样的单间,这种单间叫做号房,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    大家估量一下就可以感觉到,这几乎就是一个笼子。考生在进去前要先搜身,只能带书具和灯具进去,每人发给三支蜡烛,进去后,号门马上关闭上锁,考生就在里面答题,晚上也在里面休息,但由于房间太小,考生只能蜷缩着睡觉,真是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通过会试的精英们面对的最后一道考验就是殿试,在这场考试中,他们将面对这个帝国的统治者,考试方式是皇帝提问,考生回答,内容主要是策问。皇帝及大臣根据考生的表现,会划分档次,共有三甲: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出身。

而状元就是三元中的第三元。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称号于一身。这是真正的高难度动作,必须保证全省考第一,然后在会试中全国考第一,最后殿试里在皇帝心目中也是第一。在所有的进士中,只有一甲三人可直接进入翰林院,二甲和三甲中挑选精英考试才可成为庶吉士,他们的职责是给皇帝讲解经史书籍,并帮皇帝起草诏书,是皇帝的秘书,还可以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权力很大,到了明朝中期,更形成了不是庶吉士不能当大学士的惯例。

不过就算你进入了翰林院,你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员,还要熬资历、干工作、斗智斗勇,经过几十年的磨砺之后,你才能成为精英中的精英,并具备足够的智商和经验,领导这个伟大的国度继续前进。如果经历从几年到几十年不等的以死相搏、钩心斗角,你还没有被杀头、流放、贬官,脸皮越来越厚,心越来越黑,你将很有可能进入内阁。这就是于谦、李贤、徐阶、张居正、申时行等人的成功之道,也是必经之道。虽然他们都具有优异的天赋、坚忍的性格、坎坷的经历,但要想名留千古,这是无法逃避的代价。在那条通往最高宝座的道路上,只有最优秀、最聪明、最有天分的人,才能到达终点。

在明代,要想升官,是要考试的,但这一关实在太难,官僚子弟吃不了苦,只好另觅他途,而要继承父亲的世袭官位,必须等到老爹死掉或是退休,是不太靠谱的。所以国子监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因为监生可以直接做官,虽然名额极少,但总比没有强。

国子监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其具备了两种功能,一是国家管理机关的功能,二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功能。国子监相当于国家行政学院,在考中进士之前可以在这里读书。校长称为祭酒,副校长称作司业。

2、科举-武举

武举是抄真家伙干仗的,考试内容丰富多彩,除了马战、步战外,还要考弓箭射击技术,这几场夹带复印资料是没用的,您要不会,趁早别上场,没准就被人给废了。但最不幸的事情在于,您就算挺过了体能测试,武艺展示,到最后关头,还有一道缺德的关卡——策论。

明代的武将升官有两种,一种是自己的职务,另一种是子孙后代的职务(荫职)。荫职,简单说来,是他不用把老爹等死或是等退休,直接就能干。

名将学校开学了

第一个年级要学习的是军事理论。所有想成为名将的人,必须要学习一些经典的理论知识,包括《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等,只有在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后,你才能跨入下一个年级。但这个年级有一个很特殊的规定,因为有些同学家里穷,买不起书本,所以他们只能在实战中去学习这些理论。

第二个年级学习的内容是实战。这是极为重要的,那些理论学习的优秀者如果不能过这一关,他们就将被授予一个光荣的称号——纸上谈兵。

三年级要学习的是冷酷。成为一个名将,就必须和仁慈、温和之类的名词说再见。他必须心如铁石、冷酷无情,当然历史上也有很多以仁出名的儒将,但请大家注意,他们的仁是对士兵和老百姓而言的,对敌人他们比谁都冷酷。所谓仁不带兵、义不行贾,冷酷不是残忍,不是杀戮无辜的老百姓,而是坚忍

四年级要学习的是理智。这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作为普通人,生活中会被许多事情左右自己的情绪,比如买彩票中个二等奖几百块,你也会高兴半天,要是炒股票赚了大钱,就更不用说了。那么如果你玩的游戏是以人命为赌注呢?你会有何反应?当你在极度紧张的环境中与敌人僵持了很长时间,突然敌人退却了,你能遏制住心中的激动,先判断形势再去追击吗?当你抵挡不住敌人的进攻、全军即将崩溃时,你能及时冷静下来,发现敌人的弱点吗?

五年级是最重要的一个年级,在这个年级里,学员们要学习的是判断。这是名将的重要特征,不需要理由,不需要依据,你能依靠的就是你自己的判断。你要明白的是,你所掌握的是无数士兵的生命,而所有的人都等着你拿主意。小兵只管打仗,遇到问题,他会问伍长,伍长会问百户,百户会问千户,千户问指挥,你就是指挥,你还能去问谁?!

最后一个年级,这个年级我们要学习的是坚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内容。所谓胜败兵家常事,不过安慰自己而已,打了败仗,死几万人,你能承受这样的心理压力吗?你怎么去面对那些士兵的家人?怎么有脸去见将指挥权交给你的上级?那是几万条人命,不是几万只鸡!

无论是徐达、常遇春、王保保还是后来的戚继光、袁崇焕都是这样的名将,他们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他们完全有理由为自己的成长经历而骄傲和自豪。朱元璋的将领很强,这些人各有专长,如徐达善谋略、李文忠善奔袭、常遇春善突击、冯胜善侧击、朱文正、耿炳文善防守,蓝玉、王弼善进攻。但要说到勇猛,天下无出张定边之右!

三、17位皇帝

一.明太祖 朱元璋 洪武 31年

所谓璋,是一种尖锐的玉器,这个朱元璋实际上就是诛元璋,朱重八把他自己比成诛灭元朝的利器。

朱元璋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物,他有着卓越的军事和政治天赋,精力充沛。那个时代有着无数的厉害角色,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朱元璋用他惊人的军事天赋战胜了这些敌人,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最优秀统帅的称号非朱元璋莫属。也是非常好的皇帝,他执政三十一年,勤勤恳恳日夜不息地处理政务,一个天才加上勤奋,世上还有什么事情是他做不成的呢?

皇觉寺里,明月相伴,孤灯一盏;

    濠州城中,谨小慎微,奋发图强;

    鄱阳湖畔,碧波千里,火光冲天!

    茫茫大漠,金戈铁马,剑舞黄沙!

    开创帝国,保世宏规,光耀后代!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这是他一生的写照。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追逐,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从贫农、要饭的乞丐到皇帝,他缔造了大明帝国。在位期间,他非常注重教育、农桑、礼仪,人民安居乐业,商业活动也有相当的发展,朝鲜归顺了大明,北元已经被打成了游击队,而朱元璋对他制定的那套政策更是信心爆棚,相信可以保万世太平。

二.明惠宗 朱允炆 建文 4年

朱允炆是太子朱标的儿子,朱标在即位之前就去世了,朱元璋对朱标感情很深,就把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

朱标确实是一个仁慈的君主,而且他敢于坚持原则,属于外柔内刚的性格。而他的见识,似乎也很卓越,所谓“皇帝是尧舜一样贤德的君主,大臣才会是拥护尧舜的臣民”。他谦恭待人,和大臣有着良好的关系,见识过腥风血雨而处变不惊,有着丰富的处理政事的经验。

朱元璋在洪武十年(1377)已经将很多政事交给朱标处理,并告诉了朱标处理国家大事的四字诀“仁、明、勤、断”,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朱标的身上。不过他因病去世了。蓝玉这一批开国功臣,文韬武略,能谋善断,只有朱元璋能够控制他们,朱标也还算有点威信,用俗话说就是还勉强能压得住阵,但朱允炆就完全没办法了,他太小了。

当前明月评价朱允炆很聪明,背书很在行,也很尊老爱幼。不过不擅长处理问题,不擅长执行计划。建文帝的主要班底: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饱读诗书,都是文人,都有远大理想,都是书呆子。他们都不适合带兵打仗,不懂得谋略,不懂得理论和实际的差距,再加上朱允炆过于明显地削藩,逼得朱棣造反,还愚蠢地命令部下不得伤害朱棣的性命;靖难之役总有神风帮助朱棣,不是把敌军帅旗刮断就是对着南军猛吹,让士兵们睁不开眼;另外,朱棣还有两个高级间谍,他们负责镇守京城的金川门,一个是谷王朱橞,另一个是李景隆。

皇帝其实是一个孤独的人、一个无助的人,他的一生并不是用来享受富贵和尊荣的,从他坐上皇位的那一天起,痛苦已经开始,他要防备大臣、防备藩王、防备宦官和身边的所有人。他和他的宝座是一个公开的目标,要随时应付外来和内在的压力与打击。他要用自己的一生去守护自己的权力,一旦权力宝座被人夺走,也就同时意味着他生命的终结。因为皇帝这种稀缺产品在一个统一的时代有且仅能有一个。这既是自然法则,也是社会法则。

三.明成祖 朱棣 永乐 22年

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朱棣不是一个好人,但他是一个好皇帝。他做了很多皇帝都没有做到的事情:治理会通河解决南北漕运,迁都北京,修成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威震四海,平定安南,打压蒙古,设立内阁和东厂。

他是一个野心家,一个铁腕皇帝,一个敢背骂名我行我素的皇帝,权力就是他工作的最大动力和离不开的毒品。

四.明仁宗 朱高炽 洪熙 1年

朱高炽是一个体态臃肿的大胖子,但确实是一个仁厚宽人的皇帝,在他那肥胖残疾的外表下,是一颗并不残疾的、温和的心。他曾下令:凡是建文帝时期因为靖难而被罚没为奴的大臣家属们,一律赦免为老百姓,并发给土地,让他们安居乐业。

在位期间,明代历史上最强内阁之一——“三杨”内阁就此形成,杨溥,杨士奇和杨荣。朱高炽发明了内阁大学士兼职三品大官的制度,好治理国家。

五.明宣宗 朱瞻基 宣德 10年

仁宗和宣宗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读书人的待遇比洪武、永乐两朝要好。天禀纯明,从善改过,恭俭爱民,后人将朱高炽和朱瞻基并称为"仁宣之治”。

朱瞻基把皇帝的权力被正式分为了“票拟”和“批红”两大部分,内阁负责票拟,自己批红。还干了一件事:教太监读书,这被后人认为给大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朱瞻基虽然很勤劳地做皇帝,一辈子没干过什么坏事,也不好酒色,但是总被文官集团矫枉过正,因为喜欢玩蛐蛐被称呼为“蛐蛐皇帝”。给太监权力,其实也是为了让他们帮忙对付文官。

六.明英宗 朱祁镇 正统 13年

明宣宗的长子,9岁即位。初大事权归皇太后张氏,以累朝元老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政务,继续推行仁宣朝的各项政策,社会经济也有所发展。张氏死后,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振遂广植朋党,启明代宦官专权之端。十四年,瓦剌入犯,听从王振之言亲征,抵土木堡兵败被俘。成王朱祁钰被拥立为帝,改元景泰。

七.明代宗 朱祁钰 景泰 8年

明宣宗的次子。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剌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刺放回英宗。

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八年,直到景帝病危时,英宗被徐有贞、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拥为帝。

八.明英宗 朱祁镇 天顺 7年

他是一个好人,但不是一个好皇帝。

他几乎信任了在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从王振到徐有贞、再到石亨、李贤,无论这些人是忠是奸,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他都能够和善待人,镇定自若,抢劫的蒙古兵、看守、伯颜帖木儿、阮浪,最后都成为了他的朋友。

他的政务处理能力也并不差,为人也很勤快,虽然有两大污点(打错一仗,杀错忠臣于谦),也并不能完全抹杀他的能力与贡献。不过我觉得他似乎不是特别有骨气,一个皇帝帮着敌人让自己国家的守城士兵大开城门,虽然看出自己的弟弟非常不喜欢自己的存在也忍辱负重地活下去。而在明朝的所有皇帝中,要论人生的传奇色彩与命运的跌宕起伏,估计除了朱元璋外,无人可与这位皇帝匹敌,有着皇帝—俘虏—囚犯—皇帝的传奇。

最大的优点是他可以理解别人的痛苦。在临终前,下遗诏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这样,最终废止了惨无人道的人殉制度。

九.明宪宗 朱见深 成化 23年

朱见深很宠爱曾经保护过他的宫女,并立为万贵妃,这个女人比他大17岁。因为生不出儿子,怕影响自己的地位,也因为嫉妒,所以将后宫所有怀孕的妃子、宫女堕了胎。朱祐樘是一个宫女生的,这个孩子是被后宫所有的太监宫女秘密抚养、保护的。

朱见深软弱无能,在位时朝廷很乱七八糟,五派为皇帝服务,春派给他提供化学药品,仙派为他求神拜佛,监派汪直设西厂为他打探消息,后派照顾他的生活,混派拍他的马屁。是怀恩和商辂(连中三元)努力支撑着大局,为后世带来光明。

朱见深是一个奇特的皇帝,在他统治下的帝国妖邪横行,昏暗无比,但他本人却并不残忍,也不昏庸,恰恰相反,他性格温和,能够明白事理,辨别忠奸,出现如此怪状,只因为他有着一个致命的缺点:软弱。他不处罚贪污他钱财的小人,也不责骂痛斥他的大臣,因为他畏惧权力,畏惧惩罚,畏惧所有的一切,归根结底,他只是一个想安安静静过日子的人。他应该做一个老老实实的农夫,或者是本分的小生意人,被迫选择皇帝这个职业,对他来说,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

朱见深不是一个好皇帝,也不是一个好人,他是一个懦弱的人,仅此而已。

十.明孝宗 朱祐樘 弘治 18年

这算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皇帝了,既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好皇帝。这是当前明月给出的最高评价了。

此时已经到了明朝中期,孝宗任用王恕等为人正直的贤臣,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明朝再度中兴盛世,史称“弘治中兴”,被誉为“中兴之令主”。三人内阁(刘健、李东阳和谢迁)能谋善断,马文升坐镇吏部,刘大夏统管兵部,一切似乎已经无懈可击,弘治盛世终于到达了顶点。这个时候出现了江南四大才子: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唐伯虎。

孝宗因为过度操劳政事,20多岁就秃头,像个老年人,36岁就驾崩了。

十一.明武宗 朱厚照 正德 16年

朱厚照是最爱玩、最爱闹腾的一位皇帝。

太监刘瑾因为支持他玩耍、支持他反抗良臣,所以备受喜爱,为非作歹5年,刘瑾与当时著名的太监张永等并称为宦官集团八虎,并掌握了批改奏章的权利,被人们称为“立皇帝”。后来江彬和钱宁和皇帝玩得最好。刘健列的朱厚照的几条罪状,比如不在正殿坐着,却四处闲逛看热闹,擅自骑马划船,随便乱吃东西……他的乐园是豹房,这座豹房里不但养了很多朱厚照从全国各地找来的美女和乐工,还是他的野生动物园,里面养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最多的是豹子。为什么养豹子呢,要知道这可是朱厚照先生经过千挑万选,反复试验才决定的,他经常把野兽养在地牢里,然后把肉吊在竹竿上,让野兽来咬,久而久之,许多野兽也被他玩残了。通过仔细观察和科学实践,他发现只有豹子的积极性最高,扑咬动作最凶。后来他还干了两件荒唐的事:偷偷跑出居庸关打小王子,出征江南。

朱厚照其实只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他就如同现在所谓的反叛一代,你越让他干什么,他越不干,他不残暴,不杀戮,做出种种怪异的行为,其实只是想表达一个愿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个时期内阁首辅是杨廷和,王守仁也出自这个时代。王守仁平定了造反的宁王朱宸濠、剿灭江西、两广土匪,是心学圣贤,发明了“知行合一”的工具。王守仁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十二.明世宗 朱厚璁 嘉靖 45年

嘉靖帝是朱厚照的堂弟,他有种天赋叫做少年老成,虽然只有十五岁,但他工于心计,城府很深。从这时候开始,文官的争斗越来越精彩了。

刚开始内阁首辅还是杨廷和,后来嘉靖帝想认自己的父母,张璁“议礼”支持嘉靖,故“中旨”入阁(在首辅杨一清的帮助下),不过他并不是个好人,喜欢恶整别人,并诬陷杨一清。随后夏言登场了,夏言眉目疏朗,吐音洪畅,不操乡音,文笔犀利,深得皇帝宠爱,他随即与张璁展开斗争,张璁结党营私,开创了党争时代。后来夏言把张璁斗倒了,严嵩又上来了(严嵩有智囊儿子严世蕃、都察院杨博、明朝最强锦衣卫指挥使陆炳),之后是徐阶上场。

嘉靖还十分讨厌太监,只把他们当作奴才,狠狠地整顿了贪污腐败的太监们。其实他非常聪明并且自信,可以独立对付狡诈博学的文官集团。后来他潜心修道,希望长命百岁永远控制天下。惜命的嘉靖在嘉靖21年的时候险些被宫女勒死,心有余悸,从此再也不上朝了,并移居西苑,专心地做个道士,谁青词写得好就重用谁。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侵北京城外,烧杀抢掠,生灵涂炭,尸位素餐的严嵩首辅却不让兵部尚书反攻,史称“庚戌之变”。嘉靖三十三年,胡宗宪抗倭,开始对付汪直和徐海。尔后戚继光上场。

纵观整个明代,以博学多才而论,有三人最强,而后世学者大都认为,其中以杨慎(杨廷和的儿子)学问最为渊博,足以排名第一。第二是《永乐大典》的总编,永乐第一才子解缙,第三是徐渭,通常人们叫他徐文长,他精通书法绘画诗词兵法,他后来做了胡宗宪总督的幕僚师爷。

嘉靖是个聪明人,十六岁就能控制朝政,操纵群臣,而他的下属大都能力超强,文臣夏言、徐阶、胡宗宪全都权谋老到,武将戚继光、俞大猷、谭纶个个凶狠强悍,还有名医李时珍,王世贞写《金瓶梅》,可谓是人才济济。然而国家却变成了这样一副样子,百姓穷困潦倒,家家干净;官场腐败横行,贪诈成性;国家入不敷出,年年闹赤字。大明帝国逐渐滑向崩溃的边缘。出现如此之怪象,只是因为两个字——自私。嘉靖很自私。他认为做皇帝就是来享福的,没有义务,只有权利,而为了享受,就必须分裂群臣,让他们斗来斗去,自己的地位才能稳固;为了享受,就必须修道,这样才能活得更长。至于国计民生,鬼才去管。

十三. 明穆宗 朱载垕 隆庆  6年

隆庆帝是曾经的裕王,高拱、张居正是他的老师。即位以后,内阁有六人,他们分别是首辅徐阶,次辅李春芳、郭朴、高拱、陈以勤、张居正。

隆庆比较窝囊,斗不过言官,就把工作交给能干的人。在他统治期间,经济得到发展,百姓安居乐业,连蒙古人都消停了,也算是相当不错了。一句话,他是个老实人。

隆庆三年,高拱改革,称为“隆庆新政”,并与俺答实现封贡互市。明朝封鞑靼,发给俺答等人新衣服(官服)、公章(官印)等官僚主义用品,承认他们的土财主地位。而鞑靼要听从明朝大哥的教诲,不得随意捣乱抢劫,这叫封。每年俺答向明朝进贡土特产(马匹牛羊不限,有什么送什么),而明朝则回赠一些金银珠宝、生活用品等,这叫贡。找一个地方,弄个集贸市场,来往商贩把摊一摆,你买我卖,这就叫互市。自朱元璋起,折腾了两百多年的明蒙战争终于落下帷幕,此后近百年中,双方再未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十四. 明神宗 朱翊钧 万历 48年

万历帝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前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改革:第一,一条鞭法,内容很多,但最主要的,是颁布统一规定,全国税收由实物税变为货币税,统一改收钱。改革的第二大举措——考成法,大致就相当于今天的考勤,每年考核官员的政绩,消除怠政。此时心学盛行,主流学派是泰州学派,偏偏这一派喜欢搞思想解放、性解放之类的玩意儿,还经常批评朝政。张居正因为搞独裁,常被骂得狗血淋头,搞得朝廷也很头疼。后来张居正就把全国的书院遣散了。边疆有戚继光、谭纶和王崇古,蒙古消停16年,辽东有李成梁(打蒙古、叶赫女真、哈达女真,放过了努尔哈赤)。自正德以来走下坡路的明朝,又开始爬坡了。

万历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局面。万历十年到二十年,申时行镇守江山。申时行走后,陷入大乱,东林党(首领顾宪成、赵南星、邹元标)崛起。后期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万历同志执政四十余年的大致成就。具体说来,就是斗争、斗争、再斗争。先斗倒张居正,再斗争国本(立太子)、妖书、梃击,言官、大臣、首辅轮番上阵,一天到晚忙活这些事,几十年不上朝,国家是不怎么管了。山东、山西、河南、江西及大江南北相继告灾,文书送上去,理都不理。

万历后期,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万历年间其实是明代经济最发达的时期,所谓资本主义萌芽,正是兴盛于此。许多地方衙门里压根儿就没官,也没人苛捐杂税、贪污受贿。许多农民涌入城市打工,成为明代的农民工。明代著名的市民文化由此而起,而最受广大市民欢迎的文化读物,就是《金瓶梅》、“三言”等。万历年间的真相大抵如此,一个政治纷乱、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生机勃勃的世界。

他是一个热血沸腾的青年,一个励精图治的君主,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经历残酷的斗争,无休止的吵闹,无数无效的抗争,无数无奈的妥协后,最终理解了这个世界,理解了现实的真正意义,并最终成为了这个世界的牺牲品。

十五. 明光宗 朱常洛 泰昌  1月

这是最短命的皇帝了。

他的人生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苦大仇深。出生就不受人待见,母亲被冷遇,长大了,书读不上,太子立不了,基本算三不管,吃穿住行级别很低。好不容易熬到登基,还要被老婆胁迫。忍了几十年,放纵了一回(万历的郑贵妃给他找了8个美女),身体搞垮了,看医生,遇见了蹩脚庸医,想治病,就去吃仙丹(红丸),结果真成仙了。郑贵妃和李选侍控制了朱由校,杨涟、太监王安力挽狂澜,扶植新帝。

十六. 明熹宗 朱由校 天启 7年

天才木匠,文盲,被魏忠贤控制的黑暗七年。

天启元年,叶向高当首辅,此时东林党达到全盛;后来魏忠贤联合客氏(皇帝的乳母)挤走了王安、魏朝等人,天启四年迫害杨涟、汪文言等人,彻底掌权。杨涟死前弹劾东厂提督太监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在这篇青史留名的檄文中,杨涟历数了魏忠贤的种种罪恶,从排除异己、陷害忠良(五人墓碑记)、封官许愿、卖官、迫害后宫嫔妃,甚至害死怀有身孕的妃子(天启皇帝的7个孩子都夭折),以及图谋不轨私自操练兵马(内操),可谓世间万象,无所不包,且真实可信,字字见血。

在明代历史上,从来不缺重量级的坏人,比如刘瑾,比如严嵩,但刘瑾多少还读点儿书,知道做事要守规矩,至少有个底线,所以他明知李东阳和他作对,也没动手杀人。严嵩虽说杀了夏言,至少还善待自己的老婆。而魏忠贤,是一个文盲,逼走老婆,卖掉女儿,抢朋友情人,出卖恩人,他没原则,没底线,阴险狡诈,不择手段,已达到了无耻无极限的境界。他绝了后,也空了前。

如果有人让你选择如下两个选项:坚持操守,坚定信念和理想,一生默默无闻,家徒四壁,为国为民,辛劳一生。或是放弃原则,泯灭良心,少奋斗几十年,青云直上,升官发财,好吃好喝,享乐一生。不用回答,我们都知道答案。东林党是前者,阉党是后者。

此时努尔哈赤正在火力全开侵犯辽东,袁崇焕、熊廷弼、孙承宗(明末最伟大的战略家)顶了回去。六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即位。

十七. 明思宗 朱由检 崇祯 17年

末代皇帝。节俭勤劳,有政治梦想和能力,亲贤臣远小人,不过有点太好面子,没有战略头脑、不懂得平衡各方面势力、不善于沟通。

这是自从万历末年以来的几十年,最好的皇帝了。但是明朝被折腾得奄奄一息,虽然竭尽全力,也无力回天了。崇祯同志干的,是这样一份工作:没有工作范围,没有工作界限,什么都要管,每天上班,不是跟人吵架(言官),就是看人吵架(党争),穿得破烂,吃得也少,跟老婆困觉较少,只睡五六小时,时不时还有噩耗传来,什么北边打过来、西边打过去、祖坟被人烧了、部将被人杀了、东西被人抢了等。

四、感想

1、明朝怎么覆灭的?

个人看法:

(1)天灾。旱灾、饥荒、蝗灾、人吃人……农民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后来还开征三晌(征收40%),民怨冲天。

(2)缺少白银。明朝商品经济发达,但是白银不够用,称为“通货紧缩”。所以没钱赈灾,也没钱发军饷。

(3)内忧。一是西北地区裁了驿站,并且穷困荒凉,很多农民、军人失业没饭吃就造反,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队伍即发源于此;二是朝廷官员人心涣散、只想保全自己的功名利禄,没有真正能够力挽狂澜的大臣出现。

(4)外患。皇太极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多次在即将成功围剿贼寇的关键时刻进攻。明朝每年的收入,大致是四百万两,而明朝一年的军费,竟然是五百万两,且80%都给了辽东。

2、喜欢的大臣

比较喜欢的是嘉靖年间的徐阶。他也是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呀。

徐阶小时候曾经历两次大灾难:一次不小心被家人扔到枯井里,却只是昏迷了三天,另一次掉落悬崖险些没命,幸好被树枝挂住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后来21岁的徐阶考中了探花(杨廷和认为可以评状元的),进入翰林院,迎娶美娇娘,美好的人生向他招手。

不过好景不长,嘉靖六年,28岁的徐阶非常耿直,因为直言顶撞张璁,被驱赶到穷山恶水的福建做司法工作了。也是在这里,他真正理解了“知行合一”的含义。他发现所谓舍生取义,所谓心怀天下,在他那些贪婪的下属心中,统统归结为两个字——放屁。他愤愤不平了,这个世界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它不是书中所记载的那个太平盛世,更不是人心向善的桃花源,这是一个丑陋的世界,所有的人最为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得失。天真幼稚的他对圣人之道的信仰瞬间崩塌了。

不过还好,他最终真正理解了知行合一的真意,无论有多么伟大正直的理想,要实现它,还必须懂得两个字——变通。只有变通,只有切合实际的行动,才能适应变化万千的世界。徐阶不再死守所谓的绝对道德,开始学会用利益去打倒利益。因为天真的理想主义者纵使执著、纵使顽强,却依然是软弱的。他们并不明白,在这世上,很多事情你可以不理解,却必须接受。只有真正了解这个世界的丑陋与污浊,被现实打击,被痛苦折磨,遍体鳞伤、无所遁形,却从未放弃对光明的追寻,依然微笑着,坚定前行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

在外历练八年之后,徐阶被正直且坚守原则的夏言提拔回京了。依次担任了东宫洗马、国子监祭酒、吏部左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部尚书、内阁次辅,还建立了自己的班底:王学门人、国子监学士、地方官、庶吉士。夏言被打倒之后,他一直暗暗隐忍、伪装(嘉靖二十六年到四十一年),要战胜一个无原则的对手,唯一的方法就是放弃所有的原则,一方面,他买通皇帝身边的太监,认真写青词,皇帝想做什么都无脑支持,另一方面,不管在人前人后,只要说到严嵩,徐阶总是赞誉有加,还经常上门联络感情。徐尚书对人一贯和气,而且越是深仇大恨,越是和蔼可亲,甚至在严嵩倒台之后,徐首辅也是恭恭敬敬,寻找机会一举歼灭严党。(瞧瞧,城府多么深)(不顾旁人的鄙视和议论,拜会他,巴结他,耐心地听着他自吹自擂,并伴着逢迎的笑脸,虽然他很清楚,眼前这个唾沫横飞的人,只是一个恶棍加白痴的合体。)

夏言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他虽貌似古板,实际上口硬心软,胸怀宽广,心存仁义,这个人不贪财,干实事,心系黎民百姓,国家社稷,他的才干不亚于杨廷和,而个人道德操守却要远远高于前者。他虽被严嵩害死,朝中却有人一直惦记着他,想为他复仇,包括徐阶、张居正、还有后来以死弹劾的杨继盛。

徐阶忍了十多年,从年轻气盛变成工于心计、城府深不可测的政治家,世间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最终将严党连根拔起。而且他真的特别爱才。和严嵩斗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直保护张居正,任命他为右中允、右谕德,安插在未来的皇帝身边。明代政治家排行榜第一名的非张居正莫属。在他当政的十年里,政治得以整顿,经济得到恢复,明代头号政治家的称谓实至名归。但如果评选最杰出的官僚,结果就大不相同了,以张居正的实力,只能排第三。明代三百年中,在这行里,真正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混到惊天地、泣鬼神的,当属张居正的老师——徐阶。(第二是申时行)

明代政治家和官僚是同一品种,大家都是在朝廷里混的,先装孙子,再当爷爷,半斤对八两,但问题在于,明代政治家是理想主义者,混出来后就要干事,要实现当年的抱负。而明代官僚是实用主义者,先保证自己的身份地位,能干就干,不能干就混。

3、喜欢的忠言

  • 事可以做绝,话不能说绝。
  • 不要和别人诉苦,你觉得别人真的关心你吗?别人骂你,那就做好自己,做好自己之后还会影响你吗?你不需要别人的认可。
  • 长期的困难生活,最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难后,只能怨天尤人,得过且过,而另外一些人虽然也不得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但他们的心从未屈服,他们不断地努力,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 在实际决策中,不受他人、特别是多数人的意见的影响是很困难的,当许多人众口一词时,很多人都会从大流,甚至改变自己原来的看法,而朱元璋用他的智慧告诉了人们,真理往往是站在少数人一边的。
  • 最优秀的人能够从失败中爬起来,去挑战那个多次战胜自己的人,这就叫做坚强。
  • 这个阴谋在不同的语言方式中有不同的说法,成语是“欲擒故纵”,学名叫“捧杀”,俗语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用小兵张嘎的话来说是“别看今天闹得欢,当心将来拉清单”。
  • 所谓粗人,不是指他没有文化或是行为粗鲁,而是指他的行为欠考虑,为人处事不通人情,属于那种想了就干、干了再想的人。其实他的性格一向如此,就算不在这件事上犯错误,迟早也会在那件事上捅娄子。
  • 朱棣真正的可怕之处:一个能够忍耐的人,一个能够压抑自己欲望的人。
  • 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是次要的,达到目的才是根本所在。为了达到目的可以压抑自己的感情,为了达到目的可以勉强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就是朱棣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 朱元璋告诉我们,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他告诉我们,执著的信念和无畏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
  • 你为什么要读书?一般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建设祖国,为国争光之类,而在人们的心中,读书的真正目的大多是为了升官、发财,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但事实告诉我们,为了名利去做一件事情也许可以获得动力和成功,但要成就大的事业,需要的是另一种决心和回答——为了读书而读书。
  •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解释:不置身其中方能观察事物全貌;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而能得有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道德经》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要想实现崇高伟大的志向,必须有符合实际、脚踏实地的方法。
  • 只有真正了解这个世界的丑陋与污浊,被现实打击,被痛苦折磨,遍体鳞伤、无所遁形,却从未放弃对光明的追寻,依然微笑着,坚定前行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
  •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此一瞬已是永恒。
  • 和尚们梦寐以求追寻的“悟”,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事实上,它是一种极为玄妙的快感,远远胜过世间所有的欢悦和一切精神药品,到此境界者视万物如无物,无忧无虑,无喜无悲,愉悦之情常驻于心。佛法谓之“开悟”。
  • 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 读书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书读得好,不代表事情能处理得好;能列出计划,不代表能够执行计划。
  • 弱者和强者之间唯一的差别,只在信念是否坚定。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