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规范要求
1、协议章节
4.5.9 RF/TRM/CA/BV-09-C [Carrier Frequency Drift]
2、测试目的
对数据包内发射机中心频率漂移情况的验证。
二、测试方法
1、样机初值条件:
IUT测试模式:loop back 或 TX mode
IUT Hopping on.
IUT(被测设备)以最大输出功率向测试仪回传信号。
2、测试步骤:
方法1:频谱仪
测试步骤
当在互操作性能力声明(ICS)中声明了多种功率等级时,应使用代表所支持的最高功率的功率等级来进行测试。
a) 被测设备(IUT)发送以 “1010” 序列作为净荷的数据包。使用所有受支持的、具有最长受支持净荷长度的数据包(DH1/3/5)。
b) 测试仪在最低工作频率下测量接收到的数据包。测试仪的测量带宽应至少为 1.3 Mhz。在通带内,频率偏移在正负 550 kHz范围内的纹波:峰峰值最大应为 0.5 dB。建议测试设备应使用具有以下规格的测量滤波器:过渡带最小衰减:
- ± 650 kHz: - 3 dB
- ± 1 MHz: - 14dB
- ± 2 MHz: - 44 dB
c) 测试仪确定被测设备(IUT)环回的数据包中比特 p0 的位置(见 6.7 节 “比特 p0 位置的定义”)。这是识别净荷字段中比特的定时参考。
d) 测试仪对被测设备(IUT)发射频率(fTX)信道上数据包的 4 个前导比特以及第 4 个前导比特之后的第一个比特进行积分。测量应从第一个前导比特的中心开始,直至第 4 个前导比特之后第一个比特的中心。被测设备(IUT)的载波频率应假定为此次积分的结果,并命名为f0。
e) 测试仪对净荷主体中每 10 个比特符号的频率偏差进行积分(第 k 次测量得到fk)。测量应从第 2 个净荷比特开始,这样第一个 10 比特块就包含第 2 至 11 个净荷比特。
f) 对至少 10 个数据包重复步骤 b) 至 e)。
g) 对所有受支持的数据包长度(DH1/3/5 数据包)重复步骤 b) 至 f)。
h) 针对在以下频率测量的数据包,重复步骤 c) 至 g):
- 中间工作频率;
- 最高工作频率。
这些频率可在 6.3.2 节 “测试、环回、跳频关闭时的频率” 中找到。
当使用能够跟踪跳频序列的测试设备时,可以在跳转到低、中、高频率时进行测试。
方法二:综测仪CMW500
(1) 按右侧“Input Signal”软键,选择屏幕下方的“Pattern Type...”,更换测试数据格式类型为10101010。按
照测试项依次更换数据包类型DH1、DH3、DH5。
(2) 按右侧“Display”软键,选择“Modulation Scalars”视图。
(3) 按右侧“RF Settings”软键,选择屏幕下方的“Frequency/Channel...”,勾选“Hopping”,测试模式选择“Single Channel”,更换测试信道,依次测试并记录“Freq Drift”和“Max Drift Rate”数据。
测试条件
除非在个别测试用例中另有说明,否则以下内容在整个测试套件中均适用:
1. IUT 通过一个 50Ω 连接器与测试仪相连。如果没有天线接口,可以使用临时的 50Ω 接口或者合适的耦合装置。
2. 该测试案例应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进行。
3、预期结果
所有测量值应满足以下条件。
所有测量值应满足以下条件。
发射机中心频率的漂移幅度不得超过表中给出的限值。
频率漂移限制适用于 4 个前导比特的平均频率f0与返回数据包净荷字段中任意 10 个比特的平均频率fk之间的差值。
最大漂移速率适用于返回数据包净荷字段内间隔 50 微秒的任意两个 10 比特组之间的频率差值。
∣fk+5−fk∣≤20000 Hz,k=1 …… 最大值 。
注释
执行此测试用例时,应禁用白噪声功能。
该测试用例应使用环回模式执行。如果是这样,测试系统应确保测试用例不会因为未能正确识别返回的数据包或净荷错误而判定失败,也就是说:测试系统应提供一种检查数据包类型是否正确的方法。此外,如有需要,建议同时检查净荷内容。
然而,如果有此要求且测试系统无法提供区分数据包类型的方法,那么在测试系统和被测设备(IUT)双方都支持的情况下,可以改用发射(TX)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