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F103C8T6的温湿度检测装置

一、系统方案设计

1、系统功能分析

本项目设计的是一款基于STM32F103C8T6的温室大棚检测系统低配版。由

STM32F103C8T6最小系统板,OLED显示屏,DHT11温湿度检测传感器,光敏电阻传感器组成,

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1.         使用DHT11模块检测当前的温湿度
  2.         光敏电阻模块检测当前环境的光照强度
  3.         使用OLED屏幕显示出来。

系统框图如下:

2、单片机芯片选择

选择STM32F103C8T6作为核心控制单元。

3、显示器选择

选择0.96寸OLED显示屏。

0.96 IIC OLED 模块,屏幕分辨率为 128*64 像素,黄蓝双色显示,驱动芯片为 SSD1306 ,使
IIC 接口,用于显示字符、图片等信息。

4、温湿度检测方案选择

选择DHT11温湿度模块。

DHT11 温湿度模块可以检测环境相对湿度和温度,内部包括一个电容式感湿元件和一个 NTC 测温
元 件,并与一个高性能 8 位单片机相连接,使用单总线与主控通信,仅需使用一个 I/O 口。

5、光照强度方案选择

选择光敏电阻模块。

光敏电阻模块可以旋转可调节电位器来设置阈值,模块在环境光线亮度达不到设定阈值时, DO
输 出高电平,当外界环境光线亮度超过设定阈值时,DO 端输出低电平, AO 端输出为 ADC 采集
的光敏电阻 的模拟量。

二、硬件电路设计

1、微处理器电路模块

2、DHT11温湿度模块电路连接

DHT11 为温湿度传感器
VDD :电源
DATA :输出串行数据,使用单总线
NC :空脚
GND :接地

3、光敏电阻模块电路连接

4、OLED显示屏电路连接

三、软件程序设计

1、编程环境

通过下载和安装Keil uVision5软件,然后获取针对STM32的芯片支持包,可以为STM32的开发提供必要的工具和资源。使用DAP进行下载程序和在线调试。

2、代码框架

3、OLED显示屏驱动

0.96 IIC OLED 模块,驱动芯片为 SSD1306 ,使用 IIC 接口,用于显示字符、图片等信息。

3.1、IIC通讯协议

对于通讯协议,我们以分层的方式来理解,最基本的是把它分为物理层和协议层。物理层规定通讯系统中具有机械、电子功能部分的特性,确保原始数据在物理媒体的传输。协议层主要规定通讯逻辑,统一收发双方的数据打包、解包标准。

物理层:

1、是一个支持设备的总线,可以连接多个I2C通讯设备,支持多个通讯主机及多个通讯从机。

2、使用两条总线线路,一条双向串行数据线SDA,一条串行时钟线SCL

3、每个连接到总线的设备都有一个独立地址,主机可以利用这个地址进行不同设备间的访问

4、总线通过上拉电阻接到电源。I2C设备在不主动使用总线时,会让其SDA和SCL引脚进入高阻态,而不是驱动它们为高电平。当所有设备都不使用总线且都处于高阻态时,由于上拉电阻的作用,总线会被拉至电源电压水平,即呈现高电平状态。

5、多个主机同时使用总线时,为了防止数据冲突,会利用仲裁的方式决定哪个设备占用总线

6、具有三种传输模式:标准模式传输速率为 100kbit/s ,快速模式为 400kbit/s ,高速模式下可
达 3.4Mbit/s,但目前大多 I2C 设备尚不支持高速模式。

7、连接到相同总线的 IC 数量受到总线的最大电容 400pF 限制。

协议层:

I2C 的协议定义了通讯的起始和停止信号、数据有效性、响应、仲裁、时钟同步和地址广播等环节
 

1、I2C基本读写过程

起始信号产生后,所有从机就开始等待主机紧接下来广播的从机地址信号 (SLAVE_ADDRESS)在I2C 总线上,每个设备的地址都是唯一的,当主机广播的地址与某个设备地址相同时,这个设备就被选中了,没被选中的设备将会忽略之后的数据信号。根据 I2C 协议,这个从机地址可以是 7位或 10 位。

在地址位之后,是传输方向的选择位,该位为 0 时,表示后面的数据传输方向是由主机传输至从机,即主机向从机写数据。该位为 1 时,则相反,即主机由从机读数据。

从机接收到匹配的地址后,主机或从机会返回一个应答 (ACK) 或非应答 (NACK) 信号,只有接收
到应答信号后,主机才能继续发送或接收数据。

1.1、写数据

若配置的方向传输位为“写数据”方向,广播完地址,接收到应答信号后,主机开始正式向从机传输数据 (DATA),数据包的大小为 8 位,主机每发送完一个字节数据,都要等待从机的应答信号(ACK),重复这个过程,可以向从机传输 N 个数据,这个 N 没有大小限制。当数据传输结束时,主机向从机发送一个停止传输信号 (P),表示不再传输数据。

1.2、读数据

若配置的方向传输位为“读数据”方向,广播完地址,接收到应答信号后,从机开始向主机返回数据 (DATA),数据包大小也为 8 位,从机每发送完一个数据,都会等待主机的应答信号 (ACK),重复这个过程,可以返回 N 个数据,这个 N 也没有大小限制。当主机希望停止接收数据时,就向从机返回一个非应答信号 (NACK),则从机自动停止数据传输。

1.3、读和写数据

除了基本的读写, I2C 通讯更常用的是复合格式,该传输过程有两次起始信号 (S)。一般在第一次传输中,主机通过 SLAVE_ADDRESS 寻找到从设备后,发送一段“数据”,这段数据通常用于表示从设备内部的寄存器或存储器地址 (注意区分它与 SLAVE_ADDRESS 的区别);在第二次的传输中,对该地址的内容进行读或写。也就是说,第一次通讯是告诉从机读写地址,第二次则是读写的实际内容。

2、通讯的起始和停止信号

当 SCL 线是高电平时 SDA线从高电平向低电平切换,这个情况表示通讯的起始。当 SCL 是高电平时 SDA 线由低电平向高电平切换,表示通讯的停止。起始和停止信号一般由主机产生

3、数据有效性

传输时, SCL 为高电平的时候 SDA 表示的数据有效,即此时的 SDA 为高电平时表示数据“1”,为低电平时表示数据“0”。当 SCL 为低电平时, SDA 的数据无效,一般在这个时候 SDA 进行电平切换,为下一次表示数据做好准备。

4、地址及数据方向
I2C 总线上的每个设备都有自己的独立地址,主机发起通讯时,通过 SDA 信号线发送设备地址
(SLAVE_ADDRESS) 来查找从机。 I2C 协议规定设备地址可以是 7 位或 10 位,实际中 7 位的地址应用比较广泛。紧跟设备地址的一个数据位用来表示数据传输方向,它是数据方向位 (R/),第 8
位或第 11 位。数据方向位为“1”时表示主机由从机读数据,该位为“0”时表示主机向从机写数据。

读数据方向时,主机会释放对 SDA 信号线的控制,由从机控制 SDA 信号线,主机接收信号,写
数据方向时, SDA 由主机控制,从机接收信号。

5、响应

I2C 的数据和地址传输都带响应。响应包括“应答 (ACK)”和“非应答 (NACK)”两种信号。作为数据接收端时,当设备 (无论主从机) 接收到 I2C 传输的一个字节数据或地址后,若希望对方继续发送数据,则需要向对方发送“应答 (ACK)”信号,发送方会继续发送下一个数据;若接收端希望结束数据传输,则向对方发送“非应答 (NACK)”信号,发送方接收到该信号后会产生一个停止信号,结束信号传输。

传输时主机产生时钟,在第 9 个时钟时,数据发送端会释放 SDA 的控制权,由数据接收端控制SDA,若 SDA 为高电平,表示非应答信号 (NACK),低电平表示应答信号 (ACK)。
 

由于直接控制 GPIO 引脚电平产生通讯时序时,需要由 CPU 控制每个时刻的引脚状态,所以称之为“软件模拟协议”方式。
相对地,还有“硬件协议”方式, STM32 的 I2C 片上外设专门负责实现 I2C 通讯协议,只要配置好该外设,它就会自动根据协议要求产生通讯信号,收发数据并缓存起来, CPU 只要检测该外设的状态和访问数据寄存器,就能完成数据收发。


 

3.2、显示屏驱动

关于显示屏驱动代码这部分

4、DHT11传感器驱动

5、ADC电压采样

四、实物展示

1、引脚连接

2、功能展示

五、问题

1、直接将bsp_oled_debug.c  bsp_oled_debug.h  bsp_oled_codetab.h文件移植到CubeMX生成的工程,然后修改一下i2c.h头文件的名称,添加bsp_oled_debug.h头文件到main.c文件中应该就行了,但是编译后有一个错误。

原因是移植过来的bsp_oled_debug.c文件中extern I2C_HandleTypeDef iic_initstruct; 这行代码是一个外部变量声明

在移植过来的文件bsp_oled_debug.c中声明的i2c结构体实例化对象iic_initstruct,与在CubeMX自动生成的i2c结构体实例化对象名称hi2c1不一样,导致链接器在生成最终的可执行文件时找不到符号 iic_initstruct 的定义。

解决办法就是把iic_initstruct替换为hi2c1。

随着现代工农业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人们也迫切需要检测与控制温湿度,且温湿度是工农业生产的主要环境数据,在工农业生产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比如湿度大温度高的话话会使粮食发芽、腐败,有可能还会导致二氧化碳的增加,如果是密闭的环境还可能导致进入的工人窒息,如果粮食发芽会导致温度升高,从而更加容易产生火灾等安全事故。所以对其进行适时准确的温湿度测量具有重要意义。 温湿度测量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常,要实现温湿度测量和自动控制,监控台与现场之间必须铺设电缆,这是一个麻烦的问题,且传统的温湿度传感器需要通过复杂的电路才能将温湿度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且距离传输所造成的损耗会引起误差。本系统采用无线温湿度测量的方案,不必铺设电缆,可以节省费用和时间,采集也更加的方便。该采集系统以STM32F103C8T6为主控芯片,利用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DHT11进行采集,然后将采集的数据传送给单片机,经过处理,单片机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模块NRF24L01发射出去,单片机与无线模块之间的通信采用SPI方式。控制台那边也是采用STM32F103C8T6作为主控芯片,外部接有无线接收模块NRF24L01和液晶Nokia5110;经过一定距离的无线通信,接收模块接收到数据之后将数据传给主控芯片,主控芯片经过处理后将数据通过液晶显示。至此完成一次温湿度无线采集的发送与接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