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s在osi模型的第几层工作

mpls在osi模型的第几层工作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是高性能电信网络中的一种机制,它可以将数据从一个网络节点引导到另一个网络节点并加载。MPLS使得在远程节点之间创建虚拟链接变得容易。可以包装各种网络协议的数据包。

MPLS是一种高度可扩展和与协议无关的数据传输机制。在MPLS网络中,标签被分配给数据包。数据包转发决定完全取决于标签的内容,而不需要检查数据包本身。这样可以使用任何协议在任何类型的传输介质上创建端到端电路。主要优点是消除对特定数据链层技术(如ATM、帧中继、SONET或以太网)的依赖,消除需要多个第二层网络来满足不同流量类型的需求。MPLS属于分组交换网络家族。

MPLS在OSI模型层运行,通常被认为是在第2层(数据链路层)和第3层(网络层)的传统定义之间,因此通常被称为2.5层协议。目的是为基于电路的客户端和数据包交换客户端提供统一的数据承载服务。它可以用来承载许多不同类型的流量,包括IP数据包、自动取款机、SONET和以太网帧。

MPLS最广泛使用的功能之一是允许语音、视频等实时应用程序以更高的服务级运行,从而使其优先级高于非实时应用程序(如浏览和电子邮件)。早期专用网络WAN使用帧中继或ATM网络协议。大部分专用网络都会迁移到MPLS,主要是为了整合单个IP网络上的所有应用。

OSI参考模型包括七层。底层是第一层,也就是物理层,顶层是第七层,也就是应用层。物理层与电缆、机械和电气特性有关,而第二层(数据链接层)与帧格式有关。数据链接层的例子是以太网、PPP、HDLC和帧中继。数据链接层的重要性只在于两台计算机之间的一个链接,没有超过。这意味着数据链接层的标题总是被位于链接另一端的计算机取代。第三层(网络层)与端到端的数据包格式有关。它在数据链接之外意义重大,第三层运行协议最著名的例子是IP。

MPLS适合哪里?MPLS不是第二层协议,因为第二层包仍然和标记的数据包一起存在。MPLS也不是真正的第三层协议,因为第三层协议还是存在的。所以MPLS不适合OSI分层。也许最容易做的就是把MPLS当成2.5层,处理。

  • 0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