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L风控策略分析师怎么样?

 

模型和策略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其中需要有业务经验、统计理论、算法运用、和数据认知,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沙滩上建不起摩天大楼。扎扎实实的基本功永远有价值,永远不会过时。

——余旭鑫博士

说明

互联网风控是无边界的,几乎所有时间、所有地方、所有人都能以某种方式参与进来,未成年人、纳税人、老黑、赖鬼、企业风险管理者,众生芸芸,各自为阵,相克相生。

互联网风控是半透明的,一半画地为牢,一半艳阳高照,一半立地为魔,一半得道成佛,喧闹中呼啸着裂骨寒风。

互联网风控是无止境的,漏洞给了黑产机会,欺诈团伙便蜂拥而入。无限度纵容意味着背后有猫腻,无死角限制意味着眼前无格局。人性之光在和人性贪婪做斗争,谁输谁赢乾坤未定,既然未定。

本人主业风控策略,虽然其他版块也略懂一二,但始终觉得能自以为豪的还是策略。既然有模型师、分析师、精算师,那么把这个行业的策略人员亲切的称作策略师,应该不算太过分。

因规则话题较为敏感,所以本文主要描述策略框架、生成思路和科学部署方式,涉及到业内具体的风控规则,会做脱敏和加密处理。由于内容全面且广泛,需要其他知识晶体的支撑,为此文末特别新增【好文推荐】版块,向所有金融行业和风控领域的贡献者和参与者致敬。

另外,涉及到信贷风控产品、流程、数据、指标、分析等知识的扩展,建议同学们可以先回顾一下其他板块相关文章:

(一)全面了解信贷业务流程

(二)全面了解量化风险管理

(三)全面了解风控指标体系

(四)全面了解风控数据体系

(五)全面了解小微信贷风控

(六)全面了解风控决策引擎

本文由正阳执笔,思茂校正,同时感谢正阳学院近300位策略师的协同,全文总计5.0w字,因内容较长,固前设大纲,方便索引;后有推文,方便扩散。主体可分五部分展开阅读:

1.策略先行之道

策略定义

策略特性

策略类型

决策路径

2.信贷策略之法

大道至简,有迹可寻

五行生克,妙在均衡

审时度势,伺机而动

平台奠基,产品显形

始于风控,精于运营

潜心耕耘,推己及人

3. 风控策略之规

岗位职能,全

营销获客,准

贷前审批,严

贷中监控,密

贷后管理,勤

4. 决策科学之术

策略来源分类

单条规则开发

组合策略生成

策略模型部署

决策管理控制

5. 终章·策略师

策略师的道法规术

策略师的格局

策略师的策略

策略师的行动

阅读全文前,建议反复多看几遍目录

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行文时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真实、结构完整、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删繁就简,用关键词、数据、配图和案例体现信贷风控策略体系的分类、开发、规则以及决策科学等。由于专业领域和视野受限,难免有错漏或不当之处,会不断更新完善,敬请批评指正。如需了解更多,请关注知乎**“正阳”或微信公众号“正阳能量场”**!

注:后附本文引用及查阅文献清单,如有疏漏,请联系作者说明。文中内容如有侵权,首先请接受笔者诚恳道歉,后请联系笔者处理,感谢理解支持。

1.策略先行之道

本章内容偏心法和方法论,更适合管理层或着架构者。为求准确,本章大部分概念的解释来自百度百科,少部分来自于自己的创造,笔者将其统筹整理后在后文的策略应用方面做了一些延展,梳理、类比、归纳、关联、知识晶体是本章的关键。

1.1 何为策略

策略,指计策、谋略。一般是指:

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

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应对方法;

有斗争艺术,能注意方式方法,能结合环境变化,能分析敌我优劣,能进行主被动调整。

《论语》讲修身养德之策,《道德经》讲齐家治国之策,《孙子兵法》讲诡变兵战之策,《鬼谷子》讲内楗权谋之策,《国富论》讲国富民强之策,《博弈论》讲运筹对局之策。可见,古往今来,四海内外,物竞天择,万物可策。

1.2 策略特性

策略一词,覆盖面极为广泛,它可以建设于科学研究,也可以取源于市井民间;它可以带着浓厚的学术蕴底,也可以简单到一言以蔽;它可以解决世界难题,也可以顾及万民生息。它具有诸多概念的基本面,又有很多独具一格的特性,本节简而言之,从主动性、程序性、竞争性、选择性、预测性、有效性、局限性等方面切入策略的诸多特性。

1.2.1 主动性

一般决策者采用策略都是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对于较新的决策任务,决策者总是在有意识、有目的地思考着决策过程的计划。

1.2.2 程序性

策略是决策者制订的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每一次决策都有相应的计划,每一次决策的策略也会有不同响应。它约束着决策时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什么方式做、做到什么程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1.2.3 竞争性

策略经常带有竞争气息,竞争就有优劣势之分,策略可以根据己方条件制定:

优势策略:多维错维降维,参考字节跳动,欲速。

劣势策略:寻找最优选择,参考田忌赛马,思变。

均衡策略:输赢机会均等,参考囚徒困境,联邦。

1.2.4 选择性

策略的内核就是决策树中的一个个分支和选择,选择A产品或者B产品;选择A方式或者B方式;选择A理论或者B理论,选择A群体或者B群体。现着重介绍下企业用户增长策略中的头部效应、长尾效应、边缘效应。

1.2.4.1 头部效应

头部效应是指在一个领域中,第一名往往会获得更多的关注,拥有更多的资源,所在领域的赛道,要么高价值要么有优势。头部更接近垄断,头部意味着引导。商业银行依靠得天独厚的优势,钳制着互联网金融科技的命脉。

1.2.4.2 长尾效应

就人类需求来看,大部分需求会集中于头部,我们可以称之为流行。而分布在尾部的需求是个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差异化的,这部分需求会在需求曲线上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所谓长尾效应就在于它的数量,一旦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不容忽视甚至大于头部市场的市场。金融业下沉用户因缺乏征信记录,经常无法及时得到帮助,但他们才是普惠金融的核心。

1.2.4.3 边缘效应

边缘化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说法,是指向人或事物发展主流的反方向移动、变化,也就是非中心,非主流,或者说被主流(社会、人群、意识形态、文化、经济等)所排斥,所不包容。黑产很嚣张,但见不得天日。

1.2.5 预测性

策略的目的,多半在于预测事件结果。可理解为一个MVP流程:事件——策略——结果,也就是信息工程的输入——函数——响应,也就是量化分析中的数据——算法——模型。

1.2.6 有效性

所谓策略,实际上是相对效果和效率而言的。闭环策略较之随机策略,通常更为有效。

1.2.7 局限性

可以理解为不确定性,依赖对手或者环境的随机化。A环境下的优势策略,到B环境中,很有可能无效;A时间的策略,同样可能在B时间下无效。消费升级、消费降级下的信贷增长表现不同,长尾用户贷款需求不同,企业决策就不尽相同,应及时响应。

1.3 策略类型

高维空间下,我们就是上帝视角,眼中的一切,都有了方位性和层次感。

1.3.1 宏观策略与微观策略

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可类比经济学中的两大课题: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微观经济学是个量分析,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就风险管理而言,宏观策略是基于组织的风险管理框架而制定与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相一致的经营管理策略。在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导向下,我们需要拟定组织风险管理的大方向,比如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战略、监管、舆情风险管理等等。在拟定宏观策略时候,需要了解业内相似的架构、宏观性政策性条文等,同时也要兼顾舆论,需要全面的风险观。而对于具体的执行面,就需要了解整个产品的流程、与客户相关的所有的风险信息等,这就是微观方面的策略。

1.3.1.1 全局与局部

全局指事物的整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局部指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部分、方面以及发展的各个阶段。全局和局部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场合为全局(或局部),在另一场合则为局部(或全局)。全局由各个局部组成,高于局部,统率局部。局部是全局的一部分,对全局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对全局有决定意义。

1.3.1.2 群体与个体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群体与个体相对,是个体的共同体。不同个体按某种特征结合在一起,进行共同活动、相互交往,就形成了群体。个体往往通过群体活动达到参加社会生活并成为社会成员的目的,并在群体中获得安全感、责任感、亲情、友情、关心和支持。在风险管理中,我们主要从识别、预防、传播等角度来观察群体和个体的行为差异。

群体识别与个体识别

群体识别:包括人群密度识别、群体一致性行为识别、群体异常行为识别等,主要方法有贝叶斯方法、支持向量机方法、关系特征抽取、关系挖掘、关系网络等。在识别群体风险上,则需要我们具备能够快速挖掘关系网络,总结关系规则的基础工具,在生产的时候我们又需要去保证能够实时的应用这些反欺诈规则进行团伙或者用户关联等的风险的评判。

个体识别:个人识别是用科学的方法对活体进行个人同一认定,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验证等生物识别,包括三要素身份验证等,也包括个体异常行为的识别。有些用户的基础信息不符合一个正常人的使用习惯,就能确认一个用户是异常的。技术上,主要通过个体数据相关的统计、可视化、规则、数据校验、统计特征、时序特征等方式来进行识别。在个体识别中,要强调时效性和感知性,提升用户体验。

群体预防与个体预防

群体预防:群体预防(colonyprevention)是疾病预防的一种策略,指包括健康人在内的整个人群的疾病预防。主要通过改善社会环境、消除潜在危险因素等方式,达到保持健康、预防疾病的目标。在信贷风控中可以表现为通过用户授权、保密协议、准入规则的规范性和一致性,来防治平台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的发生,强调人人平等。

个体预防:个体预防强调异常性,如果命中某条规则,则视为有风险,就需要给予一定如拒绝、人工复审、搁置等的预防措施。

群体传播与个体传播

传播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人之间、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在业务中,要防止个体事件向群体性事件的转变,导致由个体传播转变为群体传播,给企业带来公关上的风险。

1.3.2 流式策略与箱式策略

流式策略一般是动态的、连续的、可换的,而箱式策略的特点是静态的、封装的、固化的。本节的概念,大多来源于系统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其在策略制定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类比性。第四章节的决策科学之术,有很多思路来源于本节的概念,建议深入思考,举一反三。

1.3.2.1 启动与停止

是一种工程上的安全性考量。包括策略启动前的检查、启动、运行中监视、故障原因及处理、紧急停止条件、停止等。

1.3.2.2 前置与后置

前置条件:发生的前提条件,满足什么条件才可以发生;

后置条件:发生之后的结果,会产生哪些影响。

另有说法:规则前置是规则,规则后置是套路。

1.3.2.3 串行与并行

在计算机之间、计算机内部各部分之间,通信可以以串行和并行的方式进行。一个并行连接通过多个通道在同一时间内传播多个数据流;而串行在同一时间内只连接传输一个数据流。所谓的串行策略和并行策略,指策略是先后执行有逻辑关系的,还是同时执行可替代或者加权的。

1.3.2.4 同步与异步

来源于计算机进程概念。

同步:所有的操作都做完,才返回给用户。这样用户在线等待的时间太长,给用户一种卡死了的感觉(就是系统迁移中,点击了迁移,界面就不动了,但是程序还在执行,卡死了的感觉)。这种情况下,用户不能关闭界面,如果关闭了,即迁移程序就中断了。

异步:将用户请求放入消息队列,并反馈给用户,系统迁移程序已经启动,你可以关闭浏览器了。然后程序再慢慢地去写入数据库去。这就是异步。但是用户没有卡死的感觉,会告诉你,你的请求系统已经响应了。你可以关闭界面了。

在审批中,常常遇到热点时间或者事件下的进程池卡顿问题,如果无法实现秒级响应和及时反馈,审批上会异常吃力,甚至带来严重的系统bug。

1.3.2.5 即时和延时

即时意味着发生即响应,延时则表明发生即监控,最后做响应。类比工作时收到微信消息,如果是紧急重要信息,及时回复;如果是日常信息,可以延时,但必须回复;如果是垃圾消息,可以不回复。在风控中,通常是一种反馈上的选择,如欺诈用户,可对其大量信息和行为收集完毕后,再给出最终的决策,这样可以让欺诈无法感知自己被拒的原因,也有助于保留信息的完整性。

1.3.2.6 静态与动态

静态和动态的概念分布很广,如博弈竞争中的静态博弈与动态博弈,企业战略管理的静态模式与动态模式,计算机语言中的静态分配与动态分配。在策略方面,静态指无特殊事件发生时保持不变,如年龄等准入规则。动态指随环境、政策、分析、时序等因素实时调动,如多头规则的监测及调整。

1.3.3 基本策略与支持策略

1.3.3.1 观察与调优

强调可修复。单个策略如果失效可以可根据统计或算法及时调整。

1.3.3.2 循环与嵌套

强调可迭代。单个策略可根据历史表现和未来预测进行自我调节。

1.3.3.3 执行与替代

强调可替换。多个策略功能相似,一旦出现问题,可以用B策略及时替代A策略。

1.3.3.4 存量与增量

强调可补充。多个策略功能不同,如有必要,可在原有基础上新增备用策略,有备无患。

1.3.2.5 单一与混合

强调可覆盖。在无法用单一策略做决策时,可以用打包策略覆盖单个策略的不足,宁错杀不放过。

1.3.4 硬策略与软策略

首先说一下风险管理中政策和策略之间的不同点,政策规定了哪些能做与不能做,可以理解为硬规则;策略解释了怎么做,可以不断进行调整,理解为软规则。在风控策略制定的过程中,通常会借助经验与阈值、分群与分层、异常与孤立、可视与隐藏等思路,来影响规则制定的强弱选择。

1.3.4.1 经验与阈值

风控主要经历了几个阶段:

经验:直接判断通过,或不通过。

数据:可以通过客户的资产,流水,来判断客户的资质优劣。

模型:通过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找到相应的规律,识别出人工难以找到的部分人群。

但是,数据是有限的,成本很高,会限制风控的上限;同时,如何有效的结合经验、数据、模型,来实现业务目标,这就需要统筹的风控策略来完成。

许多前辈认为在金融风控领域里,策略即规则,所以也常听说风控就是策略和模型的加成。不过笔者认为策略是方案,包括了规则、模型以及其他一些逻辑性的串联。

规则:主要由数据和经验共同驱动。

阈值:主要由数据和算法共同驱动。

人工:主要由业务和经验共同驱动。

规则与模型的作用可以看成用于给客群分层,目的是为了高风险的过滤或者授信不同APR的产品和额度。规则与模型互相补充,相互作用。

1.3.4.2 分群与分层

用户分层和用户分群都是将用户分成不同的类别,以此来区别对待不同的用户。用户分层, 是基于大方向的划分, 而用户分群, 则是将这些层次切分成更细的粒度。分层和分群用户,可能采用几套完全不同的策略,分而治之。具体方法,后文详解。

1.3.4.3 异常与孤立

**异常点:**异常点是指数据集、群体中和其它点不一样的点,分为点异常和集合异常,异常检测就是要找到这些点。

离群点:也叫孤立点,孤立点是指不符合数据一般模型的数据,区分于内点、聚点等,在挖掘正常类知识时,通常总是把它们作为噪声来处理。

异常点可以理解为边界之外的,要特别重视和区别对待。边界也分两种:别人的边界和自己的边界。孤立点可以理解为群体中被孤立的,同样需要有所区分。

1.3.4.4 可视与隐藏

来源于编程语言,即元素的显示与隐藏。就策略而言,通常黑盒隐藏,但也有显示的情况,比如QQ会员等级提升的依据和建议,比如蚂蚁花呗信用分增长的方法,这些规则都以可视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人人皆知悉,则人人皆遵守。作为一种群体策略,合适的展示可以起到用户教育的作用。

1.4 决策路径

对消费者来说有消费路径,对系统工程来说有控制路径,那么对决策者来说,就有一条点到点之间的决策路径。在此推荐正阳十二字解惑心法:目标紧、策略准、执行狠、复盘稳,以此来统领本节后文。

1.4.1 判断驱动因素

驱动因素有别于影响因素:驱动机制往往能使事件带来影响力较大的后果,常常是一个重大的举措,影响因素也会产生影响,但不一定带来重大后果。驱动常常以政治化或者文件性的书面表达形式呈现,较为严谨正式,而影响因素常常是小事件或者通用的事件。

理念驱动: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精神活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企业实践成果提升和总结的精髓。理念通常是影响决策第一道因素也是最后一道因素。

政策驱动:政策驱动常常是某一领域的动力发生点。当政治、经济、贸易、科技、服务、教育、医疗等等各大系统运转的时候,设置发展动力点是企业新动能的根本。

资源驱动:在对接的双边市场中,进行资源与需求的对接时,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服务资源的聚集能力。平台在发展初期需要从核心资源用户切入,整合服务资源向服务需求方推广,形成在服务链条上的自上而下的商业发展路径。

用户驱动:在切入某块市场区域时,以锁定市场中的核心用户,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为切入点,快速获取用户,占领市场,并且由核心服务为中心,向周边的其他基础服务需求延伸,打造完整的商业模式。

系统驱动:对于企业来说,优秀的企业有优秀的系统,普通的企业有普通的系统,失败的企业没有系统。企业间的竞争,不再是一对一的竞争,而是系统与系统的竞争。

模式驱动:运营模式、代理模式、移动互联网化等,市场红利开始时,通常是商业模式的转变驱动企业的发展变化。

技术驱动:技术意味着创新,腾讯、阿里、华为,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方面的研究,一定程度上指点着江山。当今时代背景下,技术意味着竞争力。

产品驱动:区别于运营驱动。虽然都是为了商业利益,但获得利益的起点不同,产品驱动和运营驱动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前者技术型,后者业务型。

业务驱动:对业务的价值把握以及业务流程有一定的深入理解,并沉淀为行业经验。了解每个技术的亮点与应用场景,能熟练的通过这些工具去解决不通业务的问题,是每个人技术型策略人员的终身目标。

事件驱动:事件驱动是指在持续事务管理过程中,进行决策的一种策略,即跟随当前时间点上出现的事件,调动可用资源,执行相关任务,使不断出现的问题得以解决,防止事务堆积。

需求驱动:技术的变革,通常来源于用户需求的驱动。

驱动因素分析:分为两步:辨认各种驱动因素,估量出驱动因素将会对行业产生的影响。

1.4.2 激发思维模式

目标思维:确立目标后,一步一步去实现其目标的思维方法。其思维过程具有指向性、层次性。

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指将思维内容联结、组织在一起的方式或形式。

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来进行思维的方法。它具有的形象性、感情性,是区别于抽象思维的重要标志。

全域思维:有些看似局部的事物,在更小的尺度空间观察时可以表现为整体。

局部思维:有些看似整体的事物,在更大的尺度空间观察时可能表现为局部。

缩放思维:切换视角,用放大镜、显微镜、平面镜思维度量全局形态和局部动态。

发散思维:根据已有的某一点信息,然后运用已知的知识、经验,通过推测、想象,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组记忆中的信息和眼前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它可分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三个层次。

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是指从不同来源、不同材料、不同方向探求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归纳思维:根据一般寓于特殊之中的原理而进行推理的一种思维形式。

演绎思维:从普遍到特殊的思维方法,具体形式有三段论、联言推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

联想思维: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

迁移思维:是指把某一领域的科学技术成果运用到其他领域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仿生学是典型的事例。

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反映和符合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思维,分客观辩证法和认识过程辩证法等。辩证思维的特点是在对象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中,从其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整体上、本质上完整地认识对象。

究根思维:究根思维是一种价值思维,它要求把一件事物分成若干部分,找出最关键最本质的那一部分。

线性思维:由一件事物经过演变而发展成另外一件事物。

逆向思维:是目标思维的对应面,从目标点反推出条件、原因的思维方法。它也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方法。

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预言”等都是直觉思维。

量化思维:有一维量化、多维量化、多维嵌套量化之分。量化思维是一种数字化思维,是认知中对事物的条理化分析。

产品思维:产品思维的核心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用户的共情、换位思考、高维思考、取舍、洞察等,都是产品思维的高光表现。

1.4.3 借助科学分析

利弊分析法:SWOT分析,明确指出研究的问题及其对策,列出这一对策的优点、缺点,确定几个简明的判断标准,综合判断对策的可取性,研究如何加以改进。简单地说就是一个问题分成两半来回答,一半只说好的,一半只说坏的。

矩阵分析法:矩阵图上各元素间的关系如果能用数据定量化表示,就能更准确地整理和分析结果。这种可以用数据表示的矩阵图法,叫做矩阵数据分析法。例如常见的混淆矩阵,就是一种定量分析问题的方法。

决策树分析:决策树分析法是一种运用概率与图论中的树对决策中的不同方案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最优方案的风险型决策方法。它利用了概率论的原理,常用来做风险分析决策。

概率树分析:概率分析又称风险分析,是通过研究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发生不同变动幅度的概率分布及其对项目经济效益指标的影响, 对项目可行性和风险性以及方案优劣作出判断的一种不确定性分析法 。概率分析常用于对大中型重要若干项目的评估和决策之中。

加权排序法:就是将重要因素加以排序,根据重要的程度赋予不同的值,然后和当前的结果相乘,得到一个新的结果,依此决定重要程度。

效用分析法:效用分析决策法是风险型决策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效用价值的理论和方法,对风险和收益进行比较,从而进行决策的方法。它不仅为咨询部门提供了判断决策者所提供的方案的可能性,而且为比较不同的决策方法对决策的影响,提高决策的质量提供了条件,深受企业组织的青睐。

假设测试法:也叫假设检验,又称统计假设检验,是用来判断样本与样本、样本与总体的差异是由抽样误差引起还是本质差别造成的统计推断方法。显著性检验是假设检验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最基本的统计推断形式,其基本原理是先对总体的特征做出某种假设,然后通过抽样研究的统计推理,对此假设应该被拒绝还是接受做出推断。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有Z检验、t检验、卡方检验、F检验等。

1.4.4 付诸有效行动

有效行动:针对目标,有效行动,与目标无关的动作不必做,与结果无关的事件不必管。

条件行动:博弈论中,将策略行动分为有条件行动和无条件行动,即当己方可以先出招时,所制定的回应规则,其目的是改变对方的预期,从而改变博弈的结果,抢占先机,率先出招。

执行动作:威胁与许诺,

  • 0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