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谈谈计算机语言的发展:
计算机只能够识别二进制语言,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编译器,输入代码让编译器翻译成计算机语言以供识别
上图的1001 0010是2进制语言中代表了一些功能的序列,而往往这样太过于复杂,于是我们把具有特定功能的一段序列用ADD,MOV等等便于记忆的字符代替。这些名字便称为助记符,助记符组成的语言便是汇编语言。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B语言再到C语言这一广泛使用的语言。
现在来谈一谈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分为多种
那么,为什么有了整形还有短整形、长整形这些呢?
这就要谈到内存的问题,我们在定义int类型的变量时,如想赋值10这个数,计算机要先向内存中申请int类型的内存大小,其次将10这个数放入其中。这是一般数值的储存方式。
那么设想如果你只是简单的想储存10这个数,而你用的是长整形,计算机申请的内存不是会变大吗?但是变大的空间不是就浪费了吗,明明int类型大小的内存就能储存,而你用了更大的内存。如此一来内存利用率就会下降。所以我们引出了多个数据类型的定义,为的就是能提高我们的内存利用率。
接下来提出一些数据类型使用时的细节
如图所示,编译器在输入小数时会默认为double类型变量,所以我们通常在后面加个f表示float类型变量
这样便可以定义成float类型变量。%f默认打印六位小数,如果我们想自己抉择打印几位小数,我们可以对%f动手,
如:%9.2f就是一共九个空格,小数位占两格
依此类推&10.4f,就是一共十个空格,小数位占4个空格,打印预览图如下:
以上便是数据类型中float类型的一些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