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起步,新时代大学生选择创业还是工作?

12月16日由北京自由创始人科技主办的大学生创业交流活动圆满结束。本次交流会我们邀请到三位嘉宾,为广大的大学生创业朋友们分享自身的创业经历、分享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见解。在线上交流会中,三位嘉宾为众多观众答疑解惑,参与率极高。数位观众与嘉宾直接连线交流,分享自身的创业问题或创业经历,得到了嘉宾们的宝贵经验和建议。

Founder helps founder活动(简称FHF)旨在激励和帮助到更多创业伙伴。每次分享会邀请到多位优秀创业者,共同探讨如何在疫情时代辨别机会,保持冷静与清醒,握紧时代的风向,保持在创业、团队管理、商业洞察力等多个维度上的思考和探索。嘉宾将为大家讲述创业故事、答疑解惑,对初创有实践指导意义。

嘉宾简介

林凡凡

哈工大本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丹麦科技大学全奖电气工程博士,新加坡人工智能创业公司Ailiverse创始人&CEO。

倪佳哲

宁波诺丁汉大学本科,宁波光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孙海涛

清华本科,卡耐基梅隆硕士,涌铧投资投资经理。

大学生创业播客音频:00:0041:15

交流会的开始由三位嘉宾为大家介绍自己的创业经历和目前业务情况。

林凡凡:

我在博士期间做的其实主要是跨学科研究,即Inter disciplinary research,是人工智能如何在电气工程领域的应用。在读博士期间,因为做科研本身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再加上我比较喜欢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所以,我就尝试过自己创业,当时创业的内容主要是外语教育。就是针对中国大学生的出国留学的英语培训作为自己第一次的创业经历,当时做的还算是不错的。2020年的时候,团队基本上能够达到10个人,profit margin达到50%,收入也达到5位数到6位数。

在读博士的同时的兼职创业情况下,这是我的第一次创业经历。让我发现了其实创业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作为一个founder,你其实会学习到各个方面的东西。我一开始是自己在研究怎么去教GRE的写作,到后来我自己在研究怎么做marketing,怎么培训老师,怎么处理跟客户之间的关系......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到创业的乐趣吧,所以在我博士毕业之后。我才会比较坚定的去选择全职创业这样的一个方向。

说到我现在的公司,其实跟我博士的课题也有一些关系,即人工智能模型的开发,它现在也是有很多局限性的,包括对数据的需求,包括模型训练的时长等等,都是阻碍各个行业在开发人工智能模型、使用人工智能模型的一个障碍。在毕业之后我遇到了我的一个co-founder,他是一位理论机器学习科学家,然后那个时候我们发现了彼此之间对开发人工智能模型有同样的热情的时候,才决定今年年初的时候尝试去找到合适的产品和合适的市场痛点去进行创业。

从今年年初到现在,我们公司也趋于稳定,基本上有6个fulltime人员、2个part Time人员,融资金额达到约2、300万人民币投资。目前,产品还处于开发阶段。

倪佳哲

我跟另外两位嘉宾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我其实自己现在还是一个学生的身份,并没有许多从业的经历。我在本科期间,发现了这样的一个创业的机会点,然后也有这种投资方愿意去投资,我就展开了这个尝试。我之前还专门gap(休学)了一年专门去做这个事情。我现在本科即将毕业,学业和公司的工作同时进行。我们主要做的产品是医美小家电:美容仪、洁面仪等。我们把AI的算法和一些图像处理技术,跟美容的产品进行一个结合,算是硬科技类的创业。

孙海涛

在创业方面我可能没有太多话语权,我首先分享一下我转职的路程吧。我本科硕士其实都是机械专业的。回国之后面临几个选择:要么去做工程师或者做码农;要么就是有朋友推荐可以做一下市场投资啊,所以就来到了现在的这家投资机构。在参加了工作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对创业开始了初步的接触,大概了解一下这个公司怎么运转、怎么去看一个市场、怎么树立一个项目赛道......我现在主要是聚焦在一些先进制造行业,对其他的一些行业可能接触不多。

从资本的角度来说,我有两点可以和大家进行交流:第一,我们认为一个好的创业项目其实从来都是不缺钱的。第二,我们也觉得这个融资,或者说走资本市场这条路,其实是成本最高的一种发展路线。

问答环节

请问海涛学长,为什么说是资本是成本最高的一种发展路线?

孙海涛:其实这个挺简单的,比如说我们创业的话都需要有一个比如说启动资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公司现金流其实很重要,那可能在自身无法补充的时候,就需要有一部分资金补进来。方式有两大类,一个是用你的股权去换钱,另一种是借钱。借钱其实相对来说就是一个计算的过程,从银行借、走一些融资的公司、或者走一些私人信贷,这些其实都是一些资金来源。这些的好处是只要求你把本金和利息还掉,这两者是其实在钱上都可以解决的,那它对公司和创始人来说没有过多的限制。

如果我们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孩子来说,未来如果融资,其实是相当于有一部分自己说了不算了,而且往往外部的这个机构方会对公司的发展运营和创始人有一些要求。对团队或对公司来说都是一个包袱。企业主有很强的独立意识,也不愿意被过多的限制。这就是行业一个共识,如果这部分钱我未来是能赚回来的,我就大概率借贷。如果首先我没什么原始资本,但我又想做一件很确定很坚定的事,而这部分投进去可能并不会变成一个利益或利润,比如可能变成比如研发投入,变现时间会很长,这段时间内没有人愿意帮我们,我们才会考虑说我们把一部分这个股权卖掉。

几位嘉宾的那个创业经历都是与专业相关的。那么大学生创业对个人的专业要求高吗?相关度高吗?

林凡凡:可能大家觉得好像我的博士研究方向跟人工智能有关,后来我做的也是人工智能,所以创业和专业相关。但实际上不是的。有很多企业家,他的创业经历都跟专业不相关。比如马斯克现在做的Space X。马斯克原本是学航天的吗?不是的,他也是在他创业的过程中,甚至是自他从斯坦福招了一些特别优秀的航天航空的学生以后,他跟他的员工们慢慢学习的。这是一个例子。专业跟创业不完全相关,但可能你在学专业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行业有一些未被解决的问题,可能会对你的创业方向提供一些insights。

在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难。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怎么从没钱没资源没经验迈出创业第一步?

孙海涛:资本对大学生投资是有的,并且非常多。这件事对于硕士生或者博士生,或者一些在学校里面可能参加过各种活动、比赛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接触到资本机会会特别多。据我了解,不管是北京、上海、深圳或者广州,其实是有大量的FA机构,或直投机构。他们主要的投资方式就是为学校内的学生提供一笔启动资金。这并不鲜见,但是可能因为更倾向于跟着一段时期的这个政策,或行业风口走,投资可能在一段时间、在某一个专业领域或某一个研究方向上发生。而其他的可能就会大多数发生在每年的大学生创业大赛、高校的商赛,包括不同的一线城市或者二线城市,它们其实也有当地的这个创业型比赛,大家可以多关注一些。这些其实是很多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市场、投资机构或者说资本方的一个途径。

关于有创业想法,没有钱没有资源没经验,如何迈出第一步这个问题,其实我觉得这个是挺普遍的一个问题,因为我之前其实也一些学弟聊过。他们想法特别多,理念也特别好。他可能提出一个点子,提出来之后就会让人有好奇心,或者非常想执行来看一下结果这种冲动。但确实他们在企业经营上、市场或产业链里面,是没有什么资源或者经验的。我个人觉得其实不用担心,因为大家都有0到1的时候。其实大家只要有心发掘,可以去学校里面的学生就业咨询或者是一些校企联合的办公室与老师交流一下,他们其实也有蛮多的这种资源。

林总在创业过程中是怎么样跟学业平衡的?

林凡凡:我在博士期间确实是有一个创业经历,但是那个时候,创业只是为了好玩,只是为了探索一些新的经历。当时没有那种Ambition想要把这个business做大。所以那个时候你会发现,好像白天还可以做research,还可以写paper,那我可能晚上的时候就处理一下工作,管理一下我的团队等等。那个时候学业和工作还是可以平衡的,但是你的business其实也是会有一个上限的,因为你自己没有办法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个地方去思考更长远的战略、去探索更多的资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生意可能是会有一个天花板的。所以在最后我那一次创业,其实我也是因为临近博士毕业,学业真的特别紧张,基本上放弃了创业的工作。所以你现在可以看到我是重新开始创业的。我们有投资人的资金,有一个非常完整的计划,就是我要把它做大,有你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你不全职做的话,你真的很难去做到了,即使其实我现在全职工作,我还觉得我每天24个小时都不够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没有办法去一边学习一边创业的。所以在创业前,你可能需要先问一下自己,我现在是否只是想要做一些小一点的生意来探索一下?非全职的挑战我认为压力不是很大。

如何才能寻找到创业合伙人?

倪佳哲:按照我自身的一个经验,找合伙人这个事情跟找对象差不多,是一个很看缘分的事情。既要能力上这种匹配,大家的想法、目标最好也要比较相关。像我自己找合伙人,就是一开始的那些伙伴开始,但其实走到后面真正留下来的也不多。合伙人的流动率其实是特别高的。比如说你需要一个编程能力很强的,或者硬件能力很强的合伙人。比如说通过朋友推荐,或者其他方式多去接触,然后你在这些能力强的人中,寻找到比较合得来的、志同道合。我认为合伙人之间的一些想法三观等是需要有一定的一致性的,否则很难达成一个长期的合作。

林凡凡:我的建议就是多参加一些networking session,其实多认识一些朋友还是蛮重要的,因为很多机会都是在不经意间迸发出来的。几个月前,我在旧金山的一个networking session里就遇到许多startup founder、投资人,还有不少周边大学的同学在其中。我们可以去介绍自己、去了解现在创业的方向有哪些,然后去认识新的朋友等等。我相信这样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大家可以多发现一下自己身边大学的小伙伴。或者留心在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城市有没有一些相关的活动。可能在认识、了解对方的故事和背景的过程当中,就会发现下一个志同道合的合伙人。

大学生在创业前是否应该先去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工作,学习相应知识、积累经验?还是直接投身创业更好呢?

倪佳哲:我觉得创业之中你遇到一个你觉得比较有市场的一个机会点,然后遇到一批比较志同道合的伙伴,我觉得这个是比较难的一个事情,我的想法是,如果你现在刚好机缘巧合遇到了这样的机会,就是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因为很多东西它是有一个机遇,是有一个时间的价值,可能再过个2、3年,你的这个机会点就不是一个机会点了。你也很难确定说我未来是否有这样的机会再去尝试。所以像我个人的性格就是遇到这样一个点,我觉得就是可以去试一下,但是你刚才提到问题就是说,如何把握学业和创业之间的一个这样的平衡,这个我觉得就是看个人的一个想法了,因为对我来说,我可能毕业以后还是会去选择创业这条路。很多人毕业以后去一个好学校或者好专业,最终的目的是找一个比较好的工作。那像创业,其实就是给自己找了这样的一个工作,看您就是如何进行这样的一个取舍。

我想补充一个点,也是我自己一直在思考的,就是我觉得很多大学生像我大一时的想法一样,我觉得我之后可能会去创业,但我想在本科毕业或研究生毕业以后,先去大厂干一段时间,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再去选择创业,这是我一开始的想法。我觉得很多人可能都会有这种想法。但我后来经历得多了之后会觉得有一个矛盾点:创业这个事情,比较难的是一个保持初心的决心和坚持。

很多人毕业后去大厂,然后到25、26岁,后来会进入一个适婚的年龄,家庭可能会催促,自身可能会发现每个月拿这样的稳定工资还是蛮不错的。如果你这个时候选择了创业,你一个要背负家庭的压力,另一个你的收入一下子5位数变成了可能是负值,这方面可能就会劝退很多人。

更多创业相关的播客,欢迎关注自由创始人科技的喜马拉雅频道。

图片来源:西田图像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