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参考上一篇文章,新建一个新的工程
原理图界面屏幕放大&缩小&移动
原理图库绘制过程中,需要经常放大&缩小&移动屏幕
放大缩小尺寸屏幕:
- 鼠标滚轮按住不放,上下移动鼠标
- 按住Ctrl键,滑动鼠标滚轮
- 全键键盘的PgUp放大屏幕 PgDn缩小屏幕
整体移动:按住鼠标右键,上下左右移动鼠标
元件库介绍及电阻容模型的创建
打开原理图库(元件库)
【SCH Library】面板
【SCH Library】面板用于对原理图库的编辑进行管理,如下图:
如果没有【SCH Library】面板,【视图】-【状态栏】 显示右下角的Panels
单击Panels,选择【SCH Library】面板
这样就显示出来了
元件符号
元件符号是元件在原理图上的表现形式,主要由元件边框、管脚(包括管脚序号和管脚名称)、元件名称及元件说明组成,通过放置的管脚来建立电气连接关系,元件符号中的管脚序号是和电子元件实物的管脚一一对应的。在创建元件的时候,图形不一定和实物完全一样,但是对于管脚序号和名称,一定要严格按照原件规格书中的说明一一对应好。
例:
绘制一只电阻的模型
添加元件 双击进入属性框,修改属性
操作:
【放置】-【管脚】在放置的过程中按Tab键,会跳转到管脚的属性 (放置管脚快捷键【P】【P】)
注意管脚两端,带点的那一端(放大细看),是有电气连接属性的,要放在外面!
按住Shift 同时用鼠标拖动引脚1,这样就可以快速复制引脚,复制出来第二个引脚
按空格Space,可以实现引脚的90°旋转
双击引脚,隐藏Name
放置线 绘制出电阻模型
设置栅格大小
- 绘制的电阻有点大,在英文状态下,依次按下【V】【G】【S】
跳转到设置栅格大小,切换成50mil- 或者英文状态下按【O】- 【D文档选项】
自行调整大小,引脚长,形状大~
双击引脚,设置引脚长度100mil
这样线条粗还不好看,双击蓝色线条,修改粗细,还可以修改颜色,默认使用蓝色即可
绘制完成后,修改名称,位号...
电阻的Designator填写英文下的R? 注意,一定是英文下的 R?
绘制完成,及时保存,Ctrl+S,一定要及时保存,绘制过程中也要及时保存,血的教训...
最后给电阻添加阻值
AD中怎么给元器件添加属性,例如Value值?-凡亿课堂 (fanyedu.com)
属性 - Parameters
绘制完电阻模型,还需要加封装,这里先不添加了,后面画完封装再回来添加!
绘制完电阻模型,还需要加封装,这里先不添加了,后面画完封装再回来添加!
绘制完电阻模型,还需要加封装,这里先不添加了,后面画完封装再回来添加!
绘制一只电容的模型
步骤与绘制一只电阻的模型相同
电容的Designator填写英文下的U?
无极性电容效果图:
电解电容(有极性)效果图:
或者
画的不好看...尽量用上面那个
IC类元件模型的创建
创建一个MIC29302
操作:
左栏 添加 输入名称 确定
双击修改属性
IC的位号一般为U? 描述里面写IC
放置线
右键可以修改放置的内容,修改成矩形 在空白处双击,这样就绘制了一个默认的矩形
添加管脚 快捷键 P + P,双击管脚进入属性界面修改名称
修改引脚名称的方向和间距
修改成90° 这样就旋转了, 0mil是修改名称与引脚的距离
上划杠
\ 在字母的后面加上\反斜杠,这样引脚名称就会出现上划杠了
例如:51单片机,PSEN非 引脚代表低电平有效
提高部分:管脚对齐
先放置多个管脚,位置任意,选中这几个管脚,英文状态下按A,显示对齐方式,这样可以自定义对齐,比如,【左对齐】-【垂直分布】
水平分布 - 垂直分布 这两个都是中心对齐分布的
效果如下:
快速对齐:A+L 选中多个引脚快速左对齐
字母不好记住,我们可以自定义快捷键,通过数字键盘的123456789实现快速对齐
提高部分:快捷键设置
自定义快捷键:选中多个管脚 - 键盘A - 按住Ctrl键同时鼠标单击左对齐,进入设置界面 --- 可选的,按小键盘的4 - 确定
设置完一定要及时保存! 设置完一定要及时保存! 设置完一定要及时保存!
设置完没有及时保存,卡了就GG了,需要重新设置一遍,非常麻烦!
对齐快捷键参考
- 左对齐4
- 右对齐6
- 顶部对齐8
- 底部对齐2
- 水平分布1
- 垂直分布3
根据个人习惯自定义即可
排针类元件模型的创建
学习视频:
【Altium Designer 20 19(入门到精通全38集)四层板智能车PCB设计视频教程AD19 AD20 凡亿】 第7课 排针类元件模型的创建.mp4_哔哩哔哩_bilibili
排针类元件的创建,主要学习阵列式粘贴
方法1:复制库
解压之后,重新打开 Miscellaneous Connectors 这个文件夹
里面有两个库,可以都打开看看
左侧Projects出现了两个新的文件
后缀为PcbLib - PCB库
后缀为SchLib - 原理图库
打开Header3复制,粘贴到自己的原理图库中
方法2:阵列式粘贴
先复制一个管脚 - 阵列式粘贴
效果:
生成10个引脚,主增量1,次增量1,垂直间距 -100mil,生成的引脚向下排列
这样就不用一个一个放置引脚了,非常方便
主增量2
次增量2
效果如下:
这个操作适合引脚比较多的单片机原理图库的制作,且是两边对称的
二极管元件模型
快捷键 VGS 快速设置栅格大小, 用多边形绘制三角形和矩形
绘制三角形时候,先不用调整栅格大小,绘制完成,改变填充颜色
绘制矩形时,修改栅格大小,2mil,绘制完成,填充改成蓝色
最后添加好引脚即可
光耦
现有元件模型的调用
如果有原理图,可以在已有原理图,点击【设计】-【生成原理图库】
可以复制生成的原理图库里的元件,粘贴到之前自己画的库里面
如果有重复的元件, 名称有后缀 _1 _2
一次可以粘贴一个,也可以粘贴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