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基础——类和对象与魔法方法

类和对象

一.对象=属性+方法

一个对象的特征称为"属性",一个对象的行为称为"方法"。

class Turtle:
    color ='green'
    weight =10
    legs =4
    shell =True
    month ='大嘴'
    def climb(self):
        print("我正在很努力的向前爬...")
    def run(self):
        print("我正在飞快的向前跑...")
    def bite(self):
        print("咬死你咬死你!!")
    def eat(self):
        print("有得吃,真满足^_^")
    def sleep(self):
        print("困了,睡觉,晚安,zzz")

二.面向对象编程

1.self:由同一个类可以生成无数对象,当一个对象的方法被调用的时候,对象会将自身的引用作为第一个参数传给该方法。

class Ball:
	def setName(self,name):
		self.name = name
	def kick(self):
		print("我叫%s,噢~谁·踢我?!"%self.name)
a =Ball()
a.setName("飞火流星")
a.kick()
我叫飞火流星,噢~谁·踢我?!

2.init():
init()方法称为构造方法。

class Potato:
	def __init__(self,name):
		self.name=name
	def kick(self):
		print("我叫%s,噢~谁·踢我?!"%self.name)
p =Potato("土豆“)
p.kick()
我叫土豆,噢~谁·踢我?!

3.私有变量
在变量名或函数名前加上"__",这个函数就会成为私有的了。

class Person:
    __name ="小甲鱼"
p = Person()
p.name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pyshell#4>", line 1, in <module>
    p.name
AttributeError: 'Person'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name'

三.继承

1.被继承的类称为基类,父类或超类;继承者称为子类,一个子类可以继承它的父类的任何属性和方法。

class Parent:
    def hello(self):
        print("正在调用父类的方法...")      
class Child(Parent):
    pass

p=Parent()
p.hello()
正在调用父类的方法...
c =Child()
c.hello()
正在调用父类的方法...

2.如果子类中定义与父类同名的方法或属性,则会自动覆盖父类对应的方法和属性。
3.使用super函数
super函数的"超级"之处在于:不需要明确任何基类的名字,它会自动找出所有基类以及对应的方法。

四.多重继承

class Base1:
    def foo1(self):
        print("我是foo1,我在Base1中...")

        
class Base2:
    def foo2(self):
        print("我是foo2,我在Base2中...")

        
class C(Base1,Base2):
    pass

c =C()
c.foo1()
我是foo1,我在Base1中...
c.foo2()
我是foo2,我在Base2中...

五.组合

class Turtle:
    def __init__(self,x):
        self.num =x
class Fish:
    def __init__(self,x):
        self.num =x
class Pool:
    def __init__(self,x,y):
        self.turtle =Turtle(x)
        self.fish =Fish(y)
    def print_num(self):
        print("水池里共有乌龟%d只,小鱼%d条!"%(self.turtle.num,self.fish.num))

六.类,类对象和实例对象

class C:
	count =0
a =C()
b =C()
c =C()
print(a.count,b.count,c.count)
0 0 0
c.count+=10
print(a.count,b.count,c.count)
0 0 10
C.count+=100
print(a.count,b.count,c.count)
100,100,10

类中定义的属性是静态变量,类的属性是与类对象进行绑定,并不会依赖任何实例对象。如果属性的名字与方法相同时,属性会覆盖方法。

七.绑定

1.__dict__属性由一个字典组成,字典中仅有实列对象的属性,不显示类属性和特殊属性,键表示的是属性名,值表示属性相应的数据值。

dd.setXY(4,5)
dd.__dict__
('x':4,'y':5)

八.一些相关的BIF

1.issubclass(class,classinfo)
如果第一个参数(class)是第二个参数(classinfo)的一个子类,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class A:
	pass
class B:
	pass
issubclass(B,A)
True
issubclass(B,B)
True
issubclass(B,object)
True
class C:
	pass
issubclass(B,C)
False

2.isinstance(object,classinfo)
如果第一个参数(object)是第二个参数(classinfo)的实列对象,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issubclass(B,C)
False
b1 =B()
isinstance(b1,B)
True
isinstance(b1,C)
False

3.hasattr(object,name)
attr是属性的意思,hasattr()函数的作用就是测试一个对象里是否有指定的属性。第一个参数(object)是对象,第二个参数(name)是属性名。

class C:
	def __init__(self,x=0):
		self.x=x
c1=C()
hasattr(c1,'x')
True

4.get(object,name[,default])
返回对象指定的属性值,如果指定的属性不存在,则返回default(可选参数)的值;若没有设置default参数,则抛出异常。
5.setattr(object,name,value)
与getattr()对应,setattr()可以设置对象中指定属性的值,如果指定属性的值不存在,则会新建属性并赋值。
6.delattr(object,name)
与setattr()相反,delattr()用于删除对象中指定的属性,如果属性不存在,则抛出异常。
7.property()
property()的作用是通过属性来设置属性。

class C:
    def __init__(self,size =10):
        self.size =size
    def getSize(self):
        return self.size
    def setSize(self,value):
        self.size =value
    def delSize(self):
        del self.size
    x =property(getSize,setSize,delSize)

魔法方法(1)

一.构造和析构

1.init(self[,…])

class Rectangle:
    def __init__(self,x,y):
        self.x=x
        self.y=y
    def getPeri(self):
        return (self.x+self.y) * 2
    def getArea(self):
        return self.x * self.y
rect =REctange(3,4)
rect.getPeri()
14
rect.getArea()
12

init()方法返回的值一定是None。
2.new(cls[,…])
new()是在一个对象实例化时候调用的第一个方法,它的第一个参数不是self而是这个类(cls),而其他参数会直接传递给__init__()f方法。

class CapStr(str):
    def __new__(cls,string):
        string = string.upper()
        return str.__new__(cls,string)
a =CapStr("I Love FishC.com")
a
'I LOVE FISHC.COM'

3.del(self)
del()方法是当垃圾回收机制回收这个对象的时候调用的。

二.算术运算

add(self,other) 定义加法的行为:+
sub(self,other) 定义减法的行为:-
mul(self,other) 定义乘法的行为:*
truediv(self,other) 定义真除法的行为:/
floordiv(self,other) 定义整数除法的行为://
mod(self,other) 定义取模算法的行为:%
反运算
radd(self,other) 定义加法的行为:+
rsub(self,other) 定义减法的行为:-
rmul(self,other) 定义乘法的行为:*
rtruediv(self,other) 定义真除法的行为:/
rfloordiv(self,other) 定义整数除法的行为://
rmod(self,other) 定义取模算法的行为:%

class New_int(int):
    def __add__(self,other):
        return int(self)-int(other)
    def __sub__(self,other):
        return int(self)+int(other)
a =New_int(8)
b =New_int(9)
print(b+a)
print(a-b) 
1
17       

class Nint(int):
    def __radd__(self,other):
        return int.__rsub__(self,other)
a =Nint(5)
b =Nint(3)
print(a+b)
print(1+b)
8
-2

class Nint(int):
     def __rsub__(self,other):
        return int.__sub__(self,other)
a =Nint(5)
print(3-a)
2

第一次考核总结

上个周末小组进行了第一次考核,可以说是考的非常不理想,感觉自己也学习了,但还是好多东西都记不住。每次敲那些代码,不是对着书敲,就是上网搜代码,然后自己去敲,其时这样并没有让我记住,反而只是在浪费时间。我平时也不太喜欢看视频,只是看看书上,做做学长发的练习题,通过这次考试我发现,这样做并不能提高我的成绩,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不仅要把书上的学会,还要抽空的时候去看看有关python基础的视频,跟着他们学习学习。而且对于一些代码,我要去理解它的意思,然后记住它,方便后面的应用。
对于上一阶段的学习我也做了一些总结,首先就是我在小组待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最近也因为比较忙经常请假,不去小组学习。在接下来,我一定减少请假的次数,早点去小组学习,晚上可以留在小组多学习一会儿。其次就是,我也要适当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要多做一些练习题,每天不仅要学习新的知识也要将以前的知识点复习复习。最后就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一定会控制住自己,不让自己在小组学习的时候跑神,玩手机,一定要注意力集中,只有这样,我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成为像学长一样优秀的人。
我相信,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去学习,提升自己,不再浪费在小组学习的机会,让自己的付出得到令人满意的回报。

  • 3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