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K集合源码之LinkList解析

0.概述:

LinkedList同时实现了List接口和Deque接口,也就是说它既可以看作一个顺序容器,又可以看作一个队列(Queue),同时又可以看作一个栈(Stack)。这样看来, LinkedList简直就是个全能冠军。当你需要使用栈或者队列时,可以考虑使用LinkedList,一方面是因为Java官方已经声明不建议使用Stack类,更遗憾的是,Java里根 本没有一个叫做Queue的类(它是个接口名字)。关于栈或队列,现在的首选是ArrayDeque,它有着比LinkedList(当作栈或队列使用时)有着更好的性能。

 LinkedList的实现方式决定了所有跟下标相关的操作都是线性时间,而在首段或者末尾删除元素只需要常数时间。为追求效率LinkedList没有实现同步(synchronized), 如果需要多个线程并发访问,可以先采用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 方法对其进行包装。

1.LinkedList继承体系

 LinkedList:LinkedList是一个以双向链表实现的List,它除了作为List使用,还可以作为队列或者栈来使用

从继承体系可以看出,LinkedList实现了Cloneable和Serializable接口,说明其可以被克隆,也可以被序列化!同样的,LinkedList被克隆的时候,和ArrayList一样二者均是浅拷贝。

2.LinkedList基本属性

// 链表中元素的个数
transient int size = 0;
// 链表的头节点
transient Node<E> first;
// 链表的尾节点
transient Node<E> last;

三个基本属性通过关键字transient修饰,使其不被序列化

3.Node内部类 

从代码中就可以看出,这是双向链表结构。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E item;// node存储的元素
    Node<E> next;// 前驱
    Node<E> prev;// 后驱
    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
        this.item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this.prev = prev;
    }
}

4.构造方法

public LinkedList() {
}
public LinkedList(Collection<? extends E> c) {
    this();
    addAll(c);
}
// 将指定集合中的所有元素追加到此列表的末尾
public boolean addAll(Collection<? extends E> c) {
    return addAll(size, c);
}
// 从指定位置开始,将指定集合中的所有元素插入此集合
public boolean addAll(int index, Collection<? extends E> c) {// 从指定位置开始,将指定集合中的所有元素插入此集合
    checkPositionIndex(index);// 检查index是否越界,index >= 0 && index <= size
    Object[] a = c.toArray();// 将集合转成object类型数组
    int numNew = a.length;// 获取该数组长度
    if (numNew == 0)
        return false;
    Node<E> pred, succ;
    if (index == size) {// 当要插入位置的索引位于链表最后一个元素处
        succ = null;// 当前节点置空
        pred = last;// 要拼接的集合前驱节点为原始链表的尾节点
    } else {
        succ = node(index);// 得到index索引位置的节点
        pred = succ.prev;// 前驱节点指向index所处节点的前一个节点
    }
    for (Object o : a) {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E e = (E) o;
        Node<E> newNode = new Node<>(pred, e, null);
        if (pred == null)// 如果前驱为null说明当前节点位于该链表的头节点
            first = newNode;// 使头节点等于新创建的节点
        else
            pred.next = newNode;// 前驱节点的尾指针指向头节点
        pred = newNode;// pred前驱后移
    }
    if (succ == null) {// 这种情况说明index索引位于原始链表的最后
        last = pred;// 尾节点直接指向拼接完成链表的最后
    } else {
        pred.next = succ;// pred的后驱节点是succ
        succ.prev = pred;// succ的前驱节点是pred
    }
    size += numNew;// 集合中元素的个数+numNew
    modCount++;// 集合修改次数+1
    return true;
}
// 返回指定元素索引处的(非空)节点。
Node<E> node(int index) {
    if (index < (size >> 1)) {// 如果该索引位于链表元素的前一半
        Node<E> x = first;// 从头节点开始定位index的位置
        for (int i = 0; i < index; i++)
            x = x.next;// 指针移动到index位置
        return x;// 将该节点内容返回
    } else {// 如果该索引位于链表元素的后一半
        Node<E> x = last;// 从尾节点开始定位index的位置
        for (int i = size - 1; i > index; i--)
            x = x.prev;// 指针移动到index位置
        return x;// 将该节点内容返回
    }
}

5.添加元素

对于双端队列的性质,添加元素时,一种是在队列尾部添加元素,一种是在队列首部添加元素,这两种形式在LinkedList中主要是通过下面两个方法来实现的:

 

public void addFirst(E e) {
    linkFirst(e);// 头部添加
}
public void addLast(E e) {
      linkLast(e);// 尾部添加
}
// 作为无界队列,添加元素总是会成功的
public boolean offerFirst(E e) {
    addFirst(e);
    return true;
}
public boolean offerLast(E e) {
    addLast(e);
    return true;
}
/**
 *  头部添加元素
 */
private void linkFirst(E e) {
    final Node<E> f = first;// 首节点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null, e, f);// 创建新节点,新节点的next是首节点
    first = newNode;// 让新节点作为新的首节点
    if (f == null)// 判断是不是第一个添加的元素
        last = newNode;// 如果是就把last也设置为新节点
    else//  如果不是,就把原首节点的prev指针置为新节点
        f.prev = newNode;// 原来首节点的前驱是当前新增节点
    size++;// 元素个数加1
    modCount++;// 修改次数加1,说明这是一个支持fail-fast的集合
}
/**
 * 尾部添加
 */
void linkLast(E e) {
    final Node<E> l = last;// 队列尾节点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l, e, null);// 创建新节点,新节点的prev是尾节点
    last = newNode;// 让新节点成为新的尾节点
    if (l == null)// 判断是不是第一个添加的元素
        first = newNode;// 如果是就把first也置为新节点
    else// 否则把原尾节点的next指针置为新节点
        l.next = newNode;
    size++;// 元素个数加1
    modCount++;// 修改次数加1,说明这是一个支持fail-fast的集合
// 在指定index位置处添加元素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
    checkPositionIndex(index);// 判断是否越界,
    if (index == size)// 如果index是在队列尾节点之后的一个位置
        linkLast(element);// 把新节点直接添加到尾节点之后
    else// 否则调用linkBefore()方法在中间添加节点
        linkBefore(element, node(index));
}
// 寻找index位置的节点,返回指定元素索引处的(非空)节点。
Node<E> node(int index) {
    // 因为是双链表
    if (index < (size >> 1)) {// 如果该索引位于链表元素的前一半
        Node<E> x = first;// 从头节点开始定位index的位置
        for (int i = 0; i < index; i++)
            x = x.next;// 指针移动到index位置
        return x;// 将该节点内容返回
    } else {// 如果该索引位于链表元素的后一半
        Node<E> x = last;// 从尾节点开始定位index的位置
        for (int i = size - 1; i > index; i--)
            x = x.prev;// 指针移动到index位置
        return x;// 将该节点内容返回
    }
}
void linkBefore(E e, Node<E> succ) {// 在非空节点succ之前插入元素e
    // succ是待添加节点的后继节点
    final Node<E> pred = succ.prev;// 找到待添加节点的前置节点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pred, e, succ);// 在其前置节点和后继节点之间创建一个新节点
    succ.prev = newNode;// 修改后继节点的前置指针指向新节点
    if (pred == null)// 判断前置节点是否为空
        first = newNode;// 如果为空,说明是第一个添加的元素,修改first指针
    else// 否则修改前置节点的next为新节点
        pred.next = newNode;
    size++;// 修改集合元素个数
    modCount++;// 集合修改次数加1
}

LinkedList在中间添加元素的方法实现原理就是,典型的双链表在中间添加元素的流程!

  • 在队列首尾添加元素很高效,时间复杂度为O(1)

  • 在中间添加元素比较低效,首先要先找到插入位置的节点,再修改前后节点的指针,时间复杂度为O(n)

6.删除元素

作为双端队列,删除元素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队列首删除元素,一种是队列尾删除元素

作为List,又要支持中间删除元素,所以删除元素一个有三个方法,分别如下

头部删除

public E removeFirst() {// remove的时候如果没有元素抛出异常
    final Node<E> f = first;
    if (f == null)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return unlinkFirst(f);
}

private E unlinkFirst(Node<E> f) {// 删除首节点
    // assert f == first && f != null;
    final E element = f.item;// 首节点的元素值
    final Node<E> next = f.next;// 首节点的next指针
    f.item = null;
    f.next = null; // 协助GC回收
    first = next;// 把首节点的next作为新的首节点
    if (next == null)// 如果只有一个元素,删除了,把last也置为空
        last = null;
    else// 否则把next的前置指针置为空
        next.prev = null;
    size--;// 元素个数减1
    modCount++;// 修改次数加1
    return element;// 返回删除的元素
}

尾部删除

public E removeLast() {// remove的时候如果没有元素抛出异常
    final Node<E> l = last;
    if (l == null)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return unlinkLast(l);
}

private E unlinkLast(Node<E> l) {// 删除尾节点
    // assert l == last && l != null;
    final E element = l.item;// 尾节点的元素值
    final Node<E> prev = l.prev;// 尾节点的前置指针
    l.item = null;
    l.prev = null; // 清空尾节点的内容,协助GC
    last = prev;// 让前置节点成为新的尾节点
    if (prev == null)// 如果只有一个元素,删除了把first置为空
        first = null;
    else// 否则把前置节点的置为空next
        prev.next = null;
    size--;// 元素个数减1
    modCount++;// 修改次数加1
    return element;// 返回删除的元素
}

中间指定位置删除

public E remove(int index) {// 删除中间index处的节点
    checkElementIndex(index);// 检查是否越界
    return unlink(node(index));// 删除指定index位置的节点
}

/**
 *  删除指定节点x.
 */
E unlink(Node<E> x) {
    // assert x != null;
    final E element = x.item;// x的元素值
    final Node<E> next = x.next;// x的后置节点
    final Node<E> prev = x.prev;// x的前置节点
    if (prev == null) {// 如果前置节点为空
        first = next;// 说明是首节点,让first指向x的后置节点
    } else {// 否则修改前置节点的next为x的后置节点
        prev.next = next;
        x.prev = null;// x的前置为空
    }
    if (next == null) {// 如果后置节点为空
        last = prev;// 说明是尾节点,让last指向x的前置节点
    } else {// 否则修改后置节点的prev为x的前置节点
        next.prev = prev;
        x.next = null;// x的后置为空
    }
    x.item = null;// 清空x的元素值,协助GC
    size--;// 元素个数减1
    modCount++;// 修改次数加1
    return element;// 返回删除的元素
}

7修改元素

根据索引修改元素很简单:

public E set(int index, E element) {
    checkElementIndex(index);
    Node<E> x = node(index);
    E oldVal = x.item;
    x.item = element;
    return oldVal;
}

8.可以作为队列

另外,因为LinkedList本身除了继承于List,还继承于Deque,说明其也具有队列的peek(),poll()与其类似的就是pollFirst(),pollLast(),peekLast(),peekFirst()等,其实现原理相同,这里简单列举两个:

// poll的时候如果没有元素返回null
public E pollFirst() {
    final Node<E> f = first;
    return (f == null) ? null : unlinkFirst(f);
}
// poll的时候如果没有元素返回null
public E pollLast() {
    final Node<E> l = last;
    return (l == null) ? null : unlinkLast(l);
}

  • 在队列首尾删除元素很高效,时间复杂度为O(1)。

  • 在中间删除元素比较低效,首先要找到删除位置的节点,再修改前后指针,时间复杂度为O(n)。

9.可以作为栈

LinkedList是双端队列,双端队列可以作为栈使用。

// 弹出末尾元素
public E pop() {
	// 队列的头元素就是栈的末尾元素
    return removeFirst();
}
// 入栈
public void push(E e) {
	// 队列的头元素就是栈的末尾元素
    addFirst(e);
}

10.总结

1)LinkedList是一个以双链表实现的List;
2)LinkedList还是一个双端队列,具有队列、双端队列、栈的特性;
3)LinkedList在队列首尾添加、删除元素非常高效,时间复杂度为O(1)

4)LinkedList在中间添加、删除元素比较低效,时间复杂度为O(n);
5)LinkedList不支持随机访问,所以访问非队列首尾的元素比较低效;
6)LinkedList在功能上等于ArrayList + ArrayDeque;

ArrayList代表了List的典型实现,LInkedList代表了Deque的典型实现,同时LinkedList也实现了List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小颜-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