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Linux中的动态库与静态库

 

                                               🎬慕斯主页修仙—别有洞天 

                                              ♈️今日夜电波:I Wish My Mind Would Shut Up—Ivoris

                                                                0:21━━━━━━️💟──────── 2:04
                                                                    🔄   ◀️   ⏸   ▶️    ☰  

                                      💗关注👍点赞🙌收藏您的每一次鼓励都是对我莫大的支持😍


目录

动态库与静态库的概念

动态库与静态库的制作

引入

生成静态库

生成动态库

动态库与静态库的使用

静态库的使用

在系统中安装这个库

拿到上面所提到的库该怎么用

动态库的使用

方法一:头文件以及库文件安装到系统里

方法二:建立软连接来找动态库

方法三:LD_LIBRARY_PATH

方法四:直接更改系统关于动态库的配置文件


动态库与静态库的概念

        静态库(.a):程序在编译链接的时候把库的代码链接到可执行文件中。程序运行的时候将不再需要静态库

        动态库(.so):程序在运行的时候才去链接动态库的代码,多个程序共享使用库的代码。

        一个与动态库链接的可执行文件仅仅包含它用到的函数入口地址的一个表,而不是外部函数所在目标文件的整个机器码在可执行文件开始运行以前,外部函数的机器码由操作系统从磁盘上的该动态库中复制到内存中,这个过程称为动态链接(dynamic linking)

        动态库可以在多个程序间共享,所以动态链接使得可执行文件更小,节省了磁盘空间。操作系统采用虚拟内存机制允许物理内存中的一份动态库被要用到该库的所有进程共用,节省了内存和磁盘空间。

动态库与静态库的制作

引入

        在写C/C++代码时,我们经常会做到头文件与源文件的分离,后续要使用对应的类或者函数,定义一下头文件,再调用即可。这和我们调用C/C++中的库是类似的,只不过我们调用是使用 "" 而内置的库使用的是 <> 。动静态库的制作跟调用我们自己的头文件是类似的,只不过我们将众多的源文件封装在了一个文件中,头文件则没有改变。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文件中没有主函数,因为这会导致后续使用的冲突。

        如下我们定义几个头文件与源文件分离调用的例子:

#pragma once

#include <stdio.h>


extern int Add(int,int);
#include "Add.h"


int Add(int x,int y)
{
    return x + y;
}
#pragma once

#include <stdio.h>


extern int Sub(int,int);
#include "Sub.h"


int Sub(int x,int y)
{
    return x - y;
}
#include "Add.h"
#include "Sub.h"

int main()
{
    int x = 114;
    int y = 514;

    printf("%d+%d=%d\n", x, y, Add(x, y));
    printf("%d-%d=%d\n", x, y, Sub(x, y));

    return 0;
}

        如下图所示,我们将头文件与源文件编译生成了可执行程序,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这里并没有说用哪个头文件,那怎么还能编译通过呢?这是由于头文件在当前路径下,编译器是能够自动找到的。(头文件的查找是在当前目录或者指定目录下)如下:

        当然,我们都知道每一个文件都需要经过预处理、编译、汇编、链接的。而当我们使用多文件操作形成可执行程序的时候,其实是不建议向上面一样直接生成可执行程序的,通常应该是先生成.o文件,然后再进行链接的操作这也是为啥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obj文件的原因,因为未来我们可以通过组合这些.o可生成多个指定的文件。

        如下我们通过一个Makefile脚本生成对应的.o文件:

   %.o:%.c
     gcc -c $<
   Test:Add.o Sub.o testmain.o
     gcc -o $@ $^ 
   .PHONY:clean
   clean:
     rm -f *.o Test 

        对以上命令的解析:

  • %.o:%.c:表示当一个以.c为后缀的文件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生成一个以.o为后缀的目标文件。其中,%是一个占位符,表示任意字符序列。
  • gcc -c $<:表示使用gcc编译器将$<指定的源文件(即当前目标文件的前缀部分)编译成目标文件。$<是一个特殊的变量,表示依赖项列表中的第一个元素。即:每一个.c都会依次生成.o文件。
  • Test:Add.o Sub.o testmain.o:表示目标文件的依赖关系。在这个例子中,Test依赖于Add.o、Sub.o和testmain.o这三个目标文件。
  • gcc -o $@ $^:表示使用gcc编译器将依赖项列表中的所有目标文件(即$^)链接成一个可执行文件,并将其命名为$@指定的名称。$@是一个特殊的变量,表示目标文件的名称。
  • .PHONY:clean:表示clean不是一个实际的目标文件。它通常用于定义一些特殊的伪目标,如clean、install等。这些伪目标并不对应于任何实际的文件,而是用于执行一些特定的操作,例如清理编译生成的文件或安装软件包。
  • clean::定义了一个名为clean的伪目标。
  • rm -f *.o Test:表示删除所有的目标文件(以.o为后缀的文件)以及可执行文件Test。

        实际上,我们只需要将这些.o文件以及头文件打包给别人,如果别人要使用我们的.o文件,他只需要将自己的源文件编译成.o文件然后再一起链接即可这个打包的过程大致就是生成库的过程,接下来我们就分动态库以及静态库两种“打包方式”进行叙述。

生成静态库

        生成静态库的命令:ar命令在Linux中用于管理静态库

该命令提供了多个选项来处理归档文件,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参数:

  • -t 显示归档文件中所包含的文件列表。
  • -x 从归档文件中提取指定的文件。
  • -r 向归档文件中添加一个或多个文件。
  • -c 表示创建新的归档文件
  • -d 从归档文件中删除指定的文件。
  • -m 在归档文件中移动或重排文件的顺序。
  • -p 打印归档文件中指定文件的内容。
  • -q 将文件追加到归档文件的末尾。
  • -a 将文件插入到归档文件中指定文件之后。

        通常我们使用以下命令来创建静态库:

ar -rc libmymath.a add.o sub.o
ar是gnu归档工具,rc表示(replace and create)

        需要注意的是:静态库取名字是有规则的,必须按"lib名.a"来取名,后续跟上对应的.o文件即可

        如下根据上述我们更改上面的Makefile脚本:

   %.o:%.c
     gcc -c $<
   static-lib=libmymath.a
   $(static-lib):Add.o Sub.o
     ar -rc $@ $^
   .PHONY:clean
   clean:
   rm -f *.o *.a 

        接着我们将打包好的静态库以及头文件再次打包放到文件中,这就可作为“发布”的操作。

   %.o:%.c
     gcc -c $<
   static-lib=libmymath.a
   $(static-lib):Add.o Sub.o
     ar -rc $@ $^
    .PHONY:output
    output:
      mkdir -p mymath_lib/include
      mkdir -p mymath_lib/lib
      cp -f *.h mymath_lib/include
      cp -f *.a mymath_lib/lib       
   .PHONY:clean
   clean:
   rm -rf *.o *.a mmath_lib

        再使用tar czf 命令打包这个文件就可给别人下载了。别人使用tar xzf 命令就可解压得到这个库了。

生成动态库

shared: 表示生成共享库格式

fPIC:产生位置无关码(position independent code)

库名规则:libxxx.so

        如下我们通过一个Makefile脚本生成对应的.so文件:

   %.o:%.c
     gcc -fPIC -c $<
   dy-lib=libmymath.so
   $(dy-lib):Add.o Sub.o
     gcc -shared -o $@ $^
   
   #Test:Add.o Sub.o testmain.o
   # gcc -o $@ $^ 
   
   .PHONY:output
   output:
   mkdir -p mymath_lib/include
   mkdir -p mymath_lib/lib
   cp -f *.h mymath_lib/include
   cp -f *.so mymath_lib/lib
  
   .PHONY:clean
   clean:
     rm -rf *.o *.so mymath_lib   

动态库与静态库的使用

静态库的使用

        如下,我们可见这个目录下已经拥有了打包过后的静态库以及头文件,但是还是报错了,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正确的使用静态库!

        我们自己写的库,实际上叫做第三方库,编译器是不认可这个库的,我们在使用这个库的时候需要使用 -l 选项指定链接一个库。如果还是不认识就需要再使用 -L 告诉在哪个路径下,这里带的是当前路径也就是 . 。

        使用ldd a.out列出a.out文件所依赖的所有动态链接库及其路径,我们发现并没有我们自己的库,因为静态库已经拷贝到可执行程序中了,我们是查不到的。当然,gcc默认是链接动态库,也可动静混和、带static选项使用静态库

在系统中安装这个库

        我们只需要将对应的头文件以及库放到系统中的这些目录下即可安装成功。如下:头文件:/usr/include,库:/usr/lib64。

拿到上面所提到的库该怎么用

        也就是如下的文件:

        我们可以按照上面提到的安装到系统中,当然也可以在指定路径使用对应的库。使用 -I 选项表示我们不仅需要在系统目录中找对应的头文件还需要在指定路径找对应的头文件。结合上述链接静态库可得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将对应的头文件以及库安装到系统目录里了,只需要带 -l 即可。

动态库的使用

方法一:头文件以及库文件安装到系统里

        需要注意的是:要加上-l 选项指定第三方库。(最推荐的做法使用第三方库)

方法二:建立软连接来找动态库

        静态库如果在当前路径下是不会被找到的,动态库如果在当前路径下是可以找到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软连接来使用动态库当然。后续可以将软连接添加到系统目录中。

方法三:LD_LIBRARY_PATH

        通过改变环境变量来使得动态库可以被找到。当然这只是临时生效的,只要重启shell就会消失,如果要永久生效需要更改配置文件这里不多阐述。

方法四:直接更改系统关于动态库的配置文件
/etc/ld.so.conf.d/

        里面是系统动态库加载相关的文件。可以看到该路径下的文件存的仅仅是一个路径,系统就是通过这些路径来找到对应的动态库的:

        在该路径下创建对应的.conf文件:

        将对应的路径贴到文件中即可:

        通常会及时生效,如果没生效可使用sudo inconfig 刷新或者也可重启系统。


                         感谢你耐心的看到这里ღ( ´・ᴗ・` )比心,如有哪里有错误请踢一脚作者o(╥﹏╥)o! 

                                       

                                                                        给个三连再走嘛~  

  • 79
    点赞
  • 7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52
    评论
从程序员的视角,看计算机系统! 本书适用于那些想要写出更快、更可靠程序的程序员。通过掌握程序是如何映射到系统上,以及程序是如何执行的,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程序的行为为什么是这样的,以及效率低下是如何造成的。粗略来看,计算机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硬件、编译器、操作系统和网络互连环境。而通过程序员的视角,读者可以清晰地明白学习计算机系统的内部工作原理会对他们今后作为计算机科学研究者和工程师的工作有进一步的帮助。它还有助于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器和网络互连做好准备。 本书的主要论题包括:数据表示、C程序的机器级表示、处理器结构,程序优化、存储器层次结构、链接、异常控制流、虚拟存储器和存储器管理、系统级I/O、网络编程和并发编程。书所覆盖的内容主要是这些方面是如何影响应用和系统程序员的。例如,在讲述数据表示时,本书说明了用来表示数字的表示方法是有限的,它能够近似地表示整数和实数,但是这种表示方法是有限制的,程序员必须了解。在讲述高速缓存时,本书讨论了矩阵代码的循环变量的顺序是如何影响程序的性能的。在讨论网络互连时,本书描述了并发服务器如何能有效地处理来自多个客户端的请求。 本书基于Intel兼容(IA32)机器,在Unix或者相关的操作系统(例如,Linux)上执行C程序。虽然书包括了一些帮助读者将Java转化成C的提示,但是还是要求读者对C或者C++有一定的了解。 您可以通过本书的Web网站www.csapp.cs.cmu.edu获得完整的资料,包括实验和作业,授课笔记和代码示例。 本书英文版久负盛名,被众多专业人士称为“最伟大的计算机教材”之一,著名的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一直将本书作为教材使用,程序员眼的透彻讲述计算机系统的扛鼎之作。作者Randal E. Bryant是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主任,ACM和IEEE双院士(Fellow),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ACM和IEEE颁发的大奖。   本书共分十三章,分别介绍了信息的表示和处理、程序的机器级表示、处理器体系结构、存储器层次结构、静态和动态链接、虚拟存储器、系统级I/O、网络编程和并发编程等精彩内容。其目的是解释计算机系统的所有本质概念,并向读者展示这些概念是如何实际地影响应用程序的正确性、性能和实用性。与其他主要针对系统构造人员的系统类书籍不同,这本书是写给程序员的,是从程序员的角度来描述的。本书为软件和硬件之间搭起了一个桥梁,它给出了一种帮助读者分别从硬件和软件的角度去理解一个程序及其行为的途径,这也填补了国内计算机系统教学的一个空白。本书的最大优点是帮助读者理解概念,让读者很清楚地在脑海构造一个层次型的计算机系统,从最低层数据在内存的表示(如我们一直陌生的浮点数表示),到流水线指令的构成,到虚拟存储器,到编译系统,到动态加载库,到最后的用户应用。   本书提供了大量的例子和练习及部分答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每一个基本概念都有相应的笔头或程序试验,加深读者的理解。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5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慕斯( ˘▽˘)っ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