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网络是现代网络发展的产物。光网络通过光纤代替电缆作为传输介质的方式,提高传输性能和网络带宽,解决了传统网络中因IP业务快速增长导致带宽不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光网络的应用背景、技术定义、技术原理以及组网结构等信息,并与传统网络进行对比,分析光网络的技术特点。
1 光网络背景
光网络的产生主要源于传统网络无法适应IP业务快速增长所带来的高带宽需求。随着IP业务的快速增长,对网络带宽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高,传统网络主要通过铜缆进行数据传输,传输速率慢且功率损耗大,无法满足现代网络和新业务扩展的带宽需求。此外,随着铜缆价格的大幅上涨,继续使用铜原料增加带宽成本太高。在这种带宽提速成为迫切需求的背景下,光网络应运而生,它采用光纤代替电缆进行通信,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能够满足现代网络对大带宽的需求。
2 光网络概述
光网络是光纤通信网络的简称,一般指使用光纤作为主要传输介质的广域网、城域网或者新建的大范围的局域网。光网络通过光纤提供大容量、长距离、高可靠的链路传输手段,同时在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光交换技术,引入控制和管理机制,实现多节点之间的互联以及基于资源和业务需求的灵活配置功能。
3 光网络原理
● 光传输技术
光传输技术是一种以光纤为传输媒介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以光信号形态进行传输的技术。光传输技术利用的是光的全反射原理,实现过程为:将载有数据的电信号经光发射机转换成光信号并耦合进光纤,光信号在纤芯和包层的交界面产生全反射,并形成光闭锁在光纤芯内部向前传播;光信号在均匀透明的玻璃纤芯上不断进行反射,最终从光发射机传导至另一端的光接收机,经光接收机恢复出由光载波所携带的信息。由于纤芯直径很小,光沿着玻璃纤芯传输,光信号的损耗会比在网线中电信号传输损耗低很多。
图3-1 光传输过程示意图
● 光交换技术
光交换是一种不经过任何光/电转换,在光域直接将输入端光信号交换到任意光输出端的技术,能够省去传统交换技术中的光/电、电/光交换过程,减少损耗。光交换技术可以分为光路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
○ 光路交换
光路交换包括空分(SD)光交换、时分(TD)光交换和波分/频分(WD/FD)光交换三种类型。其中,空分光交换是在空间域上对光信号进行交换,通过改变光信号在空间上的传输通路实现交换;时分光交换是以时分复用原理为基础,在时域上对光信号进行交换;波分光交换是以波分复用原理为基础,采用波长选择或互换的方法来实现交换。
○ 光分组交换
光分组交换是一种采用分组交换方式进行光通信的技术,其实现过程与电的分组交换过程类似,都采用逐跳寻址转发的方式。光分组交换技术以光分组作为最小交换单元将数据分割成多个光分组,在一条物理线路上同时传送多个光分组,然后在光分组到达接收端后,去掉分组头并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组成完整的报文,完成光交换过程。
由于具有动态共享、统计复用带宽资源的特点,光分组交换可提高网络带宽资源利用率,并使网络具有很好的灵活性。但是,由于技术原因,光分组交换技术还没有达到实用化。
4 光网络结构
4.1 光网络的组成及架构
光网络主要由光通信设备、光纤光缆和光模块构成。其中,光纤光缆用于光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光模块应用在光通信设备上,是连接光通信设备和光纤光缆的桥梁。
一般来说,光网络架构可以分为三层: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每层在光网络中扮演不同角色,实现不同的功能。但是,随着技术发展,在光网络中,三层的网络架构逐渐被简化。
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技术路线:
● 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网络)网络技术路线,例如POL(Passive Optical LAN,无源光局域网)全光网络方案,采用的是两层组网架构,用无源分光器负责分纤,光纤1:N入室,多点共享宽带,在室内部署ONU(Optical Network Unit,光网络单元),简化了光网络结构。
● 以太全光网络技术路线,例如锐捷网络推出的极简以太全光网络方案,用无源透明汇聚替代有源汇聚,实现了汇聚节点彻底无源,在简化了光网络结构的同时,加强了网络的可扩展性,同样也是光纤入室,但相比POL方案,极简以太全光网络方案采用从核心到接入的直接点对点连接,实现各接入独享宽带,为用户带来更好的网络体验。
图4-1 POL全光网络和极简以太全光网络结构对比图
4.2 光通信设备
光通信设备是指在光网络中利用光波传输信息的通信设备。按照所处网络架构的位置及作用,光通信设备可以分为接入交换机、汇聚交换机和核心交换机。其中,核心交换机位于顶层核心层,汇聚交换机位于核心层和接入层中间,接入交换机位于底层接入层,与客户端直接连接。
图4-2 网络架构及光通信设备
4.2.1 接入交换机
接入交换机通常指面向用户连接或访问网络的交换机,与客户端直接连接,在光网络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网络接入服务,进行业务和带宽的分配,并解决本地网段内用户之间互相访问的需求。由于面向直接用户,接入交换机具有成本低和端口密度高的特点。
应用场景:
接入交换机使用较广泛,应用场景较多,尤其是在办公室、小型机房、多媒体中心等场景。目前,市面上的接入交换机产品较多,产品开发也越来越注重产品使用的便捷性、灵活性,例如锐捷网络的RG-IF2920系列以太全光网络入室交换机,采用小尺寸设计(长240mm,宽86mm),搭配INC控制器,设备接入后能够自动完成注册与配置,实现即插即用,且安装便捷灵活,支持办公工位、桌底安装、壁挂等多种安装方式,此外,它还可以通过INC控制器与信息库用户身份绑定,实现IP地址不更改,安全策略随身份而动,有效保障用户权限,网络安全性高。
图4-3 锐捷网络RG-IF2920U-12GT1XS以太全光网络入室交换机
4.2.2 汇聚交换机
汇聚交换机是多台接入层交换机的汇聚点,在光网络中的作用是将接入节点统一出口,同样也做转发及选路,实现资源访问控制和流量控制等功能。它能够处理来自接入层设备的所有通信量,并提供到核心层的上行链路,因此汇聚交换机与接入交换机比较,需要具备更高的转发性能。汇聚交换机通常是三层交换机。
应用场景:
在光网络中,对汇聚交换机并没有固定要求,并不是每个网络都必须配备汇聚交换机,取决于网络环境的大小及设备的转发能力。市面上的汇聚交换机,以锐捷网络的RG-S5750-DP系列交换机为代表,该系列交换机采用供电/光纤传输一体化方案,简化了网络部署,且支持VSU(Virtual Switching Unit,虚拟交换单元)虚拟化技术,实现毫秒级故障恢复,采用硬件多重保护,以保障设备持续运行不掉线,用网体验较好。
汇聚交换机需要有电源接入,在网络部署中要部署相应弱电间并配置电源,使得网络部署复杂度增加,占用空间较大。为改善这个问题,市面上就出现了替代汇聚交换机的合路器透明汇聚设备,它无需电源连接,因此在光网络部署中也就不需要部署弱电间和配置电源,能够有效减少线路部署,降低外部设备故障率,实现弱电间免管理免维护。例如锐捷网络的RG-DEMUX/MUX系列以太全光网合路器/透明汇聚产品,搭配彩光独特技术,能实现核心至接入的带宽透传,接入端1:1独享带宽,万兆/千兆入室,能满足高带宽需求设备接入,且设备即插即用,方便上线,快速扩容。
4.2.3 核心交换机
核心交换机指放置于网络主干部分(核心层)的交换设备,在光网络中主要负责可靠和迅速传输大量的数据流。一般为三层交换机,采用机箱式(多用于大型网络中)或盒式(多用于中小型网络中)外观,具有大容量接口带宽,且支持链路聚合功能,以为分布层交换机发送到核心层交换机的流量提供足够的带宽。此外,为保证核心层的可用性,核心层设备对于冗余能力、可靠性和传输速度方面要求较高,因此,在进行网络规划设计时,核心层的设备通常要占大部分投资。
应用场景:
对核心交换机没有固定要求,取决于网络环境的大小及设备的转发能力。核心交换机常被部署在园区光网络或数据中心等场景,需要根据不同场景的需求进行核心交换机选择。例如,对于园区网,不仅要考虑交换机数据传输转发的可靠性问题,还需要考虑交换机的能耗问题。
锐捷网络的RG-S7808C-V2以太全光网络交换机采用先进的CLOS正交架构,可以实现无阻塞转发且高速传输不丢包,同时支持业界超前的VSU虚拟化技术,能将多台物理设备虚拟化为一台逻辑设备,统一运行管理,降低网络运维管理成本,还可以实现50~200ms链路故障快速切换,保障关键业务不中断传输。此外,RG-S7808C-V2支持动态功耗管理,低负载时可节约功耗,智能风扇支持256级调速,精密温控,节能降噪,高温下也能长期工作,大幅度降低能耗。除部署在园区网,RG-S7808C-V2还可以根据需要部署在数据中心、城域网等场景。
4.3 光纤光缆
4.3.1 光纤
4.3.2 光缆
4.3.3 光电混合缆
光电混合缆是网络系统中将光纤传输、电源传输合为一体的一种复合线缆。它是一种集光纤、输电铜线于一体的新型接入方式,可以同时解决设备用电、信号传输的问题,具有外径小、重量轻、占用空间小的优点,同时具备较好的可扩展性、优越的弯曲性能和良好的耐侧压性能。
4.4 光模块
类型 | 传输速率 |
SFF | 低速率光模块,一般不高于千兆 |
GBIC | 1.25Gbit/s |
SFP | 千兆光模块,最高可达4.25Gbit/s |
SFP+ | 10Gbit/s |
XFP | 10Gbit/s |
XENPAK | 10Gbit/s |
X2 | 10Gbit/s |
SFP28 | 25Gbit/s |
QSFP+ | 40Gbit/s |
CFP | 100Gbit/s |
QSFP28 | 100Gbi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