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厂商与企业长期均衡的形成过程【完全竞争环境】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对于刘东老师的微观经济学第三版P146-P147部分的长期均衡内容,在初次学习时,作为初学者无法很快从兼顾专业和全面的教材中,捋清其逻辑,所以写下此篇笔记来帮助自己和相关学习者更好的把握这部分内容。

对于厂商,无论是短期均衡,还是长期均衡,都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的,因此我们说厂商的均衡,可以理解为厂商通过什么样的价格、什么样的产量,获得了最大利润。所以必须要以利润 π \pi π、价格 P P P,产量 Q Q Q起手,通过此三者之间的关系,或者由其关系衍生出来的等量关系,去探索复杂的均衡问题。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单个厂商无法随意定价,只能接受市场的定价,因此价格,是一个完全的外生给定变量,记为 P 0 P_0 P0

我们先关注利润函数 π ( Q ) = T R ( Q ) − T C ( Q ) \pi(Q)=TR(Q)-TC(Q) π(Q)=TR(Q)TC(Q),对利润函数求一阶导数 d   π ( Q ) d Q = M R ( Q ) − M C ( Q ) = 0 \frac{d\ \pi(Q)}{dQ}=MR(Q)-MC(Q)=0 dQd π(Q)=MR(Q)MC(Q)=0,此时一阶导数为0,求得极大值,也就是说,厂商利润最大值时,恒有 M R = M C MR=MC MR=MC。注意,此时我们并没有加上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没有利用 P 0 P_0 P0,就得到了一个适用于所有市场类型的均衡关系 M R = M C MR=MC MR=MC

那如果附加上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即利用 P 0 P_0 P0,会得到什么特殊的关系呢?我们继续对 M R = M C MR=MC MR=MC 进行分析, M R = d   T R d Q = d   P 0 Q d Q = P 0 d Q d Q = P 0 = M C MR=\frac{d\ TR}{dQ}=\frac{d\ P_0Q}{dQ}=\frac{P_0dQ}{dQ}=P_0=MC MR=dQd TR=dQd P0Q=dQP0dQ=P0=MC,显然利用外生变量 P 0 P_0 P0,可以发现,在完全竞争环境下,当达到厂商均衡时,必然有 M R = M C = P 0 MR=MC=P_0 MR=MC=P0。所以均衡点必然在 P 0 P_0 P0 S M C 、 L M C SMC、LMC SMCLMC的交点处取得。而 P 0 = M C P_0=MC P0=MC这个重要条件可以说是分析长期均衡的支柱。

均衡点的产生原因

介绍长期均衡,首先得知道“长期下”,厂商们会有哪些潜在行为,这些潜在行为会如何左右厂商的决策,如何影响行业,这里主要从两个方面探讨厂商的潜在行为:1)厂商可以自由调节生产要素投入量,从而选择规模 2)厂商可以自由进出行业。因此研究厂商的长期均衡,必须要以这两个厂商的潜在行为为出发点。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成

1)厂商自由调节生产要素,自由选择规模。弄清这一点,我们首先要简单回顾一下长期成本曲线的形成。一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就代表着一个生产规模,如果改变规模,就意味着将 S A C 1 SAC_1 SAC1不断右移,形成新的 S A C n SAC_n SACn曲线, n → ∞ n\rightarrow\infty n时,将会有无数条短期成本曲线生成,从而形成一条近似光滑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在短期内,我们借助 S M C 1 、 S A C 1 SMC_1、SAC_1 SMC1SAC1下的生产规模1来说明短期均衡下的利润。
π 1 = T R − T C \pi_1=TR-TC π1=TRTC,依据短期均衡的条件 P 0 = M C P_0=MC P0=MC,厂商选择的生产规模为 E 1 E_1 E1点对应的 Q 1 Q_1 Q1,从而最佳产量被锁定,平均成本也被锁定(与 S A C 1 SAC_1 SAC1的交点G就对应了该均衡下的平均成本)厂商获得的收益为 T R = P 0 Q 1 TR=P_0Q_1 TR=P0Q1,即矩形面积 S P 0 E 1 Q 1 O S_{P_0E_1Q_1O} SP0E1Q1O,付出的成本借助平均成本表示,即为面积 S F G Q 1 O S_{FGQ_1O} SFGQ1O,二者面积之差 S P 0 E 1 G F S_{P_0E_1GF} SP0E1GF为厂商的利润。

现在我们改变规模,让 S M C 、 S A C SMC、SAC SMCSAC曲线动起来,来模拟从短期走向长期均衡的过程。这时阴影部分所代表的利润 S P 0 E 1 G F S_{P_0E_1GF} SP0E1GF也是不断变化的,直到在 S M C 2 、 S A C 2 SMC_2、SAC_2 SMC2SAC2所对应的生产规模2下,在 E 2 E_2 E2点达到了长期均衡,此时厂商的最佳生产量为 Q 2 Q_2 Q2。厂商在此时的利润 π 2 \pi_2 π2,因为生产规模的变化,从 S P 0 E 1 G F S_{P_0E_1GF} SP0E1GF 变成了 S P 0 E 2 I H S_{P_0E_2IH} SP0E2IH

这一动态变化过程,显示了厂商通过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获得了比短期均衡下所得的利润更大的利润。

长期均衡

2)厂商可以自由进出行业,即行业中厂商的数目可变。这点实际上暗示了行业供给的变化,即行业供给曲线变化,因而此时供求平衡下的均衡价格 P P P,也会不断变化。

在长期中,厂商的利润 π = T R − T C = ( P − L A C ) Q \pi= TR-TC=(P-LAC)Q π=TRTC=(PLAC)Q,所以让我们来思考什么会引起厂商的进出?显然还是利润,当 P = L A C P=LAC P=LAC时,厂商的经济利润为0,此时因为无利可图,故没有新厂商进入;因为没有损失,故也没有旧厂商退出,行业处于一个严格的均衡状态。

但当 P > L A C P>LAC P>LAC 时,以 P 3 P_3 P3为例,厂商的经济利润为正,会吸引更多厂商涌入该行业,导致行业供给增大, P 3 P_3 P3价格下对应的行业供给曲线 S 3 S_3 S3向右下方移动,直到 S 2 S_2 S2。(因为 S 2 S_2 S2对应的价格 P 2 = L A C P_2=LAC P2=LAC, 整个行业均衡)

同样当 P < L A C P<LAC P<LAC 时,以 P 1 P_1 P1为例,厂商的经济利润为负,会导致部分厂商退出该行业,从而行业供给下降, P 1 P_1 P1价格下对应的供给曲线 S 1 S_1 S1向左上方移动,直到 S 2 S_2 S2

而只有在 E 2 E_2 E2点处,厂商之间的竞争才会因为“无利可图、无损可失”而停止,实现行业均衡。一旦行业存在盈利空间,或者亏损空间(即 P > L A C , 或 P < L A C P>LAC,或P<LAC P>LAC,P<LAC),一定会引发厂商们的进入和退出,从而影响供给,影响价格,最终传导到厂商获得的利润上,使盈利和亏损空间消失,实现厂商和行业的均衡。

趋于均衡的过程,在图中呈现为P1、P3的向P2收缩,和S1、S3向S2收缩的过程

进出入行业引发的动态均衡
理解了以上两点,粗略的把握完全竞争环境下,厂商和行业的长期均衡问题,应该不在话下。

但如果是不是完全竞争市场,失去了 P 0 = M C P_0=MC P0=MC的条件,那探究均衡问题以及价格产量关系的道路,又会是不一样的光景。届时,又会有新的特殊条件登场,帮助我们理清逻辑。

【部分图片来自b站up主:铁打的人在打铁】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