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修修修也
🎏所属专栏:数据结构
⚙️操作环境:Visual Studio 2022
目录
一.冒泡排序简介及思路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交换排序算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
- 重复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
- 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
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或越大)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算法动图演示如下:
二.冒泡排序的代码实现
算法实现步骤:(以升序为例)
-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步做完后,最后的元素会是最大的数。
-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清楚了逻辑和概念之后,我们的代码实现就比较简单了。代码如下:
//交换函数
void Swap(int* a, int* b)
{
int tmp = *a;
*a = *b;
*b = tmp;
}
//冒泡排序(升序
void BubbleSort(int* arr,int sz)
{
int i = 0;
for (i = 0; i < sz - 1; i++)
{
int j = 0;
for(j = 0; j < sz - 1 - i; j++ )
{
if (arr[j] > arr[j + 1])
{
Swap(&a[j], &a[j + 1]);
}
}
}
}
在代码实现部分还有几点需要注意:
- 对数组元素个数sz的计算需要在主函数内进行(或直接由主函数传入),不能在sort函数内进行,因为当将数组以传参的形式传递到sort函数内部时,数组名arr就仅代表数组首元素的地址了,这就会使得sort内部计算sz的值是1而不是我们预想的10,进而导致循环出错。
- 变量i所创建的循环,循环一次就会将整个数组当次循环中最大(或最小)的数字交换到其最终会出现的位置上。因此我们每次j循环就可以只需要循环 sz - 1 - i 次即可。
三.冒泡排序的优化
我们上面写的代码虽然已经按照冒泡排序的思路完成了实现,但其实可以再优化一些,举个例子:
假如算法执行到了某一步(可以是算法执行过程中的任意阶段),此时的数组元素顺序是这样的:
那么当我们交换完4和5这两个元素,这个数组显然就已经有序了:
数组有序后,下一次的算法执行过程中,j又从0开始向后找有没有相邻的元素但顺序不对的地方:
当j直到找到内循环结束,都没发现一个相邻两元素顺序不对的地方,意味着所有相邻两元素都已经是有序的了,那么其实也就代表数组已经整体有序了.
- 这时我们就完全可以终止排序了,因为数组已经完全有序了.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在冒泡排序的交换逻辑中加入一个交换标志exchange,如果整个内循环走过来,都没有发生元素交换,那么也就意味着数组已经有序了,我们这时可以直接终止程序循环.
优化代码如下:
//交换函数
void Swap(int* a, int* b)
{
int tmp = *a;
*a = *b;
*b = tmp;
}
//冒泡排序(升序
void BubbleSort(int* arr,int sz)
{
for (int i = 0; i < sz - 1; i++)
{
bool exchang = false;
for(int j = 0; j < sz - 1 - i; j++ )
{
if (arr[j] > arr[j + 1])
{
Swap(&a[j], &a[j + 1]);
exchange = true;
}
}
if(exchange == false)
break;
}
}
四.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
冒泡排序的最好情况当然是遇到一个一次都不用交换的数组,只是让j顺着数组对比一遍,发现数组从头到尾都有序,即数组完全顺序的情况:
易得此时的:
- 算法执行次数为:
- 算法时间复杂度为:
📌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
冒泡排序的最坏情况是遇到的每一个元素都需要做交换,即数组完全逆序的情况:
此时算法每趟的交换次数累加起来就是(n-1)+(n-2)+.....+ 2 + 1 ,可以发现当算法执行结束,所有次数累加起来恰好是一个等差数列,我们利用求和公式可得
- 算法执行总次数为:
- 算法时间复杂度为:
结语
希望这篇冒泡排序算法详解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佬们留言或私信与我交流.
有关更多排序相关知识可以移步:
【数据结构】八大排序算法http://t.csdnimg.cn/RXKYr
学海漫浩浩,我亦苦作舟!关注我,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相关文章推荐
数据结构排序算法篇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