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分享:河南省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及驱动机制

本文研究了河南省土地利用的变化,重点关注空间异质性特征,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分析了1990-2020年间各区域土地类型的流入流出差异,发现人口密度、经济因素等对土地利用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强调了各地块间的显著差异和土地转换的主要趋势,为制定区域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了依据。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研究背景:正在进行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了土地利用的变化,这将会导致气候变化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制定土地利用规划,需要考虑自然、经济和人文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中国的行政区划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流域、城市群和省级等较大尺度上,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通过研究区域内各子空间的差异,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地土地利用特征和驱动机制。这对于功能区划定、国家国土规划制定、土地配置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决策至关重要。

河南省地处中国中部地区,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基础雄厚,政府支持,在中国城市群发展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巨大的潜力。它以粮仓而闻名,被认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地区之一。作为农业强国,河南面临着土地稀缺、建筑用地和其他用途之间的冲突等挑战。该省的地形多样,包括平原、丘陵、盆地和山脉,对土地利用有显着影响。在该省的东部平原,农作物种植占主导地位,而近年来又出现了新的工业企业。西部山区和南部盆地地区以旅游业和森林草原资源保护为主,畜牧业和渔业适度发展。中部丘陵地区重点调整土地经济价值,发展新兴产业和城市建设。这些不同的区域特征表现为不同的土地利用重点和模式。然而,目前河南省土地利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整体时间变化和时空演变上,缺乏对空间分异特征和科学量化驱动机制的深入研究。

研究方法: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土地信息制图(土地类型分类图,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桑基图可视化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因子检测、交互检测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