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 使用过采样方法实现逻辑回归分类问题


本篇内容是 基于Python的scikit-learn库中sklearn.linear_model 类中的 LogisticRegression()逻辑回归方法实现的,其内容中只是在处理训练集的方法上与以下链接内容里的不同,在其他的方面都是一样的,可以放在一起看。

一、什么是过采样方法?

  • 过采样(Over-sampling)是数据预处理中的一种技术,主要用于处理不平衡数据集(imbalanced datasets)问题。在不平衡数据集中,某些类别的样本数量远多于其他类别,这可能导致机器学习模型在训练时偏向于多数类,从而忽略了少数类,进而在预测时表现出对少数类的低准确率。
  • 过采样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增加少数类(即样本数量较少的类别)的样本来改善数据集的平衡性
  • 本篇我们使用过采样方法中的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MOTE, 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对数据集进行过采样操作
    • 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MOTE, 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是一种复杂的过采样方法,它通过生成新的少数类样本来增加其数量。SMOTE算法首先选择少数类中的一个样本,然后在其最近的k个邻居(这些邻居也属于少数类)中随机选择一个样本,并在两个样本之间的连线上随机生成一个新的样本。这个过程可以重复多次,以生成足够数量的新样本。

二、使用过采样方法实现逻辑回归分类问题

  • 具体步骤:

    • 1、读取并查看数据
    • 2、数据标准化
    • 3、切分原始数据
    • 4、过采样解决样本不均衡问题
    • 5、训练模型并建立最优模型
    • 6、传入测试数据集进行测试
  • 1、读取并查看数据

    • 这里有一份含有28万+数据的csv文件

    • 通过pandas方法读取此文件

      # 通过pandas方法读取creditcard.csv文件,并用data变量接收
      data = pd.read_csv("creditcard.csv")
      data.head()  # 查看data的前几行,默认是5行
      
    • 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这个数据的最后一列“Class”标签用来标注是否正常,0表示正常,1表示异常

    • 我们可以通过画出条形图来观察两类标签的样本个数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绘制条形图,查看正负样本个数"""
      labels_count = pd.Series.value_counts(data['Class'])
      plt.title("正负例样本数")
      plt.xlabel("类别")
      plt.ylabel("帧数")
      labels_count.plot(kind='bar')
      plt.show()
      
    • 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可以看出0和1标签的样本数据个数相差的非常多,0标签有28万+,而1标签只有几百多,这便是不平衡数据集

  • 2、数据标准化

    • 我们数据的倒数第二(Amount)列可以看出,这一列的特征数值,比其他列特征数值要大很多,如果不做调整就传入模型训练,将会占有很大的权重,导致最后的结果很大的程度上都只受这一个特征的影响
    •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前面的特征数据都是在-1~1之间,所以我们可以用Z标准化的方法,改变其数值范围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数据标准化:Z标准化"""
      scaler = StandardScaler()
      # a = data[['Amount']]  # 返回dataframe数据,而不是series
      # 用StandardScaler中的fit_transform实现Z标准化
      data['Amount'] = scaler.fit_transform(data[['Amount']])
      # 删除无用列(第一列没有作用)
      data = data.drop(['Time'], axis=1)  
      
    • 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3、切分原数据

    • 对原始数据进行切分,切出20%作为测试集,其余的为训练集
      # 切分数据集
      x_whole = data.drop('Class', axis=1) # # 去除标签列作为训练数据
      y_whole = data.Class  # 得到标签列
      # 划分出20%的测试集,并抛出随机种子,为了后面每次的运行,随机划分的都是相同的数据
      x_train_w, x_test_w, y_train_w, y_test_w = train_test_split(x_whole, y_whole,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0)
      
  • 4、过采样解决样本不均衡问题

    • 使用SMOTE算法通过生成新的少数类样本来增加其数量

      # 进行过采样操作
      from imblearn.over_sampling import SMOTE
      
      oversampler = SMOTE(random_state=0)  # 随机种子
      os_x_train, os_y_train, = oversampler.fit_resample(x_train_w, y_train_w)  # 人工拟合数据
      # os_x_train:传入模型训练的训练数据
      # os_y_train:传入模型训练的标签数据
      
    • 可以再次通过绘制条形图观察数据

      """绘制图形,查看正负样本个数"""
      # 通过标签数据来查看
      labels_count = pd.Series.value_counts(os_y_train)
      plt.title("正负例样本数")
      plt.xlabel("类别")
      plt.ylabel("帧数")
      labels_count.plot(kind='bar')
      plt.show()
      
    • 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可以看出通过SMOT算法,让1标签的数据量增加到与0标签相同的数量

  • 5、训练模型并建立最优模型

    • 交叉验证选择较优惩罚因子

    • 建立最优模型

      # 交叉验证选择较优惩罚因子
      scores = []
      c_param_range = [0.01, 0.1, 1, 10, 100]  # 参数
      for i in c_param_range:  # 第1次循环的时候C=0.01,5个逻辑回归模型
          lr = LogisticRegression(C=i, penalty='l2', solver='lbfgs', max_iter=1000)
          score = cross_val_score(lr, x_train_w, y_train_w, cv=10, scoring='recall')  # 交叉验证
          score_mean = sum(score) / len(score)  # 交叉验证后的值 召回率
          scores.append(score_mean)  # 存放所有的交叉验证召回率
          print(score_mean)  # 将不同的C参数分别传入模型, 分别看看哪个模型效果更好
      
      best_c = c_param_range[np.argmax(scores)]  # 找到scores中最大的值对应的C参数
      print("........最优惩罚因子为:{}........".format(best_c))
      
      """建立最优模型"""
      lr = LogisticRegression(C=best_c, penalty='l2', max_iter=1000)
      lr.fit(os_x_train, os_y_train)
      
    • 运行结果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6、传入测试数据集进行测试

    • predict 方法接受一个数组(或类似数组的结构,如列表的列表、Pandas DataFrame等),其中包含了要预测的目标变量的新数据点。然后,它使用训练好的模型对这些数据点进行预测,并返回一个包含预测结果的数组。

    • metrics.classification_report 是 scikit-learn(一个流行的 Python 机器学习库)中的一个函数,用于展示主要分类指标的文本报告。这个函数特别适用于评估分类模型的性能,尤其是在处理多类分类问题时。它提供了每个类别的精确度(precision)、召回率(recall)、F1 分数(F1-score)和支持度(support,即每个类别的真实样本数量)的详细报告。

      from sklearn import metrics
      
      # 传入原数据切分后的训练数据进行测试
      train_predicted_w = lr.predict(x_train_w)
      print(metrics.classification_report(y_train_w,train_predicted_w))
      
      # 传入原数据切分后的测试数据进行测试
      test_predicted_w = lr.predict(x_test_w)
      print(metrics.classification_report(y_test_w, test_predicted_w))
      
    • 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下面是未使用过采样方法,使用原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后的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对比两次不同数据训练出的结果可以看出,通过过采样的方法处理数据后可以大大提高模型的性能

三、过采样的优缺点

  • 优点:

    • 平衡数据集:过采样通过增加少数类样本的数量,有助于平衡训练数据集中各个类别之间的比例,从而提高机器学习模型对少数类别的分类性能。
    • 不引入偏见:在合成新的少数类样本时,过采样方法(如SMOTE算法)并不依赖于多数类样本,因此不会引入对多数类的任何偏见。
  • 缺点:

    • 过拟合风险:过度依赖过采样可能导致模型对训练数据过拟合,从而在未知数据上表现不佳。这是因为模型可能过于关注少数类的特征,而忽略了数据的整体分布。
    • 增加计算成本:过采样方法需要合成新的样本,这会增加数据集的规模,进而增加训练和预测的计算成本。
    • 引入噪声:在合成新的少数类样本时,过采样方法可能引入一定程度的噪声,这可能对模型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 类别平衡失衡:过采样可能会导致数据集类别的平衡性失衡,特别是当过采样比例过高时,会使得多数类样本的比例相对较低,从而可能导致模型对多数类样本的分类性能下降。
  • 26
    点赞
  • 1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