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et_addr
函数是一个在 C 标准库(如 POSIX 标准中的 <arpa/inet.h>
头文件)中定义的函数,它用于将一个点分十进制(dotted-decimal)格式的 IPv4 地址字符串转换为一个 32 位的无符号长整型(uint32_t
或等效类型)数值,也称为网络字节序(network byte order)。网络字节序是大端序(big-endian),即最高有效字节(MSB)存储在最低的内存地址。
目录
函数原型
#include <arpa/inet.h>
uint32_t inet_addr(const char *cp);
cp
是一个指向以 null 结尾的字符串的指针,该字符串表示一个点分十进制的 IPv4 地址(例如 "192.168.1.1")。- 返回值是一个 32 位的无符号长整型值,表示网络字节序中的 IPv4 地址。如果输入字符串不是有效的 IPv4 地址,则返回
INADDR_NONE
(通常为(uint32_t)-1
)
什么是点分十进制
点分十进制(Dotted Decimal Notation,简称DDN)是一种用于表示IPv4地址的标准格式。IPv4地址是一个32位的数值,为了便于人类阅读和理解,它被分为4个字节(每个字节8位),并以点(.
)分隔。每个字节的数值被转换为十进制数,并依次排列,用点号连接,从而形成一个点分十进制的IPv4地址字符串。
例如,IPv4地址192.168.1.1
就是一个点分十进制格式的地址。这个地址被分为四个部分:192
、168
、1
和1
,每个部分都是一个十进制数,它们分别对应IPv4地址中的四个字节。这四个字节在内存中是以二进制形式存储的,但在表示和传输时,为了方便,通常使用点分十进制格式。
要将一个点分十进制的IPv4地址转换回其二进制形式,你需要将每个十进制数转换为8位的二进制数,并将它们按顺序组合起来。例如,192
转换为二进制是11000000
,168
转换为二进制是10101000
,以此类推,最终得到一个32位的二进制IPv4地址。
反过来,要从二进制形式转换回点分十进制格式,你需要将32位的二进制地址分为四个8位的部分,每个部分转换为十进制数,并用点号连接。
点分十进制格式使得IPv4地址更加易于理解和记忆,同时也便于在文本和网络协议中进行表示和传输。
也可以说inet_addr函数是将一个点分十进制的ip地址转化为4字节ip地址。
实例
假设我们要将字符串 "192.168.1.1" 转换为网络字节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arpa/inet.h>
int main() {
const char *ip_str = "192.168.1.1";
uint32_t ip_num = inet_addr(ip_str);
if (ip_num != INADDR_NONE) {
printf("The network byte order of %s is: %u\n", ip_str, ip_num);
} else {
printf("Invalid IP address: %s\n", ip_str);
}
return 0;
}
结果
The network byte order of 192.168.1.1 is: 3232235777
3232235777是十进制数。
- 点分十进制格式的 "192.168.1.1" 对应的二进制表示是
11000000.10101000.00000001.00000001
。 - 将其转换为一个 32 位无符号整数,即
0xC0A80101
(十六进制),等于3232235777
(十进制)。
注意事项
inet_addr
只支持 IPv4 地址。对于 IPv6 地址,需要使用inet_pton
函数。inet_addr
返回的是一个无符号长整型值,因此在打印时需要使用适当的格式说明符(如%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