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pcap开发库的使用
1.Libpcap简介
Libpcap是Packet Capture Libray的英文缩写,即数据包捕获函数库。该库提供的C函数接口用于捕捉经过指定网络接口的数据包,该接口应该是被设为混杂模式。这个在原始套接子中有提到。
著名的软件TCPDUMP就是在Libpcap的基础上开发而成的。Libpcap提供的接口函数实现和封装了与数据包截获有关的过程。
Libpcap提供了用户级别的网络数据包捕获接口,并充分考虑到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Libpcap可以在绝大多数Linux平台上运行。在Windows平台上,也有一款与其功能类似的开发库:Wincap。
它的工作在上层应用程序与网络接口之间。
主要功能:
- 数据包捕获:捕获流经网卡的原始数据包
- 自定义数据包发送:构造任何格式的原始数据包
- 流量采集与统计:采集网络中的流量信息
- 规则过滤:提供自带规则过滤功能,按需要选择过滤规则
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典型应用包括玩罗协议分析器,网络流量发生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网络扫描器和其他安全工具。
2.Libpcap的安装
打开Linux终端:
sudo apt-get install libpcap-dev
需要包含的头文件:
#include <pcap.h
编译的时候需要加:
-lpcap
利用libpcap函数库开发应用程序的基本步骤:
- 打开网络设备
- 设置过滤规则(可选)
- 捕获数据
- 关闭网络设备
常用函数:
请注意,第四个部分对函数使用有更详细的注释!
pcap_lookupdev( )
(可选) 查看设备名,返回网卡名
pcap_t *pcap_open_live(const char *device,int snaplen,int promisc,int to_ms,char *ebuf)
功能:
打开一个用于捕获数据的网络接口
返回值:
返回一个Libpcap句柄
参数:
device:网络接口的名字
snaplen:捕获数据包的长度
promise:1代表混杂模式,其它非混杂模式
to_ms:等待时间
ebuf:存储错误信息
void pcap_close(pcap_t *p)
功能:
关闭Libpcap操作,并销毁相应的资源
参数
p:需要关闭的Libpcap句柄
返回值:无
const u_char *pcap_next(pcap_t *p,struct pcap_pkthdr *h)
功能:
捕获一个网络数据包
参数:
p:Libpcap句柄
h:数据包头
返回值:
捕获的数据包的地址
struct pcap_pkthdr结构体信息:记录接受数据的时间以及报文的长度
int pcap_loop(pcap_t *p,int cnt,pcap_handler callback,u_char *user)
功能:
循环捕获网络数据包,直到遇到错误或者满足退出条件;
每次捕获一个数据包就会调用callback指示的回调函数,
所以,可以在回调函数中进行数据包的处理操作
返回值:
成功返回0,失败返回负数
参数:
p:Libpcap句柄
cnt:指定捕获数据包的个数,如果是-1,就会永无休止的捕获
callback:回调函数
user:向回调函数中传递的参数
回调函数定义:
void callback(u_char *arg, const struct pcap_pkthdr *packet_header, const u_char *packet_content)
参数1:arg存放pcap_loop传递过来的user用户数据
参数2:packet_heaher 存放接收到的报文的时间以及长度
参数3:packet_content接收到的网络帧数据
过滤规则函数:
int pcap_compile(pcap_t *p,struct bpf_program *program,char *buf,int optimize,bpf_u_int32 mask)
功能:
编译BPF过滤规则
返回值:
成功返回0,失败返回-1
参数:
p:Libpcap句柄
program:bpf过滤规则(pcap识别的规则)
buf:过滤规则字符串(用户识别的规则 重心)
optimize:优化
mask:掩码
int pcap_setfilter(pcap p,struct bpf_programfp)
功能:
设置BPF过滤规则
返回值:
成功返回0,失败返回-1
参数:
p:Libpcap句柄
fp:BPF过滤规则
在学习之后,让我们不妨编写一段代码实验一下
测试程序:
功能:查看设备名,返回网卡名
#include <pcap.h>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char errBuf[PCAP_ERRBUF_SIZE], * device;
device = pcap_lookupdev(errBuf);
if(device)
{
printf("success: device: %s\n", device);
}
else
{
printf("error: %s\n", errBuf);
}
return 0;
}
打开终端,进行makefile
//我编写的文件名为test.c
gcc -Wall -o test test.c -lpcap
/*在这一段显示warning,是由于你在代码中使用了pcap_lookupdev函数,而该函数已经被标记为废弃(deprecated)。取而代之的是使用pcap_findalldevs函数来替代。警告信息中也给出了建议,即使用pcap_findalldevs函数,并且使用第一个设备。(不过,没什么大碍)*/
//成功编译链接后
./test
//这样你就可以看到自己的端口号了
success: device: ens33
3.Libpcap的工作原理
作为捕捉网络数据包的库,它是一个独立于系统的用户级的API接口,为底层网络检测提供了一个可移植的框架。
一个包的捕捉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包括面向底层包捕获、面向中间层的数据包过滤和面向应用层的用户接口。这与Linux操作系统对数据包的处理流程是相同的(网卡->网卡驱动->数据链路层->IP层->传输层->应用程序)。包捕获机制是在数据链路层增加一个旁路处理(并不干扰系统自身的网络协议栈的处理),对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包通过Linux内核做过滤和缓冲处理,最后直接传递给上层应用程序。
下面介绍Libpcap的抓包流程:
- 查找网络设备:目的是发现可用的网卡,实现的函数为pcap_lookupdev(),如果当前有多个网卡,函数就会返回一个网络设备名的指针列表。
- 打开网络设备:利用上一步中的返回值,可以决定使用哪个网卡,通过函数pcap_open_live()打开网卡,返回用于捕捉网络数据包的秒数字。
- 获得网络参数:这里是利用函数pcap_lookupnet(),可以获得指定网络设备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 编译过滤策略:Lipcap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数据包的过滤,函数pcap_compile()来实现。
- 设置过滤器: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利用pcap_setfilter()函数来设置。
- 利用回调函数,捕获数据包:函数pcap_loop()和pcap_dispatch()来抓去数据包,也可以利用函数pcap_next()和pcap_next_ex()来完成同样的工作。
- 关闭网络设备:pcap_close()函数关系设备,释放资源。
4.函数具体功能介绍和分析
--------------------------------------------------------------------------------------------------------------
获取网络接口:
char * pcap_lookupdev(char * errbuf)
//上面这个函数返回第一个合适的网络接口的字符串指针,如果出错,则errbuf存放出错信息字符串,errbuf至少应该是PCAP_ERRBUF_SIZE个字节长度的
--------------------------------------------------------------------------------------------------------------
可以获取指定设备的ip地址,子网掩码等信息:
int pcap_lookupnet(const char * device, bpf_u_int32 * netp, bpf_u_int32 * maskp, char * errbuf)
//netp:传出参数,指定网络接口的ip地址
//maskp:传出参数,指定网络接口的子网掩码
//pcap_lookupnet()失败返回-1
//net,mask的转换方式,inet_ntoa可以把他转换成10机制字符串
头文件 arpa/inet.h
addr.s_addr=netp;
net=inet_ntoa(addr);
addr.s_addr=maskp;
mask=inet_ntoa(add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