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的滤镜用法
1. 滤镜的原理
1.1 滤镜定义
一种插件模块,可以操纵图像中的像素。
通过改变像素的位置或颜色来生成特效。
1.2 种类
1.2.1 内置滤镜
用于创建具体的图像特效。
用于编辑图像。
1.2.2 外挂滤镜
需要安装。
1.3 滤镜的使用规则
需要选中可见图层。
若创建了选区,滤镜只处理该选区内的图像。
分辨率不同,效果也不同。
可以处理图层蒙版,快速蒙版和通道。
2. Camera raw 滤镜
2.1 工具介绍
2.2 工具使用方法
Camera Raw滤镜时Ps中自带的一款功能非常强大的滤镜,主要用来矫正图像颜色和角度的。它是专门用于处理Raw文件的程序,可以解释相机原始数据文件,对于白平衡、色调范围、对比度、颜色饱和度、锐化进行调整。
2.3 滤镜区域介绍
区域对应的亮度情况(从左到右)
区域 | 亮度情况 |
白色 | 高 |
高光 | 较高 |
曝光 | 正常 |
阴影 | 较低 |
黑色 | 低 |
可以通过对于上图中拖入不同区域块产生不同的效果,对应上表中的不同曝光程度。
2.4 基本功能模块
2.4.1: 自动
单击该选项后,Camera Raw会根据画面内容自动分析并调整各个滑块,给出系统认为均衡的各项参数。主要针对明暗程度、高光阴影、清晰度、色彩饱和度进行综合的调整。
2.4.2:基本
这是每次打开文件时默认的界面,这个“基本”面板中包含了最常用的影调调整工具。我们可以在这个界面中完成对原始作品的基础调整。
2.4.3:白平衡
下拉白平衡菜单,我们能发现一系列常见的预设,能帮助我们还原不同光线条件下摄影作品的色彩平衡。
白平衡是指对所拍摄的画面中各种颜色的白色部分进行校正,使其呈现出真实自然的色彩。白平衡可以根据光源的不同进行调节,以保证图片在不同的灯光条件下更加真实无误。白平衡的作用包括:
- 保证图像中白色真实呈现
- 纠正光源的色温
- 调整图像的氛围和情绪
- 消除色彩偏差带来的问题
- 提高后期调整的效果
包含了色温与色调,可以通过调控色温与色调的范围来设置白平衡。
可调节范围为:-100 至 +100。
2.4.4:曝光
拉动曝光滑块,能整体的改变画面的明暗程度,适用于大范围调整画面明暗关系。
可调节范围为:-5 至 +5。
曝光是指图像的明暗程度。照片太暗称之曝光不足,照片太亮叫做曝光过度。当照片里的拍摄对象不是太明或者太暗,看着很自然叫做适度曝光。拍摄对象可以是任何事物,比如人物或者远处的山,受构图和拍摄位置的影响,不是所有元素都能适度曝光。有时你的背景会太亮,有时你的照片的一侧会太暗。
- 能将暗处的景色(特别是夜景)拍得更清楚。
- 能拍出如梦如幻的精彩画面(如丝绸般的瀑布、绝美的星轨等)。
- 能让照片的逼格变得更高(朋友圈一大炫资)
2.4.5:对比度
可调节范围为:-100 至 +100。
对图像的色调范围进行调整,增加亮度或者阴影,将不合适的照片曝光进行修正。
2.4.6:高光和阴影
可调节范围为:-100 至 +100。
由于拍摄环境的大光比问题,通常拍摄出来的原始图片存在部分区域过曝,部分区域过暗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使用高光和阴影滑块对高光过亮或者阴影过黑的区域进行适当的还原,得到更多的画面细节。
2.4.7:白色、黑色
可调节范围为:-100 至 +100。
对应了上述的白色与黑色区域,通过调整对于原始图片的亮度进行调整。增加白色可以让亮部区域更亮,减少白色可以让亮部区域压暗,作用相对于“高光”,范围更大。增加黑色可以让暗部区域提亮,减少黑色可以让暗部区域压暗,作用相对于“阴影”,范围更大。
2.4.8:清晰度、自然饱和度、饱和度
可调节范围为:-100 至 +100。
清晰度通常会用来增强画面的质感,因为清晰度滑块调整的是画面的中间调,本质上是增加的画面质感。而自然饱和度滑块能帮助我们合理的控制色彩饱和度,防止出现色彩过于鲜艳或者过于黯淡的情况。
2.4.9:纹理
可调节范围为:-100 至 +100。
纹理是物体结构的反映,分析纹理可以得到图像中物体的重要信息,是 图像分割 、 特征抽取 和分类识别的重要手段。
2.4.10:去除薄雾
可调节范围为:-100 至 +100。
提高照片的通透度,对比度和色彩感。
PS中的“去除薄雾”功能可以提高照片的通透度,对比度和色彩感. 该功能会使照片失真,因此需要使用基本面板的其他参数对画面的影调和色彩进行优化,让照片看起来不再失真。 另外,可以使用曝光度调节“位移”这一项来去除薄雾。
2.5 曲线
曲线工具是色阶工具的进阶版,曲线调影调是最灵活的工具。
可以通过拖动曲线进行调整图片的高光、亮调、暗调、阴影,也可以直接在下方进行拖拽调节获知直接输入参数。
2.6 细节
包含锐化、减少杂色、杂色深度减低。
锐化:可以增强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通过调整锐化的半径、细节、蒙版等可以对于图片进行锐化处理,加强图像中景物的细节边缘和轮廓。
杂色是图像中多余的不自然的内容,它们会降低图像品质。 图像杂色包括明亮度(灰度)杂色和单色(颜色)杂色,前者使图像呈粒状,后者使图像颜色看起来不自然。
减少杂色:可以增强图片的和谐感,不显得那麽突兀。主要减少的时发光杂色和颜色杂色。包含细节与对比度俩个选项卡。
杂色深度降低:见名知意,就是降低杂色的深度。包含细节与平滑度俩个选项卡。
通过杂色的设置可以使得图片更加平滑,更加和谐。
2.7 混色器
HSL:包括色相、饱和度、明亮度、全部。
颜色:包括红色、橙色、黄色、绿色、浅绿色、蓝色、紫色、洋红色。
混色器有俩种调节方式。一种是调节HSL,在色相、饱和度、明亮度中调整对应的颜色。第二种是调节颜色,在各种颜色内调整对应的色相、饱和度、明亮度。
使用 混色器 可以对图面中 具体颜色作单独调整。 通过 调节“光学”选项下的晕影, 我们可以对图面增加 暗角或褪色 的效果。
2.8 颜色分级
可以在调整区对于设置的模式。包括三向模式、全局模式、单独模式。
颜色分级功能可以分别给高光、阴影区域加入上一个主基调,从而强化冷暖对比。调整图片的色调,使得图片更加和谐。
2.9 光学
能帮助我们利用镜头的配置文件来改善画面的光效。 我们可以手动控制其中的滑块,用于矫正画面中的透视畸变和边缘色彩。
2.10 几何
消除色差、去紫边;去暗角;校正照片的几何畸变。
2.11 效果
包括颗粒和晕影。
颗粒可以使得图片颗粒化,大小与粗糙度可以对颗粒化的效果进行调节。通过调整图像特定部分的颗粒数量,可以增强照片的效果,如增强背景或模糊图像。 这一功能在创造性图像处理中非常有用,让您能够更好地表达您的创意。
颗粒:控制应用于图像的颗粒数量。向右拖动可增加数量。设置为零可停用颗粒。
大小:控制颗粒大小。指定 25% 或更高的值可能导致某些图像模糊。
粗糙度:控制颗粒的匀称性。向左拖动可使颗粒更匀称;向右拖动可使颗粒更不匀称。
晕影效果,通过将原始图像颜色与黑色或白色混合来应用裁剪后晕影。 适用于需要柔和效果的情况,但可能会降低高光对比度。
-
高光优先:在保护高光对比度的同时应用裁剪后晕影,但可能会导致图像暗区的颜色发生变化。适用于具有重要高光区域的图像。
颜色优先:在保留色相的同时应用裁剪后晕影,但可能会导致明亮高光部分丢失细节。
绘画叠加:通过将原始图像颜色与黑色或白色混合来应用裁剪后晕影。适用于需要柔和效果的情况,但可能会降低高光对比度。
-
通过调整任何以下滑块来优化效果:
数量:正值使角落变亮,负值使角落变暗。
中点:值越高会将调整范围限制在离角落越近的区域,而值越低会将调整应用于角落周围越大的区域。
圆度:正值增强圆形效果,而负值增强椭圆效果。
羽化:值增大将增加效果与其周围像素之间的柔化,值降低会减小效果与其周围像素之间的柔化。
高光:(当“数量”为负值时,高光优先或颜色优先效果有此滑块可用)控制图像亮区中的高光“穿透”程度,如在路灯或其它明亮光源照射下。
2.12 校准
设置处理版本,对于阴影的色调及红绿蓝的色相与饱和度进行设置,有助于美化色调。
郝辛岩--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