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缠论怎么学?本土技术分析体系的实战指南
缠中说禅:中国股市的独门秘籍
第一次听说缠论是在2015年股灾后,当时市场哀鸿遍野,却有几个老股民靠着这套理论神奇地躲过了大跌。缠论创始人"缠中说禅"虽然身份神秘,但他留下的这套技术分析体系确实让不少中国股民找到了应对A股独特走势的方法。
与MACD、KDJ这些"进口指标"不同,缠论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技术分析,它更懂A股的脾气。比如A股特有的"政策市"特征,突发消息多,波动剧烈,缠论的分型、笔、线段等概念就是为这种市场量身定制的。
同花顺上的缠论工具箱
在同花顺软件里输入"CL"就能调出缠论指标,但很多人打开后就被那些红红绿绿的线段搞晕了。其实掌握几个核心工具就够了:
分型识别:就像看山有三座峰才算真山,K线也要满足特定条件才能确认转折。同花顺会自动标注顶分型和底分型,省去了人工识别的麻烦。
笔和线段:这是缠论的基本构件。笔是相邻顶底分型间的连接,线段则由连续同向的笔构成。同花顺的自动画线功能可以帮你快速识别当前处于哪个级别的走势中。
中枢区间:相当于传统技术分析中的整理平台,但缠论给出了更精确的定义方法。在同花顺上,按住Alt键拖动鼠标就能测量潜在的中枢区间。
从零开始的三步学习法
第一步:先看大盘练眼力
打开同花顺,调出上证指数的月线图。不用管那些复杂指标,就盯着K线看分型。你会发现,历史上每个重大转折点几乎都对应着明显的顶底分型结构。这种直观感受比读十本书都有用。
第二步:小周期验证买卖点
切换到30分钟或小时线,用同花顺的"CL"指标自动标注买卖信号。注意观察:当小级别买点与大级别方向一致时,成功率会明显提高。这就是缠论强调的"级别联立"。
第三步:实盘模拟找感觉
在同花顺的模拟交易板块,用1万元虚拟资金专门练习缠论交易。记录每笔交易的依据:是依据分型突破?还是线段回抽?三个月后回看记录,你会清楚哪种模式最适合自己。
避开新手常踩的三个坑
过度依赖自动画线:同花顺的缠论指标虽方便,但算法难免有误差。遇到重要决策时,一定要手动复核分型和笔的划分。有次我发现软件漏标了一个关键底分型,差点错过一波行情。
忽视成交量验证:缠论原著对量能着墨不多,但A股没有成交量配合的分型往往是假信号。我习惯在同花顺上叠加VOL-TDX指标,当分型出现时,成交量必须突破5日均量才值得信任。
混淆操作级别:看日线进的场,却盯着5分钟线止损,这是多数人亏损的原因。我的解决方案是:在同花顺设置多窗口联动,大周期定方向,小周期找切入点,各司其职。
开户用户的专属福利
通过我这里开通账户的朋友,除了享受行业最低佣金,还能获得:
- 同花顺L2行情免费使用权(看清每一笔委托单)
- 定制版缠论指标公式(优化过参数更适合当前市场)
- 每周缠论实战案例解析(直接发到你的同花顺消息中心)
最近有位客户用我们改良的中枢战法,在科创50ETF上抓住了20%的波段。关键是他严格按照缠论的"三类买卖点"操作,避开了一堆诱多陷阱。这周我们准备拆解这个经典案例,新开户用户可以直接在同花顺上收到详细图解。
缠论不是万能钥匙
去年新能源板块单边下跌时,有位老股民固执地用缠论抄底,结果越补越亏。后来他跟我说:"忘了缠师最重要的那句话——'没有买卖点就休息'。"现在他的同花顺自选股里多了个"观望组",不符合缠论标准的一律不进。
真正的高手,都懂得把缠论当作GPS而非发动机。它能告诉你现在处于行情的哪个位置,但要不要出发、开多快的车,还得结合基本面、资金面来判断。我的客户群里几位收益稳定的投资者,都是把缠论作为决策系统的关键环节而非全部。
(通过我这里开户可加入实盘交流群,获取更多融合缠论与资金流的复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