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3 | Stacks and Queues--一个数组实现三个栈

3.1   Describe how you could use a single array to implement three stacks.

 译文:如何只用一个数组实现三个栈

栈的一大特性是“先进后出”,所以一般而言,我们把具备这种特性的数据结构称之为栈(严格来说似乎有点牵强)。

方法一:可以很快速的用一个数组实现一个栈,题目要求实现三个栈,自然地,我们可以把这个数组截成三段,每段实现一个栈,这里是数组存储元素,所以生成的栈自然是线性栈。

这里与常规的栈的实现有点不一样,不需要单独初始化一个栈结构,直接对给定数组压入元素弹出元素即可,但栈顶指针,栈长度还是需要指定的

在没有特殊要求下,我们可以把数组平均的截成三段,这样每个栈的长度大致是一样的,而且这三个栈是呈线性连接的,反过来,也可以指定每个栈相同的长度值,然后连成一个数组。这样每个栈隐性的维护一个栈顶指针和栈长度,每压入一个值,栈顶指针加1,栈长度加1,出栈就对应相减,并返回栈顶元素。

需要稍加考虑的是临界情况,栈为空时,栈顶指针设置为-1(数组从0开始),非空时,栈顶指针时刻指向栈顶元素。可以设置三个栈区分别为

》》stack1:[ 0,  stackSize )

》》stack2:[ stackSize,  2*stackSize )

》》stack3:[ 2*stackSize,  3*stackSize )

详见代码:

int stackSize = 100;
int *buffer = (int *)malloc(stackSize * 3 * sizeof(int));    //数组
int stackPointer[] = { -1, -1, -1 };        //初始情况,偏移栈顶“指针”,数组元素维护,非真正意义上的栈顶指针
int stackLength[] = { 0, 0, 0 };            //栈长度   

bool push(int stackNum, int value)
{
	if (stackLength[stackNum] == stackSize)
		return false;

	/*实际栈顶“指针”*/
	int index = stackNum * stackSize + stackPointer[stackNum] + 1;   
	stackPointer[stackNum]++;
	buffer[index] = value;
	stackLength[stackNum]++;

	return true;
}

bool pop(int stackNum, int *value)
{
	if (0 == stackLength[stackNum])
		return false;

	int index = stackNum * stackSize + stackPointer[stackNum];
	stackPointer[stackNum]--;
	*value = buffer[index];
	stackLength[stackNum]--;

	return true;
}

bool isEmpty(int stackNum)
{
	return (0 == stackLength[stackNum]);
}

bool isFull(int stackNum)
{
	return (stackLength[stackNum] == stackSize);
}
上面这个方法有一个弊端,单个栈区不可扩容,也就是每个栈一开始就指定了固定长度,如果某个栈需要大于100的容量就会溢出。

方法二:上面是给数组里面存放数据,顺序栈。我们可以在数组里面存放栈结构,该结构里面维护当前栈顶位置和栈顶的前一个位置,通过这样一个变式的链式方式来维护一个栈,这样每个栈并不要求是连续的,通过栈顶的前一个位置去指定出栈后的栈顶位置,同样也不需要指定每个栈空间长度,总长度不超出数组空间,就不会发生溢出情况。

其余分析详见代码注释

typedef struct _Stack
{
	int value;          //当前元素
	int preIndex;       //上一个元素的索引
}Stack;

int totalSize = 300;
int stackPointer[] = { -1, -1, -1 };
int indexUsed = 0;

Stack *buffer = new Stack[totalSize];

/*
	每个栈必须维护其各自的栈顶位置以及其栈顶的前一个位置,
	后者保证出栈之后,栈顶位置时刻指向栈顶元素
*/

bool push(int stackNum, int value)
{
	if (indexUsed == totalSize)         //“总栈”溢出
		return false;

	/*第stackNum栈的前一个元素位置,就是压栈之前的栈顶位置*/
	int lastIndex = stackPointer[stackNum];       
	stackPointer[stackNum] = indexUsed;          //第stackNum栈的栈顶指针
	
	buffer[stackPointer[stackNum]].value = value;             //stackNum栈的栈顶元素
	buffer[stackPointer[stackNum]].preIndex = lastIndex;      //指向前一个元素的索引
															  //通过索引建立元素栈关系
	indexUsed++;                                 //已使用的数组空间

	return true;
}

bool pop(int stackNum, int *value)
{
	if (-1 == stackPointer[stackNum])            //stackNum栈空
		return false;

	*value = buffer[stackPointer[stackNum]].value;    //返回第stackNum栈的栈顶元素

	/*第stackNum栈的栈顶“指针”指向当前栈顶的前一个位置,出栈之后,该位置替换为栈顶位置*/
	stackPointer[stackNum] = buffer[stackPointer[stackNum]].preIndex;

	//indexUsed--;      //会出现覆盖
	return true;
}

bool isEmpty(int stackNum)
{
	return (-1 == stackPointer[stackNum]);
}

上面程序中的 pop 函数弹出元素后,总栈长度 indexUsed 并没有减1,每次压栈indexUsed总是递增的,这就意味着存在空间的浪费,即多次出栈入栈之后,实际总栈长度会小于indexUsed。

测试程序

int main()
{
	int value0, value1, value2;
	for (int i = 0; i < 3; ++i)
	{
		if (!push(0, i) || !push(1, i+3))
			break;
	}

	for (int i = 0; i < 3; ++i)
	{
		if (!pop(0, &value0))
			break;
	}
	
	for (int i = 0; i < 3; ++i)
	{
		if (!push(2, i+6))
			break;
	}

	for (int i = 0; i < 9; ++i)
		cout << buffer[i].value << endl;
	return 0;
}
第一个 for 循环里,两个栈压栈之后,数组空间里的元素分布为:0 , 3 , 1 , 4 , 2 , 5。其中 Stack_0 为0,1,2; Stack_1 为3,4,5。

第二个for循环,Stack_0 出栈,但是indexUsed没变,如果indexUsed减1的话,下一次压栈就会直接覆盖Stack_1的部分数据。

第三个for循环,Stack_2 压栈,indexUsed在原有基础上递增。

这样整个数组空间里的元素分布为 0 , 3 , 1 , 4 , 2 , 5 , 6 , 7 , 8   。实际上 Stack_0已经出栈了,但是其废弃元素还占据数组空间。

不过我们也有方法来避免这种空间的浪费,具体实现参见这篇博文  :一个数组实现三个栈(续)

一个数组实现两个堆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1. 固定分割:将数组等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存储第一个的元素,另一部分用于存储第二个堆的元素。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两个堆的大小不一定相等,可能会导致其中一个无法存储更多的元素。 2. 变化分割:将两个堆的起始位置分别放在数组的两端,向中间移动。当两个堆的元素数量相等时,它们的中间位置相遇。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需要经常移动堆的起始位置,可能会导致性能下降。 下面是一个使用固定分割的示例代码: ```python class TwoStacks: def __init__(self, size): self.array = [0] * size self.top1 = -1 self.top2 = size def push1(self, value): if self.top1 < self.top2 - 1: self.top1 += 1 self.array[self.top1] = value else: raise Exception("Stack 1 overflow") def push2(self, value): if self.top1 < self.top2 - 1: self.top2 -= 1 self.array[self.top2] = value else: raise Exception("Stack 2 overflow") def pop1(self): if self.top1 >= 0: result = self.array[self.top1] self.top1 -= 1 return result else: raise Exception("Stack 1 underflow") def pop2(self): if self.top2 < len(self.array): result = self.array[self.top2] self.top2 += 1 return result else: raise Exception("Stack 2 underflow") ``` 这个类有两个堆,分别由 `push1`、`push2`、`pop1` 和 `pop2` 方法支持。它使用一个数组来存储元素,数组的大小由构造函数传递。在初始化时,两个堆的起始位置分别为 -1 和 size。在 `push1` 和 `pop1` 方法中,我们将 top1 递增或递减来实现一个的操作。在 `push2` 和 `pop2` 方法中,我们将 top2 递减或递增来实现第二个堆的操作。当 top1 和 top2 相遇时,两个堆都满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