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个人隐私保护意识的提升,工信部推出了164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开始了史上最严的APP侵害用户隐私与权益的监管,各省省通信管理局也开始了加大监管力度,并且每个月都会对违规的APP进行通报与下架。管理部门对APP隐私合规检测也必然成为一个常态化的事情。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家APP侵害用户权益被通报了怎么办?后续会有什么影响吗?
后果当然十分严重,如果没有立马整改到位,那么这个APP将面临至少被全网下架40天的惩罚,这个对于主营业务在APP上的企业打击将是巨大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企业被通报后,该如何及时去整改呢?
这个需要根据实际的工信部,省通信管理局实际检测出的问题去整改。
常见被通报的问题有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APP违规使用个人信息,APP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APP过度索取权限,频繁申请权限等等。
例如,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中,比较常见的是APP、SDK在征得用户前就开始收集用户信息。
这是什么意思呢?又如何整改呢?
就是用户在点击同意《隐私条款》前,或者拒绝同意《隐私条款》,APP或SDK已经收集了用户MAC地址,IMEI/IMSI,软件列表,位置信息等等。
这就需要知道APP收集哪些个人隐私信息?哪些第三方SDK收集了哪些个人隐私信息呢?
这需要APP开发者自查,找出所有使用的SDK,并把收集个人信息的SDK列出,把APP、SDK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调到用户同意隐私条款之后即可。
如果开发者自己也不知哪些APP违规收集了哪些信息,哪些SDK违规收集了信息,可以找第三方APP检测机构帮忙。第三方检测机构能够提供APP、SDK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行为的相应函数调用栈,这样研发人员就能轻易找出违规的点,整改起来比较高效与轻松。
至于其他违规点的整改相对比较简单,企业可以自己根据164号的合规项与自己APP一一对比检查,再配合开发人员修改即可。
当然,企业还是觉得有难度,或者担心自己整改不到位,也可以找第三方检测机构协助整改,这样即可万无一失。如果找第三方检测机构,值得注意的时,毕竟涉及APP全网至少下架40天的惩罚,还是要找专业、正规的检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