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系列文章,主要通过对监管单位通报的违规点进行分析,以便开发者能通过文章内的分析内容,尽可能的降低违规风险。
1 。
从2019年11月28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秘书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市场监督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的《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以下简称《认定办法》)正式生效以来,针对市场上繁多的App应用开展一轮又一轮的排查通报。工信部,网信办,各通信管理局的历次违规通报文件中,多次出现如下违规原因:
历次通报中的违规原因,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结合应用自身,哪些时候会命中这些违规规则,或者命中多个违规规则,从《认定办法》,到2021年3月网信办与工信、公安,市场监管总局联合颁布的《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以及2021年11月即将正式生效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等,都是针对性的提出法律法规约束。
那么,在基于“知情同意,最小必要”的基本原则下,对于互联网企业,尤其是主推移动端产品的企业,如何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