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宗教信仰观

(…… 一个无信仰的人与一个有信仰的人是难以相提并论的,一个无信仰的民族与一个有信仰的民族是难以抗衡的。在我们当下,信仰尤其成为一个思想精神上的空白。……)

   当20世纪初鲁迅提出“伪士当去,迷信可存”的时候,当他对生命个体提出“正信”的要求,寄希望于重塑一个“厥心纯白”的“向上之民”的时候,他是意识到信仰对于中国国民性改造的重要性的,只是这类本就弱小的声音很快就被“五四”以来的革命主潮或者启蒙功利主义思潮所淹没。信仰是个人有关生死、生命的意义、永恒价值等人生终极关怀层面上的信念系统,一个无信仰的人与一个有信仰的人是难以相提并论的,一个无信仰的民族与一个有信仰的民族是难以抗衡的。在我们当下,信仰尤其成为一个思想精神上的空白。比如,中国大多数知识分子会为自己不知道一些政治、历史知识而羞愧,但没有一个会为自己不知道一些宗教的基本知识而感到惭愧。“真正的危机指的是现在这种状态:没有任何信仰。”

……
……
    鲁迅高呼 “伪士当去,迷信可存,今日之急也.",这时的鲁迅的眼光已经带有某种生命哲学的深度,它穿透的是生命存在中颇难以克服的精神惰性、精神自迷.另外,鲁迅看到了滔滔时流中的有意欺人与利禄指向,这是更具中国特色知识者做"诈".在这里,"迷信"又意味着什么呢?
   其一,是知各民族先生们拥有的宗教信仰.是生命之"形上之需求"."欲离是有限相对之现实,以趣无限绝对之至上者也."都与古之先民最切身的生存感受、情感寄托与精神想象直接相关.或"见凄风烈雨,黑云如盘"而为之"栗然生虔敬念"(古印度佛教);又或"普万物之为文化本根,敬天礼地."(中国古民的泛神信仰).这都是古代先民们用其整个身心投入其中的原始信仰,毫无伪饰之可能.而时流中人,不能设身处地地想象古人真实的处境,仅以今天的"人文所见"、科学知识来量度古人真诚的感受、神思、行为等.对此,鲁迅明言:"世有晒神话为迷信"正是对虚幻自矫的"伪士"们的深刻批判.
   其二,鲁迅提到的,是在近代中国仍然存在的农人之赛会.他强调的还是这个赛会与农人生活本身之间的血肉联系.无论这赛会包含着怎样不科学,不真实的神魔鬼怪,但是对于农人的生活本身,它确实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甘泉与生活兴味."农人稼耕,岁几无休时,递得余闲则有报赛举酒自劳,洁牲酬神"精神体质,两愉悦也."故鲁迅说"迷信可存"―――他思想的基点仍然是植根于生命本身的血肉真实之中的.
   鲁迅以对人的精神觉醒的强调,对人生意义的关注显现出对精神虚无的对峙态势.具体地说,他经由倡言宗教、肯定信仰而极度弘扬了自由、独立之我的至高价值.鲁迅对宗教、对信仰的倡言是有其内在的精神诉求的.他直接倡言宗教:"且今者更将创天下古今未闻之事,定宗教以强中国人之信奉矣."他为佛教辩护:"夫佛教崇高,凡有认识者所同可,何必抱怨于震旦,而汲汲灭其法."而"人心必有所冯依,非信无所立,宗教之作,不可已矣."此类文字似乎在倡导传统宗教.但是鲁迅分明意识到了尼采作为一个现代信仰追索者的本质"至尼氏,则刺达尔文进化之说,抨击景教,另说超人,虽云据科学之根,而宗教与幻想之嗅味不脱,则其张主,特为易信仰,而非灭信仰昭然矣."鲁迅此语对人类精神史的穿透恐怕直到今天还没有被人们读透过.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层轨迹是一个建立信仰与不断重塑信仰的轨迹.鲁迅早在二十世纪初就点出了尼采的"超人"思想在人类生命精神史上的转折性意义。无论鲁迅自觉与否,他的思想穿透力是令人惊讶的.
   纵上所述,鲁迅先生受到了基督教文化和宗教的影响,同时却能坚持理性主义的信仰,这些都是他清醒的人文思想和知识素养的渊博给世人留下的关于人类信仰的一笔不菲的财富.鲁迅先生对于信仰的深层次的思考给我的启发和震撼都是巨大的,当然,若要更全面地理解伟大的思想家鲁迅先生的宗教信仰观,本文作出的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