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 读书杂记

 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

一直以来,读书没有什么目的,纯粹是没有游戏,没有综艺的来打发时间的,微信读书上显示23年竟然有53本之多,有的已读完有的浅尝一丢丢,多集中在早上8点到10点之间,这也印证了纯纯是通勤路上打发无聊的地铁时光。这也是我不乐意骑电车的主要原因。

      今天读了《认知驱动》这本书,讲了输入与输出,不能一味的读书输入而没有输出,特此,今天特地写点碎碎念,100 个人就有100 个哈姆雷特,纯纯个人理解,不抬杠哈。

三本小书

三本小书如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作者 罗伯特 · 戴博德 译者 陈赢 225页 。 篇幅短,童话式的内容,一个小时差不多看完了

《被讨厌的勇气》作者: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译者 屈海霞  304页。 说不准,有点拗口,我陆陆续续看了好些天。

《认知驱动》 作者 周岭 200 页 。 对于体现人生价值,面对困惑,树立目标,实现目标有一些方法论。括弧:今天去图书馆没想到图书馆周一都是闭馆,于是乎在咖啡馆边喝咖啡边看了3个小时,吐槽一下:2024年01月22日图书馆旁边的咖啡馆有点冷,,但外面更冷。。。。。。。

关于总结

这次总结打算来点不一样的,😝😋😋,通过与AI的对话,讲述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是。但文心一言总结,大概需要本书的完整内容,故从网上各种下载,各种找网址,太难了,找了多个国内的,国外的网址都没找到。而且特地搞了下怎么把微信读书导出pdf,搞的中途提示有病毒风险了,令人太后怕了。。。。经过不懈努力,还是找到了网上分享的,而且我把pdf转成word格式了,有需要的,分享链接如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kUWhCvtlNRfJk6UPZLwmNQ 提取码: kmyw 

下面请看我与AI的对话

我与AI的对话

问:《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文心一言:

  1.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创作的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97年。该书以蛤蟆先生接受心理咨询的故事为主线,描述了他从陷入抑郁到逐渐走出困境的心理变化过程。
  2. 故事中,蛤蟆先生在经历人生重大打击后陷入了抑郁,无法自拔。在朋友们的鼓励下,他决定去苍鹭那里接受心理咨询。经过与苍鹭的一次次会面、一次次谈话,蛤蟆先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成人状态”,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并真正地改变了,再也不是那个“长不大的小孩了”。
  3. 这本书通过蛤蟆先生的故事,探讨了童年经历对人格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心理上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成为独立自信的人。它也展现了心理咨询的过程和心理咨询师如何通过谈话来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
  4. 此外,《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也是一本简单易懂的心理学书籍,凝聚了作者20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心得,也是英国畅销20多年的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

问:这本书中 1 个前提是什么?

文心一言:

  1. 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中,1个前提指的是认识自己的重要性。这个前提强调,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状态,首先需要自我觉察和认识。通过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人们才能理解自己的情绪来源和行为模式,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这个前提是建立健康人际关系和实现个人成长的基础。

问:三个状态

文心一言:

书中讲到了三种自我状态,分别是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

  1. 儿童自我状态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和感受像个孩子,与个人的童年经历有关,可能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这种状态通常是由过去的经验和情绪所驱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 父母自我状态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和思考方式像自己的父母,继承了父母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习惯。这种状态通常表现为对别人的评价和判断,可能对别人的行为进行批评、指责或保护。
  3. 成人自我状态是指一个人能够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能够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并且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在这种状态下,一个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且能够基于事实和理性做出决策。
  4. 这三种自我状态在人格结构中是三位一体的,每个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这三种状态。在不同的情境和需求下,人们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自我状态来应对,但通常情况下,人们会根据自己最舒适和安全的方式来选择自我状态。

问:为什么会形成儿童态

文心一言:

  1. 童年残留的遗迹:儿童态是由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括小时候体验过的情感。因此,儿童态是个人在幼年时与父母的互动习惯中形成的心理反应习惯,对自己的认知习惯,对外界的言语行为应对习惯。
  2. 父母的影响: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例如,蛤蟆回忆起自己的父母时,他的内心是悲伤的。因为他极度需要依赖的两个人,却让他没有学会如何尽自己的能力去应对,导致他处于“儿童状态”。
  3. 自我认知的局限性:儿童态的自我认知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是基于自己小时候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影响对世界的理解和反应方式。
  4. 社会化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因素也会对个体产生影响,形成特定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反应习惯。

问:为什么会形成父母态

文心一言:

  1. 父母的影响:父母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人,因此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父母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让我们借此判断是非对错。 这些价值观来自父母,所以父母是最能左右我们行为的人。 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童年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
  2. 童年残留的遗迹:我们的儿童时期对于形成父母态有重要作用。由于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成长环境等的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反思和模仿父母的行为,从而形成一种与父母相似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即父母态。
  3. 社会化的影响: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因素也会对个体产生影响,形成特定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反应习惯。社会化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接受外部信息,这些信息会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从而影响我们的父母态的形成。

问:如何塑造个人的成人态

文心一言:

  1. 自我觉察和认知:了解自己的情绪、行为和思维方式,认识到自己的不成熟之处,并积极寻求改变。通过自我反思和认知,可以逐渐摆脱父母态的束缚,形成更加独立和成熟的思维方式。
  2. 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同时,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之处,并努力改进自己。通过积极的自我形象,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形成更加健康和稳定的心态。
  3. 学会沟通和表达:有效沟通是塑造成人态的关键之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通过良好的沟通,可以建立更加健康和稳定的人际关系,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4. 培养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要学会适应和应对。通过培养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可以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挫折,保持心理平衡和稳定。
  5. 持续学习和成长: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升是塑造成人态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持续学习和成长,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

问:4 个坐标

文心一言:

  1. “我好,你也好”的人生坐标:这个坐标强调个人的自我价值和对他人的积极评价。持有这个坐标的人相信,无论自己或他人,都是有价值的。他们会积极肯定和欣赏他人,并不断探索自己的潜力。
  2. “我好,你不好”的人生坐标:这个坐标的人可能会过分关注他人的缺点和不足,他们可能常常挑剔、批评他人,并试图控制或指导他人。这种行为可能会对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3. “我不好,你好”的人生坐标:这个坐标的人可能常常感到自卑、无助和绝望,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没有价值,而将他人的价值置于更高的位置。这种想法可能导致他们过度依赖他人,无法自主地做出决定。
  4. “我不好,你也不好”的人生坐标:持有这个坐标的人通常会陷入绝望和无助的情绪中,他们可能认为自己和他人都没有价值,并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这种想法可能导致他们陷入消极的情绪和行为中,无法自拔。

问:这本书关于心理学都有哪些概念

文心一言:

  1. 儿童自我状态:这个概念是蛤蟆先生在咨询过程中与苍鹭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儿童自我状态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和感受像孩子一样,这不同于幼稚,只是描述一个人实际的状态。
  2. 条件反射:这是另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也是蛤蟆先生和苍鹭讨论的话题。条件反射是一种针对特定刺激物的自动反应,这种反应往往是无意识的,类似于巴甫洛夫实验中的狗听到铃声后流口水的情况。
  3. 选择:在心理学中,选择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尽管我们的某些行为可能是条件反射式的,但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如何感受和应对这些行为。

问:简述每章的主要内容

文心一言:

  • 第一章:描述了蛤蟆先生陷入抑郁的情绪状态,他的朋友们开始关注并意识到需要采取行动帮助他。
  • 第二章:讲述了蛤蟆先生的朋友们——河鼠、鼹鼠和罐三个好友决定帮助蛤蟆先生,并带他去看心理医生。
  • 第三章:描述了蛤蟆先生第一次见到咨询师苍鹭的情景,苍鹭开始引导蛤蟆先生进行心理咨询。
  • 第四章:讲述了蛤蟆先生在咨询过程中,开始认识到自己从未真正看待过自己的情绪,并用“情绪温度计”表达自己的感受。
  • 第五章:描述了蛤蟆先生在咨询过程中,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和性格与童年经历和父母的影响有关。
  • 第六章:讲述了苍鹭通过讲述成长的故事,帮助蛤蟆先生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和面对的挑战。
  • 第七章:描述了蛤蟆先生在咨询过程中,开始正视自己的愤怒,并学习如何正确表达愤怒。
  • 第八章:描述了獾的突然来访给蛤蟆先生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思考。
  • 第九章:讲述了蛤蟆先生回忆起与父亲的秘密协议,对自己的性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 第十章:描述了蛤蟆先生与朋友们举行午餐聚会,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思考。
  • 第十一章:讲述了在苍鹭的引导下,蛤蟆先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选择和力量。
  • 第十二章:描述了蛤蟆先生向苍鹭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进一步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 第十三章:讲述了苍鹭解释了人生坐标和心理游戏的概念,帮助蛤蟆先生打破自我限制。
  • 第十四章:描述了通过思考心理游戏的影响,蛤蟆先生意识到自己在游戏中失去了自我。
  • 第十五章:描述了在与苍鹭的最后一次面谈中,蛤蟆先生做出了重要的决定。

问:这本书主要告诉了人们什么样的道理

文心一言:

  1. 这本书主要告诉人们关于自我成长和心理健康的道理。
  2. 首先,这本书强调了理解和接受自己情绪的重要性。通过心理咨询,蛤蟆先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并开始正视和接受这些情绪,而不是抑制或逃避它们。
  3. 其次,这本书揭示了童年经历和父母的影响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影响。蛤蟆先生的抑郁和焦虑与他的童年经历和父母的态度有关。通过心理咨询,他开始理解这些影响,并逐渐摆脱它们的束缚。
  4. 此外,这本书还强调了成长和改变的重要性。蛤蟆先生在心理咨询中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他最终学会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逐渐成长为一个更加独立和自信的人。
  5. 最后,这本书提醒人们关注心理健康,认识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通过心理咨询和自我探索,蛤蟆先生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心理问题,还成为了一个更加完整和幸福的人。
  6. 因此,这本书告诉人们要勇于面对自己的情绪和缺点,努力成长和改变,以及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通过自我探索和心理咨询,我们可以成为更加完整和幸福的人。

问:总结一下我所有的问题,并汇总

文心一言: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总结与问题解答

     一、关于本书的核心道理

本书主要探讨了自我成长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通过蛤蟆先生的心理咨询经历,强调了情绪管理、认识父母影响、勇于改变和重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重要性。

       二、本书中的重要概念和理论

本书涉及了“儿童自我状态”、“条件反射”等重要概念,以及“我好,你也好”、“我好,你不好”等四个坐标,这些都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心理咨询过程和自我成长机制。

      三、本书对教育和孩子的启示

本书对教育孩子有以下启示:一是情绪教育的重要性,二是思考父母的角色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三是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鼓励他们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四是鼓励孩子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并支持他们的成长和改变。

       四、关于儿童态和父母态的形成

儿童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童年残留的遗迹、父母影响、自我认知局限和社会化过程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父母态的形成则主要归因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孩子对父母行为的模仿和思考方式的形成。要塑造个人的成人态,需要自我觉察和认知、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学会沟通和表达、培养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以及持续学习和成长等方面的努力和实践。

最后

       通过AI的对话,也能感受到很公式化,很官方化,并不能提炼出书中最精华的部分:比如前提,状态,坐标。这些都是通过阅读后,才知道有这样的思想理念,如果纯纯靠AI总结,反而落了下乘。读书还是得靠自己去阅读,结合个人经历,去复盘自己,去思考自己,才有那种比较快乐的过程。最终对自己的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裨益。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