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365338
编辑: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
声明:仅做学术分享,侵删
作者:阿笠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365338/answer/32555415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导师直接决定你读博的体验。我的同学有读了几个月导师去世的,有导师造假实验室被关闭的,有导师天天F word骂得你退学的,有让你一周工作七八十个小时的,有让你7,8年毕不了业的。
读博真心最重要的是导师,而不是国家,学校,专业和研究方向。读博三年多,我一直庆幸自己的导师是个好人(发卡咯)。
好导师两大条件:
1. 有钱
现在研究经费越来越难拿,每年写grant都让教授们痛不欲生。记得我一年级时去找一个助理教授,他跟我说,grant的结果星期五出来,如果中了就收你。结果我现在都四年级了,他还没申请到经费,雇了一帮本科生在那儿热火朝天地干呢。而且发不出文章还好说,拿不到经费的话,tenure一般都没戏。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助理教授的话可以这样翻译:我今天去买双色球,中了就给你开工钱。
我导师在学术圈摸爬滚打几十年,算是拿到了话语权,几年没发paper,经费居然依然十分充足,他秘书都聘用了四个。刚去实验室,直接给我一张信用卡,实验用品随便买,2000刀以下不用汇报。而且就算没投abstract,每年我都至少外出开会2次,住的都是五星级宾馆。我说我要修生物统计的minor,问他学费怎么办。老爷子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同意了。导师没有经费方面的压力,做学生的少了掣肘,才能有更多的空间施展自己的想法。
(关于经费的事,我解释一下,以免误解。虽然我有信用卡,但每笔交易都有秘书来找我核对,所以我并不能乱花钱。另外,一般研究生拥有实验用品采购权也很正常,况且实验室就我一个人,我不买谁买呢?另外住五星级宾馆在美国并不是很了不得的一件事,大约300到400刀一天,因为开会的地点通常就是酒店,通常就住在会场所在宾馆,这样更方便。)
2. 人品好
遇到极品老板真心得哭死。我一个美国同学去了一个实验室,导师天天骂她。她有时候来上课时都看得出刚哭过。最后,science文章署名的机会她都没要,直接退学了。以前有个教授跟我说他们实验室每周工作七八十个小时,问我去不去他那儿。我吓得默默退散了。我不是不能每周干那么长时间,激情来了,再长都行,但我不希望是别人要求的。
我导师根本没时间来看我在不在实验室,所以几年来我都是来去自如,一高兴就给自己放个假。他为人也很讲究,从不对你发火或者生气。不管是我打翻了2000刀的试剂,还是弄坏了隔壁实验室的仪器,他都没说过什么。我的各种有些任性的想法(修双学位,提前毕业,实习和创业),他也都很支持。当我说我想提前毕业的时候,虽然我走了之后,实验室很可能没人接盘,他还是说:Do what you think is right. I got your back。因此,不管我做出什么决定的时候,我都知道,即使身在异国他乡,都会有个白人大爷在背后坚定地支持着。你能切实感觉到自己作为一个人受到了尊重, 支持和理解。而不是被当作奴隶或实验室财产的一部分。这种感觉真的很棒。
另外, 我导师不仅从学术上指导我,更多的是做人方面的言传身教。他教会了我学术圈的社交礼仪,餐桌上的掌故规范, 得体穿衣的方法诀窍和为人处世的张弛节奏。读博几年,我真的成长许多。师父师父,也难怪师父二字中有父这个字。
作者:David Dong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365338/answer/552905059
其实读博的过程是很痛苦的,大概大部分人都已经提到过了; 如果所有的人都说痛苦,那大概确实是一个普遍真理了。
为什么痛苦?其实没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的,那是一种不断自我否定的痛苦。
读博真正最痛苦的部分在于你已经接触到知识的边界了,在这种边界里,太容易觉得自己做的东西是一团翔。
读博前,你只需要学习,学习别人已经做好,精心包装好的理论和知识。在你没有深入的理解一个领域前,你觉得什么东西都是这么的美,这么的高大上。这往往是读博的最初阶段,你满怀期待,抱着几篇大佬写的论文满怀壮志,立志要像大佬学习,做最有价值,改变世界的研究。
等你研究深入了一些之后,你发现大佬写的东西也有很多包装的成分,避重就轻的成分,重大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不了,小的问题无法让你顺利毕业。
这时候你可能会坚决解决重大问题,以便毕业无忧。这时候就开始无边无际的痛苦了,不管你怎么去学习研究,都感觉毫无出路,你在最初开题里写的东西,很多都是些不现实的东西。
然后你就开始为了现实屈服了,毕竟你还是毕业优先。这时候就是更为痛苦的阶段了。为了毕业,你明明感觉自己做的是一堆翔,还是要给这堆翔做上精美的包装,让外人看起来是最优美的杰作。
其实真正做研究的人都了解,在知识的边界里,做出真正美妙,杰出的研究太难了,大多数研究论文在真正精通的人眼里都是漏洞百出的。因为真正的突破必然是不可能成熟的,已经成熟的东西大多数都是被打磨了无数遍的东西,并不是一个人的人力所能及的东西。但是这些对于一个刚刚开始的研究者来说是极其幻灭的,尤其是他的研究往往已经定型,不允许更改了,除非他不打算要这个博士学位了。这个心路历程没有真正经历的人是很难理解的。大众视野里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王垠,他在研究过程里经历的幻灭感是大多数博士都经历过的。他所说的问题确实是事实,但也是他并不理解研究的证据,做创新的研究就是这么痛苦的一件事情。即使是再优秀的研究,在最开始的阶段也像一团翔,这时候你必须要把这团翔包装成看起来还不错的东西,才能让它生存下去。之后它可能真的无价值,也有可能会有价值,但在这个阶段,你是无法真正知道和确信的。
博士为什么痛苦,就是因为在这种明明觉得自己做的是一团翔的阶段也不能放弃,需要硬着头皮包装。这种包装能力是研究人员的基础能力之一,也是博士培训的重要步骤。
博士毕业为什么非常之开心,非常之轻松; 因为你不需要那么强制性的去包装啦!即使觉得自己做的是团翔,大不了就换课题嘛。
但是对我个人而言嘛,其实我博士期间已经自我催眠的很厉害了,自我感觉自己做的东西是非常有价值的,只是包装还是不够。所以博士毕业倒没有太多的感觉,博后开始反而觉得非常兴奋,博士阶段还没做完的研究和包装还可以继续进行,有了学位之后也有底气,如果学术包装还是做的不够好,大不了就去自己单干嘛。
最后还是劝各位在读博士和立志要读博士的人,不要钻牛角尖,在知识边界本身就是一个特别痛苦的事情,在今天被广泛接受的东西,在当初可能是连创造者都很难接受的东西。在研究的最初阶段,眼界和思维都不足以让你做出真正杰出有价值的贡献,读博的过程,还是以生存为第一目标,远大的理想必然备受折磨,需要有很高的耐心。学术界以外的人可能并不了解,在学术界,真正突破性的有价值的东西反而是最难以发表的,因为你的表述方式必然不符合通常的学术习惯。不符合直觉的就在于,一个杰出的重大贡献被承认的难度要远远大于一个比较小的进步。重大的进步几乎是不可能在学术起始阶段作出的,因为即使你有这样的想法,你的写作能力也不足以让这样的东西发表出来。
作者:金海峰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365338/answer/1791884933
我花了六年时间在美国读博士,其间还换过导师。现在即将毕业,回过头来审视,我才逐渐理解了读博士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
我总结了三条,可能不太适用于国内的情况,仅供参考。
一、关于独立
读博士应该是在二十几岁的年龄段里少有的对独立性要求极高的职业选择。读本科是完成一门又一门的课程,读硕士是完成导师交给的工作。而读博士则是独立运营你自己的科研体系。对独立性的要求普遍高于大企业对基层员工的要求。
谈到独立,我们要先明确导师是个什么角色。导师既是技术主管也是行政主管。作为技术主管,导师要给你一个大论文的课题范围,并要定期就你的科研内容进行点评。作为行政主管,导师需要确保实验室的资金状况良好,且不断吸纳优秀人才。
不同导师风格不同,但都在这两种角色范围之内。越是功成名就的导师就越偏向行政主管。学生就要更加独立。
作为学生则是负责主导科研的过程。包括制定具体的科研课题,向导师寻求反馈以修正论文。总之,学生是主导者,而导师是个服务者,只是负责回答你的问题的。
二、厚积薄发
读博士期间的产出并不是线性增长的,而是通过充分的前期积累,在后期大爆发的。所以读博士的过程中始终要以此为前提来掌控节奏。
在前期一定要把相关领域的专业基础打牢。但要注意,别以本科时代的上课学知识的方式来打基础,而是要通过实践来打基础。也就是在做科研的过程中把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补足,不要以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来做事。这样到了后面才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
例如,你感觉自己某一方面的知识有漏洞,于是找来一本厚厚的教材开始学,追求系统全面地掌握。这就是一种效率较低的方式。因为,大量的知识会学而不用,很快就忘掉了。又例如,在读论文或做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个知识盲区,于是为了充分理解论文或完成实验,通过查资料将必要的知识点学透。这就是以实践为导向。效率高,且不容易遗忘。
三、别怕被碾压
对于一个博士生的科研成果的衡量标准通常比较单一,就是论文数量和所在的期刊会议的质量。这就导致了我们非常明确的能看到别人比自己强。而且据我观察,博士生中最强的和最差的可以有非常大的差距。
单一的衡量标准就必然导致我们有一种被大神碾压了的感觉,造成一种我很差的错觉。其实没啥关系,你只是在这种单一标准之下很差,并不意味着你未来的发展会很差。在毕业之后衡量你的将是另外一套标准。所以,如果你能在达到毕业标准的前提之下,提前看到未来衡量你的标准,那么提前做做准备,你会在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时获得更大的成功。
总结
我相信以上三点经验,不仅适用于博士阶段。而且还会延伸到我未来的职业生涯之中,受用终生。
作者:Va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365338/answer/1741277630
分享下我的经历吧,我博士念了六年,其实第五年时就可以毕业,答辩时用的所有数据都是第三第四年的实验。导师一直认为我还没有到可以毕业的水平,而答辩委员会认为我博士期间参与了两个项目,虽然第一个项目发了4篇文章,论文标题相关项目第五年时完全没有文章发表,加上我自己当时考虑回国,却一直没有满意的工作,如果留在美国工作需要申请opt,如果马上毕业就有些来不及申opt了,就拖到了第六年。
在我答辩前半年,答辩的ppt已经改了无数轮也练了不知道多少次,光backup就快100页,毕竟第六年基本上没有新数据,只是不停写文章发文章,一年内把压了两年多的数据发表成了三篇文章。而论文更是答辩前一年就写完了,只是在根据自己新发表的文章做些小修改,以及来来回回改细节改格式。
这种情况下,我本以为我不会因为答辩紧张或者有什么情绪波动了,为这一天已经准备了太久,我也一直不怕presentation,一切都正常发挥就可以水到渠成。但是在答辩前一天,我还是没睡好,早上10点答辩,我5点多就睡不着了,起来洗澡煮咖啡,本来想再过一遍ppt,发现根本坐不住,就早早去实验室。路上开车脑子一直一片空白,到了实验室也是坐在这个我坐了6年的位置上对着电脑屏幕发呆,直到9点半的闹钟响了,师弟抱着我答辩用的投影叫我,我才回过神来。
答辩比我想象的顺利,这些东西在各种会议上讲了将近10次,老师的问题也都有充分的准备,答辩后所有答辩委员会老师很快就都在论文上签字,导师很快就出来恭喜我,我当时都有些懵。他看我发懵以为我没睡好,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回去好好睡一觉吧。走出答辩教室所在的楼一路上,师弟跟我说什么我基本都没听进去,脑子还停留在有些懵的状态。只记得当天天气特别好,我没有马上回实验室,而是坐在实验楼外发了好久的呆。当时心情很复杂,看着这个熟悉的校园,出国这么多年基本都生活在这里,这里也算是我在美国的家了,想到毕业这一天无数次了,终于到了这一天,有一种努力得到回报尘埃落定的踏实感和解脱感,也有一种重新一个人在异国漂泊的不舍。
当天晚些时候跟系里同学们庆祝吃饭时,系主任早早就过来,他说还记得多年前我上他的课的时候,那时候我刚来美国,英语还不够好,经常所答非所问,但是我一直不怕交流,别人敢问我就敢说,给他留下的印象很深刻。然后他突然沉默了许久,有些伤感的对我说:“这么多年,感觉你变老了,头发白了很多,我也变老了,咱们都老了”。
后面大家起哄让我导师讲几句话,我的导师是个情商略低的人,生活基本只有科研。他能做出来hooding ceremony拿着打印好的文献上台,只能一只手给师兄带doctoral hood,以至于差点没把师兄勒到。而他当天也确实没让我失望,憋了半天,说的都是科研的内容,比如我发了多少文章,我和哪些大学哪些国家实验室合作过,还有我的研究有多重要等等。
他的个性我和系里的人都见怪不怪了,没想到的是我导师在最后私下对我说了几句感性的话:”希望你可以继续做研究,祝你成为成功的独立研究工作者。我一直把你当成合作者而不是学生看,希望以后可以继续合作,也希望以后有时间经常回来看看“。他说完红着眼睛跟我握了握手,然后对我说:别忘了把你加到我们这一支的Academia family tree上。
感觉那一刻,我突然感觉到博士这个学位的意义或者说重量,不只是一个简单的Dr.头衔,也是自己所在学科几代人的传承与认可。尤其是当我看到导师提到的学术家谱树上,我的祖师爷各个都是行业内响当当的名字,还有阿伦尼乌斯玻尔兹曼范德霍夫这样的宗师,仿佛那一刻认可我的不只是我的导师,而是所有祖师爷都认可我可以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他们的名下,这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即使不能继承或者发扬祖师爷的衣钵,至少不能做出来丢祖师爷脸的事。
作者:匿名用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365338/answer/65429213
就是读书的时候拿的工资是硕士毕业去硅谷同学的十分之一,看着他们朋友圈去哪玩的照片叹口气,继续14乘7搬砖。。5年苦读终于放了个大招,照完毕业照扬眉吐气,然后惊喜地发现发现faculty工作因为自己挫逼申不上,工业界工作因为自己挫逼工资刚到别人(在工业界摸爬滚打三年后的)一半,绿卡eb1不用排期了但人家硕士毕业就排期eb2的已经绿了。结论是。。(从世俗的眼光看)对菜逼来说,博士毕业还是菜逼;博士有牛逼的人,但他不读博士还是牛逼。。博士不能神奇地让菜逼变牛逼,只是一种科研的职业教育,申faculty等科研工作的入场券而已。而且在追妹子时还自带低情商猥琐男buff。。别问我怎么知道的。。一边哭去了。
☆ END ☆
如果看到这里,说明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点赞。微信搜索「uncle_pn」,欢迎添加小编微信「 woshicver」,每日朋友圈更新一篇高质量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