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赋能丨蚂蚁金服决战To B开放

126 篇文章 8 订阅
54 篇文章 1 订阅

数据赋能丨蚂蚁金服决战To B开放
李静瑕 数创客 今天

图为蚂蚁金服副总裁刘伟光

▲ 来源:轻金融 作者:李静瑕

“再过十年,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将变成数据型驱动或者软件型驱动的公司。”作出这一判断的人是刘伟光。

这一判断并不夸张。对于多数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是一场“存亡战”。这其中,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更为迫切。

作为蚂蚁金服副总裁,刘伟光致力于推动蚂蚁金融科技的开放与生态建设。而如何把金融科技能力开放给银行等金融机构,蚂蚁金服已经探索出了新的路径。

2019年1月4日,在上海举行的蚂蚁金服ATEC城市峰会上,蚂蚁金服金融科技开放的脚步开始清晰起来:蚂蚁区块链发布“双链通”、蚂蚁金服移动开发平台mPaaS升级到3.0版本。

在对“轻金融”谈及2019年金融科技开放的时候,刘伟光提出了打造“两大新型生态”的构想,而这一计划可能会在2019年春天落地。蚂蚁金服在金融科技开放上动作频频,也是金融科技To B服务的一次加速进化。

数字银行“破局者”

无论是国有大行还是中小银行,都在积极布局数字化转型。

银行正在从一个“物理的地方”,变成一种随时、随地、随需、“永远在线”的服务。刘伟光预计,2020年内,将有超过50%的银行会完成新一代架构改造,迎接全面的数字金融时代。

同时,“数据资产”将成为银行最重要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从现有的“流程银行”转变为“数据银行”。

这其中,中小银行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一组数字足以说明:

“84%的中小银行失去客户基础和数据;64%的年轻客户流失;48%的存款理财化造成资金成本升高;40%的小微贷款业务被冲击;36%的理财资管业务被第三方争夺等。”

银行要推动数字化,科技投入必不可少。麦肯锡一份报告指出,国际领先的外资银行平均每年投入税前利润的17%~20%用于数字化转型和创新。

相比之下,国内银行的投入仅仅占利润的1%~3%,中小银行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更是相形见绌。

“各家银行纷纷在做开放银行、数字银行,我们30多家的小微银行也面临这样的压力,数字化转型对于我们是势在必行。”稠州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程杰在蚂蚁金服ATEC城市峰会上表示。

程杰认为,数字银行是在银行建立一个数据大脑,在所有业务领域实现数字驱动。其中数据资产化、决策数字化、业务线上化以及流程敏捷化是四大重要的方面。

蚂蚁金融科技给出的数字银行的解决方案,是推动银行建立新一代数字银行“操作系统”,打造三大数字化核心能力:最佳客户体验、敏捷型业务和生态开放能力。

刘伟光认为,数字化转型不是靠一个云计算项目、一个大数据项目就完成的,它是组织、文化、管理、考核、KPI等全方位的转型;对于银行而言,数字化转型也不是一个科技部门的战略,而是银行管理层、全行业战略的转型。

这一解决方案也是蚂蚁金融科技开放的重要板块。蚂蚁金服通过将自身最佳实践的“金融敏捷中心”进行全面开放,使得金融机构像搭积木一样调用平台上的业务组件来编排业务模块,创新业务就这样“乐高式”地搭建。

数字化成熟度高的银行将率先完成“乐高式银行”,通过各移动端渠道服务客户,实现围绕场景金融打造的业务运营平台目标。

蚂蚁金融科技移动智慧银行业务架构

在破局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中,蚂蚁金服也有不少精彩的案例。

例如,广发银行引入蚂蚁金服移动开发平台mPaaS构建新一代信用卡“发现精彩”App和手机银行两大App,让APP启动时间降低了近70%。2018年9月,广发手机银行客户数已突破3000万,年复合增长率超90%;

一年多时间助力南京银行实现线下到线上的路径转型;

西安银行对手机银行进行架构升级,实现手机银行由传统移动渠道向移动金融开放平台的转变,开展以移动化、数据化、平台化、场景化、智能化的数字化银行转型实践。

开放带来新的“增长极”

蚂蚁金服的金融科技开放道路经历了多个阶段。

2015年,井贤栋提出“互联网推进器”计划;2016年,蚂蚁金服强调TechFin定位,宣布对外开放金融科技;2017年蚂蚁宣布全面对外开放;2018年9月,蚂蚁金融云升级为蚂蚁金融科技,开放加速。

蚂蚁金融科技的开放板块很多,包括区块链、金融智能、金融安全、分布式架构、移动开发、分布式数据库等。

此次峰会上,蚂蚁区块链产品双链通正式宣布上线,双链通这项技术应用将有望解决广大供应链上下游,特别是制造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同时将移动开发平台mPaaS升级到3.0版本,企业可以等同于支付宝的能力,包括技术、生态、业务等。

这些动作,都意味着2019年蚂蚁金服的金融科技开放有了一个好的开局。不过,刘伟光谈起蚂蚁的探索金融科技的开放,用了“曲折”和“艰辛”来形容。

从15年前,支付宝从淘宝网的担保交易开始发展,到今天构建成蚂蚁金服的金融科技帝国,其背后是科技发展的支撑。从“拿来主义”到自主研发的飞跃,让蚂蚁的金融科技在如今的开放,更加成熟。

正如刘伟光所言,蚂蚁金服的金融科技开放是跟随金融科技趋势发展的,一开始并未设定“开放”按钮。蚂蚁金服也经历了自身架构调整的过程,通过不断挖掘市场需求,形成自身的产品。

广发证券曾预测,蚂蚁金融技术服务是公司未来的“增长极”之一,致力于为机构用户提升营销、风控能力,带来增量收入。实际上这一趋势已经在从此前公布的数据上已经有所体现。

从2017年蚂蚁金服拆分数据来看,支付连接占比54%,较2016年下降11个百分点;金融服务占比11%,较2016年下降7个百分点;技术服务占比34%,较2016年上升17个百分点。

现在蚂蚁金服技术人员占比差不多在 63% 左右。2018年蚂蚁金服最新融资报告预计,2017年至2021年蚂蚁金服技术服务收入占比将提高至 65%。

如今,蚂蚁金服的金融科技开放战略已经越来越清晰,形成以蚂蚁BASIC(Blockchain-区块链、AI-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IoT-物联网、Computing-计算)为基础,让金融机构可以快速搭建完整的金融中台,引入最佳技术产品和最佳实践,避免走弯路。

随着蚂蚁金服技术的全面开放,“可以帮助行业打造100个、1000个支付宝、网商银行”。

2019:“两大生态”构想

2019年,被认为是金融科技商业应用的重要一年,对ToB市场的争夺也将白热化,蚂蚁的金融科技开放亦存在挑战。

程杰指出,蚂蚁金融科技开放存在三大挑战:一是从金融机构面临云和数字化过程来看,蚂蚁金融科技各类产品都必须产品化;二是蚂蚁原来根植于阿里体系,如今开放要跳到银行等金融体系,必须要在大批量的基础上支持个性化定制;三是蚂蚁能够把科技能力以普惠方式输出之后,才能够把蛋糕做大。

面对产品化的挑战,曾供职EMC、甲骨文等公司、创建Exadata大中国区的产品事业部、创建Pivotal软件大中华区分公司、深耕企业软件市场多年的刘伟光深有体会。

相较于这些软件公司有标准产品化流程,在蚂蚁金融科技从内向外的过程中,如何构建产品化体系是第一个挑战。

“我们成立专门的部门来把产品进行孵化,包括服务、产品的标准能力,2018年已经开始发力合作了。希望未来的技术能够学习IOE的标准能力,把我们的技术产品真正从内容型变成一个商品化、标准化的产品。”刘伟光告诉“轻金融”。

要解决这些挑战,蚂蚁金融科技计划在2019年落地两大新型生态。

第一大生态是ISV生态。将蚂蚁的技术与ISV(IndependentSoftware Vendors ,独立软件开发商)的应用结合在一起建立一个生态,蚂蚁的技术提供助力。

第二大生态是面向机构客户的生态。通过蚂蚁金融科技的开放能够盘活银行等机构用户的粘性。其中蚂蚁金服的小程序“要打一场仗”,助力银行金融科技能力和业务的提升。

可以发现,蚂蚁的金融科技早已超越了传统单纯技术产品输出的概念,而是让金融机构从技术、数据、业务,到组织、规划、最佳实践等全面系统化地提升数字化敏捷能力。

这是蚂蚁金融科技在探索一条新的开放路径:不是单纯的把金融科技包装成一个产品、一套解决方案给到客户,而是去推动“生态”建设。

在这个巨大的开放生态中,金融机构可以进一步形成生态开放市场,让各种创新想法、各个行业开发者都可以调用和消费银行的技术能力、业务组件、数据资产,形成以银行为核心的多样化的场景金融形态。

这也正是井贤栋提出来的:技术和金融加速融合,正在经历一个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发展过程,后面这个“无”是无处不在的无。

刘伟光称,以前做科技没有办法与银行业务挂钩,而蚂蚁金融科技开放所追求的,是通过技术加生态能够让银行等金融机构做到业务的提升。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今后能让技术能力,在银行业务中间形成‘方程式’。”加入蚂蚁金服一年多以来,刘伟光的这一梦想在渐行渐近。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