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联网持续发展的当下,5G 物联已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为智能设备带来了更高效的网络连接。而 6G 物联的概念也已引发广泛关注,大家都在好奇它何时能够普及,为物联网带来新一轮的变革。
6G 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6G 还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从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的时间表来看,2025 年左右将启动 6G 标准化研究,预计在 2030 年左右实现商用 。当下,不少国家和企业已积极投身于 6G 技术的研发中。例如,中国已初步建设中央节点小规模 6G 试验网,支持 Sub-7GHz、毫米波、可见光等多频段融合组网,还完成了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研发,可高效支持 10 余项 6G 新技术验证。在中国移动信息港 6G 实验室的可见光通信试验区,研究人员演示了可见光通信技术应用,通过光电转换设备把可见光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来传输信息,该技术传输效率高、保密性强,还能对电磁 “免疫”,适用于飞机、医院、工业控制等电磁敏感领域。
6G 物联面临的挑战
- 技术难题待突破:6G 在通信性能上有大幅提升的目标,如通信效率、时延和连接数等方面,但这也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在追求宽带化时,6G 需要更注重效率。通信与 AI 的融合也是关键难题,需要加强通信、感知、计算、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等要素的深度融合。目前 AI 大模型在无线接入网的实时性要求下,存在计算处理时间长,难以满足即时响应需求的问题,且无线网络中多蜂窝之间的干扰问题,虽理论上 AI 能帮助抵消,但实际操作面临巨大计算压力,AI 模型的可解释性也是尚待解决的问题。
- 业务和系统设计矛盾:6G 包含多样化的接入网,如移动蜂窝、卫星通信、无人机通信、可见光通信等。业务和能力的按需供给,按需的定制化和个性化服务与刚性的系统设计存在矛盾。过去系统设计按不同模块各司其职,导致合起来存在矛盾,如信源压缩和信道编码,一个去冗余,一个加冗余。
- 成本与收益考量:企业在进行 6G 相关技术应用和投资时,需要衡量成本与收益。开发的新技术能否为企业带来足够的经济价值,是一个待解的问题。从物联卡角度来看,6G 物联卡的研发、生产以及网络建设成本较高,如果不能有效降低成本,将会影响其大规模普及。
6G 物联的应用前景与物联卡的关联
一旦 6G 技术成熟并实现普及,物联卡也将迎来新的升级。6G 物联卡有望为物联网设备提供更稳定、更高效的网络支持。在智能交通领域,自动驾驶车辆或许能依靠 6G 物联卡,实现更快速、精准的驾驶决策。在远程医疗手术中,医生或许能借助 6G 物联卡实现近乎实时的精准操作。在智能家居方面,各类设备之间的联动响应速度会更快,为用户提供更智能、便捷的生活体验。
尽管按照规划 6G 预计在 2030 年左右商用,但距离全面普及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期间要攻克技术难题、平衡成本收益等。不过,6G 物联一旦普及,将极大推动物联网行业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化 。大家不妨持续关注 6G 技术和物联卡的发展动态,共同期待更加智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