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Bits | HTTP 查缺补漏

前言

对于 HTTP 协议的了解,一直停留在它是一种通信协议,用于帮助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传送多种类型的数据,并在客户端上进行展示。但是对于其中有些字段倒是没有过多理解,以此记录一下 HTTP 一些不常见的内容。

HTTP基础知识

• HTTP的发展历史

HTTP是⼀种⽤于在 Web上进⾏数据通信的协议。

HTTP/2:2015年,HTTP/2协议发布。该版本引⼊了多路复和⼆进制分帧等新机制,可以在⼀个TCP连接上同时传输多个请求和响应,提⾼了通信效率。此外,HTTP/2还⽀持服务器推送和头部压缩等新特性。

HTTP/3:2020年,HTTP/3协议发布。该版本采⽤了基于 UDP的传输协议QUIC作为传输层协议,可以进⼀步提⾼通信效率。此外,HTTP/3还引⼊了零信令和连接迁移等新特性,可以加速建⽴连接和减少中断次数。

• HTTP请求和响应消息的结构和格式

HTTP请求消息由三部分组成:

请求⾏:包含三个字段,分别是请求⽅法(GET、POST等)、请求URI和HTTP版本号。例如:GET /index.html HTTP/1.1

请求头部(Request Headers):包含多个键值对,⽤来描述请求消息的相关信息,例如请求的Host、User-Agent、Accept等。每个键值对之间使⽤回⻋换⾏符(\r\n)分隔。请求头部以⼀个空⾏(\r\n)作为结束。

请求正⽂(Request Body):只有当请求需要提交数据时才会有请求正⽂。例如POST请求,就需要在请求正⽂中提交数据。请求正⽂的格式由Content-Type字段指定。

HTTP响应消息由三部分组成

状态⾏(Status Line):包含三个字段,分别是HTTP版本号、状态码和状态描述。例如:HTTP/1.1 200 OK。

响应头部:和请求头部类似,包含多个键值对,⽤来描述响应消息的相关信息,例如响应的Content-Type、Content-Length等。

响应正⽂:响应消息的实际内容。响应正⽂的格式由Content-Type字段指定

HTTP消息头

• HTTP响应消息头的常⻅字段和⽤法

HTTP响应消息头是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响应时携带的额外信息。这些信息以键值对的形式组成,放置在HTTP响应头部中,包含了响应的详细信息,可以让客户端更好地处理响应。下⾯是HTTP响应消息头的⼀些常⻅字段及其⽤法:

1、 Server: Server字段⽤于标识服务器的软件类型和版本号。客户端可以根据 Server字段,了解服务器端所使⽤的技术和能⼒。

2、 Content-Type: Content-Type字段⽤于指定响应正⽂的数据类型。例如,如果响应正⽂是HTML格式的数据,那么可以将Content-Type设置为"text/html"。

3、 Content-Length: Content-Length字段⽤于告诉客户端响应正⽂的⻓度,以便客户端可以正确地接收响应正⽂。

4、 Date: Date字段⽤于告诉客户端响应的⽣成时间。客户端可以根据Date字段,计算出响应的过期时间和缓存时间等。

5、 Expires: Expires字段⽤于告诉客户端响应的过期时间,以便客户端可以在过期时间之前使⽤缓存的响应,减少不必要的请求。

6、 Last-Modified: Last-Modified字段⽤于告诉客户端响应正⽂的最后修改时间。客户端可以根据Last-Modified字段,判断资源是否被修改过,并决定是否需要重新请求资源。

7、 ETag: ETag字段⽤于提供响应正⽂的实体标签,客户端可以使⽤ETag字段,判断资源是否被修改过,从⽽减少不必要的请求。

8、 Set-Cookie: Set-Cookie字段⽤于在响应中设置⼀个新的Cookie。服务器可以使⽤ Set-Cookie字段,向客户端发送存储在客户端的会话标识信息,以维护⽤户登录状态和⽤户的个性化设置

• HTTP请求消息头的常⻅字段和⽤法

HTTP请求消息头是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请求时携带的额外信息。这些信息以键值对的形式组成,放置在HTTP请求头部中,包含了请求的详细信息,可以让服务器端更好地处理请求。下⾯是HTTP请求消息头的⼀些常⻅字段及其⽤法:

1、 User-Agent: User-Agent字段⽤于标识发送请求的客户端应⽤程序或浏览器类型。服务器端可以根据不同的User-Agent字段,返回不同的响应结果,例如⼿机和PC端的响应结果可能不同。

2、 Host: Host字段指定了⽬标服务器的主机名和端⼝号,⽤于告诉服务器端请求的具体⽬标地址。

3、 Accept: Accept字段⽤于告诉服务器端,客户端所能接受的响应内容类型。例如,如果客户端只能接受JSON格式的响应,那么它可以将Accept字段设置为"application/json"。

4、 Content-Type: Content-Type字段⽤于指定请求正⽂的数据类型。例如,如果请求正⽂是JSON格式的数据,那么可以将Content-Type设置为"application/ json"。

5、 Authorization: Authorization字段⽤于携带客户端的身份验证信息,通常⽤于发送⽤户凭据以获取受保护的资源。

6、 Cookie: Cookie字段⽤于向服务器端传递存储在客户端的会话标识信息,通常⽤于维护⽤户登录状态和⽤户的个性化设置。

7、 Referer: Referer字段⽤于告诉服务器端,请求来源的URI地址。例如,当⽤户点击⼀个链接时,浏览器会发送包含Referer字段的请求,告诉服务器端请求来⾃哪个⻚⾯。

8、 Connection: Connection字段⽤于告诉服务器端,客户端请求完毕后是否需要保持连接。例如,如果客户端需要多次请求同⼀个资源,则可以将Connection 设置为keep-alive,以便服务器端保持连接并提⾼响应速度

HTTP连接管理

• HTTP连接的⽣命周期和过程

HTTP连接是指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的⽹络连接,⽤于传输HTTP 请求和响应。HTTP连接的⽣命周期可以分为以下⼏个阶段:

1 建⽴连接:客户端通过TCP三次握⼿与服务器建⽴连接。

2 发送请求:客户端通过连接向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消息。

3 服务器处理请求: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请求消息后,开始处理请求,包括解析请求消息、处理业务逻辑等。

4 发送响应:服务器将处理结果封装成HTTP响应消息,并通过连接发送给客户端。

5 断开连接:客户端和服务器在收到对⽅的关闭请求后,通过 TCP四次挥⼿断开连接。

在HTTP连接的过程中,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会交换多个HTTP请求和响应消息。在同⼀个连接中,客户端和服务器可以发送和接收多个 HTTP请求和响应,从⽽避免了频繁建⽴和断开连接的开销。 HTTP连接的⽣命周期可以根据具体的应⽤场景进⾏调整,例如可以通过TCP Keep-Alive机制实现连接的复⽤,从⽽减少建⽴连接的开销;也可以通过连接池技术来管理连接,避免因为连接不够导致服务⽆法响应

客户端服务器建⽴连接发送请求发送响应断开连接客户端服务器

• HTTP持久连接的概念和实现

HTTP持久连接(HTTP Persistent Connection),也称为HTTP KeepAlive连接,是指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TCP连接在完成⼀次请求之后不会⽴即关闭,⽽是保持连接的状态,以便更快地处理后续的HTTP请求和响应。

HTTP持久连接的实现⽅式是通过在HTTP头部添加⼀个Connection: keep-alive字段来告诉服务器,这个连接是⼀个持久连接。当服务器接收到这个字段后,它会在响应头部添加相同的字段来确认这个连接是持久的。这样,在客户端发出下⼀个请求时,它会重⽤这个已经建⽴的连接,⽽不是重新建⽴连接,从⽽避免了建⽴TCP连接所需的时间和资源。 HTTP持久连接可以显著提⾼Web应⽤程序的性能,特别是在处理⼤量短请求的情况下。

由于HTTP持久连接可以避免频繁的TCP连接建⽴和关闭操作,因此它可以减少⽹络延迟和服务器负载,并提⾼吞吐量和响应时间。需要注意的是,虽然HTTP持久连接可以提⾼Web应⽤程序的性能,但它也可能导致⼀些问题,例如连接泄漏、内存泄漏和连接耗尽等问题。因此,Web服务器通常会实现⼀些机制来限制持久连接的数量和持续时间,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出。

1 连接泄漏:Web服务器应该实现⼀个⾃动断开空闲连接的机制,例如空闲连接超过⼀定时间后强制关闭连接。此外,Web应⽤程序也应该在每个请求完成后显式地关闭连接,以确保连接及时返回到连接池。

2 内存泄漏:Web服务器和客户端应该正确地处理连接关闭事件,并释放所有与连接相关的资源。如果使⽤的是⻓时间运⾏的持久连接,则应该实现⾃动断开连接的机制。

为了防⽌内存泄漏,Web服务器和客户端需要正确地处理连接关闭事件并释放所有与连接相关的资源。以下是⼀些示例配置和实现的解决⽅案:

1 在Web服务器上,可以通过配置连接超时时间和最⼤空闲时间来⾃动关闭闲置的持久连接,以确保连接及时返回到连接池。例如,在Tomcat中,可以在server.xml⽂件中配置以下属性:

connectionTimeout="5000"
maxKeepAliveRequests="100" keepAliveTimeout="60000"
复制代码

连接超时时间设置为5秒,最⼤空闲时间设置为60 秒。这意味着如果连接空闲超过60秒,它将被⾃动关闭并返回到连接池中

2 在Java客户端中,可以使⽤HttpURLConnection类来创建 HTTP请求,并通过设置其Connection属性来启⽤持久连接。在每个请求完成后,应该显式地关闭连接以确保连接及时返回到连接池。

public class Http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ry {
//创建URL对象
 URL url = new URL("http://example.com");
//创建HttpURLConnection对象并打开连接
 HttpURLConnection connection = (HttpURLConnection) url.openConnection();
 connection.setRequestMethod("GET");
 connection.setUseCaches(true);
 connection.setRequestProperty("Connection","Keep-Alive");
//处理响应
    BufferedReader 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connection.getInputStream()));
​
    String line;
​
        while ((line = reader.readLine())!= null){
        System.out.println(line);
    }
​
    reader.close();
    //显式地关闭连接
     connection.disconnect();
} catch (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
}
复制代码

通过设置Connection属性来启⽤持久连接,并在每个请求完成后显式地关闭连接

3 连接耗尽:Web服务器应该实现连接池来管理持久连接的数量,并限制每个客户端或每个IP地址的最⼤连接数。如果达到了连接池的最⼤容量,则应该使⽤⼀些算法来选择关闭哪些连接。

连接耗尽通常发⽣在⾼并发的场景中,即服务器并发处理请求数量⼤于其最⼤连接数的情况。此时服务器会拒绝新的连接请求或者响应变慢,导致服务不可⽤。为了解决连接耗尽的问题,我们可以实现以下⽅案:

1 实现连接池管理:在连接池中维护⼀定数量的连接,可以避免每个请求都重新创建和销毁连接的开销。同时,连接池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设置连接的最⼤数量和最⼤空闲时间,避免出现连接耗尽的情况。

2 配置服务器参数:⼀些服务器软件(如Tomcat、Nginx等)可以配置最⼤连接数、最⼤线程数等参数,可以根据业务需求来设置。

3 优化代码:在编写代码时,应该尽量避免在请求处理过程中⻓时间占⽤连接,⽐如在请求处理过程中等待外部资源(如数据库、⽂件等)的响应,可以使⽤异步操作来提⾼吞吐量,减少连接占⽤时间。

4 负载均衡:通过使⽤负载均衡器,可以将请求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从⽽提⾼整个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减少单台服务器的连接耗尽问题

• HTTP管道化连接的概念和实现

HTTP管道化连接(HTTP pipelining)是指在同⼀个TCP连接上连续发送多个HTTP请求,⽽⽆需等待上⼀个请求的响应。使⽤HTTP管道化连接可以显著提⾼HTTP请求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 HTTP管道化连接的实现⽅式如下:

实现HTTP管道化连接的基本步骤如下:

  1.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多个HTTP请求,这些请求都使用同一个TCP连接。
  2. 服务器接收这些请求,并按照接收到的顺序依次处理它们。
  3. 服务器将每个请求的响应分别发送回客户端,也按照接收到的顺序依次发送。

在HTTP管道化连接中,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顺序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的HTTP连接中,客户端发送一个请求并等待响应,然后再发送下一个请求。而在HTTP管道化连接中,客户端可以在等待第一个请求的响应时发送下一个请求。

需要注意的是,HTTP管道化连接并非所有的HTTP服务器都支持,因此在使用该技术时需要确保服务器支持该功能。此外,一些代理服务器和防火墙可能会阻止HTTP管道化连接,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配置。

HTTP安全

• HTTPS的概念和实现

HTTPS是⼀种通过加密通道进行数据传输的HTTP协议。它使⽤SSL或TLS协议对HTTP数据进⾏加密,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相对于HTTP协议,HTTPS协议更为安全,常⽤于保护敏感信息的传输,例如⽹银⽀付、电⼦邮件、在线购物等。

HTTPS的实现主要涉及以下⼏个⽅⾯:

1 证书申请和安装:HTTPS需要使用数字证书来保证通信双⽅的身份和数据的完整性。通常情况下,⽹站需要从CA机构购买数字证书,并在Web服务器上安装证书。

2 SSL/TLS协议的⽀持:Web服务器和客户端需要⽀持SSL/ TLS协议,以便对HTTP数据进⾏加密和解密。Web服务器通常会预装 SSL/TLS协议⽀持,⽽客户端需要在浏览器中配置SSL/TLS⽀持。

3 HTTP请求的加密和解密:HTTPS协议需要对HTTP请求进⾏加密,以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客户端发送的HTTP请求需要先通过SSL/ TLS协议进⾏加密,然后再发送到Web服务器。Web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需要先进⾏解密,才能进⾏处理。

4 数字证书的验证:在建⽴HTTPS连接时,客户端需要验证 Web服务器的数字证书,以确保通信双⽅的身份。客户端会检查数字证书中包含的信息,例如证书颁发机构、有效期等,以判断证书的合法性。

5 安全漏洞的防范:HTTPS协议不仅仅是对HTTP数据进⾏加密,还需要防范各种安全漏洞,例如中间⼈攻击、会话劫持等。为了防范这些安全漏洞,Web服务器需要配置安全策略,例如强制使⽤ HTTPS协议、使⽤安全的加密算法、配置访问控制等

https请求流程图

ClientServer发送请求返回证书校验证书发送加密数据解密数据ClientServer

使用Springboot自签证书

要在Spring Boot项⽬中使⽤SSL⾃签名证书,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1 创建⼀个证书在Linux服务器上使⽤OpenSSL创建⾃签名证书。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按照openssl工具:

使用的是 Debian、Ubuntu 等 Linux 发行版上的包管理器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openssl
复制代码

使用的是 CentOS、Red Hat、Fedora 等 Linux 发行版,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安装 OpenSSL:

sudo yum update 
sudo yum install openssl
复制代码
sudo openssl req -x509 -nodes -days 365 -newkey rsa:2048 -keyout /etc/ssl/private/selfsigned.key -out /etc/ssl/certs/selfsigned.crt
复制代码

2.⽣成私钥和⾃签名证书

将证书添加到Spring Boot项⽬中将.crt和.key⽂件添加到的Spring Boot项⽬的resources⽬录中。

3 配置Spring Boot应⽤程序使⽤SSL 在的Spring Boot应⽤程序中,需要使⽤application.properties或 application.yml⽂件配置SSL。这是⼀个application.properties的例⼦:

server.port=8443
server.ssl.key-store-type=PKCS12
server.ssl.key-store=classpath:selfsigned.p12
server.ssl.key-store-password=password
server.ssl.key-password=password
复制代码

请注意,需要将⾃签名证书转换为PKCS12格式。可以使⽤以下命令将.crt和.key⽂件转换为PKCS12格式:

openssl pkcs12 -export -in selfsigned.crt -inkey 
selfsigned.key -out selfsigned.p12 -name "selfsigned"
复制代码

将⽣成的selfsigned.p12⽂件放在resources⽬录中,并在 application.properties⽂件中设置server.ssl.key-store参数。

4 重启应⽤程序并访问的应⽤程序完成上述步骤后,可以重新启动Spring Boot应⽤程序并使⽤https:// localhost:8443访问的应⽤程序。

请注意,在⽣产环境中,建议使⽤受信任的证书颁发机构(CA)颁发的证书

HTTP性能

• HTTP缓存机制的实现和使⽤

HTTP 缓存机制可以提高 web 应用程序的性能,减少服务器端负载和响应时间,提高用户体验。在 HTTP 缓存机制中,浏览器会缓存静态资源(如图片、CSS 文件、JavaScript 文件等)的副本,当用户再次请求这些资源时,浏览器可以从本地缓存中获取资源,而不必再次从服务器上下载。

下面是 HTTP 缓存机制的实现和使用方式:

1、缓存控制头

在 HTTP 响应头中使用 Cache-Control、Expires 和 Last-Modified 等字段来控制缓存。这些字段控制浏览器是否缓存响应,以及缓存时间和更新策略等方面。

例如,Cache-Control 可以控制缓存行为:

Cache-Control: max-age=3600, public
复制代码

这个响应头表示资源可以缓存3600 秒,并且可以被公共缓存服务器缓存。

2、ETag

ETag 是一种缓存验证机制,用于检测资源是否被修改过。当客户端请求一个资源时,服务器会计算出该资源的 ETag 值,并将 ETag 值返回给客户端。当客户端再次请求该资源时,客户端将 ETag 值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将检查该 ETag 值是否与服务器上资源的 ETag 值相匹配,如果匹配则返回304 Not Modified 响应,客户端可以使用本地缓存。

例如:

ETag: "abcdefg"
复制代码

3、Last-Modified

Last-Modified 是一种缓存验证机制,用于检测资源是否被修改过。当客户端请求一个资源时,服务器会将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Last-Modified)返回给客户端。当客户端再次请求该资源时,客户端将 Last-Modified 值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将检查该值是否与服务器上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相匹配,如果匹配则返回304 Not Modified 响应,客户端可以使用本地缓存。

例如:

Last-Modified: Tue,01 Jan 2019 00:00:00 GMT
复制代码

4、使用 CDN

CDN(内容分发网络)可以加速静态资源的传输,将静态资源分发到多个地理位置的服务器上,使用户可以更快地访问资源。CDN 还可以提供缓存服务,将静态资源缓存在 CDN 边缘节点上,可以减轻原始服务器的负载并加速资源访问速度。

总的来说,使用 HTTP 缓存机制可以提高 web 应用程序的性能,缩短用户访问时间,并减轻服务器的负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使用适当的缓存策略,减少不必要的网络请求,提高 web 应用程序的效率和

• HTTP压缩机制的实现和使⽤

HTTP 压缩机制可以通过在传输数据时对数据进行压缩来减少传输数据量,从而提高网络传输效率。这个机制可以用于减轻网络带宽压力、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和节省服务器资源等。

下面是 HTTP 压缩机制的实现和使用方式:

1、压缩算法

HTTP 压缩机制支持多种压缩算法,例如 gzip、deflate 等。其中,gzip 是最常用的压缩算法。在 HTTP 请求头中使用 Accept-Encoding 字段来告诉服务器支持的压缩算法。

例如: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复制代码

2、压缩响应

当服务器收到 HTTP 请求时,服务器可以将响应数据进行压缩,并在 HTTP 响应头中添加 Content-Encoding 字段来告诉浏览器响应数据的压缩算法。

例如:

Content-Encoding: gzip
复制代码

3、压缩阈值

在 HTTP 压缩机制中,可以通过设置压缩阈值来控制哪些数据需要被压缩。当数据的大小超过压缩阈值时,服务器将对数据进行压缩,否则不压缩。

例如:

Content-Length: 12345
复制代码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压缩阈值为1024 字节,当数据大小超过1024 字节时,服务器将对数据进行压缩。

总的来说,使用 HTTP 压缩机制可以减少网络传输数据量、提高网络传输效率和节省服务器资源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使用适当的压缩算法和压缩阈值,提高 web 应用程序的效率和性能。

• HTTP分块编码的概念和实现

HTTP 分块编码(Chunked Encoding)是一种传输编码方式,可以在传输过程中动态的分割数据,将数据分成多个块(Chunk)分别进行传输,并且每个块在传输前都要携带一个该块的长度信息。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服务器在不知道响应内容长度的情况下,及时的将响应发送给客户端。

HTTP 分块编码的实现方法如下:

1.将响应数据分成多个块

HTTP 分块编码是将响应数据分成多个块进行传输,因此需要将响应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割成多个块。可以通过编程方式实现这一步骤。

2.每个块携带长度信息

每个块在传输前都要携带一个该块的长度信息。长度信息是一个十六进制数,表示该块的长度(单位是字节)。长度信息和块之间需要使用 CRLF(回车换行符)进行分隔。

例如:

5
Hello
6
World!
0
复制代码

在这个例子中,"5"表示第一个块的长度,"Hello"是第一个块的内容,"6"表示第二个块的长度,"World!"是第二个块的内容,"0"表示所有块已经传输完毕。

3.在 HTTP 响应头中添加 Transfer-Encoding 字段

为了使用 HTTP 分块编码,需要在 HTTP 响应头中添加 Transfer-Encoding 字段,并将它的值设置为 chunked。这样,客户端在收到响应时就会自动使用 HTTP 分块编码进行数据传输。

例如:

HTTP/1.1 200 OK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
复制代码

总的来说,HTTP 分块编码是一种传输编码方式,可以帮助服务器在不知道响应内容长度的情况下,及时的将响应发送给客户端。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 HTTP 分块编码时,需要在 HTTP 响应头中添加 Transfer-Encoding 字段,并将它的值设置为 chunked。

HTTP应⽤

• RESTful API设计原则和最佳实践

RESTful是⼀种软件架构⻛格,它是基于HTTP协议和Web标准的设计⻛格,⽤于构建Web服务。在RESTful API设计中,遵循以下原则和最佳实践可以使API更加清晰、灵活、易⽤和可维护。

1 RESTful API的版本应该通过URL或HTTP头来进⾏控制,以确保API的兼容性和稳定性。例如,使⽤/v1/places/china/beijing表示 API的第⼀个版本,使⽤/v2/places/china/beijing表示API的第⼆个版本。

2 RESTful API应该提供清晰的错误处理机制,以便客户端可以处理异常情况。错误信息应该以JSON格式返回,并包含错误代码、错误描述和错误详细信息。

4 RESTful API应该提供身份验证和授权机制,以保护API的安全性和可⽤性。身份验证和授权可以通过HTTP头或请求参数来实现,常⻅的⽅式包括基本身份验证、OAuth和JWT等。

5 RESTful API应该使⽤链接和资源嵌⼊来构建复杂的数据模型。链接可以使API更加可发现和可浏览,⽽资源嵌⼊可以使API更加⾼效和易⽤。

例子:

假设我们正在设计⼀个RESTful API,其中包含有关某个博客的信息。我们可以将博客的元数据(如标题、作者、创建⽇期等)放在⼀个链接中,同时在同⼀资源中嵌⼊博客的正⽂内容。⼀个GET请求可以返回如下的响应:

HTTP/1.1 200 OK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Link: <http://example.com/blogs/123/metadata>; 
rel="metadata"
{
    "title": "RESTful API 设计原则和最佳实践",
    "author": "ChatGPT",
    "created_at": "2023-03-29T12:00:00Z",
    "_links": {
    "metadata": {
        "href": "http://example.com/blogs/123/metadata",
        "title": "Blog metadata"
        }
    }
},
"_embedded": {
    "content": "<p>这是⼀篇关于RESTful API设计原则和最佳实践的博客⽂章</p>"
    }
}
复制代码

在这个例⼦中,响应包含了博客的元数据和正⽂内容。元数据链接被放在响应头中,以指示客户端可以请求有关博客的元数据。同时正⽂内容被嵌⼊到响应体中,以提供客户端所需的完整博客信息

• HTTP /2的概念和实现

概念:

HTTP/2是HTTP协议的⼀种更新版本,它的设计旨在提⾼现有HTTP/1.1协议的性能和效率。HTTP/2采⽤了⼀些新的技术,例如⼆进制分帧、多路复⽤、头部压缩和服务器推送,这些新技术能够使⽹站更快地加载,提⾼⽤户体验。

HTTP/2的实现是基于⼆进制分帧的通信模型。在HTTP/2中,所有的请求和响应都被分解成⼩的⼆进制帧,这些帧可以以任意顺序交错传输,这样就能够实现多路复⽤,也就是说,可以同时处理多个请求和响应。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建⽴⼀条TCP连接来实现。

HTTP/2还引⼊了头部压缩技术,这个技术能够减少在请求和响应中发送的头部数据的⼤⼩,从⽽减少⽹络带宽的使⽤。这是通过使⽤专⻔的压缩算法来实现的。另外,HTTP/2还⽀持服务器推送,这是⼀种在客户端请求之前将资源主动推送给客户端的技术。服务器可以根据客户端请求的资源,提前将相关的资源推送给客户端,从⽽减少了客户端等待的时间。

总的来说,HTTP/2的概念和实现都是为了提⾼⽹络性能和效率。通过⼆进制分帧、多路复⽤、头部压缩和服务器推送等技术,HTTP/2能够更好地满⾜现代⽹络应⽤的需求,提⾼⽤户的体验

实现:

1 服务器和客户端都必须⽀持HTTP/2协议。

2 服务器必须使⽤HTTPS协议,因为HTTP/2只能在加密的连接上运⾏。当然也可以通过使⽤HTTP/2 over QUIC协议,即HTTP/3协议来避免这个限制。⼀旦满⾜以上条件,就可以开始使⽤HTTP/2了。

下⾯是使⽤HTTP/2的步骤:

1 更新服务器软件:如果你使⽤的是Apache或Nginx等服务器软件,需要升级到最新版本,以⽀持HTTP/2协议。

2 配置服务器:需要启⽤HTTP/2协议并配置服务器以⽀持 HTTPS。

3 配置⽹站:需要确保⽹站中所有的资源都是通过HTTPS连接提供的。如果⽹站中有⼀些资源仍然使⽤HTTP连接,那么整个⽹站都将⽆法使⽤HTTP/2协议。

4 测试⽹站:使⽤浏览器的开发者⼯具,检查HTTP/2协议是否被正确地使⽤。需要注意的是,HTTP/2协议并不会⾃动提⾼⽹站的性能。为了获得最佳性能,还需要使⽤⼀些其他的技术,例如优化图⽚和脚本、缓存等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